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庵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庵篇
41、云岫庵
云岫庵座落在鹰窠顶山腰,海拔150米,庵名出自东晋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名句,形象地点出了云岫庵世外桃源的意境。云岫庵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初,建庵伊始,即供奉观音大仕。一千多年来,庵曾五废五兴,明代中叶为鼎盛期。当时普陀山屡遭倭乱,曾有僧尼渡海前来避难。民间传说,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普陀,因香火旺盛,日夜难以安静。于是,听从龙女献计,于晚上跨海来此休息,后因走漏消息,善男信女闻风而来,故云岫庵有“夜普陀”之称。1993年,海盐县人政府批准云岫庵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庵重获新生。现有殿宇73间,占地11亩,1993年,省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云岫庵为宗教活动场所,赵朴初为云岫…
42、徐朴庵旧宅
徐朴庵旧宅时代:清末民初地址:天津市南开区东门里202号类别:古建筑徐朴庵旧宅位于东门里与城厢东路交口东北角。民国初期修建,原为英麦加利银行第一任买办徐朴庵住宅。它采用中国建筑小式作法,青砖、硬山顶,整体建筑座北朝南,乾宅巽门,中轴线由三套院落组成,东西两侧配有箭道,门楼及樨头砖雕精美,是天津老城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天津传统民居三进四合套院。徐朴庵旧宅是天津老城区现有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近代民居建筑。采用我国传统的四合院砖木结构体系,中轴线由三套院落组成,青瓦硬山顶,墙体磨砖对缝,做工精细,为中国传统小式作法。东西两侧箭道为天津民居特色,乾宅巽门的格局及四合院为北京居民所常见,屋顶筒板瓦兼有南方…
43、蔚竹庵
自内九水的双石屋村外,沿山路东行去潮音瀑,向东北行,翻过山头,行程约两公里,即达蔚竹庵。蔚竹庵座落于崂山北麓凤崮之下,东通滑溜口,西通双石屋,据称在蔚竹庵建庵之前,管山人曾在此搭窝铺居住。明代万历十七年(公元1598年)宋冲儒真人云游崂山时,见这山峦叠翠,涧水鸣琴,实乃世外仙境,遂不畏艰辛,建一道观,并移竹环栽,取名蔚竹庵。蔚竹庵占地二亩六分,建筑面积达150余平方米,计有房舍20余间,是一处精玲珑的小院落。有正殿三间,原祀檀木精雕真武和铜铸三官神像,均属珍贵文物,可惜在十年浩劫中被毁。殿后峭壁料岩,苍松吐翠;门前溪涧流水,叮咚悦耳;周围蔚竹环抱,曲径通幽。蔚竹庵现保存碑记三通:1.《蔚竹庵碑…
44、神光岭南尼庵群
由老街蹬石级上神光岭,沿途有净土庵、净洁精舍、广济茅蓬和无量寺等一级尼庵建筑群,与街区大寺相映衬,格调清新。净土庵为西进两厢建筑,后有翘角飞檐的观音殿。山门前竖一堵并不高大的照壁墙,上书明憨山大师的《醒世文》,游人常驻足观看,大家可以欣赏一下这《醒世文》,“引以为训”。由净土庵上行,足蹬刻有莲花和铜钱图案的石级,神奇之感油然而生。为什么石级上要刻这两种图案呢?因为莲花是一种吉祥清净的花,出污泥而不染,佛教视莲花为圣洁的象征。石级莲花图案出自《杂宝藏经》中鹿女步迹生莲花的故事。喻意“步步生莲”。铜钱表示布施,种“福田”,其图案喻意“步步施财”。净洁洁精舍是常洁师太在古柏子堂遗址上新建的尼庵,由…
45、一宿庵
一宿庵一宿庵位于长虹桥西堍,原名一粟庵,相传唐国有一高僧云游四方,去南海途中在此住过一夜,又相传乾隆皇帝曾在此住过一夜,改名为一宿庵。一宿庵的始建年代不详,清咸丰年间遭兵毁,同治被重建,到光绪年间又募银四千二百余两重建,并筑有五桂轩、晚霞阁等。“文革”中全部被毁,古诗“祗园半每访烟霞,一宿高僧今在耶,独树婆娑八百载,忽飞清影落谁家”便是真实写照。现一宿庵的前殿设有四大金刚和建造此庵的石碑(石碑记载是天下都城隍,碑文在文革期间全部被毁),正殿为大雄宝殿,其门楣上挂有原一宿庵的古镜,从古镜中可看到长虹桥的行人,为庵中一宝。正殿中间为千手观音塑像,高6米,共有1068只手,该像金碧辉煌、气势壮观…
