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宁德市 > 蕉城区旅游
蕉城区文物古迹介绍
梅鹤古建筑群
梅鹤古建筑群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梅鹤村,年代为宋至民国。简介:包括三座桥(九跳桥、沉字桥、柳墘桥),一个门(石阙门),三处宫庙(车山宫、东岳宫、林公宫),一处明代民居(十年厅),五处清代民居(方厝里、林居琫厝、林居清厝、林杜行厝、林赞帮厝),一处民国建筑(后为知青点)等14处建筑。九跳桥始建于宋,为三孔伸臂石梁桥,全长25米,宽2.4米。沉字桥又称花桥,始建于宋崇宁五年(1106),清乾隆四十年(1775)及民国二十五年(1936)等数度重修,三孔石拱木廊桥,全长36米,廊屋面阔十一间,当心间做歇山顶桥亭。柳墘桥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为双跨石梁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古建筑群
文峰古建筑群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文峰村,年代为清至民国。简介:由陈惧斋祠、黄礼鉁故居、环水宫、闽东红军石堂集训指挥部旧址组成。陈惧斋祠于明清两代多次重修,现存清代建筑风格,祠主祀理学名家陈普,占地面积292.6平方米,单进合院式,门额书“陈惧斋先生祠”,厅堂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黄礼鉁故居建于清道光至咸丰年间(1821-1861),为一代戍台名将黄礼鉁居住地,故居由门亭、天井、正座、前后廊庑及偏座组成,占地面积335.2平方米,正座面阔3间,前廊带卷栅轩顶,穿斗式木构架。环水宫为古石堂三十六村共同奉祀奶娘陈靖姑的场所,创自宋元,于清乾隆九年(174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蕉城蔡氏民居及家庙
蕉城蔡氏民居及家庙年代:清座落地点:宁德市蕉城区蕉北街道前林路简介:蔡氏民居,清道光年间(1821~1850)建,占地面积1190平方米。正堂面阔六间,进深四间,梁木雕琢内容丰富多彩;家庙现存宗祠大门、文武门、池塘拱桥(半月池)、仪门、回廊等。保护范围:东侧至蔡氏民居及前林路商厦,西侧至宁德宾馆,南侧至宁德宾馆大门口,北侧至下井堂弄49号蔡氏古民居。2009年,蕉城蔡氏民居及家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德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宁德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为宁德市第一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34年3月,宁德城关-失败,革命中心区域向梅坑一带山区转移。同年7月,宁德县苏维埃政府在坑头村成立,坑头人池陈旺担任主席。9月,0宁德县委又在坑头村重新组建。宁德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为2层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30m2,共8间房。在旧址门口有一块纪念碑,是1988年7月中国0宁德县委员会、福建省宁德县人民政府为纪念0宁德县委重新组建、宁德县苏维埃政府成立而立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黄鞠灌溉工程
黄鞠灌溉工程位于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分为右岸龙腰渠、左岸琵琶洞渠系两个灌溉工程系统,左右岸两处灌溉工程渠系长十多公里,灌溉面积两万余亩。由隋朝谏议大夫黄鞠主持兴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该工程分为右岸龙腰渠、左岸琵琶洞渠系两个灌溉工程系统,两处灌溉工程渠系长十多公里,灌溉面积两万余亩。黄鞠灌溉工程是古代南方山丘区水利工程和民间自筹修建、政府指导管理的典范工程,具有较高的科技价值、文化价值、景观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2019年10月7日,霍童灌溉工程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坂尚书墓
上坂尚书墓位于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上坂村,年代为明。简介:明成化二十二年(1487)敕工部营建,赐祭。清乾隆十五年(1750)重修。墓坐东南向西北,平面呈“风”字形,由墓冢、墓碑、石象生、神道、享堂、碑亭、石砌禁墙等组成,占地面积312平方米。墓体石构,尚存石像生三对及墓志铭碑和神道碑各一通。神道碑楷书“明故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刑部尚书,赠荣禄大夫、少保,谥庄敏林公神道。”2013年,上坂尚书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周边各外延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闽东独立师集训地
闽东独立师集训地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虎镇文峰村,年代为1937-1938年。简介:原为一栋晚清民居,坐北向南,由大门、前埕、正门、前天井及两侧厢房、正厅、后天井、倒座、左右护厝及后院组成,占地面积858.2平方米。1937年冬,闽东红军游击队和各县游击队陆续集中宁德桃花溪整编,随后红军三个纵队和师部移驻虎石堂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集训。红军在村中设立多处训练场,战士白天练习投弹、射击等军事项目,晚上学习文化,抗日热情高涨,部队也从刚整训时的七百多人发展到1300人,整训期间部队还成立了军械厂与被服加工厂。1938年1月24日,闽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桃花溪革命旧址
