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61、然闹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然闹遗址位于迭部县电尕镇然闹村东200米的白龙江二级台地上,面积约50万平方米。属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1985年发现。有新石器时代居住遗址和墓葬。出土有彩陶罐、彩陶瓶、石器等。陶器分为红陶、彩陶和灰陶。其中,红陶又分为泥质和夹砂两种,纹饰有垂幛纹、鸟眼纹、圈点纹、燕尾纹、鸟羽纹、带状纹和网格纹等。彩陶施内外彩。遗址出土彩陶的器型、质地和彩绘花纹图案,与庙底沟类型、大地湾类型、马家窑类型同时期文物有其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是马家窑文化中的一个新类型。另有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片,纹饰有篮纹、绳纹、刻划纹,器形有高领罐、鼓腹折肩罐、盆、壶等。遗址范围内还有唐叠州城址及烽火…
462、磨沟遗址
磨沟遗址类别:古遗址时代:新石器地址:洛宁县东宋乡磨沟村南面高坡平台地上…
463、新庄坪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新庄坪遗址位于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银川乡新庄坪村银川河沿岸一级台地上,面积45万平方米。属齐家文化,杂有少量马家窑文化遗存。1929年发现。1989年,甘肃省博物馆做过调查。遗址由聚落址、窑址和墓葬组成。遗址断崖上文化堆积丰富,厚约3~4米,内夹杂着陶片、人骨、石块等。出土陶器以素陶为主,彩陶稀少,陶质精细,器形繁多,主要有双耳罐、三耳罐、大口罐、大口瓶、三足鬲,还有形象的鸟形壶、羊形罐等。在后沟发现墓葬区,出土过玉器和石器,主要有玉铲、玉刀、玉璧、玉环和石璧等。新庄坪遗址分布面积大,出土文物精美,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一处比较典型且保存较好的齐家文化遗址,为研究甘…
464、边家林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边家林遗址位于康乐县关丰村边家林社西60多米处的三岔河第一台地上,面积约24万平方米。属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1976年发现。1981年,临夏州博物馆会同康乐县文化馆等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425平方米。发掘墓葬17座,灰坑1处。墓葬葬式分为捡骨葬和侧身屈肢葬。出土了弧线纹、大三角纹、葫芦网格纹、平行线等彩陶41件,石器26件,骨器(骨刀、骨珠)800多件,其中饰有大三角纹和葫芦网格纹的彩陶器是该遗址的典型器物。遗址上还有齐家文化遗存,有白灰居住面和较多灰坑。遗物有泥质素陶片、篮纹陶片及灰素陶片等。鉴于该遗址墓葬葬式及其器物组合特征明显,且在康乐、广河、永靖和兰州等地都…
465、西山遗址
西山遗址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地址:抚松县新屯子镇年代:旧石器类别:古遗址管理单位:抚松县文管所是否开放:否2000年春,当地村民张春德在刨参地时发现了一个重17.5公斤的黑耀石石核。2002年9月,省、市、县联合考古发掘队对西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黄色的土层中发现了以黑耀石为原料打制的石制品及一处石圆圈状人类居住址,在居住址外侧还发现了一处用火遗迹,距今约二万年左右。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白山市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
466、缸缸洼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缸缸洼遗址位于甘肃省金塔县大庄子乡永丰村三组东南6.6千米处的沙漠腹地,因地处四周高、中间低的洼地,出有陶罐(俗称“缸缸”),故名“缸缸洼”。面积约42.6万平方米。属四坝文化。1987年发现。文化堆积厚1~2米,地表散布有大量夹砂红陶、彩陶和石器残片。采集有彩陶罐、石刀、石斧等。中部沙梁上残存陶窑4座,灰层中包含有木炭。遗址西部为墓葬,多为竖穴土坑墓。东部风蚀台地上有铜渣、铜器残片及碳釉结块。缸缸洼遗址文化堆积厚,内涵丰富,是四坝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之一,对研究黑河流域史前文化面貌和序列具有重要意义。缸缸洼遗址发现的铜渣等为研究我国早期铜器的起源和铜器制作及冶炼技术提供了…
467、火石梁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火石梁遗址,又名炉场,位于甘肃省金塔县大庄子乡头墩村东北14千米的沙漠戈壁腹地。遗址中心地区为沙土梁,远眺红如烈火,故名。面积约9.5万平方米。属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四坝文化。1987年发现。文化堆积厚0.5~2.5米。地表散见大量夹砂红陶片、彩陶片及少量细泥红陶片、石器残片和细石器、残铜块、小铜珠颗粒、铜渣、铜矿石、绿松石和骨珠等,遗址东北部有直径约30米的碳烧结块富集区,发现大量的碳结块、孔雀石和碎铜块,并采集有类似冶炼工具的两把石勺。遗址西部边缘为墓地。火石梁遗址包含有马厂、齐家、四坝文化三种内涵的文化遗址,甘肃境内齐家文化和马厂类型分布的北界。遗址文化堆积厚,内涵…
