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41、农安辽塔
农安县是金代黄龙府所在地。辽金时代是这里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留下诸多历史遗迹。辽代古塔是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它建于公元983—1030年,为砖砌实心,八角十三层,高近40米。一层层檐下有砖雕斗拱,八面壶门,塔身层层收分,宝顶直插云霄。塔檐层层飞展,檐角风铃琮琮。修整后的金刚寺建筑错落有致,古朴典雅,别具特色。抗金名将岳飞的名句“直抵黄龙府,与诸军痛饮耳”,曾使很多旅游者前来实现其夙愿,又使许多观光游客醉卧农安。古塔各层檐的坡脊上塑有狮子,龙,马等各类走兽,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塔角皆悬有铜铃,每当风雨飘洒,金铁齐鸣,远近皆闻。塔由座,身,刹三部分组成,塔刹高8米,分8个侧面,塔上宝顶破为壮观,宝…
942、延吉边务督办公署旧址
时代:清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华路和丛柳街交汇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北侧。原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290亩,约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筑群有南大楼、北楼、办公厅、大堂、花厅、青砖瓦房等221间。如今只存南大楼、即边务督办公署楼。楼东西长20.8米,南北宽18.6米,是一座青砖黛瓦、重檐飞翘的宏伟建筑。墙外四周的圆木柱下垫有琢磨精细的鼓状础石,廊及檐下雕有精美的几何图案,具有清代风格。清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清政府裁撤边务督办公署后,东南路兵备道、东南路观察使、延吉道尹公署、延吉交涉署、伪间岛省办事处、伪省公署、伪省公署警备厅特务科等先后驻于此楼。…
943、乌拉街清代建筑群
乌拉街清代建筑群,位于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第二松花江从乌拉街镇西流过,东南距吉林市区约35公里。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群由魁府、后府、萨府和清真寺四部分组成。“魁府”位于乌拉街镇政府西侧,门前是乌拉街镇东西向出入的主要道路109乡道。建于清光绪年间,为二进四合院建筑。最早的主人是王魁某,故称为“魁府”。光绪年间(1875年)王魁某出征伊犁,受到光绪帝的煲奖,晋为副都统,赏赐金银,衣锦还乡,修建府邸。后卖于曾在张作相手下任伪松花江上游水上公安局长的张茂塘名下。解放后,此宅曾被辟为永北县政府、永吉县农业展览馆,后为乌拉街人民公社所在地,乌拉街满族镇招待所。主…
944、阿城清真寺
阿城清真寺位于阿城市西南的清真小区,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全国百座著名清真寺之一,是哈尔滨地区最早的伊斯兰寺院。200余年来的几经修葺,成为哈尔滨地区保护最好的古建筑。该寺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修建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寺高20米,由瑶殿、中殿、卷棚三部分组成。整个建筑青砖到顶,磨砖对缝,瓷砖嵌壁,雕梁画栋,斗拱飞檐,锡顶月牙,造型精美,古色古香,是中国典型的大屋顶式建筑。它座落于树木葱郁、幽静典雅的环境中,是穆斯林活动的重要场所。…
945、嘉定孔庙
时代:明至清地址:上海市嘉定城中法华塔南首,南大街183号,该庙又名学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规制崇宏,甲于他邑”,有吴中第一之称。解放前,孔庙备受战祸之害。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文管会两次拨款进行修葺,修复旧观。现存建筑虽仅原来的十分之六七,仍不失为目前国内比较完整的孔庙之一,有“吴中第一”之称。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700多年中,计整修、重建、增建70余次。现占地17亩,庙制部分有:大成殿一座5楹,前有月台,东西庑各12楹,大成门3座5楹,东西角门1楹,泮池1泓及石桥3座,棂星门3座;“仰高”、“兴贤”、“育才”石柱牌坊各1座,连…
