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二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二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1、梦山石室
时代:明代类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址:江西省新建县石埠林场东北狮子山顶简介:位于新建县石埠林场东北狮子山顶。原称西山天宝洞,相传唐代文人施肩吾曾在此隐居多年,故又称施先生石屋。现存建筑始建于明代,石室顶为六坡九脊歇山式,用青石板垫顶,梁、柱、斗拱和基脚均为花岗岩石。石室内面积32.43平方米,高3.9米,四周无窗,唯一大门朝西偏南。1959年,为保护该建筑,用土瓦,青砖盖顶,四周加砌砖墙。同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蜚英塔
蜚英塔位南昌县武溪街以北麻丘宝塔小学旁。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高约30米,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该塔为典型楼阁式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六边形。塔期用长方形红砂石砌面,共7层,高约30米。内有石阶,可攀至顶层。砖檐为五层平铺,叠涩出檐。蜚英塔俗称宝塔,位于麻丘镇宝塔村南,电台至麻丘的乡级公路西侧。此塔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为传统楼阁式砖石建筑,座北朝南(360°),平面呈六角形,底层实测每边长3.2米,塔基用长方形红砂石砌筑。塔身七层,层间为青石板岩,塔内有砖阶,可由塔内转至外檐旋攀至顶层,砖檐为五层平铺叠涩出檐,含塔刹总高35米。第三层正面嵌一塔碑:右书“龙飞天启辛酉元年正月十一…
3、恭乾禅师塔
恭乾禅师塔位于庐山牯岭西南的金竹坪,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即公元1618年,为恭乾禅师的墓塔。据《庐山志·续志》记载,恭乾禅师在万历七年创建九齐寺,后九齐寺香火日盛。历史上恭乾禅师塔曾多次出现坍塌,1986年经全面维修后,文物管理部门一直定期对它进行维护。重修后的禅师塔分为三级,由八块花岗岩组成,高3.5米,基座直径1.3米,静卧在万绿丛中,庄严肃穆占地200余平方米。四周以雕花栏板与花饰望柱组成的围栏,高雅清新。基座上有六角形石墩,墩上用仰覆莲承托圆鼓石,石上刻有“圆寂禅和尚鼎塔”等字。六角石柱的相轮上,刻有“皇图永固,帝道遐昌,0-常转,佛国增佛,阿弥陀佛”等禅语。在相轮与仰覆盆之间饰以仰覆…
4、仙人洞摩岩石刻
仙人洞摩岩石刻位于庐山仙人洞,时代为宋、明、近代。摩岩石刻41条,宋代1条,明代7条,近代22条,宋刻佛手岩、明刻天泉洞、蟾蜍石、竹林寺、游仙石、讵可抱眠等。…
5、天池寺附近石刻
天池寺附近石刻位于九江庐山,明代敕建为天池护国寺。有匡庐首刹的称誉。思想家王守仁在天池山作三首绝句,题有庐山最高处,聚仙亭二匾。庐山在元末的战乱中遭到很大的毁坏,入明以后,庐山各处被毁的遗迹陆续得到修复。特别一说的是,在前代不显的天池寺(整个宋代写到天池山、天池寺的诗不过二十来首),明代敕建为天池护国寺,该寺在明政府和江西官员的特别扶持下极为兴盛,有“匡庐首刹”的称誉。故明代写天池的诗多达数百首。其中,思想家王守仁在天池山所作三首绝句,得到王畿、冯曾、王宗沐、邹元标、赵用光、李春熙、区大相、李春熙、邵经济等人的唱和。其《文殊台夜观佛灯》写天池寺侧文殊岩在夜晚往往能见到灯点闪烁的奇妙景观,人称“…
6、九十九盘石刻
