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41、唐氏墓群
唐氏墓群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唐家镇柯山岭一带,有从宋朝至清朝的古墓群。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类为“古墓葬”。唐氏墓群始葬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是粤琼唐氏始祖唐菽林及历代功名子孙的陵园,总占地面积约343100平方米。唐氏墓群是以唐氏始祖唐菽林石墓为中心,周围分布着宋至清代52座祖墓的陵园。能葬在这里的都是古时候有一定官阶或功名的唐氏历代子孙。墓群座西北向东南,有保存完好的宋、元、明、清历代唐氏家族古墓52座,其中宋代石墓6座、元代石墓17座、明代石墓6座、明清土丘墓23座。唐氏墓群保存完好的古墓数量之多,在粤西乃至广东也实属罕见,…
642、凤腾山古墓群
凤腾山古墓群,广西环江县下南乡堂八村东南凤腾山上下南古墓群位于下南乡堂八村东南凤腾山上,距环江县城约72公里,是毛南族祖先的“陵园”,有大小古墓700多座。毛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直到清代才学汉文,所以清以前的古墓立的是“无字碑”。立碑刻字的多数建于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年间。这些墓全用大块大理石砌成,墓碑、拱门、石柱矗立,在上面雕刻或阴刻或浮雕,刀笔浑圆、凝重、工整的楷体书联、墓志,作为毛南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毛南族古墓群已经被批准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43、荆竹坝岩棺群
时代:战国至汉类型:古墓葬地区:重庆市巫溪县批次:第七批荆竹坝岩棺群位于巫溪白鹿镇香树村2社,南距巫溪县城21公里,岩棺群分布在大宁河支流东溪河荆竹峡西岸、棺木岩悬崖绝壁之上,高出河面100-140米。现存岩棺棺木24具,棺木为偶数成组排列搁置在岩壁狭窄而绵长平台状的石墩上。上面岩石突出,形成天然岩檐,使棺木免遭日晒雨淋。尚存完整棺木15具,为整木挖凿而成,制作粗糙,整底、整盖,盖身子母榫扣合,横切面近似成方形,棺头内凹成挡板,盖身头尾两端各凿有拳头大小圆形孔洞,下铺成石块。其中最大一具棺木长约3米,高近1.5米,里面套有一具稍小棺木,是岩棺葬中特殊的外椁内棺形制。荆竹坝岩棺群是迄今所…
644、汇南墓群
时代:汉至六朝类型:古墓葬地区:重庆市丰都县批次:第七批汇南墓群现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三合镇滨江中路居委商业一路,时代为汉至六朝。1987年二普调查时首次发现,原地址为汇南乡新湾村,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199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峡考古队再次调查,将长江右岸西起峡南溪,东至龙河大桥的23个山梁子统称为汇南墓群,海拔在165—246米之间,经勘探确认,有汉代至六朝古墓葬约1000余座,分布面积约330万平方米;1993年至2005年,为配合三峡库区丰都新县城移民搬迁建设,先后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等考古科研单位在此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器物,种类包括陶、瓷、铜、铁、银、玉…
645、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青川县)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于2013年5月5日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被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川县乔庄镇古蜀道上,是四川省现存战国中期至晚期第一大棺椁墓葬群,已探明的墓葬150多座,发掘70余座,出土文物数量多、品位高、影响大。解决了不少有争议的历史学术问题,更正了一些错误结论,证实了如先秦田律、法典、成都漆器的生产水平,先秦移民入蜀,楚墓葬制特征,隶书起源等众多历史问题,对研究秦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三者之间的文化关系及秦灭蜀进而统一全国所采取的政治措施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史料,特别是出土的先秦木牍,在全国引起…
646、河边九龙山崖墓群
河边九龙山崖墓群(涪城区)保护范围:北至九龙山公墓堡坎,南至玉皇庙村7组上屋基、大捂窑山下龙西堰,西50米至大捂窑东南坡,东至项家庙村九龙山脚。…
647、合江崖墓群
