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61、百家岩寺塔
介绍:  位于修武县城北嵇山之阳百家岩寺旧址上。塔门东向,平面呈八角形,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20余米。第一层塔向较高,东边有一半圆形拱券门。二层以上各层的四面均辟圭形假门,门上施红彩。每层塔檐部分均砌仿木结构建筑的阑额、普柏枋、飞缘、檐椽、望板和斗拱。檐上覆盖灰色筒板瓦。斗拱呈单抄四铺作,华拱和耍头两边伸出45度角斜拱和蚂蚱头,部分令拱端刻成翼形拱状。栌头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塔身转角处皆砌倚柱,柱头呈覆盆状。塔门内为方形塔心室,竖并形室壁上有砖砌单抄四辅作计心造斗拱。井口枋上隐放慢令拱,单材耍头上置齐心斗。斗拱之一用扇形雕砖和叠涩砖砌成八角形藻井。根据该塔的建设形式和建筑特征…
62、奉仙观
奉仙观,金至清时期古建筑,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区北海办事处三庄村,创建于唐代垂拱元年(公元685年),距今已有1300余年,因殿中有一荆木梁,故俗称荆梁观。奉仙观原有建筑很多,占地60余亩,由于种种原因,现仅存山门、玉皇殿、三清大殿、碑亭、东西4座配殿,形成二进院落,南北方向。院虽不大,但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北高南低,错落有致。山门三间,清代遗物,中间甬道,两边各一间垂花门。玉皇殿三间,明代建筑,殿内供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石像碑,置有碑亭,碑身碑额相连,高3米,宽1.1米,厚0.33米,额上雕6龙盘顶似半圆形,中有道像三尊,中间是老子端座在莲花盘上,两边各一侍童。碑文字迹漫漶,大意是:说古道今,称…
63、宜阳灵山寺
洛阳灵山寺位于宜阳县城西7.5公里灵山山腰,距洛阳市区40公里。灵山原名凤凰山,因周灵王葬于此地而易名。灵山寺原名报国寺,也因灵山而更名为灵山寺。金大定三年,即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僧人憨休老祖在这里建刹,原名报国寺,后随山而易名灵山寺。全寺因山势而建,坐南朝北,寺址占地18667.6平方米。山门形似城楼,单檐歇山顶,高4米。上建阁房3间,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阁中原供祀迦兰菩萨,1980年重修。下有洞门,门额上有“灵山寺”匾额,为赵朴初题写。寺内自北向南沿中轴线有四进五层建筑,有殿堂楼阁近百间。一进院为天王殿,硬山顶,明代建。殿中供祀着四天王像,系近年金塑。正中间为弥勒佛…
64、汤帝庙大殿
时代:元地址:博爱县城南孝敬乡东王贺村汤帝庙大殿始建于何年已无可考,据现存碑记记载“相传建自鞑王”,原有大殿,拜殿,厢房,山门等。清康熙年又重修,50年代初被拆毁,现仅存大殿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灰筒瓦覆盖,斗拱有些腐朽,整体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大殿廊下现存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8年)重修碑记一通,记载了重修情况、李闯王曾驻扎过庙内以及蝗虫遮天蔽日侵食庄稼等情况。汤帝庙大殿是比较纯的元代建筑,斗拱和木结构建筑艺术较高,时代风格突出,对研究元代建筑艺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5、显圣王庙
显圣王庙位于孟州市会昌街道堤北头村,始建于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原址在堤北头村东南约一公里处的小金堤东侧,由于水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迁至现址。现存大殿三间、舞楼九间、戏楼三间,其中舞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两次间有明显的柱侧角和柱生起。殿内建筑构件原始纯度较高,铺作用材继承了早期雄巨之特点。殿内梁架为彻上明造,梁枋构件做工粗糙,大梁为元代典型的双木拼梁,是研究河南省元代地方建筑的典型范例。…