946、海春轩塔
海春轩塔,东台市西溪泰山护国禅寺之西海沟河畔此塔全部砖瓦结构,七级八面,高约21米,底层直径7.2米,每层每面,有神龛供奉神像。中空无梯,无地基,建筑在泥地上,屡遭地震和水灾,仍巍然屹立如初。塔的宝顶为铜葫芦,用“锋火铜”铸成,随着日照光线不同,能变幻成七种色彩。据清嘉庆年间篆修的《东台县志》记载:“海春轩塔,在西溪南,广福寺东侧。传为唐尉迟敬德监造,塔顶有题名。”当时建筑的目的是为了镇海和导航,故又称“镇海塔”。海春轩塔初名为“孝母塔”。相传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幼时随母逃难曾经过西溪。那时,西溪为海边渔村,渔民出海捕捞,每遇浓雾或风浪,便有海难发生。每当此时,海滩上老弱妇孺,哭声一片,十分凄…
947、文通塔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文通塔唐景龙二年(708)淮安市楚州区原淮安市内文通塔旧称尊胜塔,又称文峰塔。在淮安市内勺湖公园内,城西北角的运河之畔。始建于东晋大兴二年(319年),多次重修。文通塔是一座具有佛教传统的古建筑,全部是砖结构,无梁柱,现为七层八角形,六七两层无塔门。内部空腔。五层以上是穹窿式的砖顶,顶上为八角形藻井。塔高约23米,塔身呈抛物线形状,较优美。1958年、1966年、1979年曾三次修葺,恢复了登塔转梯和下面三层楼板。东、南增建古式花墙与外界隔开,院门题额“文通塔苑”。苑内花木丛生,塔北勺湖如镜,塔影倒悬,别有风趣。关于…
948、甲辰巷砖塔
时代:宋地址: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相门内干将东路甲辰巷南首此塔为五层八面的楼阁式塔,采用青砖仿木结构,高6.82米,底边宽0.51米。各层均以相间的菱角牙子和板檐砖叠涩挑出腰檐,檐下壁面隐出阑额、柱头枋与转角铺作,檐上架设平座,八面间隔辟壶门和隐出直棂窗,四门四窗的位置逐层相错。该塔始建年代不详,因其结构造型与苏州地区现存的宋代砖塔相似,且标示于宋代平江图上,故长期认为是宋塔,但对塔砖所做的“热释光”抽样测定显示其烧制于晚唐至五代末期,且塔在建造细节上尚存有一些唐代建筑的特征,故准确年代仍待考证。清代《吴门表隐》记载苏州城中有七座小型砖塔,今仅存此塔。民国时期塔身曾被围入民房,在1993年的…
949、思本桥
思本桥又名思汾桥,位于同里镇西南郊潦浜村的桥港里。据同里旧志记载,为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年)里人叶茵建造。1995年4月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吴江市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桥之一。叶茵是宋代著名诗人,此人乐于善举,曾为里中修建多座桥梁,思本桥即其一,俗名思汾桥,思本取名“当思以民为本”之意。思本桥架于桥港里中段,东西走向,系单孔拱形桥,桥身皆用武康石砌成。桥全长22.5米,宽1.8米,桥面长5.4米,略呈弧形,桥跨度达9米,矢高4.5米,矢跨比正好为1∶2,拱券(并列砌筑,由七道平行的券石组成)呈半圆形,与水中倒影虚实相接,合成整园,波光粼粼,秀丽异常。该桥具有独特的形体结构和架桥…
950、东庙桥
东庙桥时代:宋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全桥除民国年间增置花岗岩栏石、望柱外,其他均由初建时的武康石构筑。武康石也叫紫石,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赤,原产于浙江省武康(已于1958年并入德清县),宋代及元代时,江南一带常用这种石头来造桥,东庙桥上的大部分构件为此石,可佐证其的最初建造年代确实是在宋代。水盘石和排柱浑厚稳重,排柱与横系石平接严密。每根石梁均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厚,外侧又凿有弧度,整个桥面略呈拱形,造型美观。次孔石梁边端分别镌刻如意云图案,形成各异,飘然生动。东庙桥的构造技术颇有特色。其底盘石和排柱浑厚稳重,排柱与横系石平接严密,受力匀称。三孔桥面架设六根石梁,石梁间铺设石板。每根…
951、月塔
