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二批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二批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81、南良舍造像碑
邢台市邢台县南良舍北魏阁顶披肩造像,建于北魏年代,高1.75米,宽0.9米,厚0.24米,有造像33处,1982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正面为一以殿阁为主体的上下两层群体造像,碑身上佛神造像共计33个。所有造像造型神态迥异,有端坐的、打揖的、咏经的、闲逸的和飞天的等等。表现手法既有立体型、浮雕型,亦文有线描型,表现了高超、细腻、丰富的雕刻艺术。碑阴中下为魏碑体碑文,字数四五百左右,因大量文字剥蚀不清,难读成文,但部分字体尚清晰可辨.其中有这样的一些文字:“故太常卿扬州(使)君之玄孙□□□唯那□□□□昙和□□上胄□□隆洪并,世跨赵国,姿性冲散,玄鉴□朗,抱慧水以洗…
82、张家口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张家口市宣化路第六中学校园内,总面积约3600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是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小楼,西侧是二层主楼,东侧是两座南北相对的单层配楼,具有明显的欧洲风格,同时采用中国传统工艺,可谓中西合璧。主楼内陈列着相关的实物、图片、文字材料等,再现了晋察冀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光辉业绩,以及晋察冀边区首府的革命历史。校园门口竖立着聂荣臻元帅塑像。经过八年抗战,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从日伪铁蹄下夺回了张家口。我军解放张家口后,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于8月27日迁到张家口市桥东宣化路62号,即现今市六中院内,直到1946年10月10日我军战略撤退。在一年多时间内,聂荣臻、罗瑞…
83、贾母贞节碑
贾母贞节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该碑系元朝中宪大夫度支少监贾庭瑞为其母所立,由杨载撰文,书法家赵孟頫书,字迹笔画丰润,婉转流畅,结构匀称优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碑高360厘米,宽100厘米,厚40厘米,龟趺座,蟠螭首,碑额赵氏篆书贾母贞节碑记。此碑在文革间被损严重,198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贾庭瑞父亲贾谅,曾以授儒学为业,教书乡里,英年早卒。母亲滑氏守节不嫁,把贾谅的遗著教授庭瑞。庭瑞幼年丧父,其母滑氏少年守寡,携子恭俭衣食,育其成名。庭瑞长大后为丞相顺德王哈剌哈孙做事,人都事。哈剌哈孙,蒙古族,元朝政治家,赐号答剌罕,赐顺德(今邢台市)为封邑,迫封为顺德(邢台)王。贾…
84、邢台道德经幢
邢台道德经幢,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旧城内东北部,现南长街办事处后院内。经幢高约七米,以亭覆庇,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八面棱形,分为三截。一至七面,阴刻楷书《道德经》原文及玄宗皇帝对《道德经》的逐句注释。经幢文革期间被毁,后修复。经幢高约七米,以亭覆庇,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八面棱形,分为三截。刻文内容一至七面,阴刻楷书《道德经》原文及玄宗皇帝对《道德经》的逐句注释。第一面开头阳刻篆书“大唐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注道德经一部”十六个大字,每个字高十点三公分,宽十一点二公分。第八面上部,书写“大唐开元二十七年,岁在单阏月中南吕五日乙丑,皇五从弟中散大夫使持节邢州诸军事守邢州刺史上柱国质建”…
85、邢台开元寺
