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1、泗州城遗址
古泗州始建于1500年前。当年,隋文帝开凿洛渠,引黄河水,经开封、商丘、灵壁、夏丘至临淮(今盱眙县城淮河对岸)入淮。唐开元年间,徙泗州府于临淮县。从泗州通过淮河、运河、汴河和长江,可抵南京、开封、洛阳等重要都市,因此,泗州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漕运中心,商贾云集,辎铢喧闹,辉煌了900多年。400多年前,由于黄河夺汴入淮,洪泽湖水位不断提高,淹没线上移,泗州城根长期在水中浸泡,甃筑的城墙基趾日见崩坏,护城河的水位高于城内。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古泗州城终于一夜间被洪水淹没。现在,泗州城的故处,大部分已露出河滩,这是200多年洪泽湖淤积所至。古城的绝大部分遗址,专家估计沉埋在淮河边旗杆滩和城…
22、云梯关遗址
古云梯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关。位于今江苏省响水县黄圩镇云梯村境内,在明清时代是防倭重镇。明洪武帝在京师和全国各地设置卫所,明成祖时,云梯关就是大河卫的卫所。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十六年(1557年),倭寇曾两次入侵云梯关,均被当地军民击败。上刻四个隶书大字:古云梯关。这就是史志上所载的云梯关遗址。这里原是灌河的入海口,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夺淮以后,即变为黄河入海口。在明代它曾是苏北海防重地,筑土城五座,设置大河卫,驻兵防守。明初,洪武帝在京师和全国各地设置卫所,卫以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一个卫的总兵力为五千六百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设置内外卫三百二十九个,…
23、郭山遗址
郭山遗址郭山遗址位于仪征市新集镇江宁村郭山组东侧150米。遗址为一圆形高台地,平均海拔高度10.1米,占地面积约7300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平均为2.8米,最大厚度近5米,遗址堆积非常丰富。地表遍布西周至战国时期生活用具陶器的各种残片,质地以夹砂灰陶、夹砂红陶、几何印纹硬陶器为主,器形有罐、平底盆、鼎、鬲、豆等,纹饰有编织纹、绳纹和几何纹。四周有明显的壕沟环绕,壕沟宽2-3米,类似古代城市布局,向内有二层台地和夯土迹象。该遗址于1999年发现,是我市保存状况较好的一处古文化遗址,对于确定古邗沟的地理位置、研究扬州地区商周文化发展序列、城市起源及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2011年12月1…
24、仪征东门水门遗址
仪征东门水门遗址东门水门遗址位于仪征市区前进东路东岳庙东南50米处,清真寺排水沟河床上。水门现存水下石工建筑,其上半部砖砌券顶建筑已毁。水门的平面呈〕〔形,东西走向,主体部分由南北两厢的石壁、进出水口两侧的四摆手、门道及残存的夯土城墙等组成。水门全长17.5米,西面进水口宽12米,东面出水口宽11.5米。南北两厢石壁长13.4、宽2.2米、高3.8米。摆手长3.16米,与厢呈45°夹角。水门门洞宽7.7米,过道地面用青石板平铺而成,下为密集的木桩。水门上券顶及墙体与主城墙连为一体。东门水门始建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元、明、清三代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缮和加固,一直沿用至民国。作为仪征唯…
25、莲花洞遗址
莲花洞,在白龙岗的北坡之上,是沿三迭青龙石灰岩的裂隙溶蚀而形成的一个石洞。莲花洞,四山环合,石罅多生。昔有僧于洞中得龙骨数斛,号白龙洞。洞前一石,状若莲萼,天然自成,故又得此名。清代诗人汪懋麟有“探奇访古洞,玲珑若天辟”之句。洞内颇宽敞,其主洞有12米长,最宽处6米左右,最窄处不到3米。洞内曲折深邃,渐深渐窄。另有三个支洞,分别向东、西和中间的方向延伸,深不可测。莲花洞有双窦,日夜乳泉,莲花石佛皆天然自成,乃经数万年滴水凝聚而成。莲花之奇,不止洞内。而莲花之洞口非常奇特,坐落在一块巨大的飞岩峭壁上面。旧有梵宇,咸丰年间毁为平地,洞旁及山脚下大片碎砖瓦砾,即是明证。《镇江市志》记载,莲萼石南面,…
26、城上村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周城上村遗址,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镇大卓城上村南,是新石器时代至周代时期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出土的陶片以夹砂红陶、夹砂红褐陶为主,还有少量泥制黑陶、泥制红陶、泥制灰陶、夹砂黑陶、硬陶、原始瓷等;器形有鼎、鬲、釜、罐、豆、钵、盆、器盖、簋、瓿等;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弧线三角纹、镂孔、刻划纹、指窝纹、绳纹、梯格纹、折线纹、回纹等;石器有石锛、石刀等这些出土物品的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时期一直延续到西周时期。城上村遗址,面积大、保存好,地层堆积厚、遗迹遗物丰富,是目前苏南地区同类遗址中保存最好的一处,对于研究长江下游…
27、龙脉团山遗址