时代:宋地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唐集又名石橛塔、法济塔,在今唐集镇月塔村。据《雍正安东县志》记载法济寺去治75里。法济塔在法济寺山门外,塔有三:左藏佛牙,右藏佛骨,西南大者藏舍利。高七级,有门可登。万历三十四年重修。寺东有通济桥,石刻神智大师四字。由此可见,古代涟东曾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法济寺,法济塔即今月塔只是寺中三塔之一。据当地人说,法济寺确实宽宏。它前在丁梁,后在后营,中在中营,分别建有前大殿、后大殿、中大殿。果真如此,则法济寺南北长约有15公里左右,难怪当地有跑马关庵门之说。口传未必真实,但中营的中大殿直到1946年还存在,被涟东县民主政府拆除另用了。见眼的人说,中大殿三间,有长廊,柱…
952、聚沙塔
据说到梅李镇没看聚沙塔,就等于没到梅李镇,所以一到此地,人们总爱前去领略一下聚沙塔影的旖旎风光。感受逝者如斯,没想到,点滴间能聚沙成塔,一声叹息,却已过了千年。聚沙塔确实是一座标志性的著名古塔。据史料记载,聚沙塔,原称“聚沙百福宝塔”,为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建,又传为三国赤乌年间孙权之母吴国太捐资兴建,如果成立的话,这一下子就把历史向前推进了900年,但许多专家认为还是前者说法比较靠谱。至于为什么建要“聚沙塔”,民间流传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镇水之宝。常熟本就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上,梅李镇当时又地处江海之滨,常受江潮倒灌的洪涝之患,苦不堪言,齐心协力建塔镇水已成不约而同的心…
953、江阴兴国寺塔
兴国塔位于市区兴国公园内。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密檐式宝塔,是江阴市内仅存的宋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太平兴国教寺的7级浮图,明代增为9级,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现塔身共存8层,高42.22米,塔底层直径10.70米,每边宽4.54米,6层以下仍为宋时原物。…
954、镇江甘露寺铁塔
时代;宋明地址: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该塔最初为石塔,建于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宋元丰年间改建9级铁塔,塔身每层皆8面4门,上铸飞天、立佛等。原塔在明代因海啸倾塌,仅遗存有最下四层。1960年镇江文管会在修复铁塔时,在塔基三尺半处发现地宫。地宫内放置有一长方形大石函,作东西向,十面题有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四月八日润州甘露寺重瘗舍利塔记石刻一方。同时发现的还有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李德裕重瘗长干寺阿育舍利记,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李德裕重瘗上元县禅众寺舍利记石刻二方。从而可以认定甘露寺塔地宫中所出土的舍利,即是《法苑珠林》卷三十八中所列东晋金陵长干塔内的释迦佛舍利。这一重…
955、万佛石塔
万佛石塔,原名禅师塔,座落在吴县市镇湖西华装饰的西泾村(西京村)。它面对太湖,隔湖与光福窑上山相望。坚固耐用太湖水患多,而塔是佛的象征,佛是威力无比的化身,为了消灾镇邪,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始建该塔,作为镇湖之物。在明朝成化年间,高僧昕乚将塔进行了洗刷整修。由重建至今,已经历了692年的风风雨雨了。塔由石灰石石块砌成,作单层造。塔体外方内圆,造型简洁,比例适度,坚固朴实。它既不同于汉族传统的楼阁式宝塔,也不同于元代盛行的由印度传入我国的-塔(瓶型塔),可谓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塔原座落在江南名刹秀峰附近,座北朝南,通高11.2米,分台基、塔身、塔刹三大部分。塔…
956、七桥瓮
七桥瓮明代称上坊桥,清代改称七桥瓮,因桥的构筑是七孔半圆形的石拱,拱形如瓮,故民间俗称为七桥瓮。七桥瓮建于明代初期,地处南京城东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横跨秦淮河,是进城的咽喉之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的十余年间,为击退清兵,这里发生多次激战,辛亥革命光复南京之役中,江浙联军也曾在此大败清军。七桥瓮是南京地区著名的石拱桥,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砖石构筑拱桥。全长99.4米,宽13米,高25米,桥身酷似弯弓,全部青石花岗岩叠砌,石料长宽各0.65米,厚0.18米,桥身质地坚固。中间桥瓮为最大,其余两两相对,依次缩小,桥拱上方,沿桥双侧各嵌有15只面目狰狞的兽头石刻,雕刻…
