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61、赵抃墓、祠
赵抃,浙江衢州人,字阅道,号知非子,谥号清献公。生于公元1008年,卒于1084年,享年76周岁。二十七岁中进士,经历了北宋中期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先后出任河南彰德,福建崇安,安徽泗县,四川成都、益州、茂州,江西赣州,浙江杭州、绍兴、淳安等处的地方官员,后累官至殿中御史、参知政事(副宰相)、太子少保。赵公出生于衢州城东二公里路的孝悌里(即现在的沙湾村)。逝世后葬于离衢州府城二十公里的莲花镇东山边村,陵园墓道有站立的文武石人雕像,对称的石马、石虎、石羊和苏东坡亲书碑文的赵清献公神道碑。后人为纪念清献公的高风亮节,南宋时在他故居孝悌里建了清献公祠,立了清献公象,又在现在的书院中学校址办了清献书院…
62、卢金峰墓(含卢氏宗祠)
卢金峰墓建于明嘉靖间(1522-1566),有墓和享堂组成,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是瑞安现存的最大古墓。坟墓上下分五坛,下三坛是拜台,逐坛依着山坡坡度建造,均用刨面白石铺设,并向上逐坛递减宽度。每坛两侧均置踏跺三级,最后一坛有踏跺五级。各坛两侧都建青石屏风墙,墙壁上有浮雕、上面设置屋顶,盖着青石雕成的瓦。第二坛前有青石栏杆,配以精美的青石雕荷叶荷花状作为支柱,踏跺三级。第四坛正中立墓碑一方,上阴刻“金峰卢公墓”五字,上置荷叶状碑盖,碑前地坦成龟背状隆起封堆。第五坛后面是神龛牌楼,五间,通高2.40米。明间檐柱方形,高1.37米,上置坐斗,下有石础,台基高0.70米。明间檐柱上架额枋,前浮雕…
63、大溪边余公墓
大溪边余公墓座落在大溪边阳光村后的小山坡上,座北朝南,偏北15度东。墓室前筑四柱三间三楼石牌楼一座,分为二层,前一层为贡香石桌,后层为墓室,上用石条做成,门楼式建筑,内有石碑记,上有年代明“隆庆三年”。面阔约7.7米,进深15.7米,面积121平方米,碑上刻字因日晒雨打已风化,模糊不清。该墓布局完整,历史悠久,保存情况较好,为研究开化明代墓葬及余氏一族在开化的迁徙及居住情况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碑文如下:窃见往往作文者,张荣讳辱,隐恶扬善,过近于谀。吾故自叙生平履历,直示于后。曰:先世自萝蔓塘迁青嶂,转徙芳山,宋节度千十五公卜居六都。历九世,至予先考讳宽者,为生,刚介不屈…
64、雅阳林一牧墓
雅阳林一牧墓位于泰顺县雅阳镇,年代为清。林一牧墓位于雅阳镇百福岩村大坟岗,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为清奉训大夫林梦罴与妻董氏、庄氏合葬墓。距墓200米坟山东麓下,立有墓道碑。墓为扶椅式,整体均为三合土夯造,从上至下分为六级拜坛。墓室前方设仿木构神位牌楼,墓室外设两道墓圈,最-设护栏。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65、卜家岙李氏家族墓
卜家岙李氏家族墓位于仙居县南峰街道,年代为明。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66、白沙堰
白沙堰是指位于金华市白沙溪上的白沙溪三十六堰,三十六堰古水利工程自东汉建武年(公元27年)开建,覆盖了白沙溪的全部流域,受益农田27.8万亩,至今仍有19座堰在发挥作用。东汉初辅国大将军卢文台,弃官挂职,隐退到金华婺南辅苍(今婺城区沙畈乡亭久村)。面对白沙溪水势湍急,晴则旱,雨则涝,连年灾荒,百姓深受其害的惨状,继夏禹治水精神,效秦蜀郡守李冰父子兴建都江堰之举,率部将与当地百姓,利用河流水势落差,先后建成首含辅苍尾跨古城的三十六(座)堰,成为全国稀有浙江最早的水利工程,使原来易受洪旱灾害白沙溪二州三县八都,万顷农田成为自流灌溉,旱涝保收的粮仓。白沙堰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月20日…
67、西兴码头与过塘行建筑群
滨江区西兴老街官河沿岸,能见到很多保留下来的“过塘行”,一两层的房屋,门面不大,看起来像是客栈、门店。早在西晋,就开凿了西兴运河,这一带的码头号称浙东第一,并出现了特殊行业——“过塘行”。“过塘行”主要起票据交换,货物中转的作用。现在,过塘行建筑在西兴老街还有不少,大多都是清末民初的建筑,如沈渭全过塘行、官河路102、103、104号等,直接见证了运河的发展兴盛。…
