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81、鬼崽岭遗址
在湘南道县西南30余公里的祥霖铺镇田广洞村境内,有一座神秘之山———鬼崽岭。岭势巍峨,古木蔽日。山下泉涌,如珍珠串串;对着泉水高呼,呼声高水也喷得高,呼到激越处,泉中气泡沸腾而升。这里满山都是石刻人像。像态或立或蹲,或坐或仰;像高的有几尺,矮的只有寸把;有的像悬在树上,有的藏于树蔸,有的埋在地下,有的躺在水中。据不完全统计,岭中的石像在万尊以上。石像中,有的是手持朝笏神色庄严的文官,有的是跃马仗剑威风凛凛的武官;有的是强壮雄健的男性,有的是大腹便便的孕妇除了裸露在地表的近千件石像外,更多的石像深埋地下,有的深度在2米以上。其堆积特点极其明显,按时代先后依次堆积,顺序清晰明朗,越往地下年代越…
382、水口山铅锌矿冶遗址
水口山铅锌矿冶遗址位于常宁市松柏镇和水口山街道,远溯于汉,延续至今,分布范围达120公顷。遗址主要包括地面遗迹和地下遗迹共19处。地面遗迹由工业遗迹和革命遗迹组成。工业遗迹有:龙王山矿石采选场遗址、水口山第三冶炼厂早期建筑群、水口山铅锌矿办事公署旧址、红色会堂旧址、水口山铅锌矿办公大楼、水口山铅锌矿早期住宅群、水口山铅锌矿专家楼旧址、水口山铅锌矿职工医院旧址、铅锌矿影剧院旧址、铅锌矿职工理发店旧址;革命遗迹有:康汉柳饭店旧址、水口山工人骨干会议旧址、水口山工人秘密聚会旧址、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成立会旧址—康家戏台、刘亚球旧居等。地下遗迹主要有:老鸦巢冶炼遗址、水口山铅锌矿2号、5号矿井及斜坡式矿井…
383、羊舞岭古窑址
羊舞岭窑址时代为元。位于湖南省益阳县羊舞岭乡,此为省内重要的元代窑址之一。此遗址南北长约300余米,窑具堆积如山,废品极少。胎呈瓷白色,少部分微黑,胎壁很薄,器底不厚,釉色乳白,白中泛青。也有在白釉上饰酱色梅花点或仅在口沿处施一圈酱色釉的,但为数少,有碗、碟、盘、灯盏等。黑瓷出于早期,皆小件器皿,如小碗盏与高足杯等。不见壶、罐诸器。有的碗心露胎(或叫“刮釉法”)。露胎式器底特别厚,叠烧时垫些砂粒,烧时不易倒不易变形。早期青瓷有碗、盘、碟、钵、缸等,以盘为主,器表一般较大,制作较精工。釉色青绿、鹦哥绿、虾青、青黄。多作水裂纹开片。器底宽厚,圆饼形圈底。此处还出土了一些釉色界于白瓷与青瓷之间过渡式…
384、醴陵窑
时代:宋至民国醴陵窑(山嘴窑址、卢家湾窑址、月形湾窑址),瓷生产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较大规模从事陶器生产的作坊。清雍正七年(1729年)开始烧制粗瓷。由于醴陵瓷土资源的优良、丰富,从事制陶业人员日益增多,不断改进烧制技法。清末民初,醴陵瓷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醴陵釉下五彩是对传统釉下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其色泽极为丰富,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和黑、白、茶、灰等各色,且每一种颜色又有不同的品类,艳而不俗,淡而有神;根据不同题材,既可古朴典雅,又可鲜丽浓艳,能满足不同的需要。特有的色泽,使瓷器具有清丽明艳的独有风格。醴陵窑因其浓厚的官府背景与渊源,被人们誉为“官窑”。特别是解…
385、茶陵古城墙
茶陵古城墙时代为宋—清代。位于湖南省茶陵县城关镇,此城墙融合了宋、明、清三个时代城墙建筑技术和建筑风格。城墙始建于南宋绍定四年(1231),周长2522米,底宽4.33米,高8.33米,城门5座。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进行了大修,周长增至3353米,新建月城4座。清乾隆十九年(1784)、道光六年(1826)、咸丰二年(1852)均进行了维修。现存城墙4段共1536米,城门(含月城)两座(紫薇门、迎熏门)、马道一条,沿江护城堤700余米,宋代镇堤铁犀1座。这些地面遗存主体建筑基本完好,其余城基遗址尚存。城墙墙体表层为丹崖条石浆砌,内为泥土、碎石垫层。城门系特型青砖拱砌,月城一般建…
386、大矶头遗址
