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1、太子岗遗址
太子岗遗址是1963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编号168号,分类号19号.此遗址位于邓州市穰东镇南600米的太子岗上.遗址北临郝庄村,南靠郑庄,西濒官庄及双庙村村部,西面古有淇河流经(很早已干,1958年将河沟填平)此河就是古人赖以生活用水的河流,现尚沿高出地面10米.呈缓坡隆起,遗址以岗的高点为中心,每边约呈500米的正方形,其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2-4米,出土器物有:鸭嘴形鼎腿、指纹鼎腿、鼎口沿、灰色高领罐口沿、红色和灰色的陶钵、陶杯底、陶器座、条纹灰色陶罐口沿、红色陶罐口沿,黑色陶壶、陶纺轮、石斧、鹿角和人骨架等物。根据器物断定,此遗址的文化性质应属于新石…
282、造律台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律台位于酂城镇政府西南,古代亦称都台,现为一椭园形高台,它底部南北长54米,东西宽34米,高7米,文化层厚约9米,上层是商代堆积,下层为河南龙山文化遗存。1936年,-河南省古迹研究会考古人员曾来造律台进行发掘。这里文化遗物颇为丰富,其中有石斧、骨箭头、骨锥等等。1963年6月,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311国道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283、董桥遗址
董桥遗址,位于西平县吕店乡董桥村,是黄帝正妃嫘祖的故里。《史记》中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明人工植桑养蚕的人,首倡文明婚姻礼俗,和黄帝一道开创了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同时,她“以劳定国”“以死勤事”,以一个女政治家的角色辅佐黄帝定鼎中原、统一华夏,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女祖”。2013年5月3日,董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4、台子寺遗址
台子寺遗址位于平舆县城东北、庙湾镇东南马港东岸,属新时器时代遗址。198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处高出地面6米,整个遗址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60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遗址中心台地在明清时代属庙湾八景之一,雅号“古寺插云”,故名台子寺。古寺早在清末被毁,遗存台地。该遗址内涵丰富。曾采集有石斧和代表不同鹿龄的鹿角、纺纶、角锥、牙锥、石镞、鼎足、鬲足、甑、澄滤器等器物残片标本。陶质以加沙为主,泥质次之。陶色,以灰陶为主,黑陶、红陶次之。纹饰,以绳纹为主,兰纹、条纹次之。这个遗址还具有一个特色,地面散布着大量贝壳、螺壳,堆积较厚的地方至今不成庄稼…
285、天堂寺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堂寺遗址位于汝南县城东南35公里的南余店乡潘庄行政村天堂寺自然村北面,其南500米为南余店乡至梁祝镇的公路。该遗址呈椭圆形,东、西、南三面高,北面低,高出地面1.5米至8.4米,形成台地;东西长298米,南北宽173米,总面积51554平方米,四周河塘环绕。天堂寺遗址包含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以及商周时期遗存。遗址规模大,文化层深厚,持续时间长,遗物甚多,文化面貌及文化性质较为明显,发展序列清晰。从采集的标本看,既有与江汉流域石家河文化相一致的器物,又有黄河流域河南龙山文化和商周的典型器物。天堂寺遗址为研究本地古代文化及其周边地…
286、段寨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段寨遗址,段寨遗址位于河南省郸城县巴集乡段寨村西北角,南北长391米,东西长283米,面积110653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古聚落遗址,蕴涵丰富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龙山、商周文化遗存。特别是在此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遗物,受到各级文物专家关注。遗址延续时间长,对研究豫东地区新时器时代的社会制度,进一步了解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的互相渊源关系都有重要的详实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考古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7、西金城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博爱县金城乡西金城村西金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博爱县金城乡西金城村,西北距县城7.5公里,北距太行山地10公里,海拔高度107-108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穿过遗址东部。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项目办公室委托,山东大学考古队自2006年夏季开始对该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至2007年冬季连续工作两个年度四次发掘和钻探,目前野外工作已经完成。共开10×10米探方50个,连同三条解剖探沟共计发掘面积5200平方米,取得了重大成果,发现龙山文化城址一座,基本搞清了城址周围的古地貌和经济生产区划,并首次在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小麦遗存,对研究中原地区的文明起源和人地关系演变具有重要学术…
