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长城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长城篇
21、汉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
分布于兰州市永登县,武威市天祝县、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金昌市永昌县,张掖市山丹县、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酒泉市金塔县、肃州区、玉门市、安西县、敦煌市等地,东起永登,西止敦煌,跨越5市15县区,连延千余公里。是为防御匈奴南侵而修筑的军事设施。其走向可分东西和南北两条,东西向,首起兰州市永登县县城西北六公里之中堡乡邢家湾,沿庄浪河西行,过天祝境,达古浪,北行越凉州,经民勤、永昌、山丹、张掖、玉门、临泽、安西至敦煌。南北向,首起张掖市甘州区,沿弱水(又名黑水、额济纳河)北行,经正义峡、入金塔,直抵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海,与内蒙北部长城接。又金塔县境自鼎新向西,经酒泉、玉门花海以北,与安西接…
22、明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
分布于白银市的靖远、景泰,兰州市的永登、安宁、红古,武威市的天祝、古浪、凉州、民勤,金昌市的永昌,张掖市的山丹、甘州、临泽、高台,酒泉市的肃州、金塔及嘉峪关市。跨越7个市15个县区,全长1200余公里。是防御性军事设施。另外,在甘南和临夏两州境,也有区域性长城,约200公里,不与主长城接,自成体系。亦是地方防御性军事设施。省境长城之走向,西起嘉峪关,向东经酒泉、金塔,然后东南行经永昌、再折北至民勤,又折南而下经武威、古浪,东向入景泰,过黄河至靖远,沿河南岸东北向,出黑山峡入宁夏。是为主线。另一条复线,自武威凉州区黄羊镇以东的东滩分出,向南穿古浪峡、越乌鞘岭,沿庄浪河,纵贯永登全境,至兰州西固…
23、汉·明长城
山丹县新河驿长城旅游景区位于山丹县城东20公里的312国道2646里程碑处。是以古长城景观和黄土高坡自然风景为依托的旅游区。作为景区依托的山丹古长城段,主要由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汉长城和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明长城组成。汉长城,汉代称为“塞”。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前筑成黄河以西至酒泉的边塞工程。从永昌、山丹边界始,经绣花庙穿峡口谷北上金山子,向西北经截腰、新河、卅里堡、十里堡,从山丹城以北2公里处经过,由城北、拾号、北湾、静安、小寨北缘过,至西屯北折抵山口过烟洞沟入甘州区境。凡经过平川、戈壁的长城,一般都由壕沟、壕棱(在南侧…
24、赵长城
赵长城从河北宣化开始,经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一直延伸到河套狼山山脉的高阙塞(今石兰计台),经包头段长达130公里,高约5米,下宽约5米左右,站在土筑长城之上眺望,隐约地看到远处这一线土筑长城从大庙起,东向边墙壕村,西向昆都仑区,迤逦而去。登上高山,可以清晰地看到婉蜒盘绕,跨山越水的赵长城和长城烽火台的遗址,这一长城用土夯筑,层次清晰,残存城基宽约3.5-4米,高出地面1-1.8米。沿长城遗址,可以发现大量战国时代的陶片等遗物,还可采集到“半两”钱,板瓦、陶罐、四月复碗、铜链等标本,这些为今人研究历史,了解文物,进行古文化教育留下了较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25、新荣区明长城
新荣区明长城明长城为古长城大同段遗址。明代大同为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同明长城主要建于嘉靖年间,由宣大总督翁万达创修。大同镇长城东起天镇县东北镇口台,西至丫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子上村东山),全长335公里。据《三云筹俎考?大同总镇图说》统计,大同镇先后修大边、二边516.3里;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云冈六堡等主要城堡72座(城20,堡52);边墩776个;火路墩833个。明长城自居庸关以西,分南北两线到山西偏关会合,被称为内、外长城。外长城即居庸关西北经赤城、崇礼、张家口、万全、怀安而进人大同市的天镇、阳高、大同、左云沿内蒙古、山西交界处,达于偏关、河曲;内长城从居庸关西南经河…
