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1、乌什吐尔和夏合吐尔遗址
乌什吐尔和夏合吐尔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新和县,年代为晋至宋。2019年,乌什吐尔和夏合吐尔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2、公主堡古城遗址
公主堡景区位于塔什库尔干城南古丝绸之路咽喉地段卡拉其古峡谷的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高的古代城堡之一。公主堡位于塔什库尔干城南古丝绸之路咽喉地段卡拉其古峡谷的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高的古代城堡之一。古堡所在山头山势峻险,北侧有山沟可通皮斯岭大坂,海拔4000米。是丝路南道上的咽喉。这座古城遗址南面为一东西向土墙,长150米,高约10米。堡墙以土石与树枝相间垒筑。由城垣、重门、地穴和石室等建筑组成,高危险峻,攀登不易。垣墙依山势的起伏筑成,西面的垣墙突出部呈现出“马面”状(俗成炮台)。城堡内有居住遗迹13处。堡墙内有从古堡所处地势分析,主要是一处…
163、霍拉山佛寺遗址
霍拉山佛寺遗址位于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乡霍拉山村东南的山梁和山前坡地上,是佛教文化东传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焉耆国的佛教中心。晋唐时期为发展的繁荣时期,表现出印度佛教东传以及中原佛教西渐的发展过程。洞窟的形制大致与克孜尔一期洞窟相似。壁画比较精美,佛像造型丰满和祥,具有犍陀罗和中原的风格。此外,该遗址中,还出土了吐火罗文书写的纸质文书《弥勒会见记》等一批罕见文物。对于研究古代焉耆史乃至西域社会发展史、佛教史、戏剧史等具有着重要的价值。佛寺遗址,由地面寺院建筑和洞窟建筑两部分组成。地面寺院遗址分布于山梁和坡地上,依山势布局修建。一条自然泉沟将建筑群分为南北两大区,即今所命名的南大寺和北大寺,寺院残…
164、拉甫却克古城遗址
拉甫却克古城位于哈密市五堡乡四堡村内,东距哈密市65公里。为汉唐时代城址。海拔614.2米。1957年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古城颇具规模,有南北二城,平面呈“吕”字形。由于白杨河水自两城间流过,致使古城遭受破坏。城内已被辟为村民居住地或果园,原有建筑大多被毁。在古城内外发现的陶片主要是夹砂红、灰陶。多为轮制,火候较高。纹饰以花边刻线和附加堆纹为主。器形有罐、瓮等。从形制特点看,与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0土器物多有相同或相近似之处。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取伊吾庐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鄯善国被高车人攻破,部分人北逃伊吾,…
165、小央达克协海尔古城遗址
小央达克协海尔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年代为唐。2019年,小央达克协海尔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6、玛纳斯古城遗址
玛纳斯县城东北3公里处的头工乡楼南村,有一座被当地群众称为“破城子”的古城,古城四周残留着破败的城墙,这就是玛纳斯古城遗址,曾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军镇。玛纳斯古城,俗称“楼南古城”或“破城子”,早在1990年就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从古城遗址地上地下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来看,此城的年代与天山北麓上的昌吉古城、六运古城、北庄子古城大致相当。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内有部分土地被开垦为耕地,甚至古城的西城墙遗址还被碾压成了当地农民耕种机械通行的便道。2019年,玛纳斯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7、巴里坤古城
在雄伟壮丽的东天山北麓,有一片神奇美丽、物华天宝的土地,历史上她是东疆的门户、丝路重镇、草原明珠,她就是新疆历史文化名城--巴里坤。2003年,被国家文化部、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2006年至2007年,分别荣获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和自治区级旅游强县荣誉称号;东黑沟石结构古遗址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作为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巴里坤历史古迹众多,文化厚重,风光旖旎,中原与西域文化、草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汇萃,迸发出灿烂夺目的火花。2007年,巴里坤古城景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00万元,旅游收入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旅游业已成为巴…