合江崖墓群(密溪芭蕉湾崖墓、虎头佛子岩崖墓、榕右鱼天堂崖墓、福宝高村崖墓、自怀梭滩石崖墓、大耳朵崖墓、大路边崖墓、黄溪侯五嘴崖墓、观音岩崖墓、鱼连子崖墓、洞溪崖墓、蒋湾和幸福崖墓、魏家祠崖墓、狮子山崖墓)合江崖墓群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合江崖墓主要分布在长江、赤水河、习水河沿岸丘陵和山区窄谷地带。以墓群为主,尚存芭蕉湾、鱼天堂、佛子岩、高村、梭滩石等五处崖墓群相对集中。2013年,合江崖墓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江崖墓群形制独特,主要为横穴式小墓室,冲击式顿钻法建造。分布密集,状如蜂房,保存较完整。一般由墓道、墓门、墓室、壁龛组成,少数墓室内有灶台、石塌。以单室为主。结构…
648、顺河崖墓群
顺河崖墓群(东兴区)顺河崖墓群是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宗教文化价值。顺河崖墓群造于东汉,位于顺河镇观音洞村和回龙湾村,分布面积约1平方公里,主要有蛮子山崖墓群、观音洞崖墓群、狮子山崖墓群和后山崖墓群等,总计200多座。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观音村3社村委会,南至顺河到平坦公路内侧,西至观音村3社观音湖东侧,北至观音村3社村民赖理杨柴山地。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649、铁佛寺崖墓群
铁佛寺崖墓群位于安岳县自治乡铁佛村的铁佛寺山崖和祠堂坡四周,崖墓分布在哑子河大龙桥至祠堂坡长一公里的两边山崖上。铁佛寺崖墓群在祠堂坡有40座。墓葬结构多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均为单室墓,墓顶多为弧形顶,有少数呈人字顶。墓室长2~5米、宽2~3米、高1.8~2.2米,均有短甬道,甬道深0.5~1.2米,高1.2~1.5米,宽0.8~1.5米。墓道视地形长短不一,有不少墓的甬道两旁、墓室有石刻画像。石刻画像建筑类的有单阙、双阙、子母阙、干栏式建筑、望楼、斗拱等;生活类的有牧马、长袖舞、鱼舟等;神话类的有伏羲、女娲、四神、羽人等。祠堂坡2、3号墓石刻画像最多,雕刻精美,保存完好。二号墓右壁干栏…
650、七个洞崖墓群
七个洞崖墓群汉代崖墓葬位于长宁县古河镇保民村,岷溪河北岸的红砂岩峭壁上,共28座。因有7座;集中建于高约3~8米的绝壁,远望7个墓门若洞,故名“七个洞”。各墓早被破坏,无随葬物,唯墓室结构和石刻画像、题记保存完好。“七个洞”的7座崖墓从上至下排作四列,单室,拱顶或弧形顶,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2.4~4.2米,宽1.7~2.6米,高1.3~2米,室内凿双石棺的3座,凿1具石棺的2座;棺具与室壁相连。墓门呈方形,三层门楣由外到内逐层缩小。墓群的石刻图像,分布在墓门周围石壁上的多阴刻;分布在室壁及石棺上的均为浮雕。其内容有伏羲、女娲、卫士、舞女、侍女、车马出行、宴饮、伎戏、阙、青龙、白虎、朱雀、钱范…
651、罗盘嘴墓群
罗盘嘴墓群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占地约450平方米。为泸县宋墓之一,雕刻的内容主要为武士、四神、伎乐、侍仆、综合等种类。2013年,罗盘嘴墓群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葬为仿木结构石室墓竖穴式墓圹,坐东北向西南,长方形平面。墓葬由墓道、墓门、墓室、墓顶等组成。文物遗存罗盘嘴墓群已暴露四座墓葬。其中M2墓室最为完整,墓志铭明确纪年为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M2墓室长2.9米、宽1.25米、高2.58米。墓室侧龛浮雕花卉门扇,后龛雕女侍,后壁横梁正面镌墓志,室底设棺台,盝顶。墓门左右两侧门柱剔地起突高浮雕镇墓武士各一,其中左侧武士戴头鍪,身披铠甲,怒目圆睁,左手握弓,右手拈…
652、南广河流域崖墓群及石刻
南广河民族岩墓群岩葬是古代棘族的一种葬俗,即凿石成穴,置棺于内。县境内南广河流域保留了大量宋元以至明代的民族岩墓遗址,分布在罗场、陈村、可久、嘉乐等地,统称“南广河民族岩墓群”。这些岩墓、墓门及墓室内有多种浮雕,阴刻人物图像及卷草图案等,风格粗犷简练,具有民族特色,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有较高考古价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红岩山墓群:东以红岩山顶峰为界,南以中寨中心队埂子为界,西、北以红岩队为界。东西距离约2,000米,南北距离约1,500米。犀牛沱墓群:北以罗场大桥为界,南以罗场镇中学(小地名为大石板)1,000米范围的沿河两岸为界。其它分布点以墓群为基点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
653、务川大坪墓群
务川大坪汉墓群位于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布于该县大坪镇龙潭村洪渡河两岸的团堡、长坳、朱砂井、中寨、赶子元等村民组境内,占地总面积30万平方米,为黔东北一带已发现的大型汉墓群。大坪汉墓的年代从西汉早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持续近四百年,出土器物具有秦、巴、蜀等文化因素,呈多元化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当地村民常在这一带拾得铜矛、箭簇等小件铜器和残陶器、陶片等。1981年夏,经调查证实系一汉墓群。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至2008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4次在此发掘汉墓43座、窑址2座,出土文物400余件(套)。墓葬形制有土坑墓,长方形、凸字形、…