九十九盘石刻在庐山圆佛殿西、登山小道旁。路旁绝壁间,宋、元、明、清以来题刻甚多,约有九十九盘,笔力刚劲,引人入胜,如:“白云天际”、“清虚灵台”、“烟霞深处”、“天半”、“南无佛”、“土地”等,字体不一,笔锋各异,对研究古代书法有重要历史、艺术价值。庐山锦绣谷底有一溪流,名锦涧。溪上横跨一石桥,名锦涧桥。过桥有一路直达天池山顶。小道蜿蜒盘旋,号称九十九盘,系明代主要登山道,故称九十九盘古道。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所修御碑亭中的御碑,便是经此道运往山上。沿途道旁的峭壁上,石刻遍布。其中,要数欧阳修撰、王守仁书的《庐山高》题刻,名声最大。无论是诗意,还是书法,均堪称一绝。…
7、黄龙寺摩岩石刻
在进入黄龙寺前两公里下马石处公路旁一块巨石上“黄龙山”三字映入眼帘,震憾人心。苍劲端庄灵秀的“黄龙山”三字相传为黄庭坚所书。楷体,从右至左阴刻于石上,字直径为85厘米。其中“黄”字与“龙山”两字有一条石缝。雄壮飘逸“灵源”二字,行书阴刻于黄龙寺前灵源桥头左侧三角形巨石上,“灵”于左,下部分掩没土中,“源”于右,比“灵”字稍小。黄庭坚晚年自巴陵略平江临湘入通城,无日不雨至黄龙谒清禅师继而晚晴,邂逅禅客戴道,作长句呈道纯诗句中有灵源两字。踏上灵源桥,目睹“灵源”两字,黄庭坚不禁怆然泪下,思绪万千,赋诗云:“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峰前对落晖。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灵源大士人--,双塔老师诸佛…
8、岳飞母亲姚太夫人墓
岳母墓岳飞母亲姚太夫人墓,座落在庐山西麓,九江县城西2公里的株岭山。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开阔,形似卧虎,因此名之“卧虎0尾”。岳母,母教典范、妇女楷模、国家危亡之秋、励子从戎、教子“尽忠报国”,世尊贤母。晚年随飞军中奉养,于绍兴六年(公元1163年)春病逝鄂州(今武昌),宋高宗赐葬今址。墓区原有宋明时期所建的祠、亭、殿、宇等设施,大都毁于兵。唯姚太夫人墓,累世修葺,至建国后保存完好,1959年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发掘历史文化遗产,加强爱国主义教育,1996年春,九江县委、县政府投资200余万元,征地30余亩,在墓地原祠遗址上,按明清建筑风格修复了叠翠亭、享殿、岳母祠、仪门、石人石马等…
9、岳飞妻李夫人墓
岳飞夫人李氏墓位于株岭山西南5里太阳山。此山环峰面日,雨翼低丘相衬,山前有一小河流过,地形俗称“飞燕投河”。对面有三座山,分别形似鲤鱼、猪头、雄鸡的三峰隔河相望,当地群众称为“三牲祭李”。李娃(1100—1175)江南人氏。她孝顺婆婆,爱抚子女,是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岳家军每次出征前,她都要代表岳飞到军中慰问军家属。岳母姚氏去世后,李娃代夫行孝,守灵株岭山。岳飞被害后受到株连,放逐岭南,受尽颠沛流离之苦。绍兴32年(1162)岳飞冤案得以昭雪,李娃返回江州,为楚国夫人,淳熙2年(1175)病逝并葬于太阳山。李夫人墓高1.7米,外廊为石灰石圆拱形结构。墓碑中直刻“宋岳忠武夫人李氏之墓”。墓前有“声…
10、陶渊明墓
陶渊明墓,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南的面阳山南坡,北依汉阳峰,南为黄龙山,既满足了他“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的意愿,又呈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致。陶渊明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9月15与世长辞。他死后,后人称之为“靖节”。故他的墓亦称靖节墓。距原陶渊明祠址仅百余米。从祠至墓地的砖阶沿山坡盘旋而上。墓坐北朝地,长7.9米,宽4.1米,高1.62米,外壳为长形拱顶砖石结构。墓碑首横刻“清风高节”,中间直刻“晋徵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有《五柳先生传》、《墓志》二碑,右有《归去来辞》及勒碑人姓氏、年月。该墓系清乾隆元年(1736年)仲秋重建。…
11、东林寺
