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81、毛公桥
毛公桥位于湖南省宁乡县巷子口镇直田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系毛姓族人捐建,为全麻石拱平一体桥。桥体由多块长条形巨-石构成,没有切割痕迹。专家们对当时的建桥技术和建筑工人的智慧由衷叹服。桥身有石刻的一条大蜈蚣,寓意蜈蚣避水,庇佑桥体平安。登临毛公桥,眺望蓝天白云,饱览田园风光,不禁心旷神怡,精神抖擞。毛公桥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了。古桥全部用麻石构筑,石块大小不同,错落有致;桥体为圆拱连着平板,是为圆拱平板连体桥。此造型在古桥中是不多见的(长沙含浦古桥和宁乡已经跨掉的七星桥也是“平连拱”造型),因此甚为宝贵。古桥南北走向,全长55米,宽1.6米——5米。古桥…
82、田冲兰花屋场
兰花屋场位于宁乡县巷子口镇巷市村,始建于1882年,土砖青瓦木结构,传统四合院布局,现存房屋48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兰花屋场是宁乡唯一保存完整的传统古民居,且以其木雕砖雕别具特色、独具一格。它是由张轼后裔,清朝进士、广东按察使张铣于1882年建造的。屋场依山傍水,共有大小房屋48间,面积约1000平方米,土木砖瓦结构,上下两层,带跑马楼,为清代典型的湘中农村建筑。兰花屋场也是中国红色药理学家、新中国药理学科的奠基者张毅的故居。与其他地方的屋场相比,田冲兰花屋场的规模不算很大,但整个建筑却隐隐带着读书人的气息:高高的封火墙顶端绘着墨色的兰花,黑漆髹成的窗户干干净净,这都与白墙形成了强烈的…
83、司徒岭驿道
司徒岭驿道时代宋代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编号430124—0031公布地址宁乡县巷子口镇扶峰村赵家组类别古建筑公布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以古道路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30米处。…
84、汪家古井
两汉以来,朱亭古镇逐渐成为攸、湘、衡、醴货物集散地,人口渐渐稠密,明洪武年初,汪氏祖先因为战乱从安徽迁居到原隶属于湘潭的朱亭。由于朱亭古镇繁华热闹,人口众多,地理位置是前临湘江,背靠狮子山,每当湘江涨水,江水浑浊,居民饮水困难,古人曾先后挖掘几口古井以供饮用,如汪家井、吕家井、松柏林井、泉佳岭井等数处,其中松柏林井和泉佳岭井在修京广铁路隧道时被掩埋,吕家井位于镇上港街居委会,砌筑于清代,井旁立有小庙,井水甘冽,常年不断,至今仍是古街居民的饮用水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最负盛名的当数汪家井,此井于201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汪家古井位于朱亭镇古色古香的港街一处低洼地,紧靠河港,高出河面约…
85、阳升观
阳升观始名朱阳观,始建于唐天宝七年(708),在湘东攸县东北25公里的凉江乡司空山上。观前的南水,随山谷萦回而出,历一十八湾,号曰“鱼栏闩”。隔南水相对,有画屏峰如案立于观前。案前又有紫盖、香炉二峰,案下有大、小莲花峰。真个是“怅望仙山何处是,白云天际见蓬菜。寻常有路从头问,三十六峰当面来。”宫观犹如美女,在重峦叠峰之中,在瑞蔼紫气之上,千呼万唤始出来,渐现于游人眼前。在攸县凉江乡阳升观村,距司空山4km,依山傍水,林木青翠,原系南齐司空张巴玉之祠宇,据清同治《攸县志》载,始建于唐朝,天宝七年,称“朱阳观”。宋政和三年改建。赐名“阳升观”。原有新老两观,新观已毁,老观尚存,观长86.5m,宽…
86、朱亭古码头群