68、双河堰
双河堰,又名双河塘,俗称漾塘,原为慈溪余姚两县分界线,今为慈溪东河区与中河区的水位节制堰坝。堰坝呈南北走向,宽3.3至5.8米,全长960米,南与东横河东端相接,北至镇龙闸,东西为烟墩漾塘。东河上连杜湖、白洋湖,下通鸣鹤、观城以东内河;西河西接东横河,下经洋浦入海。两河西高东低,水位落差约0.5米。历史上,慈溪和余姚两县共用一河,因游源诸地隶属余姚,地势高于慈溪,如遇连续暴雨,余姚上林之水泛溢,直淹慈溪鸣鹤等地,数万亩农田则一片汪洋,乡村农舍如同泽国,百姓屡遭水患侵扰。慈余两县为使百姓免受水灾之苦,共同创建了抗御性水利工程——漾塘,把一条大河自南向北分隔成东西两半。唐景隆元年(707年)邑人又…
69、浙东运河纤道
浙东运河纤道(萧山段、绍兴渔后桥段、绍兴皋埠段、上虞段)以浙东运河纤道萧山段为例,不经意看,它只是运河边一条细细长长的石板小道,其实,它的来头挺大——这条小道,是曾在交通运输中起过重大作用的唐朝古纤道,萧山段的范围从城区北干街道,经过城厢、新塘街道,终点为衙前镇。…
70、石门桥
石门桥,又名青阳桥,位于浙江省云和县城新华街人民医院门前,跨黄溪。是县城唯一保存完好的石梁石板拱桥,长10.8米,宽3.9米,高2.2米。单孔,净跨径10米,无栏杆,两端各建石阶8级。昔时,桥面建有木质桥屋,现已拆。民国元年,洪水肆虐,淹没县城,唯此桥尚存,为居民留下唯一的逃命通道,时被誉为“救命桥”。石桥见证了云和千年的人居历史。文物考察中发现,该桥有“梅九三”题字。浮云梅氏于唐朝初年由会稽郡迁徙丽水之云阳乡黄溪村(即现云和老城中山街),“梅九三”约生活在“五代十国”至“北宋”年间。另据中国古代以数字为人名的习惯年代表,推测“梅九三”诞生于后晋年间(936-944)。…
71、金山飞亭
金山飞亭位于苍南县马站镇金山村东南侧山坡上,平面呈方形,高3.55米,宽2.75米,进深2.26米,是一座典型的仿木构石亭,四角柱用花岗岩做成瓜棱柱,柱子下端连柱础,四周压阶沿石,柱上部用两道额枋联系,柱头坐方斗,上为十字科承方形檐枋、檐檩。侧面用一朵平身科,正背面各用两朵平身科。平身科均做成一斗三升。檐檩上铺七条花岗岩条石,上为屋面,从现状看原先为歇山顶。民间相传,该亭为宋代武僧的练功亭,轻功可飞身上亭,故俗称“飞亭”,建于北宋年间,石亭下方原有座寺庙。后来寺庙被夷为平地,现今石亭下方仍有一块平地,虽然寺庙因何被废,至今仍是个谜,但对于研究古代浙东南石雕建筑技术,此亭仍具有较高价值。…
72、源洪桥
源洪桥位于东林镇青联村新桥头村的一条溪沟中。建于宋代,历经元、明、清至现在,依然保存较好且发挥着交通作用。南宋嘉泰《吴兴志》中的菁山“山源桥”很有可能为此桥。该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西南走向。桥长16米,桥宽2.9米,面积约46平方米。整桥用武康石砌筑,桥拱分节并列砌置,拱券整体呈弧形,无券睑石。其上置压劵石与仰天石,压券石两端设系梁,系梁端首为浮雕团花纹;仰天石与桥面平,两侧置桥栏。桥面由三大块条石并列铺成,总体呈弧形。两坡无踏步,但设有马道。金刚墙用长方形块石错缝叠砌,其中置天盘石作横向牵拉结构。源洪桥的雕刻艺术繁缛,栏板做成须弥座式样,压劵石浮雕出乳钉纹、两端为如意纹装饰,天盘石两端用减地…
73、义乌大安寺塔
大安寺塔位于义乌稠城街道绣湖社区绣湖公园内,以大安寺得名,建于北宋大观四年(1110),由吴圭(1068~1121)出资兴建。据遗迹和史料考察,塔的腰檐、平座栏杆、塔刹等在民国时已毁,现仅存塔身5层,残高23.45米。大安寺塔为六面五级疏檐砖木结构楼阁式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其中塔刹为1997年维修时加盖的覆钵顶。塔座直径6.82米,高0.55米,用石板叠砌成台阶式。塔身底层内径2.96米,外面宽3.21米,塔壁厚1.34米。转角处有倚柱,柱头卷杀。倚柱间有兼柱,将每面分成3间。明间设壸门或壁龛,底层3面设有壸门,第2至5层错落设有壸门3座。每层均有腰檐和平座,扶壁拱施重栱。斗拱下…
74、长安闸
