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21、圃田故城
圃田故城地处郑州东南部,位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王庄办事处蒋冲村、古城村。面积204万平方米,城址区较之周边高出2-5米,西北城角保留有部分城墙。城有四门,东门在韩庄西,南门在刘家岗,西门在蒋冲村西,北门在西古城。城外发现有古墓葬区及灰坑等遗迹,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石器等。圃田故城是东周、汉代时期文化城址,北部紧邻战国魏长城遗址,是郑州东南部郊区古城址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城址,对于研究东周、汉代时期的社会结构及魏长城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2、西施旧石器遗址
西施旧石器遗址坐落在洧水河上游左岸的二级阶地上。在现代耕土层之下发现了3米厚的从全新世至晚更新世的地层堆积,其中属于马兰黄土堆积的②C层偏下部发现了厚度约60厘米的密集的旧石器文化遗存,根据同层位出土的碳粒样品测定该文化层的年代为距今约22000年(未校正)。西施旧石器遗址出土了石锤、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工具、断块和残片等各类石制品共计8500余件,石制品的原料以燧石为主,还有零星的石英、玛瑙和石英砂岩。通过对西施旧石器遗址出土石制品的观察、测量和初步分析,确定了典型的石叶石核、石叶及石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石制品,西施旧石器遗址是一处以石叶技术为主导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制造场。西施旧…
223、唐庄郭村遗址
郭村遗址位于登封市区东北部唐庄乡郭村南部,地表均为农田,为仰韶文化至龙山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保存完好。郭村遗址1996年被发现,经过多次调查,发现了夯土层和灰坑,为探讨仰韶文化至龙山文化时期聚落建筑的构筑方法及形式和当时的社会形态都提供了重要资料。郭村遗址发展序列完整,为研究仰韶文化探索夏文化及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场所及实物资料。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4、新郑赵庄遗址
赵庄遗址地处郑州市南部与许昌市接壤处,新郑市梨河镇三刘行政村赵庄自然村西北约500米,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时代距今3万年左右。该遗址2006年发现,2009年进行发掘,发掘面积51平方米。在遗址发现有大量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分布;还发现了裴李岗文化时期的灰坑两处,出土了少量的陶片。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发掘区的西南部发现了以象头骨为中心的遗物密集区域,包括数以万计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根据埋藏情况判断,应为一处屠宰场遗址。该遗址是中原地区发现的一处遗存丰富的旧石器晚期的活动画面遗迹。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5、古城村古城
古城村古城位于新郑市龙湖镇古城村内及村南部。1985年文物普查时发现,2004年进行了初步调查。古城址为东西长方形,周长约1744米,包含有汉代器物残片。城址东北部、南部民宅占压破坏,古城内未作详细调查,遗迹分布不明。据群众平时发现的遗迹分析,生活区位于城内东部偏北,西城为屯兵处。墓地分布在古城外北部和西部,北部为贵族墓地,西部则大多葬有平民墓。从地表散存瓦片分析,此城址为汉代城址。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6、汪沟遗址
汪沟遗址位于荥阳市城关乡汪沟村南,面积74万多平方米。该遗址的东、西部岗地断崖上发现有房址和排列整齐的柱洞;东部和南部崖壁上发现有较多灰坑分布,灰坑中含有人骨、兽骨、残石器以及大量陶器残片等;地表面上散存有大量红烧土块以及陶器残片等。遗址的陶器主要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粗红褐陶为主,亦有少量细泥黑陶和红陶。纹饰以绳纹为主,次为磨光素面与彩陶,可辨器形有盆、罐、钵、尖底瓶、鼎、碗、豆等生活用具。汪沟遗址是荥阳地区众多聚落遗址中最为中心的、面积最大的一处仰韶时代聚落遗址,对于认识新石器时代社会内部结构、人口地理分布区域、氏族形成和发展及文明起源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必将推动中国上古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的深…
227、官庄遗址
官庄遗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部。遗址北依连霍高速公路,东部及东南部部分叠压于现代村庄下,南越南水北调干渠,西邻荥阳至北邙的公路,官庄至大张之间的乡村公路自遗址的中部东西向穿过。整个遗址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1000米,总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为了进一步探明官庄遗址的布局及文化内涵,并配合郑州大学考古专业本科生实习,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11年6月开始,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官庄遗址进行了系统的钻探和发掘工作。2011—2012年度的勘探和发掘工作表明,官庄遗址是一处两周时期的大型环壕聚落,由先期发现的、平面略成长方形的外壕和新发现并确认的“吕…