龙脉团山遗址位于镇江市润州区的团山路,就在“君临南山”的楼盘附近,是镇江市区保存较少的商周时期台形遗址之一。自1959年南京博物院对宁镇山脉及秦淮河地区“湖熟文化”遗址普查时发现后,龙脉团山遗址一直保留至今,是镇江保存较好的“湖熟文化”遗址。龙脉团山长60米,宽50米,高出地面5米,顶部平坦,整个遗址呈椭圆形台地。山顶就是一块平地,当年发现有很多的湖熟文化的碎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还有少量黑陶、硬陶、原始瓷等。地里各种形状的陶片很多,三种有代表性的碎片:一块是普通的夹砂红陶,陶片很薄,红色的陶片里面有白砂点点;一块是土陶罐的罐口边缘部分,应该是黑陶或者灰陶罐破碎后残留的部分;还有一块是当时房屋…
28、葛城遗址
时代:西周至春秋江苏丹阳葛城(吴文化)遗址,经勘探试掘,确认其为一座吴国城址.城址内分布有窖穴、房基、水井、水沟,城址外分布有土墩墓.遗址0土有较丰富的陶器、石器、青铜器等吴文化遗物.通过对出土陶器分析,可将该文化遗存分为三期:早期为西周中晚期,中期为春秋前期,晚期为春秋后期,三者之间连续无缺环.经与江、浙、皖地区同类吴文化遗存对比,可推知丹阳葛城古城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延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状况较为完好的吴国城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影山头遗址
中国江淮地区面积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江苏省江淮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距今约五千五百至六千三百年。在二零零七年四月至二零零九年十一月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二零一零年元月十八日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之一。兴化影山头位于兴化市林湖乡魏庄西村(魏庄东南两里许),南临白涂河,现场可测的遗址面积约十五万平方米。河岸的断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层,最厚达一点米,上限在新石器文化晚期,下限不晚于汉代。在遗址上采集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器、陶器、骨角器,器形有石斧、石刀、石纺轮、陶鼎、陶釜、陶盉、陶豆、陶罐、陶壶、陶三足盘以及骨笄、骨镞等;自然遗物有陆生的大型动物麋鹿、家…
30、泰州城遗址
泰州城遗址位于泰州市海陵区环城河,为宋—清古遗址。泰州城遗址包括望海楼公园内的城池土基、南宋水关遗址和凤城国际东边的南门水关遗址。泰州城遗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31、万北遗址
万北遗址位于沭阳县城北15公里,东距老沭河约2公里,现属淮阴市沭阳县万匹乡万北村。1987年春南京博物院和淮阴市博物馆在沭阳考古普查中发现。遗址范围高出四周地表约2米,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1987年至1988年南京博物院、淮阴市博物馆曾对该遗址进行过试掘和两期正式发掘,揭露面积500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较厚,一般达3.5米左右,遗址包括有墓葬和灰坑。按时间阶段的变化,该遗址文化堆积自下而上为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青莲岗文化、大汶口文化和岳石文化遗存,还有商代晚期墓葬。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为距今6540年左右。陶系以桔红色的泥质陶为主,夹砂陶次之,主要出土器物为…
32、顺山集遗址
位于泗洪县梅花镇大新庄西南,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江苏省第二批大遗址名录。地处重岗山北麓,西临赵庄水库,东距宁徐公路约2公里。为丘陵墩形遗址。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约50000平方米。地表为黄灰土,并杂以红烧土块,遗物分布普遍。遗址东部因村采沙,暴露了长约100余米的文化层,其厚度约1.5米左右。以下多是黄色自然土层和沙石层。从断面上看,遗物的残片亦较多。剖面采集陶片以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可辩器形有鼎、豆、钵、罐、带纹饰陶支架等。该遗址还曾经出土过石斧,红砂陶杵,陶墜等。在遗址的剖面还发现了濠沟,濠沟深约4米,堆集早期遗物。经考证确认该遗址距今8000…
33、凌城遗址
凌城8公里的史集1公里。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长约300米,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上。1962年由南京博物院尹焕章等在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2011年被列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7年4月份开始,南京博物院联合宿迁市博物馆、泗阳县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勘探发掘,至9月底结束,历时五个多月。发掘面积1700多平方米,发现古城墙和城内瓦片堆积,出土板瓦、筒瓦、瓦当、花纹砖、陶罐、瓷碗等器物标本和大量陶瓦片,初步判断为距今2000多年汉代诸侯国泗水国的都邑凌城古遗址,为研究凌城古城布局、城墙构造、汉代诸侯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34、魏家村土墩墓群