寡妇矶又名临湘矶、大矶头。寡妇矶是民间的俗称。寡妇矶位于临湘市陆城镇附近的长江边,是一座长150m,高7.2m的弧形石矶,传说很久以前此处为漩涡,下有孽龙经常作患,江边住着一对年轻幸福的夫妇,一天傍晚,孽龙吞没正要归家的渔郎,当妻子赶到时已经很晚了,只看见了丈夫的斗笠和几块破船板。伤心欲绝的妻子强忍着泪水,发誓要镇住孽龙,从此不管白天黑夜,下雨天晴,她总是往深潭里倒石头,终于镇住了孽龙,她自己眼泪也哭干了,化成了石头,此处使被称作“寡妇矶”。大矶头占地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从下至上用花岗岩条石砌成三级平台(可根据江水涨落分级使用)。第一级平台从长江礁石自然面驳起,高1.5米至3.5米,宽2.…
387、独石仔洞穴遗址
“独石仔”洞穴遗址位于春城东北30公里处,坐落在陂面镇鹿村岗西南面独石仔石山。东有漠阳江,西有大朗、马尾、石人诸石灰岩山峰。由于独石仔独自屹立于诸山的环抱中。故名为“独石”。独石仔洞穴,在山的东麓,是一个裂隙溶蚀形成的高15米、宽28米、深40米的山洞。洞穴两端较高,中部稍低,面积约200平方米、洞口面向东南倚山近水;洞内通风,干亢透气,有暗有光。1960年,广东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西江两岸进行考古普查时,发现阳春独石仔洞穴遗址,编为5号洞。1964年曾先后两次对其进行试掘,开探方2个。1978年,广东省博物馆和湛江地区博物馆联合组成发掘队,再次进行发掘,开探方3个。每次发掘,都发现有古人类的文…
388、古椰贝丘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古椰贝丘遗址:2006年,由于广明高速的兴建,深埋地底数千年的高明古椰贝丘遗址出现在世人面前。考古人员在古椰贝丘遗址中发现三件尚未腐烂的人类加工木器,在岭南地区尚属首次。古椰贝丘考古中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莫过于20粒形态稻谷,这些稻谷在密封的胶土层和积水中完全没有炭化,保存完好。当时的考古专家表示,在古椰贝丘发现稻谷的考古意义不亚于河姆渡遗址从出土稻谷的形态来判断,这批稻谷为人类栽培的,这为研究岭南稻作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07年初,中国2006年十大考古结果公布,高明古椰贝丘遗址上榜,成为佛山首个荣登这一殊荣的考古遗迹。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
389、蚝岗贝丘遗址
蚝岗贝丘遗址位于南城胜和蚝岗村,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距今约5000年,是东莞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保存面积650多平方米,作为在市区中心发现的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也较为罕见。在考古发掘0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残件,发现红烧土活动面、房子、墓葬、灰坑、沟等重要遗迹。墓葬0土了两具珠江三角洲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人类遗骸,蚝岗贝丘遗址因此被专家誉为“珠江三角洲第一村”蚝岗遗址保存面积约650平方米。专家推测珠江三角洲是距今一万年以来逐步形成的,遗址当时很可能是个海岛,遗址西部原有一流向西北的河流,可为先民提供饮用淡水。据当地年龄大些居民介绍,二十世纪八…
390、柳城巨猿洞
愣寨山巨猿洞1956年8月,广西柳城农民覃秀怀,在愣寨山一座溶洞中偶然发现了一块与形状与人类下颌骨非常相似,但是个体却大得多的动物骨骼化石。这个消息引起了正在广西考察的裴文中教授的高度注意。作为第一个北京猿人完整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裴文中敏锐的感觉到块下颌骨的沉甸甸的重量。于是,由覃秀怀带路,考察队再次进入那座溶洞。这一次的发现让裴文中惊喜万分。在众多的古动物化石当中,考察队又找到了另外两枚相同的下颌骨化石。根据推测,这三枚与人相似的下颌骨化石来自于六十万年前的一种古猿,这是一种介于人和猿之间的一种高级灵长类动物,其身高超过两米,科学界称之为“巨猿”。而在此之前的1945年,美国生物学家魏敦瑞…
391、布兵盆地洞穴遗址群