朱亭,南宋以前称浦湾。临湘江有港,港内弯曲多滩涂,古时多生香蒲和芦苇,故名。南宋乾道二年,大理学家朱熹偕名儒张栻南游衡山,途经浦湾,应当地富绅请求,结苇为亭,讲学五个月,后人为纪念这件事情,于是改浦湾为“朱停”,后谐音“朱亭”。现境域东接原砖桥、龙潭两乡,南邻原龙凤乡,西界衡东县,北毗原平山乡,西北濒湘江。境内属高丘陵区,地势缓和。山丘、田垄相望。有主要溪流从南入境,流经中部,汇入朱亭港入湘江。京广复线贯穿境内;京珠高速公路越湘江纵贯境内并设入口。省道1815线纵贯全境。简易公路可达全村。朱亭系千年古镇,2011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历史文化名镇。朱亭古镇历史悠久,北宋初,因境内濒湘江水运发达,小…
87、文明三塔
文明三塔为位于湖南攸县洣水河畔的三座石塔,分别为文明上塔,文明中塔,文明下塔。文明上塔位于县城对河之米水南岸窑湾山头,距城1公里。明万历丙子年(1576年),知县徐希明倡建。该塔八方七层,高21米,红石为基,青砖为体,底边长3.58米,占地面积42m2。祁阳石门额,上携“文明塔”三字,工整有力。文明中塔位于县城西郊米水南岸皂角树水口山头,距县城约5公里。明万历丙子年(1576年)知县徐希明倡建,清乾隆壬戊年(1742年)倒塌。翌年,知县冯运栋邀邑绅重修。全塔用青条石砌成,六方五层,高9.7米,底层边长3.2米,占地35.8m2,塔内有方石柱,中心有孔,可攀缘而上。文明下塔位于县城西鸭塘铺乡桐坝…
88、鲁班殿
鲁班殿时间为1915年。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此为省内仅存的泥土木工会会馆的历史建筑。据湘潭县志记载,鲁班殿始建于明代。宣统三年(1911)毁于火,民国4年(1915)湘潭泥木工人筹资重建。民国15年(1926)泥木工会建立,即以此为会址,同时在此举办了公输小学,专招泥木工人子弟入校学习。之后,多次为学校占用,目前雨湖区图书馆设此。鲁班殿的整体结构为木结构。长40米,宽20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八字砖墙的大门,进门为戏楼,戏楼系木结构,横梁雕刻精细,戏楼中间有别具风格的藻井。传说每年农历五月七日为鲁班诞辰,届时,泥木工人即在此-纪念并演戏娱乐。正殿宽阔明亮,木结构为上下两层,…
89、攸县凌云塔
凌云塔,位于攸县县城西十公里攸县与衡东两县交界之处的鸭塘铺乡阴山港村,座落在米洣水河畔的马鞍山上。据清同治《攸县志》记载,建设于清嘉庆丙子二十一年(1816),为县令赵勷率合邑绅士建。凌云塔八方七层,高二十八米,基边长四点六米,占地面积一百零二平米。凌云塔塔基及第一层为红条石砌成,二层至七层是青砖砌成。阶梯右旋而上,直达顶层。登上塔顶,攸、衡两县边境风光,尽收眼底。由于地处攸县与衡东两县交界之处,与文明下、中、上三塔连成一线,甚为壮观。凌云塔是“四塔”中建造时间最晚的一座,然而又是最大的一座。凌云塔整个塔体构筑为仿楼阁式,建筑工艺精湛,气势雄伟。因年代久远,凌云塔的风化和损毁比较严重。攸县决…
90、醴陵彭氏牌坊
彭氏牌坊又称袁氏牌坊,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邑绅彭之冕为纪念父亲彭明俊及母亲袁氏而建。牌坊高约5米、宽约4米,整体保存完好。牌坊有三门、四柱,为麻石仿木结构,歇山顶,龙状鸱尾檐角飞翘。四柱为正方形,边长0.36米,柱下座兽为8个仰面小狮,坊上缕饰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麒麟和人物等浮雕,形象生动活泼,线条流畅富于变化,雕刻细腻。中门正面阴刻楷书“奉直大夫彭明俊暨宜人袁氏之坊”。匾额书“圣旨”,右门刻“敦伦”,左门刻“乐毅”。下刻坊主家世、官衔等。背面刻“恩荣”二字,下刻建坊题记和行述,字迹均清晰完整。牌坊上石兽缺失的不多。最喜欢那向上趴着的狮子,感觉就像一只抬起前腿依偎在你腿上撒娇的小狗一…