46、金华庵
金华庵位于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古佛洞街上,又名望江楼,建于宋朝,清乾隆四十五年泸州人士张仕官募捐重建。一度改为粮仓使用而禁止外人进入,但是在落实国家保护政策之后现在又重新对外开放。庵建在府河右岸的一处石崖上,依山势建成五殿一楼,由下层至顶层约30余米,靠崖石凿成螺旋形石梯,占地约2400平方米。五殿为:一、南海观音殿,上有:“古佛胜境”四字匾额,旁书“大宋乾德元年”(963年),崖壁刻“灵鹫飞来”四个大字,殿内塑观音大士像,骑金龙、背靠山、面对府河,故称“南海”。二、三清殿,塑太清、上清、玉清三清像。三、玉殿像,塑有玉皇及二十八宿像。大佛右侧有井名“冒木井”,传说修殿时木料全由井内取出。庵内有…
47、大悲庵
【大悲庵】位于市区城西南7公里处的南庄坪办事处木讷里,为明僧恒性创建。恒性字如玲,明武昌王子,袭封镇国将军。天启年间,魏阉(忠贤)宦官专权,残害忠良,年方16的恒性意欲诛讨,以清君侧,事发,遁入湖南省龙华寺削发为僧,剃度时恒性曾大放悲声。其后浪迹衡山、峨嵋诸胜。崇祯7年(1635)游至永定,在觉云山(今大庸仙人溪内)架木为刹,于茅为庵,康熙年间将寺宇迁至木讷里,初名大惠堂,后改为大悲庵。恒性于77岁圆寂,被尊为本庵祖师。大悲庵面北而建,亦寓恒性心忧京华之意。共三进三殿,占地5亩。今存第二进大殿、右丹池及部分碑刻。殿为单檐歇山顶,进深10米,明间宽5米,次间宽4.2米,皆木结构,单层斗拱,拱身…
48、普济庵
普济庵:三悬潭旁兀然崛起一山,相对落差200多米,若一柄利剑直插云天,唤剑峰山,从山脚到山顶,有一用自然块石垒成的小道,宽0.8米,仅能容一人上下,素有“华山一条路”之称。山顶为一平坦旷地,面积约5亩,昔日建有一庵,名普济庵,相传当年香火极盛,现已毁,仅剩屋基。剑峰山半腰,有一岩壁,上镌“普济庵、大明嘉靖四十二年甲子蒲月月出日慎书”等字,下刻有古人吟咏普济庵三悬潭诗十四行,诗云:“玉峡迸银龙,卷飞落半空。注潭轰霹雳,喷沫障穹窿。清沁诗脾窍,深亟道体充。泞看奔入海,雪浪夺神功。梵刹胜蓬壶,尘器经点无。苔阶云满履,石窦水流注。香荡琼芒老,光浮室月孤。登临诗骨爽,身若蹑天衢。”上得山顶,立…
49、宋存庵
宋存庵位于海丰县后门镇镇北一公里的南山岭下,它是在绿荫掩影中的一座两进三间的残破庙宇,门额横书“宋存”两个大字,这也是宋存庵得名的来由。门额“宋存”两字,是“江山永在,宋室长存”之意。在残壁上还保存着两幅对联,一幅是:“风雨难磨王者字;君臣犹享宋时山。”一幅:“一宵留圣迹;三字寄行人。”。相传宋末时,宋端宗与其弟兵败南逃至此,在岩石下暂往一宿,当夜地震,山摇地动,身边大臣陆秀夫就奏皇帝在岩壁-写“壮帝居”三字,使能安寝。明代-莆见川雍兰到此凭吊古迹,得知往事之后,就在该岩壁题刻“壮帝居”三个大字,旁有落款。清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后门镇群众集资,以此石刻为中心,修建了这座庵宇,现此石刻…
50、望龙庵
该庵原名望龙禅院,坐落在枞阳镇金鸡山下的月牙湖畔。清康熙年间修建,有庙宇五进,佛像百余尊。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陈玉成在该庵曾两度召开紧急会议。该庵曾被清兵焚毁。一九四一年,由永生师太弟子集资重修。一九七七年县文物管理所由县政府拔款维修。同年被安徽省政府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庵内主持先后有修志、修空、龙云大师。现任住持释禅进。望龙庵现有大殿二进、厢房十余间、佛像20余尊、太平天国文物展览室一个。浸漫硝烟的庵宇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所占诸多城镇相继陷落,天京渐处于清军的包围之中,大平天国空前危急.1857年1月为解桐城之围,1858年8月为解天京之围,大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先后两次在…