288、李楼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夏李楼遗址位于汝州市杨楼乡李楼村西北200米,东距市区约23公里,北距汝河约1公里。遗址附近村民称该地为柏树圪。原为圆形土台,现在为略高于周围地面的长方形坡地,东西宽670米,南北长660米。目前,遗址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共清理出房基6座、墓葬12座、灰坑15座,复原陶器82件,此外,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等遗物250余件。该遗址地层堆积厚达3—4米,局部灰坑深达5米,遗物、遗迹丰富,清理出的房基均为方形,两间或者三间相连;墓葬为竖穴仰身直肢葬,间有少量随葬品;瓮棺葬均为婴儿;灰坑多为袋状、筒状,最重要的发现是在灰坑里发现了较多的稻米,这对研究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
289、花地嘴遗址
我国夏代早期聚落遗址——花地嘴遗址坐落在巩义市站街镇北瑶湾村水峪沟。遗址位于较为平坦的台地上,其东有老犍脊,南有猴山等嵩山余脉,西面紧临东泗河与伊洛河交汇外,北边断崖下为水峪沟自然村。花地嘴遗址最早是在1984年发现的,当时它不叫花地嘴遗址,因它所处位置的土地归水沟村民所有,所以定名为“水沟遗址”。现《中国文物地图集》上仍登记为“水沟遗址”。1984年开展全国文物普查,文物保管所组织业务人员到实地调查,在北部断崖和西部台地上均发现有泥质灰陶陶片、灰坑等文化遗存。由于在此东边还发现有泥质红陶陶片,所以,按其性质,将其界定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由于当地村民都把这块地叫花地嘴。为了更确切的表示遗…
290、煤山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夏遗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区煤山公园内,洗耳河西岸台地上。整个遗址呈立状,高出周围约4米,东西直径220米,南北直径230米,文化层厚度约4米。地势北高南低。断崖上袋形、敞口灰坑多见,文化堆积层次明显,地表还散存有大量的龙山、二里头以及商代、西周、汉代陶片及螺壳、鹿角等遗物。由于古代人类长久居住而山体地层呈黑灰色,故有“煤山”为名。遗址的绝对年代为夏代,距今4500年左右,文化性质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煤山类型,对研究夏代人活动范围有重要价值。晚期煤山一、二期,上面两层为二里头一、二期。各期的遗物基本为石器、陶器和一些骨器生产工具。石斧多近柱形仅磨刃部,石镰作弯月形通体磨光,石…
291、曲梁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汉曲梁遗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曲梁乡曲梁村北,面积约400×600平方米。这里地处丘陵地区,沟壑交错。遗址区则地势平坦,溱水分两支环绕遗址的东、西、北三面流过。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龙山文化晚期至二里头文化二、三期遗存。位于新密市东25公里曲梁村北小司河与溱水之间的高地上。南北长600米,东西宽370米,面积约22公顷,文化层厚2--4米。1959年发现,1988年3月,北京大学考古系与郑州市文物工作队联合进行发掘,揭露面积300平方米,出土器物198件。陶器有深腹罐、鼓腹罐、盆、大口尊等。同时还采集到二里岗时期的鬲、罐等及商代铜…
292、商村遗址
商村遗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村遗址地表文物有商王庙、汤帝陵等。商王庙的北面和东面散布着8个大型墓冢,遗址总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商王庙仅存宋代重修商王庙石碑一通,元代重修商王庙石碑两通。碑文中称颂成汤灭夏桀救民于水火的功德,表达历代对商代陵寝的崇敬、祭祀(碑文称“巨陵戴”)。汤帝陵有唐代尉迟敬德手植古槐一颗,苍老虬劲。20世纪50年代,商村遗址地表和附近的古阳堤上,发现大批散落的青铜箭镞和古陶片,引起考古专家和文物管理部门的关注。北京大学考古专家在表层初步试掘中,获得了大量的石刀、石斧、骨针、…
293、娘娘寨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周娘娘寨遗址位于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寨杨村西北约200米,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古城址,2006年6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北索河环绕而过,隔河与前袁垌、寨河而望,传说为北朝时候的一个村寨。现遗址中心尚保留有一高出周围3米的土台地,近代曾利用为寨,寨平面呈方形,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39米,周长约980米。寨墙基本上保存较好,尤其是其东寨墙,绝大部分高出地面3—5米,其它三面墙体现存高度一般在1—2米之间,厚约2—3米之间。部分墙体经过夯打,夯层明显。在夯层中见到有大量商周时期的陶片,断面暴露有灰坑、墓葬。河南荥阳娘娘寨两周城址,经过多年发掘,特别是2008年的工作,已基…