布兵盆地洞穴遗址群位于田东县与田阳县交界处,发育于喜马拉雅运动阶段的布兵盆地,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2公里,为平行于百色盆地的小型附属盆地。田州岑氏土司墓和人类远祖住过的么会洞就在盆地中部的石山上。2001年3月,广西自然博物馆考古队在调查时,发现么会洞保存有较为丰富的堆积物,并在地层中采集到小猪、猕猴等一些哺乳动物牙齿化石,以及一枚硕大的灵长类牙齿化石。这枚灵长类牙齿化石与巨猿和猩猩存在差异,而与直立人接近,但尺寸又明显超过直立人的变异范围,似乎与印尼发掘的“魁人(巨人)”牙齿化石相似。之后,广西自然博物馆考古队两次在么会洞进行发掘,又发现一些高等灵长类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包括小…
392、那赖遗址
那赖遗址位于田阳县田州镇兴城村那赖屯西约200米的山坡上,分布范围约5平方公里。该遗址于2003年发现,为旧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距今约80.3万年。遗址内散布着丰富的打制石器及加工碎片,器型有手斧、手镐、砍砸器、刮削器等,同时在遗址内还可采集到玻璃陨石,遗址的最高处有一约50平方米的核心区,石制品分布密集。那赖遗址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提升田阳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名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该遗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93、晓锦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晓锦遗址坐落在距资源县城13公里的晓锦村后龙山上。它的发现起源于当地群众蒋家祥提供的线索,1997年冬引起广西区文物工作队的重视,确认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国家文物管理部门的重视下,自治区文物工作队于1998年10月到11月、1999年10月至2000年1月、2001年12月至2002年1月以来先后三次发掘晓锦遗址,揭露面积800多平方米,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陶片、炭化稻米和果核等,并发现墓葬与建筑遗迹。这里出土的石器大都是磨制石器,有坠、镯、球、钻、锯、砺石等20多种,陶器有罐、釜、钵、碗、盘、纺轮、器座、支脚等。出土炭化稻13000多粒。经有关专家对原始文化层与出土文…
394、大浪古城遗址
时代:汉大浪古城遗址因位于石湾镇大浪村而得名,2003年6月,广西文物工作队向外界发布:这是目前发现的合浦第一个西汉中期前后与海上丝绸之路记载年代相吻合的大型聚落遗址。大浪古城遗址东西南北城垣各长215米,呈正方形,城基宽18米。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文物工作队在大浪古城遗址范围内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刻划纹和几何印纹陶片。有泥质陶和夹质陶两种,颜色以灰黑色为主,少量红色和灰色,纹饰有方格纹、米字纹、水波纹、回字方格纹、席纹等十多种,纹饰纤巧繁缛、拍印清晰,与当地发现的东汉墓甚至西汉晚期的出土遗物迥然不同。其中还发掘了20多个十分规整的柱洞初步分析为杆栏式建筑,应该是望楼之类的建筑。经过研究和测试,广…
395、草鞋村遗址
草鞋村遗址位于北海市合浦县廉州镇草鞋村,西临南流江分支—廉州西门江,20世纪80年代发现。草鞋村遗址考古的重要收获是城址的确认及大规模、完整的汉代制陶作坊遗迹的发现,在我国南方地区汉--古上较为少见。遗址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2007年至2008年,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遗址分布面积13,310平方米。发现陶窑、砖窑共22座,建筑遗址5处,水井5口及一批作坊遗迹,呈环状分布于小岭的坡坎四周。出土云树纹和兽面纹瓦当、几何印纹陶片、陶器及大量的筒瓦、板瓦残片,也有米字纹、方格纹及方格带戳印纹陶罐,水波纹陶钵,瓦当,陶垫,陶拍、网坠等。初步确定为汉代岭南地区重要的官营手工业作坊,为…
396、越州故城
