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21、王处直墓
时代:五代王处直墓:一九九四年六月,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西燕川村西坟山上的一座古墓被盗掘,后经曲阳县文物管理所抢救整理。根据墓内遗存文物及墓志认定为唐末、五代时期的墓葬,墓主人为王处直。其生前,官拜义武军(治所定州)节度使,节制易、定、祁三州,为河北地区的重要藩镇将领。王处直字允明乃王处存之弟,父王宗,祖籍是唐并州晋阳人,住京兆长安城万年县胜业坊,家境殷实豪富,其父当时曾遥领兴元军节度使。此墓因多次被盗,故遗存物较少,且多已残损。就发掘状况来看此墓内所出的壁画同石刻彩绘浮雕最具特色,尤其是石刻彩绘浮雕数量之多,题材之佳,工艺之精,为以前所罕见。墓内共嵌有大小不等的石刻彩绘浮雕共计18块。王处直墓…
522、石羊石虎墓群
石羊石虎墓群位于平泉县仓子,为辽、金古墓葬。1982年7月23日,石羊石虎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23、杨赟家族墓地
杨贇碑”即“蔚州杨氏先茔碑铭”,该碑立于蔚县南阳庄乡麦子町村西北约1000米处的杨氏家族墓地之北端。碑为青石质,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通高3.30米,宽1.20米,厚0.32米。碑首,栱形,高1.10米,宽1.20米,俘雕二盘龙,龙头向下置于碑首下端的外两侧,龙身盘绕碑首顶部,中抱圭形碑额,额题篆字两竖行“蔚州杨氏先茔碑铭”。碑身为长方形,高2.20米,宽1.20米,满行38字,竖刻行书23行,共计706字。碑座为自然青石,天成仙“龟跌”,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17米,高出地表0.30米,无人工雕刻痕迹。篆额、撰文、书丹者均为元代书画家赵孟頫,该碑立于元代至治元年十一月甘七日,碑…
524、冯古庄墓地
曾出土有铜鼎、爵、陶罐等遗物。该墓地对于研究晋南地区西周时期的丧葬制度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25、山王墓地
位于汾河南岸二级台地。清光绪版县志记载山王村为古耿城,即晋大夫赵夙为晋献公灭耿之地。耿属西周侯国,或云姬姓,或云赢姓。山王村东南有一块台地,东西、南北皆百余米,村民切崖建房,遂发现是一处西周墓群。某村民院0土青铜器后,河津市博物馆接举报并与公安干警配合追缴回三件器物,包括一件鼎,一件盘,一个壶盖。这组青铜器佚器较多,从现有几件器物的器形、纹饰看,当为西周中晚期器物组合,而铜鼎铭文明确有共王字样,可风与器形、纹饰是一致的,应为周共王时器物。西周中晚期,河津市汾河沿岸能与周王发生往来的邦国只有耿国符合所在的地望。这个耿国直至公元前661年方被晋献公所灭,这是确切无疑的,在此之前再无大的邦国存在。如…
526、横北倗国墓地
时代:西周横北倗国墓地位于绛县县城以西约11公里的横水镇横北村北约1000米处。墓地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75米,面积约35000平方米。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进行了大面积发掘。共发掘墓葬1326座,其中西周早期偏晚一直到西周晚期墓葬1299座。在发掘区域内共发现西周时期的车马坑或马坑35座。出土文物有带有“倗伯”铭文的青铜器和先秦史籍《周礼》中记载的“荒帷”。以及大量的鼎、簋、甗、盘、盉、鬲、盆、觚、爵、觯、尊、壶、卣、方彝、钟等青铜礼乐器,鬲、罐、豆、盆、簋、尊、壶、瓮、瓿、杯等陶器,豆、壶、瓿等原始瓷器,漆器、玉石器、蚌贝器、串饰、骨器、铜车马器、…
527、西周黎侯墓群
西周黎侯墓群位于山西省太行山区上党盆地的黎城县。乾隆版的《山西志辑要》中记载,黎城属潞安府,同时还记载这里为古代的黎国。《尚书》载“西伯戡黎”古黎国即此。墓地东北方向的“东阳关”(古称壶口关)是山西通往古燕赵之要道。因盗掘严重,山西省文物局报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06年1至9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牵头,长治市和黎城县文物管理部门参与组成考古队,对该墓地实施调查、勘探和抢救性发掘。经调查勘探发现,墓地面积约40亩,现已探明的墓葬中有带墓道的大型墓,中、小型墓均无墓道,墓葬之间看不出排列规律。所有的墓口均开口于扰土层下,其上的扰土中以及灰坑里出有春秋晚期的陶片。这次共发掘墓葬10座,其中大型墓葬2座、…
528、曲沃羊舌墓地
羊舌村在曲沃县城东北方向约12公里处,位于滏河河谷南侧,墓地就在村南的岭地上,著名的曲村—天马遗址位于滏河河谷北侧腹地,羊舌墓地与曲村—天马遗址内的北赵晋侯墓地隔河谷相望,其间是宽阔的滏河河谷及台地,直线距离4500米。羊舌村南边的土岭是由翼城方向延伸过来的。翼城,同样是晋国的腹心,这块土地承载了更多的文化沉淀。羊舌,仅从字面就能让人浮想联翩。羊舌村村名的来历已无从可考,或因地理位置得名,但更多的恐怕是与春秋时期晋国的羊舌氏有关,因为在曲沃有许多地名都与历史上的晋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羊舌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今天的《百家姓》中已不见羊舌,但羊舌氏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显赫姓氏,在晋国历史上扮演了重…