51、准提庵
准提庵位于凤凰古城回龙阁古官道南侧,是一栋单檐砖石抬梁式硬山顶古建筑。此庵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嘉庆十二年重修,面阔20米、进深15米、高10米。石大门为半圆形,门上方绘有花卉草虫等彩画。入大门沿扇形石级而上为内门。内门也是半圆形,采本地红砂石为基,青砖砌墙,两侧各有石柱二根。石门两边各有一个圆形雕花木条窗,相传这是准提神的眼晴,与江对岸的万寿宫相望。庵内佛像、神像众多,金身熠熠,香火旺盛。庵后是风光秀丽的观景山,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沿庵后山道而上,有山泉一泓,有鸟语啁啾,有山花暗香,极具曲径韵味。站在庵门北望,奇峰挺秀,东岭迎晖,远山如浪,近水澄碧,令人心旷神怡…
52、牛记庵牛角溶窟
牛角溶窟,相传有一老道让一老农种植一西瓜,在九九八十一天成熟之日用其砸牛,耕牛会变成金牛,谁知老农八十天就摘了,只砸下牛头,牛角滚落于此一半是金一半是木,形成此洞。牛角溶窟长达120多米,雨季,大水流成瀑布顺崖而下,形成一道靓丽壮观的水帘洞景观,冬天融化的冰雪随流随冻,使溶窟上方挂满冰柱,像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白玉,美哉壮丽。据《王氏族谱》记载,四百年以前,王氏祖先为了躲避王渔洋皇宫奸臣所害之灾,逃到此地,首先在溶窟里居住,当时叫大石屋,后来逐步迁出石屋,这里成了百姓存放秸秆和推碾磨的地方。大溶窟是一自然礼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在大溶窟里扎台唱戏,溶窟内外容纳了四外八庄前来看戏的几百人。地址…
53、南雄莲社庵
南雄市莲社庵水南莲社庵,位于市区东部,距新城约1.5公里。该庵建在水南百亩良田高处,坐东向西,墙基为红砂石所砌,砖木结构。这里濒临浈江,视野宽广,林茂竹翠,景色秀丽,空气新鲜。据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张进贤编撰的《保昌县志》载:“莲社庵在水南村,内有僧智一肉身。”据老人叙述,此庵殿堂一直保留至60年代,庵的大门和厢房今尚在。史籍载:在水南村建有莲社庵、青莲庵、兴隆庵、渡山寺、玉虚宫、大王庙、娘娘庙7所庵、寺、宫、庙中,以莲社庵为最。它历史悠久,堂殿雄伟华丽,四周古树参天。莲社庵的殿堂中,置放的阿弥陀佛、十八罗汉、四大金刚、僧智生佛等菩萨神像,神态各异,容颜逼真,是难得的泥塑工艺精品…
54、宁波广德庵
广德庵位于海曙区集士港镇祝家桥村祝家桥自然村,据建筑风格判断,约建于民国时期,局部为建国后重修。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结构,占地面积653.67㎡,沿中轴线,由南及北分别前、中、后三进建筑,大井位于前天井中部。前、中、后三进观音兜墙做法,前进面阔三间二弄,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架前后单步,次间用中柱,穿斗式结构;大殿面阔五间二弄,弄堂位于次、梢间之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架,前檐施卷棚顶;后殿为单檐楼房,面阔3间2弄,明间抬梁结构,结构与前殿相同。大井位于前天井中部,井壁由青砖砌筑,呈圆锥形,井圈为圆形,内径0.5米。厢房分前后两部分,位于前后天井两侧,前厢为单开间建筑,后厢大部已改建。该庙…
55、大连长春庵
龙引泉又名龙眼泉,位于旅顺水师营小南村。龙引泉是清末我国早期城市给水工程的水源地,为北洋水师旅顺港基地及附近居民供水,日供水量1500立方米,可供2万军民用水,开创了中国自来水先河。光绪十四年(1888年)所立之龙引泉碑,是这一给水工程历史的真实记载。晚清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龙引泉为旅顺港和附近居民供水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春庵位于旅顺三涧堡街道土城子村长春庵屯。长春庵由泰山殿、菩萨殿、山门等组成,四周群山环抱,环境优雅。据雍正六年(1728年)重修长春庵时所立的“长春庵新建泰山殿兼立碑记序”碑记载,长春庵前身为一观音草庵,始建于明初。虽经多次修茸,但仍保留有明清建筑的特…