66、开封延庆观
延庆观位于开封市内西南部,南临包公湖。湖光倒影,水波潋滟。延庆观的前身叫重阳观,是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莆(1112~1170年)传道与逝世的地方。王喆是金代著名道士,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初在终南山修行,自称得道,游方于山东宁海(今牟平县),建全真庵,杂糅儒、道、释三家思想为一体,创全真派。金大定九年(1169年),王喆带领丘处机等四名弟子,到开封传道,逝世于此。弟子们为了纪念他,就地建立了重阳观,成为传播全真教的一个基地。王重阳最有成就的弟子是丘处机,他深受元代帝王的宠爱。受命总领全国道教,使全真教广为流传。元太宗五年(1233年),蒙军包围金朝的南京--开封,金朝末代皇帝哀宗出逃,南…
67、济源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南6公里轵城镇,创建于北宋。原名“通慧禅院”,元代改名“大明寺”。历代多有修葺。现存建筑为山门,面阔三间,硬山灰瓦顶,有斗拱,为明代晚期建筑。山门后天王殿已无存。向北为前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坐落在直壁台基之上,为元代建筑。中轴线两侧还有迦蓝殿、金刚殿、地藏殿、阎君殿等明清悬山式、硬山式或卷棚式建筑。大明寺中佛殿,建筑手法粗犷豪放,木材使用随意自然,就势而搭,就质而用,体现出鲜明的元代工艺风格。中佛殿是元代的建筑,却更多的继承和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元代的特点,宋代的遗风,跨越时空的建筑风格,是大明寺珍贵的历史价值之一。中佛殿前,千年的娑罗树仿佛在诉说大明…
68、辉县白云寺
白云寺景区位于辉县市西35公里的太行山下,距新乡市55公里。景区内林木茂密,翠竹葱笼,汨汨清泉,景色宜人。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和“油松种子园”。主要景点有:白云寺、唐银杏树、普照大禅师石塔、风水塔、五百罗汉碑、金沙、银沙泉、元极寺、龙浴寺、袁氏山庄、龙口风门等。景区内的主体景点白云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白茅寺,又称梦觉寺。寺内有单檐悬山大殿5间。其它中殿、山门、东西配殿及出厦0等50余间。寺后有元代石塔2座,雕刻精致,寺东有宋代五百罗汉碑,纪事翔实。寺西有金沙、银沙二泉,泉旁有地藏殿,建筑奇特。西临石崖,有窟名黑龙洞,深邃莫测。寺前古树参天,盛夏不见日色,为避暑胜地。系省重点…
69、仓房香严寺
淅川香严寺又名长寿寺、香严长寿寺、显通禅寺,中原四大名刹之一。淅川香严寺地处淅川县城南40千米的仓房镇境内,东临龙山,西接虎山,北依后岭,南拱面山,整个地形若莲花状,该寺居正中。淅川香严寺始建于唐朝,原有两座禅院,“一在白岩万山环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相望30里,俗谓之上寺、下寺”。下寺已被丹江库水淹没,现仅存上寺。上寺位于仓房镇西北4千米处,淅川香严寺坐落在龙山岭南的群山环抱之中。淅川香严寺原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曾有僧众数百人,有“千顷香岩”之称。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香岩寺始建于唐”。又据《淅川香严禅寺中兴碑记》,淅川香严寺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勅赐长寿,其以香岩传,由国师…
70、丹霞寺塔林
