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61、店下水契石刻
“水契”石刻位于奉新县柳溪乡店下村,“水契”分两次刻其上,内容为:“当官永买,同治丁卯年立,业户刘为仁买上正坡水,管□□。立契所管存照。”“光绪已卯年,业户□□仁买,买本坡水□分照契管。”这是当时附近村民买灌溉用水时的契约,反映出当时村民用契约来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的习俗。…
262、石溪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石溪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奉新县澡溪乡桐木村。该老房座东朝西,砖木结构。1934年初,大埠桥会议后,中心县委在红十六的帮助下建立中共石溪区委。与此同时,石溪乡苏维埃政府建立,区苏驻此。政权建立后,动员群众开展土地革命。1934年2月,肖克师长率红十七师进驻,他随部队住扎此处,组织开展土地革命试点工作。目前该建筑保存完好,并且留有多条红军标语、及苏维埃时期器物。石溪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有较大的历史价值,对了解奉新县人民革命斗争史和湘赣鄂根据地向东南发展创建五梅山根据地历史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63、九里岗城址
九里岗城址位于奉新县干洲镇北溪村李家组西北方向100米,属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该遗址面积约64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约1米。遗址东、西、地、北四面均有高4米、基宽3米以上的残土城垣。采集有新石器时代陶器残片,陶质多为夹砂红陶和夹砂灰陶,可辨器形有鼎、盆、纺轮等,石器有锛、斧等;商周时期陶器残片的陶质多为夹砂灰陶、印纹硬陶,纹饰有云雷纹、锯齿状堆纹、曲折纹、网结纹、直线刻划纹等,可辨器形有鬲形器、豆、鬲等。石器有穿孔器、马鞍形刀、镞等。该城址内城垣清晰可辨,保存较好,对研究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264、郑家坳古墓葬群
郑家坳古墓葬群位于靖安县城以西,约15公里,水口乡来堡村郑家组。古墓地位于两条溪流交汇的三角形地带山坡高地上,岗顶平坦,高出现在稻田2—4米,一条西东方向公路卧于墓地之上,周围有数百名村民散居。这里土地肥沃,植被繁茂,雨量充沛,很适宜人类耕作生息。稍远处有众多小山丘坡,高度从10米到50米不等。北面山较高,南面较为空旷。郑家坳墓地是江西境内最早发现的一处台地类型新石器时代晚期墓地遗存,距今约5000~5500年,面积约5000平方米(公布保护面积3500平方米),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土坑竖穴)34座,出土器物200余件。它填补了我省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上的一项空白,并为研究我省新石器时代晚期考…
265、况钟墓
况钟墓,是明朝清官况青天的陵墓,位于靖安县高湖镇崖口村的神仙山万家尾。始建于1383年,1966年8月“破四旧”时被毁。1983年为纪念况钟诞生600周年,靖安县政府决定重修况钟墓,重修的况钟墓已不在原址,而是在县城森林公园内况钟园林园门左侧松林中,墓基高1米,陵基周长10米,墓室面积12平方米,墓室深2米,悬棺高1米,占地200平方米。墓仍分三级:一级为八字式墓碑三块,高低错落的花岗石柱相连,碑面镌刻“明敕中议大夫苏州知府擢升按察使司署知府事况钟之墓”;二级为椭圆形墓,高1米,用花岗石砌成;三级为墓志铭3块,高2米,由石盖顶、波形石条、石点组合。墓边修有一亭,名“清风亭”,高3米,六角六柱翘…
266、保家楼
雷家村位于距靖安县城以东十五公里的仁首镇西南方。雷家村的古建筑群有两种,一是古代民居,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民居由青砖砌成,结构大致相同,长方体,每一幢房子,高十多米,长三四十米,宽二十来米,徽派建筑风格。民居之间的小巷,都铺上了青石板,“雨后天霁,湿不沾鞋”,可谓小巷深深;二是保家楼,保家楼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至今保存完好,据说全国保存如此完好的保家楼仅存两处,雷家村保家楼是其中之一,另一处在四川省,因而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
267、云山世第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仁首乡棠港大队牌楼赵家,村民称之为“牌头”,今存古建筑群,其核心部分为一个矩形的大院子,为云山世第。云山世第是村子的中心,村子里的房屋围绕着这座祠堂而建,形成了“四街八巷”。由于房屋密集,屋檐相靠,过去在街巷里行走,可以“晴天不见灰,雨天不湿鞋”。在云山世第中,最古老的部分并不是处于中轴线上的祠堂建筑组群,而是处于北侧的一路二进住宅建筑。村民称北侧的一路为“老屋”,都说是先建了老屋才建的祠堂。根据相关专家调查结果显示,老屋的建造时间的确早于祠堂,由此可知这是一个先建内部住宅、后建外部围墙或围屋的围合式建筑群。相传,迁徙到这里的赵氏家族有三兄弟,牌楼村是其中一支。其他两支,则分…
268、罗湾地下发电厂