邢台开元寺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邢州北路中段。开元寺为唐开元年间敕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为我国历代名刹,是佛教曹洞宗的祖庭之一,也是禅宗二祖的传钵之地和禅宗七祖神会大师的驻锡之地,元代皇家寺院。开元寺历届住持多为得道高僧,自唐玄宗李隆基下诏敕建后,周世宗柴荣又诏建了大圣塔,宋徽宗赵佶赐名为圆照塔,此塔高108米,为古代中国之最,1250年元世祖忽必烈赐名为大开元寺,列为皇家寺院。开元寺占地45亩,坐北朝南,气势宏伟。该寺历代屡有修葺,现存殿阁,主要为明代建筑风格。这些建筑虽历经千年沧桑,保存仍基本完好,不少遗物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开元寺现存主要殿阁四座,天王殿、毗卢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
86、邢台清风楼
清风楼,位于邢台市桥东区,府前街北端。邢台,元代时属顺德路(先为府),明、清时属顺德府,今市境一直为路、府治所。清风楼原坐落于府衙前,为府衙的组成部分。清风楼始建年代不详,据《顺德府志》记载,清风楼“建自唐、宋”,后因战乱等故被毁坏。明朝宪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邢台知府黎光亨不惜巨资重新修建。重建后的清风楼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式结构,楼高7丈余,下面砖石筑台,上面斗拱飞檐,气宇轩昂,庄严雄伟。2019年10月7日,邢台清风楼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87、曹演庄遗址
曹演庄先殷商遗址位于邢台市中兴西大街南侧,曹演庄村东,今邢台地区粮库内东南侧。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56年5月14日至11月27日,1957年4月16日至8月12日两度在曹演庄进行发掘工作,共发掘面积2535平方米,获得完整遗物3999件。在发掘中发现遗址文化层可分为三个层次:1、黄土层,为战国文化层。其遗物以陶瓷为主,有豆、碗、罐、尊、钵、瓮、盆。在一些器物的口、肩、腹、底部印有文字印记,石器中有刀、镰、铲、锛等。铜器有锥、三棱镞、刀币、铲币等。遗迹有窖穴、瓦井两种,穴内多数填有灰土、烧土,包含物以陶器为主。2、灰土层,为商代上层。该层以粗绳纹绣足鬲最多,此外还有豆、盆、罐、甲骨、骨笄、…
88、伍仁桥
伍仁桥位于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桥村南。伍仁桥原名万寿桥(又名贵妃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为明神宗万历皇帝贵妃郑氏所建。伍仁桥村,明代称伍仁店,是城南集镇水陆码头。每年春秋两季,商贾云集,市场兴旺,有“祁南雄镇”之称。伍仁桥全长65米,宽6.7米,南北横跨磁河,全部为石质结构。伍仁此桥是座五孔联拱石桥,桥面、拱券和桥墩之间都有铁腰和铁仲联接,严密结实。桥基为山炭、柏木桩、石板筑成。桥面两旁26对望柱上雕有栩栩如生的石狮子,云朵花纹栏板。桥南口有大型石狮各一,通高1.8米;北口两侧雕石像各一,长1.4米,高0.85米,底座0.6米。石狮子是该桥的重要雕刻艺术品,远近驰名。曾有“伍仁…
89、沅江镇江塔
镇江塔:七层八面砖石结构,史载其选址于沅江市小口塞湖朱家嘴小集镇的街尾陆地。后因南洞庭湖盆地发生“内力地质作用”的沉降,镇江塔随之下沉,现“塔从湖心里冒出来”的奇观。镇江塔位于沅江市区东南三十五公里处的小口塞湖朱家嘴。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修建。镇江塔坐北朝南,塔的西南方第三层门上嵌有“镇江塔”三个大字。前人修筑镇江塔为寄托镇水患、驯江流之愿。镇江塔建立二百多年来,挺立中流,气势雄伟,“远挹七十二峰之岳色,近临八百余里之湖波”,给洞庭湖风光增色不少。…
90、西岗塔
西岗塔位于河北省涞水县城西约一公里的西岗上。塔原名不详,后人因地名而称西岗塔。塔平面呈八角形,为十三层密檐楼阁式砖塔,通高36米,须弥座式基座,下面有八角形砖砌台基。须弥座束腰八角及八面各雕饰腾飞的角柱和问柱,各柱之间为素面壶门。其上施普柏枋承托平座斗拱,每面补间斗拱二朵,为重拱计心造五铺座。转角铺作除两侧面各出45°斜拱两层外,与补间相同。二层华拱上置交互斗承托撩檐枋及要头,其上为勾栏的地栿。平座勾栏的华板纹饰为亚字和曲尺形几何图案,盆唇和寻杖之间浮雕出缠枝西潘莲、牡丹、卷草、莲花等,花纹之间各置散斗承托寻杖,平座以上用三层莲瓣承托塔身。塔身高5米,八角施幢形柱,塔身上部浮雕云头垂帐。其上为…