丹霞寺位于南召县留山镇马窝村,丹霞山南麓,为中原八大名寺之一。丹霞寺始建于唐长庆四年(824年),取名红霞寺,随更名为丹霞寺。据历史记载“丹霞寺始于唐,盛于宋,兵燹毁于元,迄明中兴。”丹霞寺占地面积约两万平方米,现存建筑一百余间,均为清代建筑。整座寺院座东北面西南,整体呈三进院布局,依山就势,前低后高,由前向后呈阶梯状抬升。沿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方丈室,西侧配以厢房、客房,最后为花园和天然祖堂室,组成一个完整的寺院格局。丹霞寺佛塔分布在寺院的东、南、西三面,现有元塔六座,明塔四座,清代石塔四座,其中清代石塔造型别致,雕刻精美,为全国所罕见。寺内及其周围现存有宋代的柏树、银杏…
71、杞县大云寺塔
大云寺塔俗称瓦岗塔,在县城南25公里瓦岗村东北隅,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依宋初原塔旧迹补建而成,塔高21米,青砖迭砌,仿木结构,七级八角形,逐层内收,层层出檐。大云寺塔为七层平面八角形仿木结构,青砖叠砌,层层出檐,逐层内收,卯榫相扣,十分坚固。因塔刹及第七层遭到损坏,塔原来高21米,现高19.3米。塔基高0.85米,八面各宽1.9米,周长15.2米。第一层高4.75米,周长14.4米,叠涩出檐;第二层高3.4米,周长12米。塔下部的三层内有塔心室,以上为实心。大云寺塔东临小河,三面垂柳相绕。在这里,古塔与小村相依相偎,极为自然。塔把云影天光和古朴民居悉收眼底,叠合成变幻无穷的风景。这塔与河…
72、延津大觉寺万寿塔
大觉寺,位于延津县城北街,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24-755)。明洪武年间置僧令司,宣统六年(1426)僧定元重修。大门三楹,二门三楹。正殿为大雄殿,三间,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大雄宝殿前右侧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字子昂)亲书《长明灯记》石刻一副。正殿两厢房左为伽蓝殿,右为地藏殿,正殿后为水陆殿(万历年间改为大土阁),三殿各三间。现仅存大殿。大觉寺门口,高耸着一座六角七层的古塔,这就是万寿塔。据延津县志记载,万寿塔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毁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又二年,知县李元春劝令士民重修,修了两层因财力不足而停工。隆庆三年(1569年),知县陈彝募捐续修,又未完成。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知…
73、息影塔
息影塔:位于黄柏山景区塔庙景点,又名祖师塔,198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系明代进士、七省巡抚梅之焕为纪念其友无念禅师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捐金鸠工建造,并亲题匾额“息影塔”。塔基三层,占地面积602.4平方米,四层八方,高8.45米,由精雕细琢的料石镶砌。每层檐下有石雕斗拱,斗拱以上每个转角处均嵌一石雕龙头。据说当年龙嘴衔环,环系风铃,风摇铃动,清脆悦耳,非常动听。第一层正面刻“息影塔”三字,第三层阴刻篆书,第四层每方阴刻梵文,顶置瓶状刹,塔前置一石案,塔后平台突起,相传为无念禅师安葬处(无念禅师系法眼寺开山祖师,故称祖师塔)。息影塔四周被青山翠竹环抱,更显古朴典雅。…
74、崇福塔
崇福塔俗称”北塔”,始建失考,明崇祯二年(1629年)重建。该塔是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22.3米。塔基为石砌须弥座,上雕仰覆莲、云朵、龙、狮等。一层西壁有拱门通塔心室,沿旋阶可通塔顶。塔檐下置斗拱,每层辟有拱形窗。一层东壁嵌有修塔题记,为“崇祯二年己巳孟冬科吉旦”纪年,塔顶置铁铸宝瓶作刹。1986年11月,被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5、玄天洞石塔
