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81、张王堡李氏家族墓地
李氏家族墓地位于临潭县新城乡张王堡村北2公里。是一处家族墓地。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为明代“镇守洮州荣禄大夫佥右军都督”李达家族墓地。地表原有陵园建筑,已毁,封土夷为平地。原有“奉敕镇守洮州荣禄大夫佥右军都督李公之墓”墓碑,已毁。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明史有重要价值。…
682、磨咀子和五坝山墓群
磨咀子和五坝山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缠山村和韩佐乡宏化村祁连山山前二级台地上,杂木河从南至北流过,磨咀子居河西,五坝山居河东,二者隔河相望,间距1千米。磨咀子墓区面积70万平方米。五坝山墓区面积120万平方米。磨咀子墓群于1955年发现。1955年和1959年,甘肃省博物馆先后进行三次发掘;2001年,2003年~2005年,甘肃省文物考古所等再次进行了发掘。磨咀子墓群墓葬密集,出土文物丰富。发现了马家窑文化的建筑址、窑穴和大批汉墓。出土了大量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与马厂类型的彩陶。两汉墓葬0土了以《武威汉简》、《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书令》为代表的一大批两汉简牍文献和木质文物。五坝山墓群…
683、放马滩墓群
放马滩墓群位于天水市麦积区党川乡放马滩,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1986年发现。同年5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发掘。本次钻探发现墓葬120余座,发掘14座,其中战国墓13座,西汉墓1座。均为土坑竖穴墓,出土各种器物近千件。其中重要文物有竹简460枚,木板地图7幅,西汉纸地图残片1件。竹简为《日书》和《志怪故事》内容。放马滩墓群是一处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的公共墓地,其中秦墓发现多而集中,出土物丰富。竹简是继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之后的第二次重要发现,也是甘肃省首次发现的秦文化典籍。7幅木板地图是迄今为止时代最早的地图实物。西汉纸定名为“放马滩纸”,亦是目前时代最早的麻纸实物,将中国发明造纸术…
684、甲子墩墓群
甲子墩墓群位于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甲子墩村村委会以南约2千米处荒滩上,面积1350万平方米。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由于当地居民不断开垦耕地或不法分子偷盗,文物部门先后对众多被盗或露出墓葬进行过抢救性清理。墓葬皆为砖室墓,分单、双、三室等类型,有覆斗顶、券顶等,时代从西汉延续至魏晋,埋藏深度在2~6米之间。墓区内分布有众多的封土堆,特别是在中心区域内东、西两座明代烽火台的周围,有底径6~15米、残高3~5米的高大封土堆近30座,皆黄土夯筑(即“土墩墓”)。墓葬出土了较多的随葬器物,有陶壶、陶钟、仓、灶、罐、案、井、鼎、博山炉等,还有木马、木牛、铜弩机等。甲子墩墓群是河西地区规模较大的古…
685、旱滩坡墓群
旱滩坡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西南沿祁连山北麓的台地上,跨柏树、松树、西营3乡镇,面积2000万平方米。1972年发现,1975年、1984年武威地区文物部门先后进行了发掘、清理。1985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发掘。墓葬时代分别为东汉、魏晋、十六国前凉等。汉墓部分地表无封土,部分有圆形小土堆。大部分为带有斜坡墓道的土洞墓,砖墓较少。汉墓中1972年曾出土医药汉简92枚(即“武威医简”),1988年在东汉土洞墓0土了完整的鸠杖一根,同时出土17枚王杖律令汉简及其他文物;魏晋和前凉墓地表均有封土,而且墓道部分亦有封土,圆形封土顶部和墓道口均埋有石块,标志明显;结构有土洞和砖室两种,均带斜坡墓…
686、踏实墓群
踏实墓群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镇政府东南7千米处的戈壁滩上。1944年发现,1987、1989年当地文物考古工作者进行了调查。1990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一号大墓。1997年、2005年安西博物馆对被盗的二、三号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墓群分东、西两个墓区。东墓区面积约5000万平方米,有砾岩洞室墓225座,其中大型墓8座,集中于墓群西部。位于墓群中部的一号大墓,俗称“四个墩子”,其地面遗迹有茔圈、神道、墓阙、封土等。茔圈的围墙基本呈方形,东西131米,南北长128米,高1.3米;神道也是用砂砾堆积成梁,长234.2米,宽18米;有墓阙4座,分别位于神道南北端的东西两侧。其中神道北端东侧单…