越州古城遗址越州古城是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浦北县泉水乡坡子坪的仰天窝。据《南齐书》记载,为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建立,平面呈回字形,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城周长2028米。北城墙依山建筑,地势高耸,显得险要,南城墙比较平缓。残墙最高处达14米,其余平均高3米,城基最宽处达16米,一般宽八九米,四周每百步筑1个“马面”。古城分内外城,外城南北长800米,东西宽500米。城内有城(俗称“官厅地”),城外有沟。内城亦称子城(指“官厅地”),依山坡筑于城内西北区,地势较高,可腑视全城,并有墙与外城相隔,其北面又有壕沟险阻,是个既比较安全又可控制全局的地方。据史载,越州初置时辖百梁、陇苏…
397、中和窑址
中和窑址中和窑址是北宋后期到南宋晚期生产以外销瓷器为主的民窑。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于1981年8月25日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在藤县藤州镇中和村(原城关乡、潭东镇中和村旧称老鸦塘),距县城约10公里的北流河东岸,20多座瓷窑主要分布在中和村委会附近,北流河沿岸长约2公里,宽约0.5公里的小山丘上,如今,烧瓷器的模具—匣钵,仍然堆积如山,遍地皆是。过去当地用匣钵作建房材料和铺路的现象,也随处可见。大量的遗物,无疑是昔日大量生产最好的例证。中和窑的结构,为斜坡式龙窑,依山势而建,呈长方形。分窑门、火膛、窑床、烟囱四部分。窑的长宽无统一标准,一般长为10—60米,宽为1.5—3米。…
398、信冲洞遗址
信冲洞遗址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时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更世中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信冲洞坐落在混雅岭南部悬崖峭壁上,海拔高近60米。昌化江支流南阳溪自东向西流经洞口下方,西距昌化江仅约1公里。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信冲洞距南阳溪河面高约20米,其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因长年雨水侵蚀,石灰岩山体形成了洞中有洞的地貌特点。洞底斜着向上、向后延伸,洞的后壁和洞顶呈弧状连成一片,洞底上部和下部各形成一个小平台,洞的上部至洞顶则为一条很长的裂隙。此外,在洞内东壁还有3个小支洞。主洞口高约15米,小支洞口高约2—2.5米。信冲洞遗址是跨越数十万年的文化遗产,是珍稀资源、旅游资源和科学研…
399、珠崖岭城址
海口琼山珠崖岭城址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博抚村东珠崖岭博抚村。距海口秀英港东南26.2公里。距海口骑楼老街东南20.9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于次年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和儋耳二郡,下设16个县,这是中央王朝在海南设置的最早的行政机构。因官府对老百姓横征暴敛,激起原住民的反叛,儋耳郡于公元前82年并入珠崖郡,自此,珠崖郡成为当时海南岛的最高行政机构。然而,汉朝官兵对海南岛的掠夺性开发并未止息,反而变本加厉,珠崖郡守孙幸曾征调当地原住民的手工纺织品“广幅布”进贡朝廷,老百姓不堪重负,被迫攻入郡城将其杀死。孙幸的儿子孙豹继任郡守,并向朝廷请命剿灭民乱,…
400、华光礁沉船遗址
华光礁沉船遗址,位于海南省三沙市,2014年7月21日,华光礁沉船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0400-1-400。“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位于华光礁环礁内侧。1996年经当地渔民的偶然发现,后经考古发掘通过对其中一件刻有楷书“壬午载潘三郎造”字样的青白釉碗以及其他一些器物的研究,推断该船应是南宋中期,从福建泉州港启航,途径海南,驶向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商船。“华光礁1号”是中国第一次发现的有六层船体构件的古船,展现了中国古代造船工匠的精湛技艺,为中国水密隔舱船传统技术又增添一个新的例证,对评估中国古代造船技术以及对于世界航海发展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