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庵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庵篇
61、龙凤庵
龙凤庵,位于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化香坡山垭南.有段山势紧凑的龙凤古道,两边石壁高耸,绿树丛生。龙凤庵位于张家界武陵源区中湖乡香芷溪化香坡山垭南,此地两山对峙,“石壁峻峭,拥有卧龙之势;山林翡翠,飞来仙凤之形”。因右面高百米的石峰酷似凤凰,昂头挺颈,-云天,双翅微展,似欲飞腾。隔谷相对的峰顶状似龙头,昂首碧空,与凤凰岩构成龙腾凤飞之景。符合“凤山龙泉真福地”之相,便在垭侧修建龙凤庵寺庙。龙凤庵建于明朝隆庆年间,以地形如龙凤而得名。龙凤庵坐北朝南,原有二进三殿。虽经明清两代多次修葺,难免部分殿堂坍塌残破,所供神像损毁,只存前殿、左右二龙门、左右二凤门、化香炉石塔等。龙凤庵是景区内保存较完整、有土家祭祀…
62、龙兴庵
龙兴庵位于华安县马坑乡和春村,年代为元至清。简介:又称龙兴堂。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明、清有修。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明、次间设两缝抬梁式梁架,梢间设两缝穿斗式梁架,用材硕大,法式简洁。殿内设三个石构须弥座神台,凹堵石板镌刻“X元十四年”铭文,并保存三座早期的石香炉。附属文物和山桥又称百日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单孔石拱桥,桥长35米,桥边尚存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和山桥记》残碑一通。保护范围:龙兴庵: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和山桥:桥体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龙兴庵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
63、大连永顺庵
永顺庵位于岔鞍村西岔沟山腰上的道教庙宇,名曰“永顺庵”,又称“北庙”。永顺庵始建于清同治元年,即1862年。20世纪30年代,岔沟会发动募捐,改建成正殿三间大庙。庙中供奉了“女娲娘娘”、“观音菩萨”等五尊泥塑。“女娲”是神话中人物,传说她曾炼五色石补天,治理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相传,人们并没有打算在此地建庙,搬运神像的人中途劳累停下来休息,当起身前行时却发现神像再也抬不起来了。于是人们认为神仙十分喜爱这山清水秀之地,便在此建庙供奉。为求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前来进香,因而香火鼎盛。景区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岔鞍村西岔沟山腰上乘车线路:大连乘班车至甘井子区…
64、永镇庵
永镇庵年代:清类别:古建筑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地址:蓬溪县赤城镇二河口村简介:永镇庵位于赤城镇二河口村,始建于明崇祯九年,清康熙四十九年重建,坐东朝西,呈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前殿台基用条石围砌,高0.4米,木结构穿斗式粱架,三穿用五柱,单檐歇山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五间25.2米,进深四间9.8米,通高5米,脊檁题有“大清康熙四十九年”。正殿台基由条石围砌,高0.55米,为木结构抬梁式粱架,十一架梁前后双、单步梁用七柱,单檐歇山顶,上覆小青瓦,面阔四间14.8米,进深六间11朱,通高6.9米,阶梯式踏道2级。左右对称厢房,面阔五间34.3米,进深四间9米。…
65、苏州昙花庵
昙花庵位于度假区中心区渔洋山法华山北麓山坞中,昙花庵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5),相传系永乐皇帝朱棣之弟所建,历经苍桑五百余年,已破败不堪,仅遗经房几间,1987年永乐法师前来主持,集毕生积畜并募集资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重建了大雄宝殿及经间附房,使古刹焕然一新。昙花庵现有殿三间,附房两间。殿门上方,悬有清代尤侗所书“清莲现法”四个大字。殿前有古银杏树、桂树。庵内现存清代康熙皇帝御敕石碑一块,雕工精细,造型优美。庵内有被称为“镇庵之宝”的明刻观音菩萨碑。碑体布局巧妙,颇具艺术价值。观音右手提一只细方格纹浅口长把花蓝,蓝中置一条昂首翘尾的鲤鱼。释家称其为“鱼蓝观音”,俗称为放生观…
66、百福庵
又名百佛庵,城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崂山支脉的铁骑山南峰石城顶之阳,背山面涧,松竹环绕,环境清幽,始建于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初建格局无考。庵分前后二院二殿,前为倒座殿,内祀菩萨;中殿穿堂,祀三官;后殿为硬山式,高约六七米,重梁起架,出檐,四柱石撑顶上饰雀替,内祀玉皇大帝。白垩涂壁,彩绘壁画,青砖铺地,外观气势宏伟。其时,每年正月十六日逢庙会,善男信女赶会人众,香火极盛。清初百福庵已初具规模,后毁于文革时期。目前殿堂房基仍在,庙宇轮廓清晰。清初,明崇祯帝养艳姬、蔺婉玉二妃逃难至此,二女编写的《离恨天》曲成为崂山外山派道士迎风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蔺坟地及附近的纱帽石、马槽石、…