91、皇甫寺塔
皇甫寺塔位于涞水县城东偏北7.5公里的寺皇甫村东北0.5公里处。是该地毗卢寺的一座舍利塔,后因寺毁,只留下塔和两通古碑(现仅一通存县城西岗处)。该塔便以村名被称做“皇甫寺塔”。据涞水县志记载,该塔为金朝大定年间所建,据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该塔为正8角形,十三层密檐式结构实心塔,通高22米,塔身直径为5米,塔下有方形石基,塔角两层莲花座用砖叠摞手法砌成,没有任何雕刻图案,第二层细腰部分也无雕花,但往上,每角都有一斗三升出檐,塔身中部面向正南有一拱门,高2米有余,内有彩绘图案,一尊汉白玉雕白娘娘神像(抗日战争时期被人推下摔坏),其东、北、西三面有同形砖雕假门,四边有砖雕假窗,雕工十分精致。葫芦形的…
92、大龙门摩崖石刻
大龙门摩崖石刻位于涞水县九龙镇大龙门城堡西北0.5公里处,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峡谷两侧群峰竞秀,断崖绝壁高耸入云,峭壁如削,谷中溪流激浪奔腾,景色尤为壮观。金、明、清各代均将此视为军事要塞,在峡谷东部尽头,建有城堡,历代官家均派重兵把守,是一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塞,摩崖峭壁上刻有许多古代名人的诗词题咏,系当时巡防驻守关隘的武官留下的真迹。全峡摩刻20多处,最为醒目的是明万历乙酉年(公元1585年)都尉使兵部右侍郎,山东峄阳进士贾三进题写的“万仞天关”,字高2.7米,宽1.8米,气势磅礴,洒脱隽秀,堪称艺术珍品。其余各处题字均为0.6米-2米不等,“天成形胜”,为明万历年间都门守口把…
93、怡贤亲王墓
怡贤亲王墓位于保定市涞水县以北12.5公里的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墓主人就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该陵寝也叫十三爷坟。怡亲王胤祥,生前谨慎忠诚,实心任事,勤奋奉职。雍正继位后,加封允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后晋封为怡亲王,先后总理户部三库,总理户部等重任。雍正三年,他曾总理京畿水利,对于防治防治河患、开辟营田,成绩颇多,而屡受恩赏。雍正八年,皇帝又来亲书“忠敬诚直,勤慎谦明”匾额予以褒奖,当年又加封为首任军机大臣,深受雍正的依赖和器重。允祥园寝南、西、北三面丘陵环抱,东西为平原,内有云溪水蜿蜒流过,称为云溪水峪。园寝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全部建筑物30余座,神道竟长达3华里左…
94、涞源兴文塔
兴文塔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据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僧道两家共同主持对此塔进行了维修。经专家考证明,此塔结构样属于辽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兴文塔建筑形式为八角五级0式实心砖塔,修缮后重新测量,通高27米,占地面积37.6平方米,此塔由须弥座,塔身、塔刹3部分组成。第一层塔身最高,以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全塔除角梁外,均采用仿木构件。须弥座下枋刻仰莲,上枋刻俯莲。用砖条砌成空,八个龟角刻花纹。塔顶呈八角攒尖式。塔刹建在小型须弥座上,须弥座上用砖砌成受花,受话内置铁铸八棱型覆体,覆体上饰四节铁铸塔刹,塔刹第一节顶端为莲花。第二…
95、阁院寺