罗湾地下发电厂罗湾地下发电厂位于省属企业罗湾电厂内,距县城25公里,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罗湾地下发电厂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地下发电厂之一,是上世纪“-”年代“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最高指示的历史产物。当年一万多名工人秘密地开进这深山老林,开凿这个神奇的山洞,接通十几里外水库引水发电,历经十二年的艰难施工而建成。看不到水库,见不到厂房,听不到机器的轰鸣,这里过去戒备森严,对外严格保密,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对外开放,引来络绎不绝的游览探密客人。一般的水电站,都能看见水库、大坝、发电厂房及机组,但这里却什么也见不到。水从何来?电由何出?设备、人员在哪里?一个个谜底等您来解开。该…
269、文林第门楼
位于靖安城东北的17公里的仁首镇棠港村,系明代所建的牌坊式门楼,高7米,宽15米,用青砖,青石,麻石,红石砌成。门楼上方刻有“恩荣”二字,门楣上刻有“文林第”三字,并有各种石刻花纹图案。该门除少许损坏外,其他均好。已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0、邱家大屋
邱家大屋在铜鼓县排埠镇黄溪村,从县城至省道铜浏公路约七公里路程,向左拐过丰田大桥跨过定江,沿定江支流黄溪逆水而上三公里,就有一个大屋场,这就是邱家大屋。邱家大屋是南方典型的客家民居,与客家围屋相同的是同一亲族聚居,不同的是它融入了南方山村特色。原来,南方的客家人最初来源于黄河流域,他们来自遥远的北方,在一个陌生的土地上居住生活,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安定地生活、建设美好的家园,他们选择了同一亲族聚居的方式,这也体现了团结友爱、天人合一的文体传统。邱家大屋依山而建,外有一围墙环绕。正面是一门楼,威武气派,从门楼进入,是宽阔的草坪,中间是细小而整齐的鹅卵石铺成的道路,直通正厅。邱家大屋…
271、时氏宗祠和时文师川堂屋
时氏宗祠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大塅镇浒村村委时家段自然村,始建于元代中晚期,坐北朝南,砖木瓦结构,占地面积为2220平方米。砖木瓦面宽60米进深22米穿斗结构,斜坡面阴阳合瓦屋顶,地面用材地砖,前、中、后三进,四口天井,14开间,梁柱门窗系各种花鸟人物木雕图案,整个建筑呈皇宫殿式,假九重。由48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支撑,分义路、礼门、中大门,前殿琼楼仙罗盖,中殿高悬各朝皇赐褒典,两根蟠龙石柱是由整块花岗岩石雕刻而成,全长4.3米,围径1.63米,一对栩栩如生的苍龙游戏于石柱云霞之中,如此精美的雕刻艺术作品和整体建筑,为铜鼓古城建筑工艺和客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该宗祠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客…
272、铜鼓县摩崖石刻群
摩崖石刻群于1983年公布为铜鼓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鼓石”石刻,是我县最闻名的石刻,我县因其取名,也因此而古今闻名。据《义宁州志》载:“铜鼓石在武乡二十四都,屹立数丈,形如铜鼓,相传许旌阳逐蛟过此,石中有声,疑以为怪,挥剑劈之,今一石中分,宛如剑劈,县诸石屹矗,森若列载,故因其胜而建官司马。”“试剑”石刻,明末隆庆年邓子龙书,与“铜鼓石”同一石体,又名“试剑”,下则署“武桥”二字,为邓子龙之别号。“潘周过化”石刻,与“铜鼓石”同一石体,明末邓子龙书,是我县重要石刻之一。“潘周过化”其含意是:江西巡抚潘季驯,巡道周思敬派鄱阳守备邓子龙到赣西边陲,镇压了李大銮农民起义之后,铜鼓地境才开化…
273、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毛湾老屋)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毛湾老屋位于铜鼓县棋坪镇大梅村境内,始建于民国初年,砖木结构,占地面积740平方米。1934年,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也受到极大威胁,在最困难的时候由万载小源迁至铜鼓县棋坪镇大梅村的毛湾老屋。当年,这里的群众主动让出自己的住房,拿出自己仅有的粮食来支援湘鄂赣省苏度过难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大革命时期当地的群众虽遭反动派的摧残,该旧址也经历了反动派的洗劫破坏,但该旧址至今还由当地村民保护完好,并常年对外开放。…
274、湘鄂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毛湾新屋)
毛湾新屋位于铜鼓县棋坪镇大梅村,始建于民国初年,座北朝南,砖木土混合结构,前后两进,总占地面积690平方米。1934年,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排挤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实行错误的单纯防御的军事路线,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实行长征,在这种情况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党政机关为保存实力,以利再战,不得不离开万载小源,于同年1月迁到铜鼓县棋坪镇大梅村(原幽居乡),省军区司令部就驻扎在毛湾新屋,当时湘鄂赣省军区司令员徐彦刚同志在这里开展过许多革命活动,同时,毛湾新屋也是湘鄂赣苏区作战指挥部。毛湾新屋是铜鼓根据地最早开辟的一个苏区,也是当时全县和湘鄂鄣省的政治、经济中心,成为全省的斗争总指挥部,它为中国革…
