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麟州故城
麟州故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店塔镇杨城村西北部的杨城山上。麟州城始建于唐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废弃于明代正统八年(公元1443),历时719年。五代麟州刺史杨宏信及其长子杨重勋和其孙杨光,世代守卫着麟州,抵御契丹、西夏守卫国土。而杨宏信的次子杨业和其孙杨延昭均为宋代名将,在山西朔州北距契丹,称雄一方。由于麟州故城与杨家将的渊源关系,后代人们怀着对杨氏英雄的崇敬心情,将此城称为杨家城,延续至今。去年7月到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榆林市考古队对麟州故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与测绘。麟州城址北邻草地沟,西邻窟野河,东接桃峁梁,南与麻堰沟接壤,高差约200米。城址呈不规则长条形。整个城址由…
202、林家遗址
林家遗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东塬乡林家村北,大夏河南岸二台地上。文化内涵以马家窑类型为主,包含有马家窑类型早、中、晚期的文化遗存,是马家窑类型的代表性遗址。近年来,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局,曾先后在这一带调查,发现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辛店等文化遗址十余处。1977年4月至7月和8至11月发掘总面积将近3000平方米。发现马家窑时期房屋遗址27处,制陶窑址3处,灰坑98个。从地层上初步搞清林家遗址马家窑类型文化遗存早、中、晚三个阶段的堆积关系,为文化遗物分期奠定了比较可靠的基础。此外,还清理齐家文化房屋遗址三处,墓葬一座;汉代木椁墓一座,唐代土洞墓六座和…
203、牛门洞遗址
牛门洞遗址位于会宁县头寨子乡牛门洞村。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半山、马厂三种类型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暴露有墓葬、灰坑等。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陶片为泥质、夹砂红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彩陶纹样有橙、黄、五彩纹、鱼纹、鸟纹、圆圈纹、漩涡纹,器形有盆、碗、罐等;半山类型的陶片为夹砂红、灰陶,多饰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锯齿纹、水波纹、葫芦纹,器形有罐、钵、盆、瓮等;马厂类型的陶片为夹砂红、灰陶,饰粗条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圆圈纹、螺旋纹、波折纹、编织纹,器形有瓮、壶、单把筒形杯、石臼、石祖等。遗址保存较好,内涵丰富,不仅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分布区域有重要价值,而且也是研…
204、寺洼遗址
寺洼遗址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城北20公里,洮河西岸衙下乡衙下村。遗址的分布面积辽阔,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800米,为“寺洼文化”的命名地。寺洼文化是黄河上游远古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出土陶器闻名遐迩。寺洼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14~前11世纪,主要分布在兰州以东的甘肃省境内,并扩及陕西省千水、泾水流域,居民聚落已具相当规模。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墓葬多土坑墓,形若覆斗,葬具有棺或棺椁,除单人葬外,有合葬和火葬墓。随葬品有陶器、青铜器、装饰品及马牛羊的骨骼。少数墓中有殉人和陪葬车马,表明当时已进入奴隶社会。马鞍形口罐是最有特色的陶器。青铜器有戈、矛、镞、刀和铃等。关于寺洼文化的族属,一说是氐羌…
205、西河滩遗址