468、李崖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汉李崖遗址位于今清水县城北侧樊河和牛头河交汇处樊河西岸的台地上,西南至赵充国墓地,东北以陈家大沟为界,长约1.5千米,行政区划属于白土崖村、李崖村、仪坊村。李崖遗址二级台地西南部有一座地面可见残段城墙的古城,被称之为白土崖古城,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搞清楚该古城的年代及性质,遂首先钻探和发掘该古城遗址。四座墓均为土坑竖穴,有棺有椁或有棺无椁。墓葬为东西方向(西偏北),头向西,M5、M7、M8仰身直肢葬,M6仰身下肢微屈。四墓均带腰坑、坑内殉狗。M8无随葬品,其余三墓陶器组合为鬲、簋、盆、罐,年代均为西周时期,部分陶器具有明显的商式风格。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
469、石沟坪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西周、春秋、汉石沟坪遗址位于甘肃省礼县石桥镇圣泉村,大部分布在西汉水和干沟交汇处的台地上,面积约40万平方米。分属仰韶文化晚期、常山下层和齐家文化、寺洼文化、西周、春秋和汉代等。20世纪40年代由裴文中发现。遗址堆积丰富,文化层厚3~4米,断崖上暴露有大量的灰坑、陶窑和大面积的灰层,地表散布大量陶片。采集有泥质红陶、夹砂红陶片,以及泥质夹砂灰陶片、少量泥质灰褐陶片。石沟坪遗址内涵丰富,是研究西汉水上游史前文化演变和早期秦文化的起源以及西汉水上游地区史前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等课题的重要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70、桥村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西周、汉桥村遗址位于灵台县西屯镇北庄村桥村社一带,面积70万平方米。属齐家文化、周代和汉代。1977年发现,1978年秋,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进行了试掘,发掘面积95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厚1~7米。遗迹主要有齐家文化和西周的袋状灰坑、不规则灰层、白灰面半地穴住室、夯土基址、祭祀坑、墓葬等。遗物有石器(斧、锛、刀、凿、矛、匕)、骨器(锥、凿、笄、镞、匕)、陶器(鬲、甑、盆、盘、罐、碗、豆、纺轮、拍、模)、瓦(板瓦、筒瓦)、玉器(钺、斧、璧、璜、环、钏、残玉板)和绿松石琮及项饰,卜骨有羊、猪的肩胛,有灼无钻。桥村遗址面积大,内涵丰富,是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和周文化聚落遗址,并见汉代…
471、马家塬遗址
马家塬遗址马家塬遗址位于张家川县木河乡桃园村马家塬,背靠马家塬山梁,东西两侧为地势较高的杜家梁和妥家梁,形成中部低洼平缓,两边高陡的簸箕状地形,避风向阳。遗址地表为农田,以马家塬为中心,向东西延伸,200米范围密集地分布着战国墓葬群,其规模较大,规格较高,其中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较为丰富,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尤其是古墓0土的战国中晚期车乘的发现,在甘肃省尚属首次,在全国都非常罕见,它为研究秦和戎的关系,北方、西亚古代民族史,以及中国古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也为这一时期车辆的制造技术、装饰工艺,金、银、铁等金属品的提炼和运用程度等提供了证据,对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也具有非常…
472、砂锅梁遗址
时代:夏、商砂锅梁遗址位于酒泉玉门市小金湾乡东南3千米处的戈壁上,因地表陶片密集,故名。面积15万平方米。属四坝文化和骟马文化。1976年发现。遗址中心有高大的砂丘。文化层保存较好处大约在1.5~2.0米左右,包含物丰富,有木炭、陶片等。在遗址上曾发现有陶窑残迹,并采集到成组的完整陶器,可能属于墓葬中的随葬品。遗址地表散布有大量陶片、石器及少量铜器残片和铜珠颗粒等。砂锅梁遗址文化堆积较厚,包含物丰富,文化内涵相对单纯,对四坝文化和骟马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遗址发现的冶铜或铜器加工遗物,为研究我国早期铜器的起源和冶铜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
473、东灰山遗址
时代:夏、商东灰山遗址位于民乐县六坝镇东北约2.5千米处,遗址是由灰土与沙土堆积而成的一座呈东南~西北走向沙土丘,高出地表约5~6米,面积24万平方米。属四坝文化。1958年发现。1987年,吉林大学考古系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发掘,出土文物1003件,其中有彩陶、青铜器、骨器、石器、木器等。在遗址的文化堆积中发现小麦、大麦、高粱、粟、稷、等作物的炭化籽粒。沙丘东北部为墓葬区,墓葬分布密集,多作西北—东南向排列,与沙丘走向一致。共清理墓葬249座,均为竖穴土坑墓,部分有龛,极个别有腰坑。仅两座墓发现有木质葬具,盛行尸骨不全的乱骨葬,合葬墓占有一定比例,各墓随葬品数量差异较大,约三分之一的…