桃花溪革命旧址位于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桃坑村桃花溪自然村,年代为1934-1937年。简介:包括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部旧址、叶飞旧居、阮英平旧居、范式人旧居、陈挺旧居、红军被服厂旧址及战壕旧址。桃花溪(桃坑)地处霍童、虎贝、洋中三镇交界地带,山高林密,地势险要,道路崎岖,自然条件和群众基础好,不仅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的诞生地、闽东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支撑地,也是国共合作抗日后,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的集结整编地和起始地,成为闽东革命重要根据地之一。1934年9月底,闽东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闽东工农红军独立第十三团及闽东红军独立营在宁德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柳州祠
东山柳州祠位于宁德市蕉城区洋中镇东山村,年代为清。简介:又称忠节大夫祠,始建于南宋,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修,光绪十三年(1887)建戏台。坐东朝西,占地面积788平方米,由门楼、前天井及两侧廊庑、下厅、后天井、上厅和祠右侧的戏台等组成。下厅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门,进深七间,两侧几字形封火山墙。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东山柳州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壁岭古官道
石壁岭古官道位于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石壁岭,年代为宋至民国。简介:宁德古时通往西乡及古田、屏南乃至闽北的交通要道,其开辟时间不晚于南宋,以其山体如石壁般笔直陡峭而得名。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邑人王天行采用火烧水攻之法,“遂成通途”。现存古道起于金涵乡高乾村西,经石后乡岭尾村,越石壁岭,过岭店村,终抵石后乡大岭村,全长2.5公里。由石磴层层累砌而成,宽约1米,垂直落差达500余米。古道沿线遗留着众多的人文景观,现尚存摩崖石刻“山高水长”、修路碑、古亭遗址、战壕遗址等遗迹。保护范围:古官道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石壁岭古官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岭福温古道
白鹤岭古官道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蕉北街道继光社区、蕉南街道中南社区、城南镇岭头村、湾亭村,年代为宋至民国。简介:由时任宁德县主簿的丁大全于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主持修建,历代多次维修。古官道起于宁德旧县西门,通往罗源,全长10公里,宽1.5~2.5米,蕉城境内现存相互连续的四段,均由石磴层层累砌而成。古官道沿途人文景观丰富,尚存摩崖石刻、碑刻十九处,古桥二座,古亭遗址四处,以及鹤岭寨、岭头隘门烽火台、界首关、界首烽火台等遗迹。保护范围:现存四段古官道四面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白鹤岭古官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都近代建筑群
三都近代建筑群年代:清~民国座落地点: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松山村、港口村简介:三都澳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设立福海关以来,先后有13个国家21家公司在此开办洋行,意大利设领事馆于此,一时商贾云集。现存有福海关税务司旧址、罗厝里修女院、三都天主教堂和三都修士院。保护范围:各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三都近代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德天后宫
宁德天后宫年代:清座落地点:宁德市蕉城区蕉南街道福山街简介:俗称妈祖庙,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始建,咸丰元年(1851)重建大殿。占地面积2400多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殿内有清咸丰元年镂空石龙柱4根,浮雕石凤柱2根。1937年8月,中共闽东特委与国民党当局在此谈判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议”。附属文物碧泉井位于天后宫左后侧10米,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井栏由长方形石板砌筑,井深4.6米,目前仍在使用。保护范围:前至富海市场,后至后山竹林,右至禾丰商业楼,左至围墙外延伸15米。2009年,宁德天后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