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81、林公忠平王祖殿
时代:明至清地址:中国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该殿创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清嘉庆十年(1809年)增建太子亭.该宫坐南朝北,面宽17.27米,深24.38米,总建筑面积为421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穿斗式(金柱抬粱式),土木结构.殿前太子亭为三檐歇山顶,顶上有“赐封林公忠平王祖殿”石匾额和建造宫碑,皆为明代遗存。左右为钟、鼓楼,建筑形式为穿斗式双檐歇山顶,瓦栋上有泥雕,保存完好。林公宫殿顶正中高悬“赐封林公忠平候王”牌匾,宝殿中间,有林公和诸神的塑像,神态各异,可见当时塑像工艺之精美。殿中石柱径达30多公分、长丈余,殿沿青石板每条都达丈余,表面光滑,可见当年…
1082、安海龙山寺
时代:明至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海型厝村北的龙山之麓,故名龙山寺,该寺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刹,系1983年国务院确定的142座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也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隋皇泰年间(618-619),初名普现寺,又名天竺寺,俗称观音殿。相传古时该地原有一巨樟,浓荫盖地,夜发祥光,时人崇之。东汉时高僧一粒沙认为这是一棵异树神木,于是请工匠把它雕成了一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隋越王皇泰年间(618-619年)始建寺奉祀。明天启三年(1623年)重修。该寺历千余年,传布广远。唐宋以来,龙山寺的香火便随着安平商贾的足迹传播海外。在东南亚、台湾等地尤其突出,仅台湾就有二百多座同名的寺…
1083、大田土堡群
大田县地处八闽中心,东与德化毗邻,南与永春、漳平接壤,西同永安、三元衔接,北靠三明、沙县,东北与尤溪交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多文化交流、碰撞、衍生、传播,成为历史文化交汇中心和中转站。由于大田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促使元、明时期的先民们夯筑具特色土堡,以抗击匪寇,此类建筑受到了海内外的密切关注。大田土堡始于宋元时期,盛行于明清时期,其建筑风格的唯一性、构筑体系的独特性、整体保存的完整性、环境风貌的原真性、成组聚集的区域性、建筑艺术的合理性、抗争自保的社会性均独具闽中特色,极具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大田土堡区别于闽西、闽南的土楼,江西赣南的围屋,广东的围拢屋和碉楼,四川、西藏的碉房,是一种土生…
1084、古田临水宫
时代:明至清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大桥镇中村,距县城39公里。临水宫是一座风格别致的仿唐代宫殿建筑,始建于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后经元明清历代重修扩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分布国内外各地临水宫的祖殿,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临水宫是祀典道教女神,海内外公认的“顺天圣母”陈靖姑的宫殿。临水宫依山建筑,红墙绿瓦,参差错落,气势恢宏;与周围层峦叠嶂遥相映照,更加雄伟壮观。全宫占地2000多平方米,土木结构。正门嵌有“敕赐临水宫”匾额,山墙上有双龙戏珠,虎子尝泉等浮雕。宫内分前后左右四分殿:前殿南墙设两重仪门,越数级台阶达大院,院内存有古戏台…
1085、清水岩寺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蓬莱镇蓬莱山,古称张岩山,山清水秀,风景幽洁,主峰高海拔767米,常在茫茫雾海行云之中,美如“蓬莱仙境”。清水岩寺宇在蓬莱主峰500米处,为北宋普足禅师首创。寺宇依山而建,背靠狮形龙脉,面临深壑,远处文笔三峰拱峙,周遭蓬莱群峰环合。普足禅师居岩十九年,“造成通泉、谷口、汰口诸桥、砌洋中亭路,糜费巨万,资于施者”,又建造洋中亭,作为治病救人的义诊之所。经十八年募捐创建,岩宇告成。建中靖国元年(1101)五月十三日,普足禅师圆寂,乡人刻沉香木为像,供在岩寺中,奉号清水祖师。从南宁景炎(1277年)到近代,清水岩经续建、重建、扩建、改建、重修达三十多次。岩宇作楼阁式,分三层。第一层昊…