阁院寺,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城内西北隅,历经千年从未翻修,完好地保留了历史原貌,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土木结构建筑。阁院寺俗称大寺,据《涞源县志》载,阁院寺为“汉创建,唐重修”,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阁院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寺内现存建筑有天王殿、文殊殿和藏经楼,坐落在一条从南到北的中轴线上。中轴线两侧还有东、西配殿和禅房等附属建筑。附属文物有辽代铁钟一口,经幢二通。现存殿宇为“辽代补葺之”。从寺内文殊殿的建筑结构及其特征分析,阁院寺当为辽代建筑。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对文殊殿进行实测考察后,认定此殿建于辽应历十六年(公元96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寺内的其他建筑,是明、清重修…
96、大宋台古墓
该墓位于蠡县大宋村东南300米处,1976年经勘察确定系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墓葬。封土高15米,圆型,占地面积3782平方米。明朝嘉靖时封土曾建清凉寺现已废,今存石碑。古人王荔有诗云:碧天凉雨小春时,残菊疏篱压故枝。雁抵衡阳随暖翼,水凝河北赵寒澌。忆谁同上清凉寺,老我重游大宋陂。回首含情增感慨,百年健兴独心知。相传此墓为东汉一公主丹珠所葬之地,故称丹珠墓,1982年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7、影三郎墓
影三郎位于蠡县郑村村北约1000米处,1976年经勘察确定系东汉时期墓葬,该墓葬占地面积约7077平方米,墓葬封土较高的有四座,平均高5米,其中三堆呈等边三角形,一堆位于中间被三堆所包围,从远处观看所见者唯三,故称影三郎。1982年定为省级保护单位。…
98、容城上坡遗址
上坡遗址属新石器时代至商代遗址,位于容城县城南1公里处上坡村南50米的台地上。遗址为长方形,南北长100米,东西宽2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1981年4月-1982年5,省、地、县文物工作者对上坡遗址进行了发掘。其文化层堆积一般在1-3米左右,面积988平方米,共分四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此次发掘,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和骨器500多件。磁山文化层出土有陶盂、支架、磨盘、磨棒等。器物形制和组合特征均与磁山遗址相同;仰韶文化层出土有彩陶钵和双耳褐陶罐;龙山文化层0土有折腹盆、篮纹陶罐和双耳罐;商代文化层陶器有鬲、簋、豆、盆、纺轮、网坠等。骨器有骨锥、刀、匕和鹿…
99、容城晾马台遗址
晾马台遗址是商周时代遗址,位于容城县城东17公里的晾马台乡晾马台村。遗址为一长方形高台,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为15000平方米。高出地平面2至4米。遗址上原有乡政府、学校校舍等建筑,现为明月禅寺。南、北、西三侧均为耕地,遗址保存状况基本完好。197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容城县文化局联合在晾马台村进行晾马台遗址出土的陶高考古调查时发现了这处遗址,暴露的遗址文化层厚度在2-3米之间。在调查中发现了粗绳纹三足红陶鬲及陶豆等灰陶器,后又发现了鹿角、蚌刀、陶罐和用鹿角磨制的鱼梭标等文化遗物。经分析鉴定,属于商代的文化遗物有粗绳纹陶鬲、鹿角制鱼梭标和双孔蚌刀等;属于周代的文化遗物有筒状…
100、南阳遗址
南阳遗址位于容城县城东十三公里,在南阳村南四十米,被村民称作“城坡”,为周代时期遗存。遗址四周均有古河道,即“南河”、“后河”、“东河”、“西河子”,占地面积七万多平方米。出土“西宫”铜壶一件、铜鼎两件、“右征”铜壶盖一件,“易市”陶钵、陶罐各一件以及陶鬲、陶鼎、陶豆、陶罐、陶尊、铜镟等文物四十多件。尤其是一九八四年出土的春秋时期钱币“尖首刀”,为此遗址的断代提供了充分依据。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宣侯十三年卒,子桓侯立。桓侯七年卒,子庄公立。”《集解》引《世本》曰:“桓侯徙临易。”宋忠曰:“今河间易县也。”后汉时的河间(国)易县,即今容城县东部南阳、古贤及雄县西部一带。《括地志》载:“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