168、醇亲王墓(七王坟)
七王坟就是醇亲王的坟墓。七王坟在北京西郊北安河西北10余里的妙高峰古香道旁。这是清道光帝第七个儿子醇亲王奕譞的陵墓。七王坟是目前除十三陵外,等级最高、保存最好的清代陵墓。墓地建筑依山势而设,由低到高,层层有序,顺着一百多蹬石阶拾级而上,首先看到的是碑楼,碑文记载着酸亲王的生平。碑楼西边有数棵粗壮挺拔的古松,碑楼后是一个石拱桥。石阶顶端,便是七王坟墓地。墓地的北边,是七王坟的阳宅。该宅由四个院落组成,院内有祠堂、享殿、过厅、走廊、花园等,布局幽静完整。院中有大小建筑数十间,最低层北跨院的一座殿堂内,有一块石碑,记载着修建七王坟的经过。游人在参观古墓之后,站在妙高峰上远眺,起伏的山峦、宽阔的田野、…
169、北张庄桥墓群
北张庄桥墓群位于邯郸北张庄桥、西孙庄,为汉古墓葬。1982年7月23日,北张庄桥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北张庄桥墓群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0、陶寺北墓地
陶寺北墓地时代:两周之际——战国地址: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陶寺村北约50米东高西低的台地上陶寺村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隶属于陶寺镇,在塔儿山以西。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陶寺村北约800米处,因近年盗墓被发现。目前已大体厘清陶寺北墓地的范围和墓葬分布状况。陶寺北墓地位于塔儿山西麓山前向汾河谷地(即临汾盆地)过渡的黄土塬上,黄土塬早已被改造为平整的梯田,由东向西阶梯状渐次降低。墓地总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地势开阔,墓区随地势大体沿西北—东南方向排列,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目前已在陶寺北墓地探出墓葬1283座、车马坑1座。从墓葬分布情况来看,陶寺北墓地应该有统一的规划,墓葬因等…
171、沙岭墓群
沙岭壁画墓群(第五批省保)时代:北魏地址:大同市城区水泊寺乡沙岭村东北1千米处沙岭壁画墓群已发掘的壁画墓坐东朝西,为长斜坡墓道砖构单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现存墓葬总长8.5米,宽3.4米,其中墓道长3米。出土文物27件。木质葬具残破严重,未见人骨架。拼对墓葬中残存的漆片,上有彩色绘画和文字铭记。壁画布满了墓室四壁和甬道的顶、侧部,保存面积达24平方米。其表现手法是用红线起稿大体定位,再以黑线勾画整体轮廓后定稿,然后进行涂色。壁画主要有红、蓝、黑、三种色彩。内容主要有车马出行图、男女主人端坐图、宴饮图、武士图和伏羲女娲神话图以及造型各异的神兽图,使用的是分层和独立两种图象配置法,线…
172、马鬃山墓群
马鬃山石构墓群,位于中旗呼勒斯太苏木达格图嘎查北15公里的杭盖戈壁马鬃山地区希日楚鲁山一带。墓葬环希日楚鲁山分布。地表可辨石堆、石板墓葬107座,分布面积达4平方公里,墓葬形制有方形、亚腰形、工字形、圆形、T字形,大小不一,是一处从青铜时代一直延续到汉代的规模宏大、分布集中、型制多样的石构墓群。据悉,马鬃山石构墓群于2008年“三普”调查时发现,2014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马鬃山石板墓群”,由于墓群内除了石板墓还有石堆墓,包含着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因素,故更名为“马鬃山石构墓群”。该墓群先后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国家博物馆等单位专…
173、医巫闾山辽陵
北镇市古城西北六公里处,便是富屯乡龙岗子村。这里埋葬着辽国第五代景宗皇帝耶律贤的两个孙子,圣宗皇帝耶律隆绪的侄儿和侄媳,名为耶律宗政、-国妃和耶律宗允。耶律宗允墓已回填,耶律宗政和-国妃合葬墓已对外开放,游览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龙岗子,至今虽没有确凿证据是葬龙(古代称皇帝为真龙天子)之地,但这里以龙命名之处甚为可观。整个山村除东为出口通向古城大道外,三面被层峦迭翠的山峰环抱。在村西南山峰上有块巨石,不知何年何人把巨石劈开两半,形如两扇要塞之大门,有两块石头似龙头蹲在门上相视而对,人称龙门;全村数百户人家,被一道小河隔为南北两岸,河水常年不涸,人称龙溪;河水流向村东的山坳处缓流打旋,将此处称大龙湾…
