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二批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二批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1、泥河湾遗址群
泥河湾遗址群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盆地的中、东部,是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泥河湾遗址东部是以东谷坨遗址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群,已发现24处旧石器地点。发现石制品多达上万件,还有数量众多的哺乳动物化石。年代为距今100万年左右。这些发现层位清楚,遗物丰富,集中分布在泥河湾的古湖滨,清楚地反映了当时人类的活动状况,是目前东亚地区已经发现的分布最集中、石制品最丰富且时代最早的远古人类文化遗存。遗址中部是以虎头梁遗址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群,已经发现19处旧石器地点。时代为距今15000至10000年。发掘出土的石制品已多达数万件,还有加工精美的装饰品,以及大量人工破碎的哺乳动物化石。泥…
2、阳原小长梁遗址
小长梁遗址于1978年被挖掘发现,为距今136万年的更新世早期地层和远古人类遗址,震惊世界。遗址共发掘出土石器1000余件,对我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研究以及探讨华北地区小石器传统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古人类活动最北端的见证,小长梁遗址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第一阶。地址:张家口市阳原县大田洼乡电话:0313-7382908、7382165…
3、侯家窑遗址
侯家窑遗址位于阳原县东井集镇侯家窑村西南1000米处,1973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卫奇等发现,1976年正式发掘。发现人类化石16件,还有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发现石制品14041件,其中石球1079件,最大的超过1500克,最小的不足100克,是古人类打猎用的“飞索石”,举世罕见。其地质年代距今10万年。侯家窑遗址和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遗址共同构成许家窑—侯家窑古人类遗址。在侯家窑遗址发现人类化石16件,还有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发现石制品14041件,其中石球1079件,最大的超过1500克,最小的不足100克,是古人类打猎用的“飞索石”,举世罕见。其地质年代距今10…
4、虎头梁遗址
虎头梁位于河北省阳原县,其形如卧虎,俯视着从脚下淌过的桑干河水。1965年在这里发现了古人类文化遗址,共出土土石制品、装饰品等5万余件,这里是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开始最早的地区,在我国华北地区细石器文化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址:张家口市阳原县东城镇虎头梁村至井儿沟乡八马坊村之间电话:0313-7382908、7382165…
5、宣化柏林寺
柏林寺位于宣化南35公里,始建于唐正德年间,距今已1200多年,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建筑是位于北山坡上的三座石窟和一座佛塔。石窟内现存大小石佛300余尊,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佛塔系五层八面实心石塔,古朴典雅,造型独特,为该寺一大胜景。周围青山环抱,绿树成荫,远处山岚飘忽朦胧,近处白色的檀花散发着幽幽清香。塔下的石窟称东佛洞,往西还有中佛洞和西佛洞,都是由巨石雕成。东佛洞里的主佛是东方教主药教佛,他手捧宝塔,盘腿坐于莲,四壁有浮雕小佛108尊,色泽鲜艳,遗憾的是头面部在文革中被毁。中佛洞也称千佛阁,正中端坐燃灯佛祖,传说他是释迦牟尼的师傅,由他度释迦成佛。洞内佛造型生动,它同刻工精巧…
6、清远楼
清远楼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古城宣化正中,又名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明朱元璋第十九子曾在清远楼西侧建上谷王府,屯兵以御外夷。1744年,乾隆皇帝北巡路过宣化府,投白银10万两重修清远楼。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宣化,义和团首领大阿吾曾在清远楼鸣钟聚义,率众设伏于城北烟筒山处,痛击联军,杀死德军指挥官约克上校。“文革”期间清远楼遭受严重破坏。1986年,文化部主持对清远楼进了全面修复。1988年,清远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清远楼正上方向下看,由7.5米高的青瓦堆积的底座上,高17米的楼身很像十字形的建筑物。楼台底座开有东西南北四个左右对称的拱形城门。南与昌平、北与广灵…
7、镇朔楼