玄天洞石塔鹤壁市玄天洞石塔位于盘石头水库库区内的淇河岸边,始建于元朝,重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986年1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玄天洞石塔原名玲珑塔,是我省现存最大的一座楼阁式石塔,也是中原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大型青石塔,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天洞石塔坐东朝西,为九级重檐平面四角楼阁式建筑,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高约12米。从二层到九层,每层每壁都砌有横向排列的小佛龛,转角处均刻有姿态各异的力士像。据《汤阴县志》记载,此塔始建于元朝,重建于明代,时称天塔,因该塔屹立于淇河北岸玄天洞东南,又得名玄天洞石塔。登上石塔,上可观高峰绝壁,下可览淇水波涛,隔岸还可远眺鸡冠山的秀美风光。在该塔地宫还发…
76、无缘真公禅师塔
无缘真公禅师塔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东南部寺河村洞林寺西边,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塔高约15米,为鼓腹瓶形实心喇嘛式砖塔,由青砖白灰砌成。塔分五棱八级,塔基为仰覆莲座式,塔身为宝瓶状,每层均镶嵌有刻花大青砖,砖上雕刻有虎、牛、鹿、马、象等动物,以及各种花卉图案。塔身南侧嵌有石碑,铭文曰:重开山无缘公禅师塔。塔刹置有九级相轮、华盖、宝瓶、宝珠等。198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7、高贤寿圣寺塔
寿圣寺塔称高贤塔,位于城西北二十三公里高贤集东街,系明代建筑。1986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座北向南,通高35米,系六角实心,灰口,七级楼阁式砖塔。为等边六边形,第一级每边出380公分。第一级:外壁正面为门,墙饰石雕佛像6快,石碣3快,左墙饰石雕佛像17尊,石碣2快,右墙饰石雕佛像19尊,石碣2快。后面墙无门,饰石雕佛像19尊,石碣2快,左墙饰石雕佛像15尊,石碣2快,左墙饰石雕佛像19尊,石碣2快,内壁饰石雕佛像6尊,共饰石雕佛像101尊,石碣13快。从石碣碑文上可知该塔为明正德13年(公元1518年)建。第二级:外壁正面为门,饰石雕佛像4尊,左右壁各6尊,后壁墙…
78、宝丰文笔峰塔
文笔峰位于县城南2.5公里的文笔山上,内有文笔峰塔又称文峰塔,明代,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建造为六棱实心砖塔,下有六角青石塔座,上部六棱尖顶,无层、无门窗,略似华表,造型别致,风格独特,为河南省塔列中之孤例。文笔峰塔上方南侧镶嵌碑刻一方,碑文阴刻楷书,主要记述建塔主持人及捐款者姓氏、出身。捐款者有辅佐李自成大顺政权丞相牛金星之名,与香山寺戊辰科状元刘若宰于崇祯三年所撰“重修香山寺观音大士塔记碑”碑阴之“崇祯丁卯举人邑人牛金星”记载相吻合。宝丰县城南五里许,东西横卧着一道土岭,因该岭位于文庙南,于庙南北对应,故名笔山。山巅古射箭台上,耸立一座塔,其塔高约15米,结构下石上砖…
79、卫辉镇国塔
镇国塔位于卫辉市东南隅,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镇国塔又名灵应塔,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卫辉知府周思宸所建。镇国塔为七层六角楼阁式砖塔,高约34.5米,由下向上逐渐收缩成锥状形,塔身通体由长42厘米,宽19厘米,厚9厘米的青砖垒砌,每层檐下有砖雕仿木结构的额枋、斗拱等装饰,并砌出线条柔和的腰檐,每层有望窗、塔心室,塔心室内设有佛龛共21个,佛龛与望窗相交,形成塔道。每一层南北各辟一券门,在门楣上镶嵌有石碣一方,正北面石碣-护国保民,正南面石碣-灵应塔,均为篆刻,上款为卫辉知府周思宸,下款为大明万历十三年。从第一层塔门入室,登102个台阶踏道盘旋而上,便到达第七层。在塔顶内部砌有八卦图,中部…
80、舞阳彼岸寺大殿
彼岸寺位于舞阳县城北35公里高寺和芦郭两村之间。据县志记载,该寺创建于元朝至正年间,现仅存天王殿、中佛殿。中佛殿是座典型的元代建筑,为研究我国元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舞阳彼岸寺大殿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