91、起元塔
起元塔为醴陵第一高塔,雄伟挺拔,朴素典雅,矗立于城南马背岭。高18.6米,砖灰结构,0式,8面,11级。底层直径5.3米,往上逐层递减。墙厚1.26米,拱门高1.8米,宽0.9米。塔内通空,每层塔檐叠涩为菱角状上翘。清咸丰元年(1815),邑人廖洪举倡建。起元塔始建于清咸丰六年(1851年)。该塔位于醴陵市城南西山办事处马背岭,马背岭属于玉屏山,玉屏山横亘城南,象一张屏风,渌江旧八景称为“南屏耸翠”。宋乾道年间醴陵籍贡士、朱熹的学生黎贵臣建有“昭文书院”。醴籍明朝诗人丁淑《游玉屏山》诗云:“南屏削玉当湘矗,瀑布如花洒壁斜。栈石截云遮鸟道,机声出树有人家。河横午夜潮归海,斗柄中天月散华。锄遍心田…
92、湘潭文庙
湘潭文庙位于湘潭市城正街。始建于南宋绍兴初年,原址小东门侧。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毁于兵火。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于现址,为祭祀孔子之专门场所。庙宇为封闭式院落建筑,由棂星门、泮池、牌楼、大成门、大成殿、四贤祠、崇圣殿、钟鼓亭等组成。大成殿为主殿。是为重檐歇山顶,九脊,鸱吻,四周回廊由16根圆古柱支撑,黄色琉璃瓦,内外坊、藻井、斗拱等均用五彩施绘。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正德十一年(1516年)等年间修缮或扩建学院。明末再度毁于战火。清顺治九年(1652年)重修。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宣统及民国3年(1914年)、民国36年(1947年)和1983年,多次修葺,从棂星门至大门外…
93、湘潭江西会馆
江西会馆位于雨湖区十总正街。原名许旌阳祠,又名万寿宫。始建年代不详。清顺治十二年(1655)由江西众商捐资重修于现址(一说建于顺治七年,即1650年),祀许逊。实为旅潭江西客商会馆。后因年久失修,逐渐圮毁,仅余门楼、夕照亭等遗迹。门楼居平政路258号(湘潭市第十六中学校区后门),高12米,宽5米。四柱五楼牌坊式,花岗岩和汉白玉结构。中门左右置抱鼓石,两端立石狮。顶檐下竖额泥塑行楷“江西会馆”四字,五龙盘边。四周饰蟠龙、凤凰、异兽、人物、传统花纹等浮雕、镂雕,脊角鸱吻高耸,形象生动,工艺精美。两端砖墙顶部还保留了数幅堆塑图案。夕照亭为原会馆后花园之水阁凉亭,今地处雨湖公园中湖南侧周家山。198…
94、黎氏故居
湖南湘潭市东南约50公里的湘潭县,中路铺镇石潭坝乡菱角村长塘组93号,是黎氏八骏故居所在地。黎家的百年老宅,就在南岳衡山支脉晓霞山下,一个不到10户人家居住的小村落里。“黎氏八骏”是指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曜、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等八兄弟。100多年前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黎氏八兄弟先后在湘潭长塘的黎家出生。八兄弟深受“严谨治学、教育开明”的家教家风熏陶,勤奋好学,奋发有为,成年之后分别在语言、音乐、文学、教育、矿冶、桥梁等领域各领-,为我国文化教育与科学实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黎氏八骏”。所谓“江山形胜、人杰地灵”,所谓“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湘潭长塘晓霞山下的黎…
95、寺门前义渡