67、法善庵
杨浦区政本路338号法善庵,始建于清代,原本庵中摆放释迦牟尼、观音、“刘老爷”神像。一直以来在杨浦五角场地区负有盛名,香火颇盛。十年浩劫中,法善庵被毁,直到1994年区政府按原建筑物特色,原址重建。今天的法善庵,占地约90平方米,庙门朝北。法善庵的庙额由佛教协会原会长真禅法师题字。整个寺庙有大雄宝殿、伽兰殿、念佛堂、藏经阁、功德堂、素斋部、尼众察房,沿马路有山门齐堂等。庙宇飞角重檐,属中国传统庙宇建筑。开放时间:06:00-16:00(普通情况);05:00-16:00(大型活动)票价:2元/人乘车线路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政本路338号乘车线路:975路723路14路147路118路…
68、吕祖庵
又名纯阳洞、吕祖庙,位于洛阳老城北2.5公里的邙山上,因供祀全真道北五祖之一的吕洞宾而得名。庙坐西朝东,背依邙岭坡,门前万丈深谷,谷内瀍水南流,风景秀丽,远远望去犹如浮在半空中的仙山琼阁。庙门两侧有对联曰“东南瞻愕岭,千层翠黛朝凤阙;西北听洪水,万丈波涛出龙门。”院内有大殿、二殿与山门、配房等古代建筑。另有石碑6通,石碣4块。庵内塑像在解放前被全部破坏,本世纪80年代进行了修复。从现存碑碣看,此庵建于明清之前。每当春暖花开之时,洛城男女老幼到此踏青,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每年清明节这里常有庙会,四方游人云集,流连忘返。吕洞宾,号纯阳子。唐会昌中,因举进士不第,后隐居终南山修道,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69、潮州古大土庵
古大土庵位城区府仓内(旧永丰会),是潮州古城的一处佛教道场,又是潮州一处很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古迹。目前庵中尚保存有七八块清代重修的碑记石刻,可供稽考溯源。据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的香火碑记。推断该商为明代大德高僧侣建。庵里现存的其他碑刻表明,清康熙元年(1662年)至光绪十九年(1893年)的200多年间,经数任州官重视,由历届高僧拓建修茸。还添筑照壁,改建佛殿,疏浚沟渠。清光绪三年(1877年),潮州知府刘桂年还亲自题“右大土庵”匾额.高阁塑一尊10米多高的观音大士圣像,两廊塑观音十八化身。高阁定名慈恩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阁名,修复后的古大士庵,比往昔更加轩昂宽敞,更显雄伟…
70、圣僧庵
圣僧庵位于歙县七里头村,始建于唐武德年间(618-626年),因寺僧慧明善治眼疾被人尊为圣僧,庵由此得名。后代曾多次修葺,平面变化很大。现建筑由大殿、享殿、庭院、僧房、天井等部分组成。总面积近300平方米,庵四周茂林修竹,环境清幽。庵内墙壁上有明代万历年间歙县画家黄柱所绘制的壁画,壁画绘于大殿和两庑的壁上。大殿后壁为“侧座观音像”;左庑为“九尊罗汉九龙图”通景,右庑为“九尊罗汉伏虎图”通景,均被柱子隔成3个独立的画面。享殿台阶两边壁上分为“苍松图”,“翠柏图”,现右壁“苍松图”已无存,余皆保存完好。尤其是“翠柏图”,其枝桠穿插富有变化,用笔挺拔有力。现存庵占地面积276.36平方米,由庭院、大…
71、黄庵垴嶂
黄庵垴嶂石风景区位于昔阳县皋落镇南岩村,是晋冀分水岭,海拔1774米。风景区内气候宜人,绿草如茵,奇峰险峻,怪石嶙峋。登上黄庵垴顶可以观日出、望云海、听松涛、浴佛光。这里的朝官抱笏、九女峰、叠嶂悬钟、宝俞峰四大奇峰巍然环拱,优美传说纷纭传送,梨树圪梁、通天缝、阎王鼻子、大王梯四大险境令人触目惊心,白龙洞、黄龙洞、雾洞、子母洞、连环套洞、义军粮仓、仙人洞、千羊洞、状元洞,形貌各异,奇幻迷人;神龟探海、猴子念佛、骆驼岩、鱼石画屏、彩屏石、镇山石狮、雄鹰踞门、熊猫拜山、拓南石、拓北石维妙维肖,光彩四溢。目前,它已成为我国北方旅游名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72、炼丹庵
炼丹庵位于嵩山太室山玉柱峰东断崖下,中岳行宫西南五十米处登山步道西侧,西依玉柱峰,南临峻极宫,北望舍身崖。历史上一直由登封所管辖,炼丹庵创建于何时不详,现存建筑均为后代道士及善男信女共同建造而成。据史书记载:诗人李白在开元二十年秋天来到嵩山,听说嵩山有个女道士焦炼师,曾去拜访,但一连找了多日,连焦炼师的影子也没有见到,只好写下了《赠嵩山焦炼师》一诗。炼丹庵用硅石块垒砌而成,平面为圆形,直径4.9米,高2.8米,外形呈圆丘状,庵的南面有一扇门,高1.5米,宽0.8米,庵内供奉有神像,庵上约2米处的断崖上有后人篆刻的“炼丹庵”三个大字。…
73、广惠庵
广惠庵位于登封市区西北少林寺北约3.5公里处的古轘轅关西口,207国道西侧。南及西为少室五乳峰系,东连太室山诸峰,南为少林北坡,北临十八盘公路与山下村落相望。广惠庵创建于何时史书无详细考证,据现存碑刻记载:清顺治中期,少林寺僧云堂从八里外担水烧茶施给过关口行人。广惠庵历经历史变化,自然与人为破坏,现存广惠庵殿房三间二层,砖石砌窑洞一孔,清代以后碑碣四品,溥济池、共济池遗址。广惠庵历史上属嵩山少林寺下院,为嵩山地区名庵之一,对研究嵩山少林佛教僧人历史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4、降龙庵