687、高昌王和西宁王墓
高昌王和西宁王墓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石碑沟村。1973年和1984年,武威文物普查队前后两次调查。地面已无封土,均为家族墓,且有立碑,分别为“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简称“高昌王碑”)和“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简称“西宁王碑”)。1990年,在高昌王墓地发现1座砖室墓,出土有唐代海兽葡萄铜镜和元代白瓷豆4件、铜钟1件等遗物。高昌王碑青石质,碑残,蟠螭首,残高1.3米,宽1.9米,厚0.52米。碑身残高1.82米,宽1.73米,厚0.47米。碑阳汉文楷书36行,行残41字,碑阴为回鹘文,内容详细记载从巴尔术阿尔忒的斤到太平奴八代回鹘亦都护高昌王世系、事迹及回鹘族起源、流派及西迁等。翰林学士承旨…
688、杂涅墓群
杂涅墓群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年代为唐代。2014年7月21日,杂涅墓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0688-2-172。…
689、玉树古墓群
玉树古墓群(治多县、玉树县、称多县)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玉树县、称多县,年代为唐代。…
690、街子清真大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街子乡团结村,交通便利,三级油路可直达,距离县城5公里,距西宁市上140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旅游景点。是青海第二大清真寺,初建于明洪武三年,清代年间和民国二十年曾有三次扩建,原有礼拜殿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可容纳1500多人排班礼拜,气势相当雄伟,可惜在“文革”中被毁,1982年政府拨款,群众集资,仿照新疆喀什清真寺重新修建。新建的清真寺为砖混结构,占地面积4050平方米,寺基走廊2394平方米,大殿呈正方形,其中礼拜殿面积1089平方米,可容纳1200人集体礼拜,殿内四根大柱支撑着49间的殿顶,大殿四角是距地面高23米高…
691、固原北朝隋唐墓地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固原北朝和隋唐墓地,是指20世纪80年代在固原城西南塬陆续发掘的一系列墓葬的总合。固原地处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中亚西亚文化的交融碰撞之地,中西文化的东来西进通过丝绸之路相连接,留下了不少文化遗存。1981年出土于固原城郊雷祖庙北魏墓的描金彩绘漆棺,棺画里的宴饮图、棺画的波斯画风等都明显地表现出中亚文化、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出土的波斯萨珊银币,再现了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畅通和固原丝绸贸易之繁荣。1983年在固原南郊发掘的北周大将军李贤夫妇墓出土的鎏金银壶等波斯萨珊时期的工艺品,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遗存。1993年在固原南郊乡王涝坝村发掘的北周宇文猛墓,出土了近…
692、窨子梁唐墓
窨子梁唐墓位于吴忠市盐池县苏步井乡西北10公里的窨子梁山丘上,年代为唐。2005年9月15日,窨子梁唐墓被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693、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小河墓地给人的第一强烈印象就是墓地沙山上密密麻麻矗立的140多根多棱形、圆形、浆形的胡杨木桩,都4米多高很粗壮,多被砍成7棱体到11棱。小河墓地,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小河墓地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中亚历史和考古上沙埋文明中最难解的千古之谜。20世纪初由罗布猎人奥尔德克首次发现。1934年,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F.Bergnm)在小河墓地发现了他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这些木乃伊通过…
694、阔科克古墓群