1086、平和城隍庙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平和九峰镇东门内,城隍是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祭祀的庙神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系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创建,清康熙、嘉庆年间两次重修。城隍庙坐北朝南,面积1400平方米,为四进建筑群,平面呈“中字形”,依地势北高南低而建,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人门(牌楼)、仪门(戏台)、拜亭、东狱大殿和后殿,两侧有回廊。牌楼为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城隍庙的规模与艺术性在当时堪称一流,其建筑…
1087、平海天后宫
平海天后宫位于平海镇平海村东至自然村平海天后宫(国家级文保)创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是全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宫殿式原构妈祖行宫,是世界第一座妈祖分灵庙。平海天后宫用108根大杉木柱、支、顶、承、拉、纯土木结构的古建筑,俗称“百柱宫”。“工字型”布局,“霸王拳”构造,更体现出她的独特和原构造型,经中国高级古建专家鉴定,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宫内完整地保留着宋、元、明、清时期的相关材料。清康熙二十一年福建水师提督、总督姚启圣率三万水师、223只战船、集结平海卫、平海澳训师待机进剿台湾。因干旱缺水,水师将士士气低落,军心不振。之后,施琅将军诚心祈求妈祖显灵庇佑,掘枯井“涌泉济师…
1088、漈下建筑群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漈下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是清朝虎将甘国宝的祖籍地。漈下建筑群类型丰富、数量众多、规模较大,沿漈水溪两岸布局,主要有明城墙、路亭、水井、庙宇、祠堂、古桥等,一般有彩画、题刻等装饰,形成一个古建筑群体,构建精美,是传统古村落公共建筑空间分布与数量配置的典型代表。村庄坐东朝西,庐舍依山沿溪构筑,整个古村建筑成“臼”字形布局,四面环山,双溪夹流,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漈下村不仅景致宜人,而且人才辈出,于是也就留下了许多人文景观:明代古城楼,马氏仙宫,花桥、峙国亭等。古建筑颇有特色,走进村子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明清遗风。更可贵的是村中习武健身之风代代相传,久久不…
1089、蓝廷珍府第
蓝廷珍府第,位于漳浦县湖西乡的顶坛村新城自然村,因府第新建于湖西顶坛,四周建筑犹如城墙环绕,故有“顶坛新城”、“院城”之称。是清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于康熙末修建,至雍正五年(1727年)落成的府第式城堡,也是江南水师提督、蓝廷珍之孙蓝元枚的故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蓝廷珍(1664—1729),字荆璞,漳浦湖西人,官至南粤总兵,福建水师提督等。曾摄台湾镇事,在定策治理台湾中颇有功绩,卒后赠太子少保,谥襄毅,世袭轻车都尉。康熙年间,他随族兄蓝理(字义甫,号文山,漳浦赤岭人,为康熙年间拖肠血战的平台先锋、以首功加左都督、官至福建提督)一起从军,投奔清康亲王。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起先后任定海…
1090、九头马民居(九头马古民居)
时代:清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鹤上镇岐阳村长乐市鹤上镇岐阳村福庭自然村,有一组清代民居建筑群,俗称九头马。这里三座青山坐北,七溪灵水汇南,东西紫微照应,迎面万亩平畴,龙潭晓瀑比邻,五峰岚横来朝。其建筑选址独特,围马建筑别出心裁,民间流传着不少美妙的传说。九头马由陈利焕父子历经数十载陆续建成。第一座建于清嘉庆年间,大部分建于道光(1821~1850)年间,最迟一座竣工于1872年前后。九头马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基本呈正方形,东西宽、南北深各120米,分5列。主体建筑22座,四周有6米高的围墙,开放十多个门洞,设有望楼、枪眼。5列间隔着防火墙、夹弄,有框门相通。每列南面正中各设大门一扇,每逢…