474、辛店遗址
时代:商周辛店遗址位于临洮县辛店镇的辛店村和石郭家村洮河东岸二级台地上,面积11.6万平方米。属辛店文化。1924年发现。遗址分为辛店村骆驼崖与石郭家村石家坪两个片区。经钻探、发掘证实,骆驼崖为居住区,面积9600平方米;石家坪区为墓葬区,面积10.7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丰富。出土陶器以夹砂红褐陶或黄陶为主,陶中掺入碎陶末与石英砂粒等,陶胎较为粗糙,多为手制,表面磨光,并施有一层白色或紫红色陶衣。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与彩绘纹等。彩绘花纹别具一格,近似一对羊角的双勾纹与犬型纹是其重要标志。辛店遗址是辛店文化命名地,内涵丰富,保存较好,对研究青铜时代西北地区的社会面貌及当时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联系具…
475、三角城遗址
三角城遗址位于县城东北红沙梁乡西约10公里的沙丘中,西南径距县城约55公里,城南北宽约120米,东西长约200米,现有石筑墙基残存,因城西北隅有不规则的三角形高台而得名,台高8.5米,城内地面上陶片、残砖较多,还有石斧、石刀、石纺轮等,与柳湖墩遗址“沙井文化”类型相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76、秦直道遗址庆阳段
时代:秦秦始皇修直道(前212~前210年),起咸阳,达九原(今内蒙包头),延连700余千米,其中甘肃段是要害地段。直道南自陕西旬邑入甘肃正宁,北自华池出省境入陕西吴起,境内全长约300千米。秦直道沿子午岭北行,翻山越岭,驰川奔坡,蜿蜒盘绕,堑山填谷,修造道桥,饬建城障,夯筑烽燧,形成军事性很强的交通线。直道跨越正宁、宁县、合水、华池4县的30个乡镇50余村庄。现存道路遗址,最窄者4~5米,最宽者6~10米。沿道路两旁的险要之地,仍保存有城障、关隘、烽燧遗址。其中华池段保存较好。直道所经之地,现今大都是山区林地。部分地段仍在使用,大部分荒废。秦直道是重要的线形文化遗产,对中国古代军事、经济、文…
477、成纪故城遗址
成纪故城遗址位于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为西汉所置成纪县治。城址总面积25万平方米,今存约14万平方米,西北部和东部残留城墙长490米。遗址文化层堆积深厚,有大量秦汉时期的板瓦、砖和陶器残片等,城外四周秦汉墓葬众多,出土大量文物。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其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478、六工城遗址
时代:汉至唐六工城遗址位于中国甘肃瓜州县南岔镇七工村西2千米处的荒草滩上。该遗址最早在1926年被著录,1944年正式开始考古调查。六工城遗址由城和障两部分组成。大城东西长362米,南北宽304米,面积110048平方米。城墙底宽4米,顶宽2.8米,高7.5米,夯土版筑,夯层厚约0.16米。南﹑西﹑北三面各有城门及瓮城,城墙呈直线,唯以东城墙连续四次内折,南、西、北墙保存相对较好,外城东墙倒塌严重。全城共有内外角墩7个、马面8个。大城东北连接一座小城障,平面呈方形,南面正中设门,东西长76米,南北宽82米,面积6232平方米,夯土版筑,底宽8.3米,顶宽4.9米,高10米。除东北角外侧剥落较为…
479、草沟井城址
时代:汉至明草沟井城址位于中国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南沟村西10千米处,南距甘新公路18千米。城址由南、北两城组成,两城均坐北向南,相距2.5千米。南城保存较好,平面近方形,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20米,面积15600平方米。南垣正中设门,筑有方形瓮城,城四角筑圆形角墩,北垣正中有马面,南垣有马道,城垣底宽7米,顶宽3米,高10米,夯土版筑,夯层厚0.18米。城西50米处有围墙一道,围墙外分布有1米见方的窑坑。城内外地表遗存有残砖、瓦、黑白釉瓷片、青花瓷片、灰陶片及明代钱币。北城平面呈方形,东西长165米,南北宽158米,面积26544平方米。城墙坍塌严重,残高1.5米左…
480、宗日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宗日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宗日遗址初名免儿滩或托勒台,是一处北高南低的大滩地。滩地东为巴沟河流入黄河口处,属黄河第一台地。团结村紧靠台地边缘。遗址面积约300×200米,北部被压在村庄之下。因雨水冲刷台地边缘而形成的数条洪沟将遗址分割为东西两区。东区为居住区,并有部分墓葬,西区未见居住遗迹,主要是葬地,又名宗日墓地。遗址地面散布有较细碎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及齐家文化陶器残片。断岩处暴露有灰尘层。1984年全省文物普查时发现,曾清理墓葬2座及残窑址1处。此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1994、1995、1996三年的考古发掘,发现大量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