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 > 代县旅游
代县文物古迹介绍
下田关帝庙
下田关帝庙,位于代县上馆镇下田村东。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载,清乾隆元年(1736)、道光十四年(1834)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088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和老爷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老爷殿石砌台基,基宽10.5米、深7.8米、高0.7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装修已改。现存清重修碑2通。200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州衙署
代州衙署,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北街村东大街北县政府院内。据清光绪《代州志》载,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后明清多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四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202平方米。中轴线上有两进院落,现存二堂和三堂,两侧为厢房。此外轴线西侧还有两进侧院。二堂三间、三堂五间,皆单檐硬山顶,前檐设廊。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贾村文殊寺
贾村文殊寺,位于代县峪口乡贾村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60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仅存正殿,两侧为东配殿及东西耳殿。正殿石砌台基,基宽10.4米、深9.7米、高0.45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寺内现存清重修碑1通。(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里铺堡址
二十里铺堡址,位于代县枣林镇二十里铺村内。东墙上东门保存基本完整,门南侧有一段16米长的堡墙。堡南墙、西墙及西门早已毁弃不存。堡北墙基本完整保存,长150米,基宽5.5米,顶宽2.4米,高5.2米,其外面包砌的石、砖外墙壁早已被拆毁,其北墙上现有居民房占据。属明代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段村堡址
段村堡址,位于代县枣林镇段村村中。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约320米,南北约180米,分布面积约5.76万平方米。四面墙体残存,基宽2.4~4.5米,顶宽0.9~3.2米,残高2.9~7.2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07~0.20米。现存马面1座,角楼3座,属明代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章遗址
东章遗址,位于代县峪口乡东章村东南。东西约500米,南北约700米,分布面积约35万平方米。遗址地处滹沱河南岸丘陵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东西两侧临沟。未发现文化层堆积,地表采集有夏代的夹砂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可辨器形为瓮;汉代的泥质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弦纹或为素面,可辨器形为折沿盆。1981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峨口遗址
峨口遗址,位于代县峨口镇峨西村南约100米处。东西约300米,南北约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地处峨河西岸高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西临水冲沟。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灰陶和泥质红褐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和蓝纹,器形不详;东周时代的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器形不详。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宇文堡址
文堡址,位于代县阳明堡镇宇文村东北。平面分布不详。东墙、北墙断续残存,东墙残长48米,北墙残长20米,占地面积173平方米。基宽1.6~3.5米,顶宽0.4~1.8米,残高0.6~6.1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14~0.22米,夯层中夹卵石较多。时代不详。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社堡址
下社堡址,位于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东。平面呈长方形,东西47.4米,南北66.1米,分布面积3133平方米。四面墙体残存,基宽5.2~5.7米,顶宽1.2~2.8米,残高2.4~6.2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07~0.13米。南墙正中辟有堡门。属明代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和岭口遗址
太和岭口遗址,位于代县雁门关乡太和岭口村东。东西约200米,南北约400米,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地处七里河东岸台地,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东、北侧临沟。文化层厚0.3~0.6米,采集有夏代的夹砂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和附加堆纹,可辨器形为斝、盆和罐;东周时期的泥质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弦纹或为素面,可辨器形为壶、盆、豆和器盖等。(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扶苏太子庙
扶苏太子庙,位于代县上磨坊乡赤土沟村东。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716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太子殿,东西两侧为耳殿,余皆为新建。太子殿石砌台基,基宽10.1米、深9.1米、高0.3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四间六抹格扇门。200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下社财神庙
正下社财神庙,位于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财神殿题记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85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有戏台、财神殿,东西两侧为耳殿。财神殿石砌台基,基宽9.2米、深7.2米、高0.45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县毛泽东路居
毛泽东路居,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北街村东大街北侧县政府后院。1948年4月6日,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等率中央机关由陕北赴河北西柏坡时途径住宿。路居坐北向南,一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654平方米。现存正房6间,西厢房7间,均为硬山顶木结构建筑。现室内陈设有毛泽东当年使用过的物品。2007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留属墓葬
东留属墓葬,位于代县枣林镇东留属村东南约600米处。俗称杨七郎墓。杨七郎即杨业第七子杨延兴,宋代将军。其事迹多见于戏曲、演义中。墓区东西45米,南北108米,占地面积4860平方米。地表现存黑石垒砌封土1座,底径6.3米,高3.6米。墓前立碑1通,上刻“宋赠武勇将军延兴杨公神墓”,清嘉庆二十年(1815)款。时代不详。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相传雍熙年间,宋太宗乘辽国更换皇帝之际下令北伐收复失地,当时分兵三路从雁门关向北挺进,第三路为潘美所统帅。战争开始后,三军节节取胜,尤其是杨业所率部队更是所向披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灵寺
神灵寺,位于代县枣林镇东留属村南。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303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老爷殿,东西东侧为奶奶殿和龙王庙,余皆为新建。老爷殿石砌台基,基宽9.05米、宽7.8米、高0.2米。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四檩前廊式构架,装修已改。200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选仁遗址
选仁遗址,位于代县峪口乡选仁村东。东西约500米,南北约600米,分布面积约30万平方米。遗址地处滹沱河南岸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开拓平坦。未发现文化层堆积,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和篮纹,器形不详;汉代的泥质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或为素面,可辨器形为罐。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清观戏台
三清观戏台,位于代县峪口乡下苑庄村西。观毁于1966年,现仅存戏台。据题记载,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建。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南向北,占地面积83平方米。砖砌台基,基宽9.65米、深8.6米、高1.55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前坡歇山、后坡悬山,六檩后廊式构架。200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磨坊文殊寺
上磨坊文殊寺,位于代县上磨坊乡上磨坊村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845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现仅存文殊殿,余皆为新建。石砌台基,基宽11米、深8.55米、高0.7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县卧云寺
卧云寺,位于代县滩上镇石家湾村北约2000米的山中。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民国十二年(1923)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52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仅存正殿,两侧为山门、过门、东西配殿及西耳殿。均为石券窑洞。寺内现存清功德碑、民国重修碑各1通。(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苑大庙
上苑大庙,位于代县滩上镇上苑村东北。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载,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5平方米。石砌台基,基宽8.65米、深6.35米、高0.15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四扇六抹格扇门和四扇四抹格扇窗。现存清重修碑1通。(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