294、段岗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周在河南省杞县县城西南6公里段岗村北、黄岗沟南岸沙丘上。出土古斧、石凿、骨匕首,灰色、红褐色、泥质、沙质绳纹、条纹、附加堆纹之瓮、壶、罐、盘等残片和不完整的陶献、矮乳状鬲腿以及鹿角、兽骨等,属龙山文化遗存。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对该遗址重新进行发掘,出土了龙山、二里头、商周时期的大量陶器。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5、小李庄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南北朝小李庄遗址,位于宝丰县杨庄镇小李庄村。遗址东邻小店村,西接冀庄村,南邻小李庄村,北至大温庄村。该遗址呈东西走向,西高东低,应河由西向东自遗址北部穿过。遗址东西长约1250米,南北宽约800米,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文化遗迹从早到晚可分为仰韶、二里头、商、西周、汉代、南北朝等六个时期,尤以仰韶与商代最为丰富。5月10日,记者来到小李庄遗址,探寻尘封地下数千年的古村落。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6、稍柴遗址
稍柴遗址处于巩义市芝田镇稍柴村委西150米处,坞罗河与伊洛河交汇的台地上,地势较平坦。遗址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000米,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1959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即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前身)在调查夏文化遗址时,发现这处古文化遗址。1960年、1963年先后两次发掘面积共690平方米。清理房基5座、灰坑45个、墓葬7座,出土陶、石、骨、蚌等各类遗物500余件。从出土的遗物和地层叠压与打破关系来看,稍柴遗址可分为四期,其中稍柴一、二、三期相当于二里头一、二、三期文化,稍柴四期相当于郑州商代二里岗上层文化。近年来,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勘探,确认该遗址早在仰韶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
297、大赉店遗址
大赉店遗址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九州路办事处的大赉店村村南,是新石器时代至商代的古遗址。它文化内涵丰富,地层堆积有仰韶、龙山、商朝、周朝、汉朝的文化层,是我国考古史上为数不多的较早进行科学发掘的重要遗址之一,曾在探讨仰韶、龙山和商朝文化三者关系的考古学研究中起过重要作用,是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1932年、2013年先后两次进行了发掘,清理出西周中晚期墓葬、西周中期灰坑和房址等遗迹。出土的遗物有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角器和蚌器。出土的陶器中,有仰韶文化的彩陶,还有龙山文化的黑陶和商代的灰陶。考古学者认为大赉店遗址在龙山文化时期就是这一地区的中心性大型聚落。大赉店遗址是淇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
298、西水坡遗址
西水坡遗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为新石器时代经东周至汉代的遗址。1987年5月,在西水坡发现大规模的古墓葬群,包含仰韶、龙山、东周和汉代等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尤以仰韶文化最为丰富。其中45号墓最为显耀,墓主人的东西两侧分别摆有蚌塑龙虎图案,经科学鉴定,距今已有6400多年,其中龙的形象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间最早、体型最大、形态最逼真的龙形象,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龙”。-据历史记载,卫国故城消失于汉代的一次黄河决堤,一次性埋入地下。据分析,地下应有保存完好的古城池结构布局,是非常难得的文化遗存,具有重要文化及考古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9、文集遗址
文集遗址位于平顶山市叶县常村乡文集自然村西南。遗址大体处于澧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总面积约为60万平方米。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平顶山市文物局、叶县文化局组建考古队,对叶县文集遗址进行了较长时间与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1300平方米。共发现各类遗迹1470多个,有建筑基址、房基、灰坑、窖藏坑、灰沟、道路、地灶、火池、砖池、水井、地道、墓葬。其中,最为重要的遗迹绝大多数都位于金代至元代初年的文化层之间。文集遗址是一处自唐代延续至元代的,在金代发展为较大规模的民间商品流通、交易场所——集镇一类的遗存。遗址中较为清晰而明确的地层关系和丰富的遗迹、遗物,必将…
300、八里桥遗址
时代:夏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1994年4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发掘队对八里桥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00平方米,清理灰坑14座。出土遗物中的陶器有夹砂灰陶、黑陶、红褐陶及泥质陶,一些陶片上还发现有刻划符号或文字,制法为轮制、手制。器形有大口尊、罐、鼎、豆、爵、器盖等。石器多为残断生产工具,磨制粗糙。可辨类有:石钺、石斧、石铲等。这些为研究豫西南地区夏商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据考证,八里桥遗址属夏代,文化层堆积较薄,内涵单一,但灰坑分布相当密集,遗物遗迹丰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