镇朔楼得名于明永乐七年镇守宣化府总兵官被封为“镇朔将军”,它是一座重檐九脊歇山顶式建筑。整个建筑雄伟壮观,古朴庄严,为宣化古城内最高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镇朔楼,又名鼓楼。坐落在古城宣化区的中轴线上,南与拱极楼、北与清远楼遥相呼应,构成了古城宣化独特的靓丽景观。镇朔楼修建干明代早期,至今己有558年历史,与当时大规模的城工同时兴建。明正统初期,宣化。张家口、大同一线时常遭受北方蒙古部落的侵扰。年久失修的士城墙已经抵挡不住蒙古铁骑的冲击,边城军民苦不堪言。正统五年(1440年),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罗亨信在宣府大举城工,将l日城墙加宽加高,又在城外包砌砖石,整个工程历时6年。同时,在城内建起镇朔楼,…
8、宣化古城
宣化城北靠泰顶山,南临洋河水,是镶嵌在阴山山脉东段山间盆地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京西第一府”的美誉。宣化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夏商时,宣化先后归属冀州、幽州,春秋时为燕国北境。由于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居沟通南北之要冲,故宣化历来是汉族和东胡等少数民族聚集地。战国时燕国大将秦开率兵击破东胡,拓地千余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宣化属上谷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天下分为36郡,宣化仍为上谷郡。明代朱元璋的第十九子朱橞被封宣化,也以封地为名叫做谷王。清道光年间,宣化府在天泰寺街东口建了一座木制单孔布瓦歇山顶的“古上谷郡…
9、宣化五龙壁
在古城宣化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中,有一座以五条巨龙为主题图案的砖雕影壁,俗称五龙壁。1982年,五龙壁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龙壁砖雕是原弥陀寺的一部分,为山式影壁,坐东朝西,砖雕仿木结构,并采用了浮雕、缕雕工艺,将图案凸显出来,从而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给人以活灵活现的感觉,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地址:张家口宣化区电话:3012964…
10、张世卿壁画墓
张世卿壁画墓,位于河北张家口宣化区下八里村北一里许的坡岗上。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壁画墓营建于辽天祚帝天庆六年(1116年),墓主人为张世卿,系汉人,向朝廷进粟2500云骑尉。壁画色彩鲜艳,笔法流畅,线条、-都十分重要的价值。宣化辽墓壁画中,人物形象及服饰有汉人也有契丹人,反映出明显的契丹、汉族两种习俗并存交融的地方特色。墓群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它不愧为辽代历史画卷,不愧为地下艺术画廊。这座辽墓前后两室的白灰墙壁上全是壁画,总面积有86平方米,主要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面,壁画色彩鲜艳,笔法流畅,线条、-都十分重要的价值。比壁画更为珍贵的是墓的后室穹窿顶部的彩色星图,这幅彩色星图既有中国的二十八宿星…
11、南安寺塔
相传创建于汉代,疑为北魏所建。塔位于寺院中央,供人参拜,北魏至辽代该寺香火旺盛。580年(北周大象二年)建蔚州城时,南安寺塔以寺取名。南安寺曾为燕云名刹,历史悠久,所以,蔚县历来有“先有南安寺,后有蔚州城”的传说。南安寺塔的建造年代,据《蔚州志》记载:有城已有塔,明洪武初年,指挥使周房拆建蔚州城时,因塔院规模宏大,新建之南城墙、护城河正从寺院中穿过,遂废其寺而存其塔。密檐式砖塔在我国起始于北魏时期,但南安寺塔身第一层横额下垂一周如意头的做法最早出现于辽代,据此分析,南安寺塔应为辽代建筑。南安寺塔由即塔基、塔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塔基由石条叠砌,塔座为八角形,砖仿木结构,基部砖叠涩七层。八角…
12、蔚州玉皇阁
玉皇阁又“称靖边楼”,位于蔚县城北城垣上。玉皇阁建造至今已数百年,历经风雨剥蚀,战乱兵灾,虽几经修建重建,依然完整地矗立于高高的城垣之上,现存仍为明代建筑风格,表现出了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是研究明初建筑艺术的重要实例。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皇阁造型独特,规模宏伟,结构严谨,对称平衡,亭台楼阁,工艺精细,高楼气势宏大,小阁玲珑剔透,主体突出,陪衬有致,互为竞相媲美,楼阁出檐深远,檐角翘首指苍穹,似雄鹰展翅欲飞,风铃清脆悦耳,所有楼阁尽为雕梁画栋,刀笔冼练,功底深厚。迈进大殿使人肃然起敬,登临高阁可凭栏远眺,上扶白云,下履轻风,大有-之感,巍巍贺兰山,滔滔黄河水…
13、杨赟碑
杨赟碑是由元代书画家赵孟頫进行篆额、撰文、书丹,该碑立于元代至治元年十一月甘七日,碑文订记述了墓主杨赟的功德、政绩。杨贇碑也称为蔚州杨氏先茔碑铭,立于蔚县南阳庄乡麦子町村西北约1000米处的杨氏家族墓地之北端。1982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为青石质,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通高3.30米,宽1.20米,厚0.32米。碑首,栱形,高1.10米,宽1.20米,俘雕二盘龙,龙头向下置于碑首下端的外两侧,龙身盘绕碑首顶部,中抱圭形碑额,额题篆字两竖行“蔚州杨氏先茔碑铭”。碑身为长方形,高2.20米,宽1.20米,满行38字,竖刻行书23行,共计706字。碑座为自然青石…