26、永昌古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老的军事防御工程,最宏伟的历史建筑之一,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它就像巨龙一样在祖国的高山之巅、沙漠戈壁、农田村庄左右摇摆,上下飞动,做着永恒的飞舞。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永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全省长城分布较多的县份之一。全县境内现存的长城连绵起伏、雄伟壮观,保存较好。全长224.1千米。其中:明长城129.7千米,汉长城94.4千米,包括墙体、壕堑、山险、山险墙、城堡、关隘、要塞、烽火台、敌台等,主要分布在朱王堡镇的喇叭泉、铧尖滩,水源镇的新沟、西沟、方沟农场、华家沟农场,河西堡镇的青山堡、四洼、鸳鸯池、沙窝,城关镇的金川西…
27、迁西明长城
明长城,是境内最为壮观恢宏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走进迁西,扑向雄奇古朴的长城关隘,你将越发体会到长城的博大与深邃;它的一砖一石,都刻录着昨天的烽火和今日的变迁,展现着我们民族的历史与未来。迁西境内的长城,西起龙井关,东至擦崖子关,跨悬崖峭壁,越深山丛林,绵延87公里,宛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于莽莽群山。这段长城,共有敌楼203个、烽火台23座,从西向东,依次有龙井关、柞子庵关、潘家口、喜峰口、铁门关、游乡口、董家口、青山关、榆木岭口、大岭寨口、城子岭口、擦崖子关等20余处关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迁西境内的长城,始筑于战国时期,后历代均有修缮,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皆为明长城。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十四年…
28、独石口长城
独石口位于河北赤城县北,是明长城宣府镇上的一座重要关口,有“上谷之咽喉,京师之右臂”之称,因关口处有一座拔地而起的孤石,关因此而得名。这座耸立于关前的独石上,镌刻着“突兀孤秀”、“一石飞来”两组大字。独石城坐落在南北流向的两河之间,左为黄龙河,右为青龙河,背靠蜘蛛山,所以有“二龙戏珠”之说。元末明初它就以“朔方屏障”驰名天下。独石口处在冀北山地与坝上草原的交界线上,是沽水入塞的山口,是元望云道由草原进入山地的隘口,更是明代宣府(都司)防御辖区内北路防区须倾全力而防御的关口。1424年明成祖朱棣北征时驻独石大阅将士,1430年移开平卫(今内蒙古多伦)于此,始建关城,初为黄土夯筑,后改用青砖包砌。…
29、马岭关长城
马岭关长城位于邢台县宋家庄乡明水掌村西偏北1.5公里处的马岭上,北距鹤度岭长城8.5公里。西面位于山西省昔阳皋落乡圪瘩店村东南2.5公里处。马岭关东、南、北三面环山,西临深涧,中为小型盆地,平坦处可容三、五百人,筑东、西二道城墙,各开一关门即东门和西门,南北峰巅各有烽火台,西坡有敌台,涧上有桥。《邢台县志》载:马岭关“旧设有东、西二门,敌楼、吊桥、官厅、营房、防守军兵,今废。”东西墙砌有券门,今仍存,城墙及垛口大部较好,西城墙长于东城墙。马岭关长城建于明嘉靖年间,设在两山之间的谷口处,形成一个独立的关城,两侧是纵贯在谷口的石砌城墙和墩台,古驿道从关城中通过,东门和西门也就成了关城唯一的两个出口…
30、九眼楼长城
四海镇位于延庆县城东46公里处,辖区面积115.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米左右,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比市区低5—7摄氏度,年降水量在550—600毫米,境内林业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居北京市之首,为全国绿化百佳乡镇之一。镇域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为我县东部山区经济文化中心。幽雅的环境、独特的气候、秀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造就了丰厚的旅游资源。万里长城第一楼——九眼楼,是集中体现自然和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景观。九眼楼自然风景区位于四海镇东南9公里的火焰山主峰之上,为万里长城之上建筑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敌楼。现已开发为“九眼楼长城自然…