56、长生庵
安徽省重点寺院。位于龙庵东侧。明初建。弘治年间住持僧实庵,王守仁游山时与其交往,曾赠诗曰:“从来不见光闪闪气象,也不知圆陀陀模样。翠竹黄花,说什么蓬莱方丈。看那九华山地藏王,好儿孙,又生个实庵和尚。噫,那些妙处,丹青莫状。”清康熙年间为化城寺西序寮房之一。咸丰年间被毁。同治六年(1867)住持僧实宝重修。1930年住持僧达道。1933~1938年住持僧悠扬。1943~1945年住持僧济善。文革中佛像被毁。墙体载重木柱严重腐烂,墙体倾斜,时刻有倒塌危险。2001年比丘尼释无垢接管长生庵。於2005年危房拆除,按原貌结构重建恢复长生庵大殿。该庵属皖南民居式木质建筑两层,高11米,长16米、宽16.…
57、瑞麟庵
瑞麟庵本不是庵,原址为“镇水庙”,但一度时间庙里无人居住。明崇祯年间有几位尼姑化缘到此,见庙宇空闲,地处乡间,难得清静,便据庙为庵。后因尼庵上空突然现出状似麒麟之物,时人以为祥瑞,因而称为“瑞麟庵”。据骆氏家族谱牒记载,骆姓自元初时因避乱徙居虹乡,俟后家族稍有宽裕,于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6)设立家堂庙,占地约30亩。其后于顺治11年(1654年)、道光四年(1824年)、咸丰五年(1885年)、1996年、2008年先后5次重修,其中顺治11年,道光四年,咸丰五年留有碑文,现存于庵中。泗县人民政府于2003年12月将瑞麟庵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由泗县人民政府…
58、呼兰三光庵
三光庵坐落在呼兰区松江街31号呼兰河东岸边200米处。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复建于1988年,于1992年9月间正式开光。三光庵现为呼兰区著名的佛教场所,拥有百年的历史,重建的“大雄宝殿”其建筑规模宏大,仿古式庙宇建筑逼真。建筑面积为138平方米,面阔三间三门,进深三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许多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拜佛祈福。地址:呼兰区幸福街10-2号呼兰河东岸200米处1简介三光庵位于呼兰城西南隅,以三位创始人悟光、性光、纯光法师中的三个光字而得名,为全省第二大庵庙。三光庵大雄宝殿气势恢弘,引人注目。这里为三间起脊砖瓦结构,面积150平方米,正面前檐为4根明柱,正中…
59、丛柏庵
丛柏庵重建于明朝嘉靖39年,以侧柏密集而得名,是临沂市唯一的一处尼姑庵。庵门牌匾上的题字出自全国四大名僧之一、山东佛教协会会长沙门能阐手笔。庵内有千年银杏、响水泉、连理柏与古藤、碑廊、三圣殿等景点。银杏树是隋唐时期的,距今1300多年了,树高45米,周长8米,需要5个成年人搂抱过来,更奇的是这棵树上有一株古藤,叫“古树生藤”。树下有一处山泉叫“响水泉”,因泉水叮咚作响而得名,水质清冽,冬暖夏凉。“连理柏”,顾名思义,连理就是夫妻的意思,原名姐妹柏或夫妻柏,后有文人雅士改名为连理柏。此树已有1600多年,最大特点是树又长出一根藤,人称“爱情藤”,此藤长57.9米,有“连理柏下情长在,爱情藤上不老…
60、桄榔庵
桄榔庵坐落于儋州市中和镇的南郊,是苏东坡谪居儋州时住了三年的处所。宋绍圣年间,苏东坡父子初到儋州时,当地州官张中十分敬重苏东坡,让苏家父子住在官府的房子里,定期发官粮给他们。谁知好景不长,次年湖南董必武在雷州得知此事后,便派人前往驱逐。苏东坡父子无处安身,处境很凄凉,当地官民都十分同情,就帮助苏东坡一起在城南的桄榔林建房,在众乡亲的帮助下建起了三间茅屋。虽然周围虫蚁滋生,但茅屋处在“竹身青叶海棠枝”的桄榔林中,东坡宽慰之余便将茅屋命名为“桄榔庵”。同年,苏东坡帮助乡亲们打了一口水井,泉足水甜,乡亲们将它命名为“东坡井”。数百年来,井水从未枯竭。桄榔庵是苏东坡在儋州三年的生活遗存,历代都对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