14、庄窠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庄窠遗址位于河北省蔚县常宁乡庄窠村北,该遗址面积较大,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有仰韶、龙山、早商、夏家店下层、汉、辽各时期的遗存。遗址以南台地遗存最为丰富,文化层厚达5米,断崖处可见灰坑、墓葬遗迹。遗址龙山暑期的遗物有石斧、夹砂灰陶的细绳纹鬲、折沿素面盆、圜足豆等。这些器物均与郑州二里岗上层器物极为相似,属早商时期,是张家口市发现的一处重要的遗址。2013年7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三关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战国位于河北省蔚县西合营东岗地上,西邻三关河。周围地势平坦,遗物暴露较丰富。主要为相当仰韶文化的遗存,还有相当龙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战国文化遗存。遗址断崖处可见灰土层和灰坑,灰土层最厚达5米。三关遗址相当于仰韶文化的居址,均为矩形半地穴式,房内有圆形竖井型灶坑。居址的穴壁和居住面均抹有草泥土,经火烧烤,表面坚硬平整,居址内有柱洞五个,分布于中间和四隅各一个。出土器物有:小口尖底瓶、圜底钵、葫芦瓶、纹口彩陶钵、夹砂红陶瓮等。陶器中细泥陶和夹砂陶最多,泥底陶和夹蚌党陶次之。纹饰除素面外,有线纹、绳纹、弦纹、篦点纹和彩陶精陶以黑陶为之,兼用黑赫、黑红两种。图案多用弧形三角和圆…
16、代王城遗址
代王城遗址位于河北省蔚县城东20华里处的代王城镇政府所在地周围,为春秋至汉时期的遗址。古城址以南40华里为恒山余脉,地势险要。城址平面呈椭圆形,东西宽3400米,南北长2200米,周长9265米。城垣高3~12米,在南墙有马面11个,9座城门遗址尚依稀可辨。在城内东南部为宫殿区,面积宏大,发现汉代大型夯土台基。在城外分布着众多的汉代封土墓,现存封土堆63座,均是当时王室贵族墓葬。代王城城址的平面形状在汉代城址中极为少见,为研究汉代城市与中国城建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因其地处北方,因而对于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交流也极为重要。(国家文物局)…
17、代王城墓群
代王城墓群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代王城东南1.5公里处。代王城墓群与太子梁汉墓群一样,应是代国历代王侯将相的墓葬。对研究代国的丧葬制度和代国物质文化是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代王城汉墓群分布于古城东、南、西三个区域,现存封土63座。当时为汉代代国的王宫贵族的墓葬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城墓群平坦的地面上巨石突起,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高大的坟丘延绵不断。据调查,墓丘分为4群,总计土冢27座,编号为M1~M27。每座墓地直径大者为40-50米,小者10余米,高在10-15米不等,很有气势,系汉代居住城中的贵族墓城。1973年10月曾发掘墓群最西土堆,出土了汉代陶器、玉器、五铢钱等器物,…
18、重修南宫县学碑
重修南宫县学记碑,也称“南宫碑”,为清末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张裕钊撰文并书丹。此碑刻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通高2.4米,宽0.89米,厚0.25米,优质青石刻成。碑文有楷书13行,共650字。该碑现立于河北南宫中学院内,保存完好,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张裕钊为明清两代“桐城派”古文八大家之一、清代著名书法艺术家。张氏书法独树一帜,对北碑书法艺术是一个卓越的创造和发展。其传世书法作品很多,《重修南宫县学记》是其书法艺术臻炉火纯青之境的精心力作,充分体现了张氏书法成熟的艺术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其碑帖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因此,后人多将张氏书法称之为“南宫碑体”。张裕钊书法…
19、内丘扁鹊庙
鹊王庙,俗称神头庙,又名扁鹊庙、鹊山祠、鹊山神应王庙。位于河北省内丘县城西21。8公里的神头村。1982年7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十五年《顺德府志》记载:“鹊山庙者,祀扁鹊也”。内丘扁鹊庙,始建年代久远。据《魏书·地形志》载:“中丘前汉属常山,后汉,晋属赵国,晋乱罢,太和二十一年,复有中丘城,伯阳城,鹊山祠”。太和即北魏孝文帝年号,二十一年即公元497年,中丘即今内丘县。至元五年(1268年)《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碑记:“汉唐以来,像而祀之旧矣,五季之未,数经残记。周显健中安-节度使陈思让为重修之,是时碑刻已有王称”。清康熙七年(1668年)《内丘县志》记:“鹊山庙在鹊山下,汉唐…
20、韩厥墓
韩厥墓(飞燕墓)年代:东汉三国位置:邢台市内丘县李吴村文物级别:省级批准时间:1982年7月23日吴村古墓的墓主人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韩厥墓”。《内丘县地名资料汇编》中说,“飞燕将军韩厥墓,在冯村公社吴村”。1982年7月23日,韩厥墓被列入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一说是东汉黄巾起义统帅飞燕将军“张燕墓”。明崇祯十五年《内丘县志》、清康熙年间汪匡鼎、和羹等主编的《内丘县志》、清乾隆15年(1750年)徐景曾主编的《順德府志》、清道光12年(1832年)施彦士主编的《内丘县志》均记载:“飞燕墓,在吴村西,俗呼为擀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