西河滩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清水镇中寨村七组村西,处于一条自南而北流向的季节性河流岸的二级阶地上。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大部分保留在夹杂有第四纪黄土的沙砾堆积中。该遗址在过去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并得到保护。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管道施工建设,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考古系联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从2003年6月至9月,历时两个多月,发掘面积10000余平方米,发现了一处早期四坝文化的大规模聚落遗址,取得了重大收获。已发掘的遗迹主要有:房屋基址33座,储藏坑31座,烧烤坑321座,陶窑4座。房屋基址的形式分半地穴式和地面式两种。发掘0土了大量的陶器残片,已复原陶器20余件。陶器的形式有双…
206、火烧沟遗址
火烧沟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玉门市清泉乡境内312国道边,范围约20平方公里,中心面积0.2平方公里,距玉门市区20公里,是甘肃六大古文化遗址之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人类文化遗址,距今约3700年。因火烧沟文化的出土地周围是一片红土山沟,土色红似火烧,所以这一古文化遗址被考古界称为“火烧沟文化”。197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在遗址中心边缘发掘古墓葬312座,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陶器、铜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部分金银器。最为突出的当推大量的陶器,它们大多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其中不少属于珍品,如人型彩陶罐、人足彩陶罐、鱼型陶埙、鹰嘴壶、三狗方鼎等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出土的20多只…
207、破城子遗址
破城子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镇常乐村西,当地人历来贯称“破城子”、“常乐城”。城东、南、北三面临耕地,瓜州——锁阳城镇公路自城址西侧由北向南穿过,外围为第四纪全新世沉积黄土,东城墙外紧靠冲沟,南墙外紧靠水渠、通往村庄、学校的便道;西南50米有通往锁阳城镇东巴兔村公路。东南与踏实汉墓群、汉新沟古城、唐舍利塔(阿育王寺)相望,南与榆林窟、下洞子石窟相望,西北与汉八楞墩相望,正北与汉冥泽相望,形成三足鼎立之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据《汉书·地理志》敦煌郡广至县条、《后汉书·盖熏传》李贤注:“广至故城,在今瓜州常乐县”。《重修肃州新志·安西卫》古迹条记:“汉广至县。后魏置敦煌、常乐二郡”、…
208、八卦营城址
八卦营城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永固乡八卦营村西北,以汉初名将霍去病在此布八卦阵击退匈奴得名.城址占地广达42万平方米。城垣残高4米,夯土建筑。东、南各开一门,内有宫城、内城、紫营台。内、外两重护城河,各宽8米、10米。遗址有大量汉砖瓦残片、灰陶片。城址东北有2000平方米的5米高台,俗称为“点将台”。2006年5月,八卦营城址作为汉至晋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2年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对民乐县八卦营境内近百座汉墓的抢救性发掘,出土陶器、青铜器、木器等重要文物300多件,对研究当时的丧葬制度、民俗习惯和这一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具有较高的…
209、八角城
位于甘加滩偏东央曲河与央拉河交汇处东北岸台地上,距县城约三十三公里,是本县甘加乡境内的一座古城遗址。据有关资料记载,它是汉置白石县旧址,也是河州通往西南蕃的要道之隘口,是当年汉、羌、唐、蕃之边塞重镇。是汉与吐谷浑、吐蕃、西夏、角斯啰等王朝剧烈争夺的战略要塞。八角城实际上是一个空心十字形城。因为在一个空心十字的各角上有一个城墩,形成八角突出。城名由此而得。该城城墙长2193米,高11米,城内占地面积约200000万平方米。此城打破一般正方形成四个面和十二个面的常规,有三十六个墙面,加上八个城墩,共由六十个面组成城围,城外有护城河、壕等附属设施,东、西北均有瓮城。城北因依山而无门,东西瓮城内有“S…
210、永泰城址
永泰城址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驻地一条山镇西25公里老虎山北麓,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筑城,城周约1700米,城垣高12米,四面筑有半圆形城,城门南向,外筑甬城,形似0。现甬城已毁,东北城有损坏,其余保存尚好。城四周有护城河,宽约6米,深1~2.5米,是一道完备的军事屏障和防御工事,在明清两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据《永泰城记》载,清雍正皇帝二年,忠信公岳钟琪回乡祀祖,见龟城之形建议说,永泰城虽建造似龟形,但未有五脏,宜补之,遂在城内为凿五眼井,以补龟城之五脏,并在北城角设一大池,叫“甘露池”,合诸井并各为二腑,以补龟城地脉,增添龟城之灵气。古城内原有大佛寺、诸神阁、玉皇殿和数道牌楼等古建…