31、阜新古长城
在阜新境内,不仅有战国燕、秦、汉时期的长城遗迹,明长城和清代长城也都在这里经过,也就是说,古代五朝遗留下来的长城在阜新境内都有留存。真可谓五朝长城大聚首,长城奇观现辽西。燕长城象一条“土龙”横垣在阜新大地,说明阜新为燕国北部边境和东胡族的游牧之地。秦一统-后,匈奴大败东胡,阜新地区又为匈奴所占据。汉武帝打败匈奴,扶持乌桓人进驻阜新一带。东汉时期从北方崛起的鲜卑族南移到乌桓驻地,大量的鲜卑人游牧于此。公元479年北方的契丹族臣服北魏,逐渐南移阜新驻牧,契丹建大辽国后,在阜新建有大量的州城和塔。因此有了大量的辽代遗存和辽后族的墓葬。在辽宁境内的燕、秦、汉长城在辽宁省内长城史上统称为内线长城,其走向…
32、张家口地下长城
张家口市境内存有战国、秦、汉、北魏、北齐、唐、金、明等朝代的长城1476公里,是全国保存长城最多的省辖市,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称。更为珍贵的是,在张家口市区北端还有一条与明代长城同样走向的地下长城,成为塞外山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地下长城是指张家口市区北端东起大境门,西至万全县境,全长10余公里,与西太平山上明代长城同一走向的人防工程。这项工程是在上世纪70年代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形势下修建的。它与地上长城一样,也是一种军事防御工程。人防工程是国防工程的一部分,依托人防工程开展国防旅游,是一条新颖的思路,不仅为张家口市的旅游业增加了新的亮点,也有利于对人防工程的维护。地下长城为山体坑道…
33、长城雁门关段
(含白草口长城)长城雁门关段(含白草口长城)(第五批国保)时代:明地址:代县城北20公里白草口雁门关村南200米又名西陉关,是明代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内三关。据清乾隆《宁武府志》载,旧关在雁门山上,明洪武七年(1374年)移至今址。明万历二十五年(1579年)、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现存雁门关为明代所筑。雁门关关城,周长1公里余,由关城、瓮城、围城三大部分组成。墙高10米,石座砖身,内为夯土,开门三重,即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即天险门,石座砖券,额匾书刻“天险”二字,门上有楼,为雁楼。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墙垣设垛口,门洞内原有板门一道,青石板铺路。雁门…
34、西长城
关的左翼一段长城,叫做明墙。在关城南侧,紧靠讨赖河北岸80米悬崖之上的边缘有一墩台,叫做讨赖河墩,这里开始,长城象一条卧龙,伏于戈壁之上,向北横穿甘新铁路和兰新公路,直爬到嘉峪塬上,与关之外城相接。这一道黄土夯筑的长城保护较好,除公路、铁路穿行的地方有残断外,基本完整。明墙总长6,559米,其中断缺265米,占全长的百分之四强。长城残高3.5到4米不等,有些地方显山宇墙的痕迹,已看不清。底厚4米,上宽2.5米,有的段落底厚3.5米,上宽2米,均为黄土夯筑,夯土层13厘米到19.5厘米不等。这一段共有长城墩三座,比较完整。基本上是四五里左右设一墩台,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长城线上。从关城向北的一段长城…
35、府谷古长城遗址
府谷县的长城,据史籍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最初是魏国为了保障边境的安全曾在县境东部修筑长城。公元前355年,魏国在秦国的强大压力下割让上郡15县(即今陕北榆林一带)给秦国。于是秦国也在上郡沿边修筑长城。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迫使匈奴向北退却150多公里占领河套地区,并在黄河北岸把燕、赵、秦三国旧长城连接起来,陕北遂为内地,称为“新秦”。到了隋文帝开皇二年(582),突厥大举入境,发兵40万,突破了长城线,纵兵在上郡掠杀,于是隋王朝开始重新修筑陕北长城,先后5次用民工148万人,历时23年。这些魏长城、秦长城和隋长城,至今已很难寻找,只是在某些段落偶尔可以…