东林寺位于庐山西麓,是我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名僧慧远在此建寺讲学,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并创设莲社。东林寺在唐时达到极盛,有殿、厢、塔、室共三百一十余间。扬州高借鉴真东渡日本之前,曾来过东林寺,后偕东林寺僧智恩同渡日本,慧远和东林净土宗的教义也随之传人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庐山东林寺慧远为始祖。东林寺建寺者为名僧慧远(334~416年),俗姓贾,山西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他先在西林寺以东结“龙泉精舍”,后得江州刺史桓伊之助,筹建东林寺。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问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的始祖。…
12、西林寺塔
西林寺塔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境内。公元377年,由开山祖师慧永法师创建,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为“庐山北山第一寺”。公元377年,由开山祖师慧永法师创建,迄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西林寺塔依庐山而立,相距不过百丈,景观各有千秋。西林寺塔小巧紧凑,秀丽严谨。北宋大师人苏轼曾有《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传颂千古,也使西林寺声名远播。世事沧桑,西林寺也数度兴废。该寺在今天的兴盛局面。是与觉海法师分不开的。西林寺塔,高大雄伟的山门飞檐斗拱系砖、石、木结构。门前四尊石狮守护佛地。墙上两侧“若般”、“脱解”道出佛教真谛。而由德高望重沪上…
13、黄庭坚陵园
黄庭坚墓坐落在双井村西南,墓茔坐北朝南.黄庭坚(1045—1105),北宋治平四年(1067)进士,崇宁四年(1105)9月客死在宜州(今广西宜山县)贬所,其墓是大观三年(1109)苏仙固、蒋纬护柩归葬双井祖茔之西,其墓宋代以来多次维修,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拨款予以全面维修.修复后陵高1.93米,直径2076米.在召开黄庭坚960周年研讨会前,县政府又拨款对陵园进行了重修。陵园南面对着开阔的田野和远处的修河,南面大门楼上方有我国书法协会沈鹏同志的“山谷园”亲笔题词,左右两边题有“杭山拥翠碧水扬波此处诗魂称鼻祖,左史垂名右军揽胜先生笔法耀千秋”长联。四周…
14、南山岩石刻
南山岩石刻包含黄庭坚书“佛”及咒语、明嘉庆年晏旗峯林春泽书“石门”、“藏龙洞”及“藏龙洞记”、九曲回廊碑刻。南山崖与修水县城一河相隔。山崖上古木参天,点缀着亭台楼阁,是个游览的好去处。更有“看点”的是,临河一块高2.68m,宽2.28m巨大平整的石壁上,刻有一个高1.84m,宽1.20m的“佛”字,该字历经千年风雨仍见雄健笔力,在中国书法界享有盛誉。据传说,黄庭坚在此题“佛”,有一段缘故。有一年初夏,黄庭坚返回故乡修水,逆水而上。行至南崖怪石附近,突然狂风陡起,怪石嶙峋,眼看船只要触礁沉没。黄庭坚知道是怪石作祟,走出船舱,朝天叩拜,拜后旋即波澜顿消,风静石隐,水平如镜,乘客钦佩不已,艄公感激不…
15、辛弃疾墓
辛弃疾墓位于铅山县,时代为南宋。辛弃疾墓在铅山县瓜山虎头门阳原山腰。坐北朝南。立于绍定年间(1228—1233年),其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原碑毁墓残。清代辛弃疾后裔于墓前又立新碑,今亦斑驳陆离,字迹模糊,碑文上行是“皇清乾隆癸卯年季春月重修”。中间是“显故考率公稼轩府君之墓”。下行是“廿五代玄玄孙囗囗霞溪囗囗囗凌湖囗东山辜染安北囗立”,据考,此为辛弃疾之仲子辛柜之后裔所立。建国后,1959年辛弃疾墓被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1971年和1981年又先后现金次修整。墓系麻石砌就,分四层,顶堆黄土,两连围以坟柜。墓高2.5米,直径2.5米,占51.5平方米。墓前有郭沫若题写的对联:“铁板铜琶…