529、薛嵩墓
薛嵩墓薛嵩墓(第一批省保)时代:唐地址:夏县水头镇大张村北300米薛嵩、名尹,字嵩(?—772年),河东万泉(今万荣县)人。薛仁贵之孙,曾平安禄山之乱,任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相州刺史,照文军节度史,封平阳郡王。该墓坐北朝南,占地832平方米。由墓室、甬道、天井、过洞、壁龛、墓道组成。墓冢封土高2.45米,周长91米。墓前有唐大历八年(773年)神道碑一通。现存石羊两尊。甬道内保存有约20平方米的壁画。…
530、东龙观墓群
“汾阳宋金墓群”于2008年6月发现,整个考古发掘工作中共发掘古墓葬27座,发掘面积1196平方米。其中砖室墓16座,土洞墓11座。砖室墓以形状分类,分为八角形(8座)、六角形(5座)和四边形(3座)。以面积分类,分为大墓(5平方米以上8座)、中墓(3平方米至5平方米6座)和小墓(3平方米以下2座)。土洞墓以面积分类,分为大墓(5平方米以上2座)、中墓(3平方米至5平方米2座)和小墓(3平方米以下7座)。在本次发掘中发现了7座砖雕、彩绘和壁画类墓葬尤为特别,它们属于两个家族墓地。北边的墓主人姓氏根据出土物推测为“周氏或吴氏”;南边的从出土的明堂(宋金时期部分地区将墓地的规划图称之为“明堂”)、…
531、南宝力皋吐古墓地
南宝力皋吐嘎查位于通辽市扎鲁特旗东南40公里,墓地处在南宝力皋吐嘎查西北的沙土高岗上,附近地貌呈波状起伏的半沙化草甸景观,是大兴安岭南麓草原与科尔沁沙地的交汇地带。这里地表开阔起伏平缓,平均落差5-8米,附近可见半流动沙丘、季节性河流、小面积湖泊和局部耕地,它的东南面距离新开河约50公里。我们可以看,这个墓地遗址位置,它北边所有水系全部进入松花江,南边所有水系全部流入辽河。遗址墓地所处松辽分水岭,北倚大兴安岭,南望科尔沁沙地和下辽河流域,西和西南与西拉木伦河相连,东与松嫩平原相托,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多种原始文化相互摩擦与碰撞的重要领域。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南宝力皋吐嘎查…
532、小黑石沟墓群
小黑石沟墓群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村,是一处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大遗址。自1985年以来共对小黑石沟遗址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1985、1992-1993、1998年)。通过考古发掘,在遗址中发现,房屋、墓葬、灰坑,以及金器、青铜器、石器、陶器、骨角器、蚌器等文物。其中,青铜器的价值最高。出土文物包括贵族使用的礼器、车马具、武器、工具装饰品等,代表了中国古代北方长城地带草原青铜文明的最高水平。在遗址中共发掘72座古墓,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墓葬为部落首领的大型石椁墓;二级墓葬是部落武士墓;三级是贫民墓。根据墓葬可知,当时的社会形态已步入阶级社会初期。根据对出土的…
533、团结墓地
团结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哈克镇团结村东约150米的平地上,西距海拉尔区约20公里,北距海拉尔河2公里,南距滨洲铁路3公里。遗址北、东、西三面平坦开阔,现已开辟成农田,南侧地势略高,现为牧场,局部草场被破坏,由于多年风蚀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沙坑。该遗址于1985年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当时曾在地表暴露出的沙坑内采集到石镞、石叶、石核以及少量陶片。1999年8月,团结村一农民主动将翻地时出土的几件玉器和石器上缴给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根据这一线索,博物馆曾先后三次派人到团结村周围进行调查,找到了出土玉器和石器的准确位置,并采集到一批石镞、石叶、陶片及1件玉环,还发现有人骨残块。鉴于这批出…
534、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和林格尔汉墓位于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境内的一座土山上。墓分前、中、后三主室和三耳室,全长约20米。墓壁、墓顶及甬道两侧有壁画50多幅,榜题250多顶。这是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所见榜题最多的汉代壁画。这些壁画形象地反映出东汉时期我国北方多民族居住地区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社会生活面貌。从壁画内容及榜题得知,墓主为东汉王朝派到北方民族杂居地区的最高---使持节护乌桓校尉。壁画内容有反映死者的仕途经历,以及升迁各任时的车马出行图;有死者历任官职所在城市和府舍的官府图;有反映统治阶级生活的饮宴、舞乐、百戏等描绘;有反映东汉时社会生产活动的场面,如农耕、庄园、牧马、放牛等图;有当时社…