阔科克古墓群是阿勒泰地区规模较大的古墓群,由Ⅰ号、Ⅱ号、Ⅲ号、Ⅳ号墓地组成,葬形制包括石堆墓、石棺墓、石围墓、石圈墓,其中有2座石圈墓形制较为特殊,共分为内外三圈。阔科克古墓群属青铜时代早期古代人类文化遗存之一,年代久远,文化内涵丰富,对研究阿勒泰草原文化、古代部族的社会生产活动提供了详细、科学的实物资料。…
695、拜其尔墓地
拜其尔墓地在近日结束的新疆拜其尔墓地考古发掘中,新疆考古专家们出土了一件北山羊铜饰品,这是新疆首次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此类史前铜器。浑圆的身体,健硕的四肢,铆接在一个管状饰件上的北山羊雕刻得栩栩如生。这件北山羊铜饰品高约10厘米,羊头上有两只和身体高度几乎相同的长角,口、鼻、耳、目分明,下颌还有一撮长须,被发现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托乎提·吐拉洪称为一件难得的艺术品。北山羊又被称作亚洲羚羊,形似家山羊而体型较大,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托乎提·吐拉洪说,这种北山羊铜饰品代表了北方草原文化,在我国内蒙古区域内和中亚一些国家的考古发掘中已有发…
696、阿日夏特科克石围及石堆墓群
阿日夏特科克石围及石堆墓群阿日夏特科克石围及石堆墓群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哈日布呼镇西北部约25公里处,阿日夏特牧业队夏草场的阿德尔根山梁上。从墓葬的地表形制看,可能为突厥族以前、或突厥族早期的文化遗存,也有人认为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塞人的文化遗存,因无出土文物亦未经过考古挖掘,难以定论。该处墓葬比较集中且完整,共分布有墓葬57座,墓葬地表形制有石堆墓、石围石堆墓。有的墓葬前立一石柱,似石人的初制模型。…
697、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
阿敦乔鲁石栅古墓群及岩画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城西约37公里处的阿拉套山南麓浅山地带,遗址居北,墓葬偏南,两者相距约1.8公里。阿敦乔鲁是蒙语,意为“像马群一样的石头”。以阿敦乔鲁为代表的博尔塔拉和上中游青铜时代的聚落和墓葬,是新疆最早的青铜时代的古代文化,遗址分布的与博尔塔拉河、鄂托克赛河沿岸,逶迤延续达百余公里,已发现多个较大的古代人“聚族而居”的遗址群。这种分布的密度和发达程度,在新疆是为数不多的区域之一。以阿敦乔鲁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反映了距今4000年左右,博尔塔拉河流域古代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以及社会发展的情况。…
698、赛里木湖古墓群
2013年5月3日,环赛里木湖湖畔的2800多座古墓葬被评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我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该墓葬群形制多样,包括石堆墓、石板墓、土墩墓等,年代从青铜时代到隋唐时期。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14年7月21日,赛里木湖古墓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99、大喀纳斯景区墓葬群
喀纳斯景区被誉为人间净土、“东方小瑞士”,一向以湖光山色的美景著称。考古人员在距离喀纳斯湖面直线距离不到5公里的禾木乡图瓦新村附近发现了一处古墓葬群,随后根据其位置将其命名为图瓦新村古墓葬群。经考古研究专家初步判断,古墓葬群年代大致为战国到两汉时期,距今2000年左右,共有墓葬60多座。这处古墓葬群在阿勒泰地区的发掘史上比较少见,但在欧亚草原上曾有过类似发现。这次考古发掘也是首次在喀纳斯景区开展古墓葬群的考古工作。这次考古发掘对于更多地了解当地古代人类社会、生活方面状况,提升景区的文化底蕴意义重大。”…
700、库车友谊路墓群
库车自古就是龟兹文化发祥地,在库车县友谊路地下街建设工程中发现的东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群,体量大、性质特殊,是新疆考古工作中的重大发现,填补了新疆考古工作中的空白。这些古墓群,从墓葬的形制上看有竖穴墓和砖室墓两种,分别有竖穴墓葬2座,砖室墓7座,是在新疆首次发现的典型的汉式砖室墓。其中,砖室墓又分为单室券顶砖室墓、单室穹隆顶砖室墓、前后双室穹隆顶墓三种形式。单室穹隆顶砖室墓墓门上部有照墙(部分有砖雕),前后双室穹隆顶墓的前后室四隅起券处有灯台,墓葬形式为合葬。通过与在江苏、山东、陕西、河南、山西以及甘肃酒泉、嘉峪关、敦煌、青海大通县等地发现的墓葬资料对比,库车发现的砖室墓的形制、构造方式、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