36、万全明长城
我县境内的明长城是外长城主干线的一部分,东起张家口的辛立台,西至怀安的西洋河,全长174里,位于我县与张北、尚义接壤处,也是分界线,延绵起伏于崇山峻岭的山脊上。历史上作为京畿屏障的这段长城,因处于蒙古部族南下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极具战略意义的重要防线之一。这段长城历经两次修筑,一次是成化二十一年(1485),时任右都御使余子俊奉诏修筑北段(张家口至洗马林):二次是嘉靖二十五年(1546)时任兵部右侍郎翁万达奉诏修筑西段(洗马林至西洋河),两段相互联结,形成整体。在我县境内的长城沿线,在关隧要塞处,筑有五座军堡:张家口堡,膳房堡,新开口堡,新河口堡,洗马林堡。长城沿线还筑有36座瞭望台,…
37、燕赵长城
燕赵长城:清康熙《大城县志·古迹》有“长城遗址在县西南广安镇,有土岗,相传为始皇所筑长城”。县志河堤篇中亦有“古堤自本境迷堤村接文安县境韩村,低昂断续五十里,或云‘长城堤’,或云‘护城堤’。査疑是赵武灵王所修,非秦之长城也”。其上述记载并不完全准确。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及相关文献佐证,上述两道长城(或长城堤)分别为燕国长城和赵国长城。燕长城,又称燕南长城。此长城是燕昭王于公元前284年从齐国争夺平舒(今大城)后所筑长城。战国时代是封建兼并战争十分频繁的时代,各国为加强自身防御能力,都先后修筑长城。燕国为防御燕南的赵国、齐国,沿边境的易水水利堤防改造为军事上的防御工程,故又称易水长城(故大城称之…
38、齐长城(章丘段)
齐长城(章丘段),东起官庄三台村东约3公里的山头与淄博市相连,西至垛庄岳滋西南山头与历城区相连,东西方向沿山脊而筑,全长约70公里。建筑依地形山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建成。墙体或以石块干垒,或以素土版筑。主要有三大关口:锦阳关、黄石关和北门关。锦阳关位于文祖街道三槐树村南约2公里处。关原有关楼,门上方镶嵌着“锦阳关”3个大字石匾。关口两侧山坡较缓,现存长城为清代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抵御捻军入侵而重修,保存完好,墙阴马道依稀可辨。锦阳关是齐鲁两国要冲,南连马鞍、珍珠诸山,关北石径陡绝,一人荷戈,万人趑趄,是为天险,为兵家必争之地。该处长城垛口排列整齐,有高大的女儿墙,长城顺山势呈阶梯状上升…
39、董家口长城
董家口长城耸立在河北省抚宁县驻操营镇东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上,距秦皇岛市区38公里,是明代军事名将戚继光上疏修筑的蓟镇长城的重要关塞之一,护卫“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关城的北翼要塞。董家口长城是在原北齐长城的基础上重修的,修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初为二等边墙,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戚继光重修为一等边墙。在突兀险要的山岭上,筑有36个敌台、28个战台、16个烽火台,全长8.9公里,最高处海拔556米,还筑有3座城堡。原来除了城堡外,其余部分都保存得相当完好。这一带长城依陡峭的花岗岩山脊而建,蜿蜒曲折,气势磅礴,纵深防御军事设施完备,烽火烟墩遥相呼应,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明长城…
40、关山长城
登临尚义县关山,但见118里的古长城像一条喷云吐雾的巨龙,随山势连绵起伏。这段长城,东起青羊沟西至南槽碾,始建于春秋时期。秦王朝统一,始皇派大将蒙恬把诸侯各邑所筑的长城作了统一增修,连成一道万里长城,及至北魏拓跋氏再次增修。明代宪宗成化七年,朱明王朝慑于与异族的战争频繁,特派延绥巡抚都衙史佘子俊再度增筑。嘉靖29年(公元1550年)鞑靼首领率部入侵,一度攻克蓟州,从古北口南下,前锋直逼北京城下。嘉靖30年,宣大两府总督翁万达再一次“乃请修筑宣、大两府边垣千余里,烽堠363所”。这段长城就是明代的遗迹。嵯嵯峨峨的山势,突兀的峰峦,弯弯曲曲的沟壑壕堑,展现着险要和关山的多姿。在一座背山面水的奇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