211、柳湾遗址
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乐都县高庙镇东面两公里处的柳湾村北的一处东西走向的旱台上,这是一处氏族公共墓地,共发现有墓葬1700余座,出土珍贵文物35000余件,其中各种形制的彩陶器皿达15000件之多。柳湾墓地按考古学文化分期,分别为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厂类型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青海民和马厂塬而得名,广泛分布在甘肃西部和青海河湟地区,距今约4000年。柳湾出土的彩陶器中,以马厂类型最丰富、珍贵,其数量之众,造型之美和花纹之繁缛,为其他古文化之冠。陶器是先民们的日常生活用具,彩陶得体地把器形和优美的花纹融为一体,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不但是制陶工艺发达的标志,更是古…
212、沈那遗址
沈那遗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大街毛胜寺西台地上。台地东邻小桥大街,西有一条洪沟与大西山山坡相隔,洪沟内有泉,泉水由北向南流(原注入湟水,现已断流),北部有条东西向的大沟,俗名瓦窑沟。遗址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呈长方形。台地西、北、南三面较整齐,东侧中部有一缺口(封闭形小沟,当地称为小瓦窑沟)。西部中段,因引水灌田塌陷,后经平整成约40×40米、低于台地约2米的梯田。台地东南建有变电站及家属院,小瓦窑沟北部有5处民居,其余皆保存原貌。整个台地都是古代文化遗存,无空白。东北部为马家窑文化区,面积约50×50米,北端有少量的卡约文化遗迹,其余皆为齐家文化遗存。台地原为旱作麦田,后改为水浇地,并…
213、鸽子山遗址
鸽子山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蒋顶乡蒋西村西,贺兰山前鸽子山盆地东缘。该遗址文化面貌有两个特点,一是大型打制石器与细石器共存,并在较短的时段实现了形态转化;二是遗址内出土的各类石器均表现出较成熟的制作技艺。1990年,宁夏考古学者王惠民在贺兰山一带发现了鸽子山旧石器遗址,考古人员在进行调查时发现大量的石制器。1993年至1997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对鸽子山遗址又进行了几次田野调查,获得了上千件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专家们经过考古、地质、环境等学科的综合研究后认为,这个遗址的绝对年代界于1.2万年至1万年之间,是研究更新世至全新世转型期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变化的一处非常有价值的遗址。鸽子山遗址地层明…
214、菜园遗址
菜园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是新石器时期最为典型的遗址,1987年大规模发掘全面展开,历时4年。遗址群包括马缨子梁、石沟、林子梁3处遗址,切刀把、寨子梁、二领子湾、瓦罐嘴和林子梁西坡5处墓群,距今约4500年,属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存。发现了上百座墓葬、十几座房址和几十个灰坑窖穴,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陶器、石器、骨器和漆器等。考古界一致认为,菜园遗址的发掘,对研究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居址、葬俗、灯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林子梁遗址窑洞式房屋类型之多,保存之好,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堪称古建筑史的一次重大发现。2006年5月,菜园遗址作为新石…
215、照壁山铜矿遗址
照壁山铜矿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镇罗镇以北照壁山的峰峦之中。据考证,该遗址是我国西北最古老的铜矿遗址。照壁山的古铜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可能就已开采,西汉时期就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开采和冶炼,在西夏、元代亦持续开采冶炼,在我国西北地区极为少见,为进一步研究西北地区“青铜文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该遗址由古矿洞、居住遗址和冶炼遗址三部分组成。在方圆约1公里的范围内有古铜矿27座,部分矿洞已受到后期人工开采的破坏,大部分洞口已被山洪堆积物封闭,洞口附近都留有大量的铜矿渣堆积。经初步调查,矿洞入口有竖井式、斜坡式、平行坑道式三种。在遗址表面,除发现汉代陶器残片及宋元瓷器残片外,还曾在…