228、平陶古城址
平陶城位于广武镇南城村南部。城墙仅存北墙大部和东墙北段,城址东西长约700米。该城涵盖了商及春秋、战国和汉代时期,在城址内的断崖上发现有文化层及遗迹墓葬、灰坑、陶窑等,在地表散落有陶盆、陶罐、陶豆及陶板瓦、陶筒瓦残片等。在陶罐上发现有戳印的“平陶禀(廪)陶”、“平兆用器”等东周陶文,说明当时可能设有工官管理的制陶作坊。20世纪90年代这里发现过一批灰坑、陶器等遗迹遗物,说明在城址始建之前这里就曾经有过商代聚落存在。另在城址东南部的下面曾发现有商代早期文化遗存,出土过商代铜爵、铜鼎等铜器。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9、汴河故道陈留段
汴河故道陈留段时代:隋至宋地址:开封市祥符区陈留镇…
230、金元洛阳故城
金元洛阳故城类别:古遗址时代:金至清地址:洛阳市老城区公布时间:2016/1/22公布批次:第七批…
231、洛阳苗南烧窑遗址
苗南烧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苗南村东南,大唐宫建材市场北,东距定鼎路约30米,南部临近隋唐宫城。该窑区地处北邙山向河洛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窑区所在处黄土层深厚,为烧制砖瓦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窑区向东约两百米有一条南北向沟渠,可能为水源地。窑区呈地坑式,东西长约57米,南北宽约22米,窑口呈中轴线南北对称布局,两端呈圆形弧状。共18座,分为南北两排,每排9座,窑口两两相对。每座窑结构相同,大小略有差别。操作通长约40米,宽约4米。地坑通向地表有四个出口,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均为斜坡式。每个窑均为独立窑口,由操作坑、窑室组成。窑室分别由窑门、火膛、窑床、烟道、烟室和烟窗口组成。窑室平面呈…
232、林校洛邑祭祀遗址
2009年2月~2010年6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园林实训楼基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处西周早期的祭祀遗址。发掘面积近1500平方米,发现有西周早期祭祀坑、灰坑、墓葬及流水沟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陶器、骨器等珍贵文物,取得重要成果。该遗址位于洛阳市中州东路以北的林业职业学院院内,工地位于西周早期遗迹密集分布区,是研究西周洛邑的重点区域,多年来在瀍河两岸的考古工作也发现了大量的西周遗存,瀍河以西的邙山南麓发现有西周贵族墓地;贵族墓地南邻的瀍河西岸发现有大型的西周宗族铸铜遗址;瀍河以东发现有大量的殷遗民墓等等,此次更是在此区域发现分布密集的祭祀坑。目前,发现的祭祀坑有人坑…
233、高崖遗址
高崖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高崖镇高崖村的东、西两端,伊河南岸的一、二级台地上,总面积约105.5万平方米。遗址东段地势南高北低较为平缓,遗址平面形状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550米,东西宽约480米,总面积约为26万平方米。地表广种小麦,文化堆积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地表遗物较多。该遗址东北部的断崖上,有深厚的文化堆积,地层厚约3~4米,含有灰褐色土、烧土颗粒、草木灰等及大量遗物。采集标本主要有泥质灰陶、磨光黑陶、夹砂灰陶等,纹饰有方格纹、绳纹、内壁饰麻点纹,可辨器形有深腹盆、罐等。该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遗址西段南距320省道约700米,207国道从其东侧穿过。遗址平面近似三角形,东…
234、缑氏盆窑遗址
盆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盆窑村寨东南,处于马涧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地势平坦。顾刘路从遗址东侧通过,一条村级公路从其中南部贯穿直达盆窑寨村。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00米,东西长约300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3米,地面散落的遗物较少,采集的陶片主要出自马涧河南岸上现代人挖坟取土翻出来的土堆之中,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褐陶、夹砂灰陶和磨光黑陶,纹饰有绳纹、素面,器形有杯、罐、盆、尊等。从发现的陶片来看,该遗址保存完整,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仰韶、龙山、二里头、商、周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为研究该地区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盆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235、寨湾遗址