寺门前义渡位于白石镇潭口村长元组寺门前,沟通湘江两岸的湘潭县与衡东县,江波浩淼,石级逶迤,码头石级上两石狮保存尚好,渡口旁有一株树龄400年的古槐树,已列入湘潭县古树名木保护名目。据寺门前义渡碑刻记载:清咸丰年间,马朝彩等乡贤在此设义渡,修建寺门前码头。此义渡利济行人,但因产业无多,经费不足舟楫。宣统二年(1910),-祖父马立安先生倡议捐资修复渡口,并置田产二十亩,逐年收租维持义渡。寺门前义渡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和崛起,见证了华夏儿女慈善友爱的优良传统,孕育了-先辈的艰苦创业和成长发展。对宣传善行义举,教育后人,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湖南省第九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6、石灵桥
湘潭县响塘乡石灵桥始建于清中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湘潭市保存最为完好的五孔古桥,此桥全长约80米,宽约10米,高15米,全桥皆以花岗石砌块筑成。石灵桥气势雄伟,有桥洞五个,桥墩四个,每个孔眼底层纵向巨石为36块,横向为8块,共288块。石灵桥身原为4层石头砌成拱形,越往外层石头越多,以此推之,整座桥身用巨石应在3000块以上。石缝之间勾心斗角搭配牢固。石灵桥装饰美观,桥身的望柱饰有南瓜造型的石刻,象征着农家的五谷丰登。石灵桥历史上为湘潭与宁乡、望城等处交通要道,现仍为湘潭与宁乡、长沙等县市南谷方向的重点交通要道。数百年来,一直受到重点保护,当地百姓非常珍爱此桥,他们一直不让载重车辆通…
97、回龙门
回龙门位于湖南省汨罗市长乐镇下市尾街,汨罗江在回龙门南面脚下自东向西流去。回龙门始建于唐代,其基础与门身下部均由花岗石砌成,门身以上全部砌以青砖,此门底部基本呈正方形,上部系木结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四角飞龙翘首,上盖琉璃瓦,尖顶、气势夺人,檐下有东西两个门洞,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人们寻找诗人遗体,划龙舟逆江而上,求索至此返回,唐780年在此建亭纪念,谓之回龙门。…
98、双江口桥
双江口桥位于汨罗市沙溪乡双江口村,全桥为麻石结构,全长43米,方向305度,桥面由条形麻石铺成,桥面宽1.2米,有桥墩8个,桥墩长3.95米,宽1.26米,桥墩间距为3.5米。它是连接湄河西岸居民的主要交通要道。双江口桥建于清代晚期,在同一类型桥类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
99、张公桥
张公桥位于汨罗市白水镇张公桥村白水江上游,为正东西向,白水江自北向南流过,建于清乾隆二十年,为二墩三孔跨薄拱花岗岩券桥,桥长43米,桥面宽7.3米,通高7.2米,三孔跨度为7.3—6米,主孔比两次孔略高出一层,撞券石,河心两墩及桥身保存完好,桥面及分水平台上少数仰天石被人为撬走外,其余保存尚可,2000年受洪水冲击东面桥端被冲跨,后修建时曾加一孔。…
100、临湘塔
临湘塔位于临湘市儒溪镇儒溪村的儒矶山上。东径113°31′北纬29°62′,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塔为砖石结构,实心、七级八方,保存基本完好。塔高33.436米(未计入塔刹缺失的宝瓶部分)。南偏西20°。首层以下为高2.03米、占地75.3平方米的八方形三级花岗岩塔基座。塔基座以上的每层塔身,均下设束腰砖座,上出叠涩砖檐,八角檐皆出麻石脊翘,石翘颈系铁质风铎。凡十字正向均开券形假龛,而其中南向第三、四、五层却真开佛龛各一个,内置佛像。塔身每层及下檐外粉白灰,下檐冰盘曾施彩绘。该塔倡修者,即清代首任台湾兵备道刘王敖(公元1829-1887年);塔铭《临湘塔记》,则由光绪乙丑科举进士吴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