1091、亭店杨氏民居
亭店杨氏民居亭店位于泉州市南郊,紫帽山麓,这里经济繁荣,文化教育发达,风景秀丽,是个著名的侨乡,杨氏宗祠就座落于其间。亭店杨氏创基之始,是在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其始祖入闽后择居于此,拓荒垦殖,躬农为生。传至明永年乐间,人口繁衍至千余人。明嘉靖三年(1524)倭寇来犯,族居地宗亲被迫-他乡,而当戚光、俞大猷平定倭患后,社会安定,族人乃由各方回祖居地亭店,世代相承,蕃衍至今。亭店杨氏经济得以繁荣,是在清嘉庆以后,其时宗族0现手工业和商贾,全乡共有糖坊、油坊各八家,染纺房三间,典当四间,经济开始发展。道光咸丰年间,许多族亲出洋图发展者就不下万人,其间最负盛名的就当数杨嘉种(阿苗),是位华侨工…
1092、南安林氏民居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林氏民居(林路厝)系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市十佳古民居,南安县委党校原址,为著名华侨建筑家林路回故里设计兴建的民居建筑群。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竣工。大厝的创建者林路是当时新加坡著名的华侨建筑家。他承建当时新加坡最宏伟的建筑一维多利亚纪念堂。林路厝主体为宗祠、住宅和书房等4座并列,占地达3000平方米,前有石埕、水榭和水塘。建筑风格以泉州红砖、硬山顶、四合院加左右护厝的传统民居为主,角楼外观具西洋风格,内部装修部分采用水泥花砖。原来的林路厝占地6.5亩,大小房间共有99间,建厝的材料大都来自海外,这些水泥地砖历经百年仍保存完好。林路厝的巧妙之处是把外来设…
1093、南安中宪第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石井镇延平东路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批郑家军留居宝岛垦荒耕田。清朝雍正年间,石井海商郑运锦建船队于台湾开设“勃兴行”,发迹后用银两买到“中宪大夫”官衔时,在台湾采购优秀杉木运回石井兴建“中宪第”。因其子郑汝成由贡监生授州司马加五级并诰封中宪大夫,荫及三代,故称“中宪第”。南安中宪第总面积7780平方米,白石红砖围墙,主体建筑为五进宫殿,附设书院,演武厅,梳妆楼及花园,至今整体结构保存完整。南安中宪第,又名“九十九间”(实际为112间),2013年5月入选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094、李光地宅和祠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湖头镇古时为闽南、闽中主要商品交流集散地之一,古代海上丝绸茶叶陶瓷之路东端起点之源头,明清时期尤为繁荣。“全镇有二三百处明清古建筑,仅镇区片区就有190多处,其中较完整的明清古民居有68座,座座都是凝固的诗篇。”贤良祠,始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内康熙御书《太极图说》、《巡子牙河建坝诗》等诗文,雍正《谕祭文》碑刻,是研究康熙书法和清初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新衙、旧衙,均建于清初,新衙建筑面积3120平方米,挂有康熙皇帝题写的匾额3块,对联两副,旧衙纵深五进,两边护厝。问房大厝,规模宏大,有100多个房间。贤良祠、新衙、旧衙和问房,合称“李光地宅和祠”…
1095、玉井坊郑氏大厝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厚丰村。玉井坊,即厚丰郑氏大厝,系清乾隆贡生郑孔时所建,所以,又俗称孔时公大厝。玉井坊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为三进制悬山顶石木结构。整个建筑群由一座正厝、一座扶厝、二壁舍、二厢房等组成,计108个房间。占地面积近4485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群平面呈长方形,由围墙圈护。是集闽南、客家、江西建筑风格为一体又极富个性的典型闽中乡土传统民居。建筑功能十分齐备,有相对独立的文武活动区、女眷生活区、宾客休闲区、财务档案区、生活资料储存区等等。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出入玉井坊只有一个大门和三个小门,具有较强的防御性能。正厝高大雄伟,三层结构,梁柱巨大,在福…