寨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大口乡曹寨村寨湾村(自然村),分布于该村东北和东南两片,总面积约12.8万平方米。遗址北段东临沙沟河(现为沙沟),南临铁村农田,西临村级公路,遗址内基本为农田,地势平缓,遗址平面略呈长条型,东北西南长约500米,总面积约5.3万平方米,地面散落大量的陶片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灰陶、夹砂褐陶,纹饰有绳纹、蓝纹、方格纹、线纹,器形有罐、盆、鬲等。遗址南段西侧为一泄洪沟,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地势较为平缓。在断崖上发现有多出灰坑,形状不一,有袋状、长方形等。灰坑内包含物丰富,有陶片和少量的烧土颗粒。在地表散落大量陶片,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泥质黑陶及夹砂灰陶等…
236、柿林遗址
柿林遗址位于孟津县白鹤镇柿林村西北,黄河南岸丘陵台地上。遗址西面临沟,北临黄河故道,南接邙山丘陵台地。1975年7月28日,洛阳市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柿林遗址东西长310米,南北宽223米,面积61465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采集到的遗物分为两大类:生产工具的石器和生活用具的陶器。石器种类有石片石器、石刀和纺轮,其中石片石器的刃部有明显使用痕迹,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石刀为平面呈长方形的穿孔石刀,纺轮为圆形饼状,石刀和纺轮通体磨光,是龙山文化的遗物。属于仰韶文化晚期的陶器种类有鼎(凿形足)、泥质红陶单耳杯、夹砂褐陶敞口钵等。龙山文化的器类有夹砂褐陶折沿罐、泥质灰陶双腹盆、泥…
237、寺河南遗址
寺河南遗址位于孟津县城关镇寺河南村东北,瀍河南岸丘陵台地上。遗址西临沟,北、东两面临瀍河,南接邙山丘陵坡地,土质疏松,土色黄红。2000年8月1日,孟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11月13日,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寺河南遗址东西长370米,南北宽273米,面积84563平方米。遗址区采集到的仰韶文化遗物有石斧、大口罐、钵和少量白衣彩陶片;采集到的龙山文化遗物有大口罐、瓮、高领罐、卷沿罐、器盖等;另有少量东周时期的盆、鬲残片。从采集到的遗物分析,该遗址的年代从仰韶文化延续到周代,但以龙山文化为主要文化内涵。寺河南遗址分布范围较广,保存比较完好,文化内涵丰…
238、孟津新庄遗址
新庄遗址位于孟津县平乐镇新庄村西北,黄河南岸丘陵台地上。遗址东西两面临沟,北临黄河故道,南部与丘陵台地相连,土质疏松,土色褐黄。1975年7月28日,洛阳市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新庄遗址面积约61394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在遗址的地表和断崖上可采集到丰富的仰韶和龙山文化遗物。在遗址北部剖面暴露有丰富的文化层堆积,采集的遗物主要有陶片、兽骨、石器等;采集的石器种类有石斧、石刀,采集的陶器种类有彩陶罐、敛口钵、敛口罐等陶器残片。该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中晚期至龙山时期遗址。新庄遗址分布范围广,保存比较完好,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堆积明显,是研究伊洛地区邙山丘陵地带新石器时代文化…
239、新庄烧窑遗址
新庄烧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新庄村东北部,东距238省道约1公里。2012年下半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新庄村北进行考古调查和钻探时发现,钻探面积9.83万平方米,发现烧窑127座。遗址周围被断崖破坏殆尽,仅在西南部与村庄相连,相对保存完好。依据钻探结果显示,烧窑分布区域略呈方形,除遗址东南角分布了排列较为整齐的三排烧窑外,遗址其它部位的烧窑并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该烧窑遗址的考古发掘申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4年7月开始在烧窑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600平方米。经考古发掘的每座烧窑,其结构基本相同,大小略有差别,均为独立窑口,由通道、操作坑、窑室…
240、小潘沟遗址
小潘沟遗址位于孟津县会盟镇小潘沟自然村西南,黄河南岸丘陵台地上。遗址南面临沟,北临黄河故道,西部紧邻济洛高速公路,土质疏松,土色褐黄。1983年10月16日,孟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小潘沟遗址南北宽270米,东西长200米,面积42307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在遗址的地表和断崖上可采集到丰富的龙山文化遗物。遗址内发现的遗迹主要是龙山晚期房基、灰坑和墓葬以及不少半地穴式建筑遗存。房基有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均为半地穴式建筑;灰坑有不规则形和袋形两种;墓葬都有不规则墓坑,但无随葬品。遗址内发现的遗物主要为陶器、石器、骨器以及少量的玉器、蚌器和卜骨。陶器以轮制为主,主要为泥质灰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