535、谢尔塔拉墓地
谢尔塔拉墓地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谢尔塔拉镇东约5公里的台地上,西南距海拉尔市区约15公里,南距海拉尔河2公里。遗址西北侧有一隆起的山岗,东侧和东南侧地势平坦开阔,现为牧场,南侧为较低的草滩地。1998年9~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教研研究所内蒙古队与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海拉尔区文物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正式发掘,揭露面积337.5平方米,清理出不同规格古墓葬10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墓,木棺大多数有盖无底,单人葬居多数(多为男性),也有双人葬,死者皆为侧身曲肢葬,头向朝东南,面向朝北,也有的面部及上身俯趴在墓穴内。共出土金、银、铜、铁陶、桦树皮器等各类文物200余件,随葬品多集中放置在…
536、奈林稿辽墓群
奈林稿辽墓群位于库伦旗奈林稿乡境内的木头营子和勿力布格村,为辽代圣宗时期墓葬。在木头营子村附近的两座墓葬,是一座较大型的壁画墓及其右侧的一座石室小墓。壁画墓的墓道、天井和墓室砖壁上,绘有内容丰富、色彩绚丽、浓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特色的壁画,描绘了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的生活,车马出行,饮食享乐和风俗习尚。尤其是前石中的仿木结构彩画,人物形象逼真。石室小墓墓室虽然被破坏,但墓内大量出土的金银器却保存了下来,其中青瓷器烧制精细,铀色光润,内中一件深腹青瓷碗,为出土青瓷中的佳品。锯考证我国南方越窑中的产品。在勿力布格村发掘的两座墓葬,均为砖石结构的大型多石墓。其中村西南的一座墓葬,由墓道、天井、墓门、甬道…
537、耶律祺家族墓
耶律祺家族墓地座落于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朝克图山东部,西距耶律羽之家族墓地约2公里。1993年7月,在对耶律羽之墓地发掘期间,发现该墓地存在被盗迹象,随即抽调人员抢救清理该墓葬。墓地背靠高山,面向东南,缓坡中部有一道隆起的小山脊,两侧围有低矮的石墙,北墙长67米、宽1.7米、残高0.5米,南墙长22米、宽1.7米、残高0.8米。在2万多平方米的墓地范围内密布植被,易于发现的大、中型墓葬有5座,还有1座遗迹不清。…
538、耶律琮墓
耶律琮墓位于马鞍山乡宫营子村西南的鸽子洞地带。背靠陡峭的山峰,左右有小山环抱,两侧峰岭峻峭漫山青松挺拔,奇花异草争红斗艳,蜂飞蝶舞,鸟语花香,清风唤起万倾松涛,溪水漂来十里芳香,这一优美的自然形势,正符合古代风水理论的要求,这块绝好的陵墓佳地,葬的是辽代出身皇族,位居“外三公之首”,为“帝王之师”辽景宗时期的位极人臣,声名显赫的人物━━耶律琮。据史料记载他殁于辽景宗保元十一年(公元979年),是我旗十余处辽代古迹之一。耶律琮生前爵高位显,据现存的石刻推断,当年的陵墓庄严不凡。可惜的是民国初年耶律琮墓被盗,陵墓破坏,仅存的只是墓前正中树的一通观音纪碑和碑后整齐摆放的石羊石虎、武士文士石像等花岗岩…
539、沙日宝特墓群
辽代沙日宝特墓葬群位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白音温都苏小沙日宅特嘎查,该墓葬群地处低矮山丘环抱地带。山丘有裸岩暴露,中下部有黄土覆盖,土质的营养较好,有少量的灌木和大量杂草缀盖。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处在400mm降水线地带,属于半干旱气候。2013年5月,该墓葬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代沙日宝特墓葬群属于典型的晚期(道宗到天祚帝时期1055-1125)北区辽墓,这一时期的墓葬特点为多角形墓较流行,也有为数较多的长方形小墓,也有个别圆形墓。这时期以木棺敛葬和在尸床上铺设木板作为葬具比较流行,少见木质小帐和石棺。同时期还流行火葬,用小石棺盛置骨灰,并常刻梵语--,体现…
540、砧子山古墓群
砧子山古墓群位于锡林郭勒多伦县,2013年被国务院核准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古墓群保护区面积为4825.98公顷,是锡林郭勒境内现存最大的元代时期元上都居民(主要是汉族平民、工匠)的丛葬区,为研究元朝时期元上都的社会制度、蒙汉民族关系和生活状况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