长安闸包括上闸、中闸、下闸、水澳和长安坝。是中国大运河上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长安闸始建于唐代,北宋形成复式澳闸。长安闸是宋代江南运河交通和军事上的重要枢纽,是大型船舶平稳顺利进出上下河的重要水工设施(上下河水位高差1.5-2.0米)。水澳分为上澳和下澳,是为上闸室和下闸室输送水、储存水、水量循环利用的大型水塘。据考古发掘表明,现残存遗址为南宋时期。长安坝,即老坝,建于元至正七(1347)年,用人、畜力量拔船过坝,进出上下河,是现在长安镇拖船坝的前身,清中期后逐渐废弃,现仅存遗迹。现存文物本体除宋堰位置不可考之外,其他三闸、元坝(老坝)均能确认其位置,基本格局尚存。现各闸均改建为闸桥,闸墙闸门柱…
75、杉青闸遗址(落帆亭)
杉青闸遗址(含落帆亭)位于嘉兴市区杉青闸堰上。西、北面与原嘉兴中丝一厂(后改为嘉丝联厂)相接,东距京杭运河25米。落帆亭始建年不详,据地方志记载,宋神宗熙宁初重建。亭附近有杉青闸,杉青闸是嘉兴古运河上控制水流的重要水利设施,《宋史•河渠志》载:“神宗熙宁元年(1063)十月,诏:‘杭之长安,秀之杉青,常之望亭三堰,监护使臣并以管干河塘系街,常同所属今佐,巡视修固,以时启闭’”,由朝廷直接派官员管理,建有官舍。落帆亭是官舍旁的一处名胜,为官吏和客商游憩之所。其时由苏州进嘉兴的帆船,过此必落帆,故称“落帆亭”。清光绪六年(1880)重建,增筑太白亭,旁有花神及闸神像。1921年嘉兴酒业…
76、寺前桥
寺前桥位于位于鹿城区藤桥镇寺前村,建于南宋,南北走向,跨戍浦江。因坐落龙泉寺前,故名。桥为三孔梁式石桥,跨度33.3米,桥面宽3.9米。各孔桥面均并排直铺桥板梁石五条。桥梁两侧分别直书阴刻“乾道八年(1172)壬辰岁季冬癸卯创始,龙泉院乾僧师表”;“淳熙六年(1179)己亥岁孟月丙子日记,广阳石匠游成”,字径尺许,字迹清晰。桥墩由块石砌筑,两端外伸三米,筑成三角体。这种筏形桥墩,便于潮水涨落时分流,以减弱水流冲击力。该桥为中水位漫水桥,桥面不设栏杆,大潮高涨时,江水无阻碍地从桥面通过。…
77、姜席堰
姜席堰,古堰,有“龙游的都江堰”之称,位于浙江省龙游县灵山港(旧名灵溪)下游后田铺村。2018年8月13日,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姜席古堰从建成至今,已有680多年的历史。相传,堰为元朝至顺年间(公元1330至1333年)达鲁花赤察儿可马的任上所建。新中国成立以来,姜席堰进行了保护与修缮。据县水利志记载,从1950年国家投入大米7.4万斤用于修建姜席堰护岸工程至今,到2013年,已先后15次对堰、渠进行程度不同的修复、加固、改建。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正是这种种努力,才使姜席堰至今还在滋润灌区的农田,造福龙游百姓。姜…
78、凤山水门
凤山水门,在凤山门东侧,横跨中河,亦为张士诚所筑,后人因其紧连凤山门,故叫它为凤山水城门,是至今杭州市区惟一的一座保存600多年的古城门。风山水城门山由两座不同跨径的石砌拱券并联而成,南面跨径为一丈三尺有余,北面为一丈七尺,两者之间为石砌方形闸档,闸档后部有石雕门臼,可以启闭闸门。每座拱券的顶部中央,有一块雕有蟠龙的锁石,用以锁住闸门。城上建有一楼,可屯兵百余,既可防御敌兵偷袭,又可开闭闸门调节河水,可惜水城门因年久失修,城楼坍圮,城墙破损,闸门今已难觅。20世纪80年代治理中河时,按照原水城模样修复,并在其旁辟为公园。公园内有原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张爱萍将军题书的“银河双落”石碑一座。…
79、舒公塔
舒公塔位于余杭街道溪塔村,南苕溪北岸。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2011年,舒公塔被公布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0、梅城南峰塔和北峰塔
建德梅城古镇有两座古塔,一座在城东的高峰山上,叫北峰塔,因其位在卯方,所以又名卯塔。另一座在与城隔江相望的巽峰上,名巽塔,巽峰在城之南,故称南峰塔。南北双塔,在明代就成为著名景点。明弘治八年(1495年),严州知府李德恢当年所题的“严陵八景”中的“双塔兆魁”,就是指双塔。2019年10月7日,梅城南峰塔和北峰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