174、喀喇沁右翼旗蒙古王陵
喀喇沁王陵位于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新爱里村东北1.5公里处龙旦山下,远近群山环抱,松柏苍郁,景色宜人。为喀喇沁右旗历代扎萨克及其亲族之陵园,当地俗称“王子坟”。在苍松翠柏中,一字排开两座陵园,东为历代扎萨克之陵寝,西为历代扎萨克亲族之墓区。东陵园南北长130米,东西宽127米,前正门为明堂,明堂两侧各有一侧门。穿过明堂,在松柏掩映下是一座三进式石拱牌坊,正中镌刻康熙御笔“藩屏世泽”四个大字,四个石柱上各立有一只石刻望天吼,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似乎仍在仰天长啸。过了牌坊是五间佛殿,佛殿后是三间享殿,内供奉喀喇沁先王的灵位。陵寝在享殿后较高处。正中为第一代喀喇沁右翼旗世袭扎萨克多罗杜楞贝勒固鲁…
175、良茂墓群
良茂墓群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年代为汉唐。2019年,良茂墓群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6、隋炀帝墓
扬州隋炀帝陵位于扬州邗江区槐泗镇的隋炀帝陵是省级文保单位,是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作为帝王之墓,既是一个旅游景点,又有其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吸引着许多中外怀古者的到来。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功过参半的帝王。大业十四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缢杀,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其墓年久荒芜,清嘉庆十二年(1807),学者阮元发现后,重立墓碑,上镌隶体“隋炀帝陵”4字,由清书法家、扬…
177、洞阳东吴墓
洞阳东吴墓(天子坟)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姑孰镇洞阳村东1公里当博公路北侧约100米处,西距县城12公里。1988年4月被马鞍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马鞍山市文物局当涂县文物管理所对该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65平方米。发掘表明,该墓为前、后室四隅券进式,穹窿顶结构砖室墓。虽经多次盗掘,该墓仍出土各类精美随葬品181件/套,包括漆木器装饰件女性饰品、车马器构件,兵器、日用品、佛像、俑、神兽构件、钱币九大类,涵盖金、银、铜、铁、陶、瓷、石、琉璃、玻璃、漆器等…
178、吴复墓
吴复墓位于肥东县陈集乡秦家湖村。吴复字伯启(1327—1383),八斗镇大吴村人。元末率群雄揭竿而起,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官封安陆侯。死于普安(今贵州安顺市),死后封为黔国公,谥威毅。吴复墓,采用东西向,墓向坐东向西,墓前是一条宽10米的神道,享堂、神墙不复存在。现存神道上有一组石灰岩立体雕塑位于神道两边。自东向西相对排列有石人、石虎、石羊、石马及控马人、华表。刻工采用镂空为浮雕相结合,刀法精湛,为元末明初风格,形象栩栩如生。已将神道石像生复原位,墓冢已圈砌修复,享堂规划已做好。…
179、百崎郭氏墓群
百崎郭氏墓群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百崎回族乡下埭村、里春村。墓群系福建省唯一的回族自治乡——泉州台商区百崎回族乡郭氏的一至七世祖墓。墓群皆为石构,墓盖座为伊斯兰教须弥座塔式结构,墓穴的选择和墓区的建筑基本取法汉式。它们是数万百崎郭氏后裔的精神依托,是中国与阿拉伯文化交流和我国回汉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象征着中、阿民族的友谊和文化艺术的交流,是研究回汉文化交流、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实物资料。…
180、纪王崮墓群
纪王崮,位于临沂、淄博以及沂水、沂源、蒙阴两市三县交会点,在沂水城西北40公里处泉庄乡驻地西北约四公里处。海拔577.2米,山势陡峭,雄伟挺拔,崮顶平坦,面积约4平方公里。沂蒙七十二崮一般崮顶面积较小,而独有纪王崮顶部阔大,呈南北偏西走向,南北长数公里,东西最宽处也有2公里,显示出了王者的大气和风范。亦是这沂蒙七十二崮中面积最大、唯一有水源、更是唯一有人世代居住的崮,其规模气势之宏大、天造地设之惟妙和人文资源之丰满,又是其它山崮所无法比拟的,因而被人们誉为沂蒙七十二崮“千古独秀”、“天下第一崮”、“千古纪王城”。随着天上王城旅游项目的开发,这座山崮被赋予了新的勃勃生机。纪王崮座落在沂蒙山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