魏家村土墩墓群位于南京市溧水区。时代为西周—春秋。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5、洪保墓
洪保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由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祖堂山社会福利院抢救性考古发掘了明代太监洪保墓,这位太监曾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副使。洪保墓地处祖堂山南麓三阶台地的最上层,空间较为局促。因此,在最初的规划方案中,整个墓园保护区的面积只有1300平方米。根据专家论证会的建议,新方案中墓园的规划面积有所“扩容”,同时保留了墓穴原有中轴作为墓园的空间轴线,尽可能维持了原有墓穴的空间感。洪保墓园利用所处台地的高低落差,设计出三层“观光台”——从下至上依次是入口广场、墓道入口平台和观览平台,形成不同空间层次的游览空间。底层的入口广场采用下沉式设计,观众可沿台阶登上二层的墓道入口平台,在此可以欣赏到墓道入口…
36、仙姑村庙西土墩墓群
仙姑村庙西土墩墓群位于薛埠镇仙姑村委北侧,土墩墓是商周时期江南地区最为独特的墓葬形式,主要分布在苏南、皖南和浙江、上海等长江下游一带。这种墓葬利用丘陵地带的山冈或平原上的高地,在地面上安置死者和随葬器物,然后堆积起馒头状土墩。土墩墓里祭祀器物主要有罐、瓿、坛、鼎、豆、碗、盅、盖等。2010年5月4日,金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7、严天池墓
严天池墓位于虞山镇元和村段头浜西北角。墓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38平方米。墓冢封土直径4米,高1.5米,外设罗城。墓道长11.5米,中间置1938年“今虞琴社”同人查阜西、吴景略、张之谦等20余人所立古琴式花岗石碑一通,镌文“明代琴宗严天池先生墓碑”。原墓设有翁仲、石兽及丙舍等,皆毁。1985年重修。据《严氏家谱》载:“严天池生前曾自相墓地于茅山,后辈因祭扫路远,择葬今址。”严天池(1574—1627),名澂,号天池,大学士严讷次子,官至邵武知府。著名古琴家,创“虞山琴派”,著有《松弦馆琴谱》。此墓于2011年12月19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
38、大云山汉墓群
大云山汉墓,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的大云山顶,于2009年底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勘探与发掘,取得了重大考古发现。现已确认大云山顶部是汉代的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园,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考古显示周边曾有500米见方的围墙,里面曾经有密集的建筑群,陵园东门尚有道路、阙基等遗迹存在。经过鉴定,这是一处西汉早期的规格极高的夫妻同冢异穴合葬墓,墓主人是江都王刘非。原来这是一处极为壮观的陵园式诸侯王级别的西汉古墓群,墓园内发现有大墓3座,武器坑2座,车马坑1座,各种等级的陪葬墓13座。大云山汉墓正南方2公里处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东阳城遗址”,它与小云山、青墩山三山相连,山顶海拔73.6米,是洪泽湖…
39、魏家墩土墩墓
魏家墩土墩墓取名于它所在的村名,位于镇江市丹徒区魏家墩,属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土墩墓,是镇江沿江地区仅存的未发掘土墩墓。现为省级文保单位。魏家墩土墩墓直径有60米,高约6米,孤立在一片待开发的杂草丛生的空地上,为传说中的吴国王侯墓地。在魏家墩土墩墓的南面仔细观察,发现土墩墓的底盘应该远比现在看到的要大,南面被削成小小的剖面,纵向生长着大树密密长长的根须,雨水在泥土上冲刷形成的一道道水沟。从它的形制上看,应该是个规格很高的墓葬。文物部门曾经在镇江的大港沿江一带进行过土墩墓的调查和考古发掘,通过发掘已经基本认为这一区域是吴国王陵区。魏家墩土墩墓作为这一区域土墩遗存,具有吴国王侯陵墓的可能性。2011…
40、春城土墩墓群
春城土墩墓群句容有着一千多座的土墩墓,而春城土墩墓群因其地理位置靠近茅山风景区,土墩墓集中、保存状态较好而被列为江苏省文保单位。春城土墩墓群包括百培山土墩墓群、杨家棚土墩墓群、二圣土墩墓群,共有大、中、小型土墩墓112座,时代为商周时期。通过这次发掘,考古人员对土墩墓的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有了突破性的了解,不仅理清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土墩墓的一些模糊认识,同时也为江南地区青铜时代的社会结构和土著文化,土墩墓的源流、分期与分区,以及土墩墓的保护和利用等重大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