654、兴义万屯墓群
兴义万屯汉墓群,位于兴义市万屯镇新桥村北,东汉时期墓葬。在新桥、张屯与贾家坝等三地2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17座,除2座墓葬封土不存,其余皆保存较好,墓呈圆形,高约1.5—2.5米,直径6—15米。1975年—1991年发掘9座,有砖室、石室墓,其中,兴义M8出土的铜车马是我国汉代文物中的佳品。…
655、平坝棺材洞
棺材洞,位于平坝县城北21公里的齐伯乡桃花村,这里是苗族聚居地,有公路相通。葬洞为一天然岩石溶洞,系当地刘姓苗族的传统丧葬地。洞内厅堂宽大无缝隙,干燥凉爽;洞外树蔽藤挂,甚为肃穆。洞内出土了宋代的部分文物,其中两件鹭纹彩色蜡染折裙,是难得的珍品。该折裙融蜡染、挑花、刺绣、填彩为一体,为当今的文物宝库增添了难得的珍品。对研究彩色蜡染的历史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这两件彩色蜡染衣裙首次进入了中国文物精品展的殿堂。目前已收藏在贵州省博物馆。棺材洞早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56、惠水仙人桥洞葬
仙人桥洞葬即石头寨洞棺葬,位于惠水县摆金镇长新村石头寨一溶洞内,溶洞为河谷间喀斯特峰丛穿洞,分别为上洞和下洞。当地老百姓称上洞为棺材洞,下洞因洞顶山体似天然桥梁,老百姓称仙人桥。仙人洞为东西向,洞口高约50米,宽约25米,洞顶岩层厚约10米,洞深约100米。紧靠洞口的河谷两岸石壁陡峭,沫阳河自洞下暗河流出。洞内崖壁如屏,北壁约30米高处,岩层向内凹陷,形成长约80米,宽8米,高约20米的石台,棺木就此排列有序地放置在石台上,多顺崖壁走向层层叠放,少则1层,多则达7层。洞南壁的缝隙处亦有少量棺木残留,总的棺材数量约为650余具。石头寨岩洞葬保留了贵州古代苗瑶民族的主要葬俗形式,对于研究苗瑶民族的…
657、黔南水族墓群
水族古墓群集中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北部水族聚集区。墓葬结构分地下和地面两个部分,地下部分与其它民族的墓葬区别不大,亦挖一长方形土坑,土坑中置木棺装殓死者,少数墓葬有耳环、发簪等随葬品,但建于地表的石质建筑却极具民族特色且形态复杂,有一层或多层长方形仿石棺式、杆栏房屋式、石块叠垒式和圆形封土堆带牌楼墓碑式等,不同形式墓葬具有相对的早晚演变关系,圆形封土堆带牌楼式墓碑的水族墓已同汉族墓葬没有多少区别,是汉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水族墓葬。墓碑上的“爱情”画像许多水族墓葬在地表各层仿石棺外壁和墓碑上雕刻有神兽、祥瑞、花草、动物、传说、历史故事、战争场面、车马出行、杂技表演、民…
658、小冲墓群
小冲墓群位于贵州省盘县红果镇,为家族墓葬。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冲墓群有自清康熙年间以来享受清朝俸禄者墓四十余座,官二品、六品、九品不等,有武功将军、处仕郎、登仕郎、纬武郎、武英俊、武略骑尉等,而且尚存诰封碑等。为研究贵州地区丧葬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小冲墓群共有牌坊式石碑138座,整个碑林中的墓碑形态各具特色,造型别致,其中六角亭碑、五龙捧圣碑和龙爪捋须碑极为罕见。雕刻工艺精湛,雕刻手法多种,图案内容极为丰富,省内少见,图案构思巧妙,手法夸张,如:狮身人面,龙爪捋须等。墓碑的造型、构图、图案内容、雕刻技法等,充分体现了工匠高超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和他们的精神价值。小冲墓…
659、明十八先生墓
明十八先生墓的墓区约4000余平方米,由墓区、祠堂、摩崖三个部分组成,依次渐高,四面高墙围护。墓园依山势逐级向上。墓前是一座4米高,6米宽的大石坊四柱三门,坊上刻有“岿然千古”、左右分刻“成仁”、“取义”8个大字,系贵州省著名书法家陈恒安先生补书,坊上镌刻松、梅、竹、兰花卉浮雕。墓前有小石坊一座树于大石坊之后,上刻“明十八先生之墓”7字,坊柱、坊幅上刻云龙、狮子,刻工精细,形态生动。坊后即墓,以细砖块石镶砌成圆形,直径2米,封土高2.5米。墓后两侧树有18块石碑,镌刻历代凭吊诗文,均系当代贵州书法家的墨迹,书体各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墓区遍植松柏花木,庄严肃穆,游人至此,油然生发出一种感慨苍…
660、万家坝古墓群
万家坝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鹿城东南侧3·5公里的龙川江支流青龙河西岸。1975年,首次在这里发掘出铜鼓5面。万家坝铜鼓的价值,在于其历史的久远。据研究测定,万家坝出土铜鼓的古墓群,其时代约为春秋晚期和战国初期,距今至少在2300年以上。万家坝铜鼓代表了中国铜鼓文化的一个类型,考古学界称之为万家坝型。迄今在云南境内共发掘这一类型的铜鼓19面,其中10面在楚雄境内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