275、秋收起义部队新兵训练处旧址(武曲宫)
武曲宫——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新兵训练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新兵训练处旧址——武曲宫位于铜鼓县永宁镇江头村屏风组境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土木结构,整体建筑分前、中、后三栋。前栋之间有一大演武场地。现存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武曲宫与奎光书院曾是铜鼓客籍数十姓捐资创建的培育文武人才的两处孪生教育场所。武曲宫是习武之地,即铜鼓历史上唯一的也是最早的演武馆。清代铜鼓客家的5名武进士和50多名武举人都是经此习武而登科举。这里同时设社学“重光堂”。民国六年起,铜鼓客家人又在此创办了“聚奎女子乙种职业学校”,开了女子职业教育之先河。1927年,毛泽东亲临铜鼓领导秋收起义期间,武曲宫是起义部队屯兵之寺,并在…
276、幽居会议旧址
幽居村,简称幽居,又名优居。地处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棋坪镇西北部,西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南桥乡相邻,北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东港乡相交。1928年7月22日平江起义后,彭德怀、滕代远等人于当年9月17日在铜鼓县幽居乡召开了一次组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边特委的联席会议,即幽居会议。会议地址至今保存完好,而今是当地的庙宇,保佑一方平安。当时,选择幽居与这里崇山峻岭、偏僻不无关系。…
277、毛泽东同志化险福地(吴家祠)
毛泽东化险福地景区,在与湖南浏阳张坊镇交界的铜鼓县排埠镇月形湾。这里自古就是湘赣两省的交通要道,那一条条被绿色淹没的弯弯曲曲的古老石径,记载着这里辉煌的过去。历史上这里曾经行人如织、商贾云集,湖南的鞭爆、烟草,江西的木竹、白酒等,都要经过此地进出湘赣两省。站在大沩山麓朝这里了望,恰似一弯月亮,在青山绿水中若隐若现。月形湾景区占地面积400亩,2005年12月26日奠基,2006年9月9日动工兴建。已投资1200万元。福地广场由三部分组成,即毛泽东铜像、铜像基座与台阶。底座为一级台阶,寓意毛泽东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代领袖。铜像基座高1.927米,进入景区大门和登上广场的台阶分别为九级,寓意为192…
278、大观塔
大观塔座落在县城南郊锦江河畔状元洲对面。大观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塔高46.53米,七层八角,每层四门,屋顶悬如覆釜。青砖结构,内砌夹墙巷道,有石级盘旋而上,可至塔顶。清嘉庆刘丙在上高任知县时,曾在大观塔燃长明灯,“上烛重宵,下照百里”,日夜不息,且有专人守护。燃灯之,据说是建观塔后一段时间,上高不仅“科弟”者“迈逾往昔”,而且上高人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亦超过建塔前。大观塔建成近二百年,历经沧桑,仍坚固完好。若春秋佳日,晨光夕照,塔影横斜;蒙蒙雨日工资,则云烟缭绕,情趣别致。建塔以来,登游者不断。清县令谈有本登游大观塔吟咏:“大观塔峙锦江流,佳节重登忆旧游。。。。。。。万家楼”。…
279、上高古石桥
上高古石桥(含梅沙桥、苑新洪口桥、敖山石洪桥)梅沙桥:又名金锁桥,位于江西省上高县南港镇梅沙村。建于明代,为三孔青石拱桥,清康熙20年李姓重修,此桥是现存唯一有桥亭的古桥,已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古建筑。据说,初建时此桥叫“金锁桥”,不知从何时起因桥建在梅沙村,人们渐渐忘记了它的学名,习惯地叫“梅沙桥”。梅沙桥是由本村曾任高邮知州的李正华在明万历年间倡议建造的。敖山石洪桥位于上高县敖山镇,为清代建筑,其水上、陆地的这种桥体和分洪双重功能集一身的桥梁在江西仅见,在全国古桥类中也很少见,有重要文物价值。…
280、三朝侍御木牌坊
“三朝侍御”牌楼,座落在县城西南部的南港乡马湖村,离县城27公里。明末始建于县署前,后移建状元洲,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建于马湖村,为巡按御史曹汝兰而立。牌楼系楼门式样,木质结构,十二柱三楼三间。高8.50米,宽7.55米、长5.80米。通体施朱漆。庑殿顶,正楼和边楼较以多攒斗拱承托。泥瓦覆盖,正脊中冠宝瓶,两端鳌鱼吻,饯脊较长,四翼角尖塑龙翘起。楼之下为八角形藻井,彩绘人物花卉图案。中开间为通道,设硬板门各扇彩绘武门神。左右两间正面木板为壁,两侧砖墙与八字形砖墙相连,粉饰白灰。并各置固定长板凳。牌楼内建简易木构灰泥瓦亭。斗拱上悬“恩荣”竖匾,下悬“三朝侍御”横匾。正柱挂木板对联两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