216、灵武窑址
灵武窑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东镇回民巷村南3公里处的荒漠中。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地表散落各类瓷器残片、窑具、窑砖等,数座窑炉残迹隐约可见。在南北山坡间的河沟处,有1米多厚的瓷片堆积层。据勘探调查,在该遗址内埋藏窑炉数座,均为东北座向,有的炉门相对,炉膛内形置略有不同。窑炉平面均呈马蹄形,分别由炉门、火膛、窑床、烟室等部分组成,长约3~4米。窑体以砖石错缝砌护而成,窑门宽50厘米,火膛平面呈半圆形,因长期烧窑高温,壁内结有厚厚一层褐色窑汗,色泽美观。火膛地面铺垫一层粗砂,上面的煤灰土中散落有瓷钩、支丁等小型器物,其间参杂没燃尽的煤块、煤渣等。窑床上立有4或6根支柱,柱高1米…
217、张家场城址
张家场城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城西北16公里张记场村西,为西汉昫衍县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800米,面积0.96平方公里。城墙系黄土夯筑,基宽约为8米,残高1~3米,东、西墙开门,门面向东,门东侧原有一口水井,早年已毁。城内现为农田,从禾苗的生长情况分析,原有东西向街道。古城地面散布大量陶器残片,有大板瓦、筒瓦、卷云纹瓦当、空心砖等汉代建筑材料。还出土游牧民族风格的扁平壶,西汉和新莽时的古钱币“五铢”、“货布”、“货泉”、“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大布黄千”、“一刀平五千”及铜印章、铜镜、箭镞、盖弓帽等文物近1吨。人字形铜齿轮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古城址周…
218、丹丹乌里克遗址
导游丹丹乌里克遗址位于和田策勒县达玛沟乡北约90公里的沙漠中,知名度很高,具有很强的神秘色彩,是文物工作者及旅游探险者的向往之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该遗址从建筑材料上看,残存的墙壁和寺塔都是用晒干的土坯垒成的,有的还使用了烧过的砖。房屋则是用胡杨木构成,墙壁是芦苇纺织的,缠得紧紧的一小捆一小捆芦苇夹在棍子上,再在直竖的芦苇把子上涂抹一层和着碎草的墙泥。墙内外两面都刷了白灰,再绘制出优美的壁画。城区曾出土有佛像、壁画、陶器及古文字等,还有一些由成排的胡杨、杏树、李树等组成的花园。遗址周围沙丘连绵高大,遗址相对处于低洼的地带,有枯死的胡杨林树干。从遗址所处位置看,可能是达玛沟…
219、麻扎塔格戍堡址
麻扎塔格古城堡位于和田河下游西侧麻扎塔格红山嘴上。麻扎塔格当地人亦称红白山,《宋史·于阗传》称“通圣山”。汉唐时是南北东西交通枢纽。该山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部迤逦而来,至新疆和田河处戛然而止,翘然挺立,北有白山嘴,南有红山嘴,自然景观苍茫独特。城堡南距新疆和田市180公里,在和田墨玉县境内,初步断定为唐代遗址。城堡保存完整,城门口、了望台、城墙历历在目。古城堡所有建筑由棕红色胶泥夹胡杨树枝垒成,城堡的下部有地道与地下仓库相通。在城堡西50米处有峰火台一座,高7.5米。城堡东北山坡20米处的台地上,有一处佛教寺庙遗址。城堡东45米处,河岸的山腰上有一麻扎,据传在十一世纪初的宗教战争中,有一个…
220、通古斯巴西城址
通古斯巴西城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排先拜巴扎乡境内,是古代龟兹较大的古城堡之一,是唐安西都护府下的军事重镇。城址为唐代所建,平面轮廓呈方形,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30米,面积4.9万平方米。城墙高6.2米,夯土夹柳枝筑成。1949年以前就曾发掘,发现城内有房屋遗址、木器、布巾等,并有唐大历年号的文书残纸。古城四角有突出的墙垛,城垣处还有马面建筑,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是龟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它对研究龟兹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唐代安西大都护府府址和唐代经营西域的情况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5月,通古斯巴西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