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开封市 > 兰考县旅游
兰考县文物古迹介绍
焦裕禄纪念园
焦裕禄纪念园(原焦裕禄烈士陵园)始建于1966年2月,位于开封市兰考县城北黄河故堤上,2007年7月更名为焦裕禄纪念园。焦裕禄是山东淄博市人,1962年12月出任中共兰考县委书记。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干部群众向风沙、盐碱、内涝进行顽强斗争,积劳成疾,于1964年5月14日病逝,终年42岁。其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受到广泛称赞,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纪念园主要纪念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等,是中轴对称纪念性园林。纪念碑位于纪念园南部的中心,1993年5月建成。碑高19.64米(寓意纪念焦裕禄同志1964年逝世),碑正面镌刻
鹿台岗遗址
鹿台岗遗址位于兰考县东部裴村店乡。鹿台岗遗址地层关系自下而上依次为: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先商或岳石文化、商文化、春秋时期文化等,而与鹿台岗相距仅数十公里的朱岗、段岗、牛角岗诸遗址地层关系自下而上依次为: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文化、春秋时期文化等。通过对鹿台岗遗址和朱岗、段岗、牛角岗遗址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它们虽近在咫尺,但是文化面貌却大相径庭。出土文物在鹿台岗遗址的文化内涵中,未见二里头文化遗存,确共存有与二里头文化属同时期的岳石文化和先商文化,从而表明今杞县境域应是二里头文化分布的东部边界。相反鹿台岗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岳石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良墓
张良墓是兰考县境内的一处历史遗迹。该墓位于兰考县城西6公里的三义寨乡曹新庄火车站南侧,紧靠陇海铁路。墓冢高10米,周围长100米,保护区面积35000平方米。张良祠张良(?-前186年)字子房,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其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襄王和悼惠王之相,有五世相韩之称,为韩国的功勋世家。秦灭韩后张良为报国仇,图谋复韩,结交刺客,曾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狙击秦始皇未中,后投归刘邦,并成为重要谋士。楚汉战争中辅佐刘邦消灭项羽,建立汉朝后,-为留侯。汉高祖刘邦誉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塑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牧岗遗址
牛牧岗遗址位于兰考县西部的双塔乡牛牧岗村北。遗址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12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在已发掘的近400平方米范围内,古代文化堆积较厚,一般达5米以上;延续时间长,时代涵盖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属于夏代的先商文化,以及商代、春秋、战国、西汉、唐宋至明清;文化遗存较为丰富,发现有灰坑、房基、墓葬等遗迹,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瓷器、青铜器、建筑构件等遗物。古水井其中龙山文化遗存分布广,遗存最为丰富。少量仰韶文化遗物的发现,反映出距今5000年以前民权一带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部分地点先商文化遗物的出土,说明商族在灭夏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仪封谢家双楼
谢家双楼位于兰考县仪封乡谢庄村,始建于清末,分东西两个楼院,占地3300平方米,两座楼院各有厢房、客厅,大门是花子门楼。现存东西双楼各3间,西厢房5间,东楼长14、5米,宽6、5米,高13、1米。西楼长14、5米,宽6、5米,高13、1米。坐北向南,是两座二层0,硬山卷棚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建筑在高约3米的砖砌台基上,青砖白灰墙体约1米厚。砖雕花窗,窗内按装木翻板,四角垒砌尖角,状似皇冠,民俗又称叉子楼。内为重梁起架,方椽,八砖扣顶,木质楼板,木楼梯。楼内顶方椽上记载楼主和建成日期。东楼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八月,西楼建成于清朝宣统元年,楼主谢松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君营吴家宅院
吴家大院位于兰考县仪封乡中老君营村,始建于清末,分东、中、西三院,占地3000平方米,西中两院被毁,现存东院基本保存完好。该建筑自南向北留存有二层楼阁式正房,东西厢房,门上砖雕“重门燕喜”,院门为城墙式建筑,下面正中为建在三级台阶之上的大门,墙顶上面有可供人行走的通道、瞭望及防御垛口,墙高约5.5米,厚0.83米,异常坚固。正房是一座二层0硬山卷棚式建筑,面阔三间,建筑在高约2米的砖砌台基上,楼顶是可以瞭望的城垛式墙体,四角耸起砖砌尖角,状似皇冠,正房的墙体厚约0.95米,其坚固程度,建筑风格在古民居中实属罕见。两边的厢房为二层0硬山式坡屋顶建筑。高度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陵岗塞河功完碑
黄陵岗塞河功完碑位于兰考县城东北40公里宋庄村碑楼内。碑系汉白玉雕刻而成,通高3.25米,碑身高2米,碑额高0.75米,厚0.20米。下有一龟形座,高0.5米,额上雕盘龙。明弘治八年(1495年)立,刘健撰文,李伦篆额,李真、周文书丹。碑文主要记载了明弘治二至八年(1489-1495年)7年间,开封东至山东西南和江苏西北交界处这一段黄河决口及治理的经过。文中对明朝政府先后委派的官吏和治河的方法、兴修的主要工程、动员民工的人数,都有较详细记载。尤其是对弘治六年(1493年)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大夏、太监李兴、平江伯陈锐3人的治河功绩记载更详。碑文书法圆熟秀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