降龙庵位于文成县南田镇水垟村,又名下龙庵。坐西朝东偏南,始建时间失考,明万历年间(1573-1619)重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于清乾隆(1736-1795)时重建,面阔五间,进深六间。明间藻井及天花板绘有山水与人物故事彩图,单檐歇山顶。殿前两侧附建轩楼各三间,总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庵内保留乾隆廿五年(1760)“参龙古刹”与“慈云法雨”两匾额,明代石础。左次间有大石凿制水槽一具,刻有“降龙庵,大清乾隆己酉年(1789)”字样。四周石砌围墙,东墙中嵌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三月“重修降龙庵年月田亩碑”一方。…
75、仙姑庵
仙姑庵:庵堂依洞穴而建,洞内可容人,洞分前后两部分。前厅供奉着观音全身塑像,两侧分别是文殊与普贤;前厅东侧供奉着地藏王,西侧供奉着花仙子。后厅为生活区,过去庵内十几位尼姑就住在此。仙姑庵始建于宋代,原名“仙岩上寺”,是一处僧寺。宋熙宁间(1068-1077年),有宝月禅师自浦城来,这里初无路登,禅师缘石至岩上。从此,往来人逐渐多起来,禅师授徒。元代,寺僧彬公又重新修葺殿宇。尼姑上山后,僧寺改为尼姑庵,起名“仙姑庵”,供奉观音、地藏王等菩萨,香火更加旺盛起来,直到民国年间,鼎盛时,庵内共有18位尼姑。…
76、冲虚庵
介绍:冲虚庵俗称金花树,背依终南山,面对丹江口水库,地势向阳背风,常年清幽。“冲虚”,意为淡泊虚静。此庵建于元朝前,明清时重建。现存祖师殿、皇经楼、吕祖楼、三官阁等建筑。庵前有一口古井,相传尧舜禅让时,舜的后母为让她亲生的儿子继位,便设计谋害舜,令他下井淘污泥,再活埋舜。不料井内闪开一道缝,舜穿缝而出,后称王,故名舜井。在古井旁有棵古柏,胸径约1.1米。相传,为唐吕洞宾所植,倔干高耸,虬枝蟠屈,每到夏季,满树开花,故名金花树,为武当山奇胜之一。湖北十堰…
77、龙镇庵
龙镇庵,位于代县峨口镇富村下园街。创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碑载,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雍正七年(1729)、咸丰元年(1851)重修。坐西向东,占地面积779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正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正殿石砌台基,基宽9.45米、深8.3米、高0.6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隔扇门,庵内现存清重修碑3通。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78、代县慈云庵
慈云庵,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南街村鲍家巷。据碑碣载,创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清嘉庆十一年(1806)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590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观音殿和大雄宝殿,东侧为僧舍。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1.8米、深9.5米、高0.3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庵内现存明竭1方,清碑2通。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79、净圣庵
位于阆中西郊(今净圣庵街2号),始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修有观音殿,黄墙绿瓦,掩映于竹林深处。清康乾盛世,又进行了多次扩建。庵内有六方形千佛铁塔一座,高十一层,重十一吨。塔顶有铜铸药师佛一尊;塔上铸刻普门品、心经、大悲咒等-;塔内有大小佛像1280尊。2003年,又在观音殿前新建两楼一底的一座。一楼为念佛堂,二楼为禅房,三楼为大雄宝殿、天王殿、千手观音殿。殿内其铜像之多,造型之美,堪称一绝。现该庵常住比丘尼4人,居士已逾千人。…
80、广德庵
广德庵广德庵位于河婆镇之东2公里的老虎竦山腰。此庵建于清初,庵堂建筑在一个完整的大石上面,庵下奇石如林,前后古木参天。在庵前悬崖之下,有一洞口,叫“别洞天”,沿洞内迂回步级而上,可直达庵门,坐在庵门,可鸟瞰河婆全景。庵内供奉佛祖、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庵的左侧有一注生娘娘庙,离庵百余米有一个石窟供奉“罗福山’’神位,又叫“下庵”。庵后还有多处石窟,内宽百米,迂回曲折,深不可测。该庵经过重修更为壮观。1981年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