1096、仙游文庙
时代;清仙游文庙位于仙游县鲤城街道办城内社区师范路1号。文庙规模宏大,明代正殿祀孔子,殿左右的两庑祀先贤。殿之后明伦堂,堂之东西是日新、时习两所为师儒讲道之处。原来堂前左右廊,绘画林放至秦冉洎冕服等图。明代于两廊后建书斋十间。仙游文庙自迁建今址后,几经兴废,历有重修。现庙总占地8000平方米,存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戟门、丹墀、拜台、大成殿和两边廊庑,近年又依旧制复建绰楔门、大埕、泮池、集贤堂、明伦堂等建筑,恢复了昔日文庙的原貌。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结构,为招梁与穿斗混合结构的殿堂建筑。屋脊上饰以灰雕双龙,脊屏则施以彩绘游鳞飞凤等。殿内当心间顶部是呈穹窿状的施重拱的…
1097、建瓯文庙
建瓯文庙,即原建宁府学文庙,位于福建省建瓯市仓长路163号。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建瓯市博物馆所在地。文庙初建年代不详,应追溯至北宋宝元年间建州立学时,当时学、庙分立。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毁于兵火,绍兴二年(1132年)重建时,府学合一。绍兴十四年(1144年)毁于水,之后屡毁屡修。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文庙又毁于火,永乐三年(1405年)重建时迁至今址。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光绪五年(1879年)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庙遭受极大破坏,西侧的府学部分拆建医院,东侧的文庙也被占用。1985年,当地政府开始拨款重修大成殿、戟门及两庑,并重建棂星门。1991…
1098、官田李氏大宗祠
位于杭永线上龙湖岸边的稔田镇官田村,距上杭县城38公里,水陆交通便利。该祠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李氏后裔(李火德的第23代裔孙李梦兰)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而集资两万多银两,历时四年建成的,被誉为“客家第一宗祠”。整个建筑结构奇特,布局合理,精美堂皇,气势磅礴,融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于一炉,极具特色,已列入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众多的专家学者和游客慕名而来。…
1099、凤岐吴氏大宅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乍洋乡凤里村凤岐自然村,距柘荣县城20公里该宅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内、外两重围墙,四周花园,通面阔76米,通进深99.1米,总占地面积7531.6平方米(11.3亩),其中建筑占地面积2391.52平方米。第一级台基宽56米,深9.5米。单檐砖木构穿斗式硬山顶门楼,三开间。二门为青砖三合土混合结构,三楼牌坊式顶盖,横额正面行书“凤岐聚秀”,内面行书“仁义为庐”。第二至第五级台基上建四座相隔一定距离的横向楼房,两旁建厢房,正中天井两旁建纵向单扇窗阁式廊庑,将横向楼房隔成三个纵向大院,第三级台基与第四级台基之间横向建空斗防护砖墙…
1100、乘广禅师塔和甄叔禅师塔
时代:唐类型:石塔古墓葬及石刻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杨岐行政村简介:乘广禅师塔及塔铭,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建塔立碑,坐落在上栗镇杨岐行政村。乘广禅师为唐代高僧,容州(今广西容县)人,姓张,十三岁出家,初至衡阳,依天主想公,三十岁,至洛阳从荷泽会公受法。后来到萍乡杨岐山传教,始创“广利禅寺”。唐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乘广禅师圆寂后,由甄叔禅师住持,在“广利寺”之右侧修建舍利石塔,保存至今。该塔仿古代木构建筑风格。塔高2.73米,塔基两层,四面有浮雕佛像,力士、怪兽等,塔檐厚实,出檐深远。塔前有唐元和二年丁亥(公元807年),著名文学家刘禹锡为乘广禅师撰写的碑文。清乾隆年间对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