16、蒋士铨墓
在陈家寨文家桥西侧董家坞。墓为青石砌筑,墓前两旁有石鼓,中有墓碑,碑文为:“皇清勅授承德郎例晋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即用御史显考蒋公心余府君之墓”。墓碑嵌在青石碑亭中,亭高1.3米,宽1米,西侧镌有对联:“庐阜叩苏公八壬偈子一转语;山阴同陆翁九千吟中万首诗”。横额“气节文章”。墓地完整。1959年省人民委员会定其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永丰报恩寺塔
报恩寺塔位于永丰县县城西郊的恩江河畔。始建于1369年,在永丰县内流量很高。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为全县古塔之首。该塔为青砖结构,9级4面,塔顶为圆柱形铁刹,塔体为正方形。底层每边长6.45米,每层向上递减,比例适度,造型优美;塔身通高29.285米。塔身东面二至七层,其余三面只有二三层券龛内原有红石雕像和供奉物,文革-期间被毁。1959年列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省文化厅拨款进行了维修。…
18、万安崇文塔
万安崇文塔,位于百加乡塘上地赣江之畔。崇文塔,塔身结构紧密,坚如磐石,造型美观,宏伟雄壮。塔为九级八面,由下而上逐层内收,塔高32米,底坐直径10.2米。塔门有如意斗拱,内设旋梯,可达五层。塔面每层交错有空心斗窗,墙壁内砌有螺旋式阶梯,塔山朝南有如意斗窗,塔顶冠以双层圆球形葫芦顶在第九级下面墙壁上还镶有一块碑石,文曰:“崇文塔明成化年建。”整座塔由青砖糯米浆浇粘砌成,结构严密,经500多年风雪侵蚀和遭多次雷击,依然巍然屹立。古塔为白壁九层建筑,雄伟巍峨,气势磅礴。塔身坐北朝南,底层直径10.02米,顶层直径6.88米,塔围长34.4米,占地面积344.69平方米。为砖木楼阁式,九级八面,通高3…
19、南塔
站在永新县东华岭山顶向北眺望,只见禾水河蜿蜒蛇行,杨柳岸边,一座巍峨耸立的茅塔映人眼帘,岁月的风雨吹打磨损不了它的雄姿。这座位于城南中学校园内的茅塔,就是江西现存最早的宋塔——南塔。南塔属密檐式青砖宝塔,始建于北宋至道元年(995),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塔高16.5米,9级,每级的西南面均有弓形门状。级与级之间叠有腰檐,塔内第二级以下为空心,以上为实心。第一级的西面开有一门,高2米,宽1.3米,其他三面各设一假门。第二至第三级两面设一壁龛,龛内原放置佛像。第九级为圆筒形,上置铁刹,铁刹底部有一覆钵,钵上置有一个莲花座,座上为一圆筒形铁柱,有三重相轮。铁刹和相轮上铸有栩栩如生的金刚佛像和绘制精…
20、东山文塔
东山文塔位于江西安福县城,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最早的东山文塔相传由三国时东吴鲁肃监制,后倒塌。宋宣和年间于原址重建,明正德十六年再次倒塌。现在的东山文塔重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塔高四十米,九级八面,系楼阁式砖塔,造型精巧,雄伟古朴。早在一九五九年,就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期的自然风化,塔棱、塔檐、塔基都不同程度受到损害,塔上杂草丛生,塔体膨胀多处。更为严重的是,近几年雨水偏多,塔基轻度下陷,塔身已向东南方向倾斜近十度,亟待修复。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据《安福县志》记载,该塔的前身最早为三国东吴时鲁肃监造的石塔,规模较小,两晋后坍塌。宋宣和年间(1120—1125年)于原址重建砖塔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