957、古蒲塘桥
古蒲塘桥蒲塘桥,位于溧水县蒲塘镇南,是溧水县现存的最大的一座古桥。据县志记载,蒲塘河又名老新桥河,经石臼湖通扬子江,逶迤不竭。旧有蒲塘桥,为溧水至宣城驿路上的大桥,南宋末桥废。官府在此设蒲塘渡,有司以丁夫操舟济人。元兵渡江后,此渡口一度停办。元代皇庆元年(1312)溧水州同知倪显,教授陈瑞究复设蒲塘渡。但“春夏水湍激,秋冬水落,旁石峻险,辄坏舟。行者于是乎告艰矣”。“弘治间(元公1488─1505年)巡撤侣公道经之,命有司劝邑之富民并力复桥,未果。”其后,邑民赵琪兄弟请独自建桥。“逐捐所积蓄购石募工匠所费无虑三千金,皆出自己囊,无一毫取诸他。”桥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春二月,落成于…
958、苏州开元寺无梁殿
位于盘门内东大街11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由吴县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保护管理。开元寺初名通玄寺,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孙权为乳母陈氏所建。隋开皇九年(589年)吴县令孙宽废寺,唐贞观二年(628年)僧慧重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诏令改名。大顺二年(891年),孙儒占据苏州,开元寺被付之一炬。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吴越钱氏迁建开元寺于盘门内现址。宋至明屡经废兴。清咸丰十年(1860年)又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1873年)稍事重修,未复旧观。无梁殿是开元寺现在仅存的一座古建筑。无梁殿即藏经阁,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原先供奉无量寿佛,又名无量殿;因为都是磨砖嵌缝纵横…
959、玉燕堂
玉燕堂时代:明地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北市街南首原名“怡顺堂”,俗名张厅,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50),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孟清后裔所建,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共六进,房屋60间,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4平方米。正厅南侧设有幽暗狭长的备弄,足有20米长,左侧可连通堂楼,右侧可进入花厅,备弄底下有一条晶莹的小河穿越水阁而去,与南湖相通,一副“桥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的建筑特色,是我国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之一,为无数古建筑家们看重。玉燕堂的正厅依然保留着殷实人家的模样。整个大厅亮堂轩敞,期间布置以红木打造成的家具,古色古香。大厅庭柱一抱粗左右,较为罕见的是该柱础是…
960、秦峰塔
“千墩墩上塔层层,高入青霄碍野鹰。我欲登之四海,秋风病骨未堪胜”。这是明代正德时期,昆山的一任知县方豪登千灯秦峰塔后发出的感慨。秦峰塔,位于昆山千灯镇市河尚书浦西岸,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方形七层,总高度为39.5米。每层绕有腰檐、平座,塔顶部设有塔刹。塔刹以覆钵、承露盘、五重环“相轮”及“宝瓶”组成,均为铁制,高7米,重近3吨。塔刹顶端四根“浪风索”同塔顶层的四翘角紧紧相连,牢牢稳住整个塔身的重心。秦峰塔,外为方形,内壁底层为八角形,二至七层同为方室,各层的高度和平面逐层收缩。塔内设有楼板木梯,可登至顶层,每层四面均设有壶门,可探身塔外,远眺四周风景。该塔原属波若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