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原平市旅游
原平市文物古迹介绍
崞阳文庙街35号宅院
崞阳文庙街35号宅院,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北街村文庙街35号。坐东向西,占地面积63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存。该院为三进院布局,平面呈曲尺形,中轴线依次建有大门、二门、仪门、主房,两侧建有厢房,大门为砖雕立柱门,施以仿木三踩斗栱。门额题“庆余”二字。影壁为方砖实心,单檐歇山顶。二门额题“食旧德”。仪门额题“光裕”。走马板题字“庸”,取和谐之意。主房坐东面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前带廊构架,单檐硬山顶。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家庄观音庙
郭家庄观音庙,位于原平市苏龙口镇郭家庄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27米,南北宽18米,占地面积486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碑记清同治八年(1869)曾进行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现存观音殿,龙王(新)、关帝大殿并列布局于观音殿两侧。观音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斗拱五踩单翘单昂、龙王殿、关帝大殿均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2005年,原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及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平岱岳庙
岱岳庙,位于原平市东社镇上社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长58米,东西宽19.8米,占地面积114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戏台梁架题记清康熙四十年(1701)、乾隆四年(1739)多次重修,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余为清代风格。该庙为三进院布局,中轴线依次分布有戏台、牌楼、正殿。正殿砖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悬山顶,斗栱三踩,平身科每间一攒。1985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平泰山庙
泰山庙,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平定街村。坐北朝南,南北长52.3米,东西宽31.8米,占地面积1663平方米。据清《崞县志》记载,创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明、清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中轴线仅存正殿,两侧为配殿、耳房。正殿及配殿为明代遗构,余为清代遗存。正殿石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单翘单昂,前设月台,上置勾栏。正殿前建有报厦三间,单檐歇山顶。(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平慧济寺
慧济寺,位于原平市中阳乡练家岗村中。据明碑记载,创建于唐,重建与宋、金、元、明历代均有修葺。坐北朝南,东西长30米,南北宽114米,占地面积3420平方米。一进院布局,中轴线建有观音殿和大佛殿(文殊殿),两侧建有伽蓝殿、东西配殿和钟楼、寺内存宋塑10尊,明清木雕及塑像55尊,(其中39尊存市博物馆),观音殿现存壁画约16平方米,重修碑5通。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村清澄寺
南村清澄寺,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南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23米,南北宽45米,占地面积103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梁架题记大明弘治十八年(1505)重建,清嘉庆三年(1798)重修。现存建筑为明代风格,中轴线分布有大殿、山门,两侧有钟楼、鼓楼。大殿石砌台基,六檩前代廊构架,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殿内供观音、文殊、普贤石佛3尊,身高1.7米。钟楼内悬挂明成化八年(1472)铁钟1口。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佛寺修故伽蓝碑
南佛寺修故伽蓝碑,位于原平市东社镇赵村村民委员会库房内。占地面积1平方米。青石质,螭首,方座。碑身高1.66米,宽0.8米,厚0.19米,座长0.8米,宽0.5米。唐长寿二年(693)立石。额题“为金轮圣神皇帝修故伽蓝之碑”。22行,满行36字,碑文记述了张合堡等村民修浮屠及武德年间重修伽蓝之事。1974年将其移至村中保存。1981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芥玉皇庙
荆芥玉皇庙,位于原平市楼板寨乡荆芥村西北玉皇卯山顶。坐北面南,东西长11.6米,南北宽15米,占地面积174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嘉庆六年(1801)、同治四年(1865)、光绪十八年(1892)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一进院布局,中轴线建有正殿、两侧建有配殿。正殿面宽一间,石质券洞,门窗不存。庙内存碑19通。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迎新崞山寺遗址
迎新崞山寺遗址,位于原平市大林乡迎新村(又名南神头村)西约500米处。根据光绪版县志记载,始建于南北朝齐世祖永明八年(490),宋、元、明、清重修二十二次,是原平市著名古寺。崞山叠翠为崞阳八景之一。“文革”期间被毁,现存明清寺庙遗址。遗址位于崞山山腰,两侧临季节河,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80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现存石碑18通,石狮(残)3尊。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石寺塔
上石寺塔,位于原平市崞阳镇上石寺村西300米处丘陵台地内。据碑文记载,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六角单层喇嘛石塔。通高7米,坐北朝南,塔基平面呈六边形,上置两层束腰须弥座,高2.3米,束腰部浮雕仰覆莲。塔身单层,为圆形覆钵体,南侧辟尖拱形眼光门。塔刹为六角形相轮五层、上承华盖、仰莲、宝珠。1985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平佛堂寺
佛堂寺佛堂寺(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原平市西镇乡前沙城村始建于宋代,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有过殿、佛殿,两侧有神棚、罗汉殿、关帝庙等,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佛殿为元代建筑,过殿为明代建筑。佛殿为大雄宝殿。整个殿宇置于台基之上,前有月台,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正方形,单檐悬山顶。殿内塑有三世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匙村观音庙
匙村观音庙,位于原平市苏龙口镇匙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28.3米,南北宽40米,占地面积1132米。据梁架题记,始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7),中轴线仅存正殿,余皆复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前后设廊,单檐悬山顶,斗拱五踩,明间平身科每间1攒,次间每间2攒。山门前有石旗杆1对。2005年,原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火石脑遗址
火石脑遗址,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唐昌村东约500米滹沱河西岸台地,南有唐昌河。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6米,属于龙山文化遗存。地面采集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残片,纹饰有绳纹等,器形有壶、罐、鬲等。1987年发掘约70平方米。1985年,原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脑山遗址
大脑山遗址,位于原平市东社镇峪里村东北约4000米之同河东岸大脑山顶。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分布面积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2~1.5米。采集有龙山文化夹砂、泥质陶片,纹饰有绳纹、蓝纹等,属商代的泥质陶片。1985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内长城遗址(原平段)
明内长城遗址,原平段起点位于段家堡乡立梁泉村西北1900米处,止点在段家堡乡张其沟村西北1300米处。海拔高度2000~2300米,石砌墙体。现存墙体3段,全长约2794.8米。沿线存堡2座,烽火台19座。据《明史》、清光绪《山西通志》记载,该段长城是明代成化、嘉靖、万历时期修筑。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平峙峪遗址
峙峪遗址,位于原平市中阳乡峙峪村南约300米处滹沱河东岸台地。北临季节河,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800米,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7~1.2米,地面采集标本有新石器时代的泥质彩陶片、泥质鋬耳、夹砂灰陶绳纹残片。1985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禹王梁遗址
禹王梁遗址,位于原平市大林乡西会村西约500米处禹王梁山岗上。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3米,地面采集有夹砂、泥质陶片和石球,纹饰有绳纹、蓝纹等。属龙山文化遗存。1985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北窑遗址
王北窑遗址,位于原平市东社镇王北窑村南约1000米的丘陵坡地上。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宽约500米,分布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地面采集有龙山文化泥质红陶和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粗绳纹和细绳纹,器形有豆等。1985年,原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头神庙
西头神庙,位于原平市东社镇西头村。据梁架题记,始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东西长16.2米,南北宽11.5米,占地面积186平方米。中轴线建有山门、正殿、两侧建有耳殿。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四檩前带廊构架,单檐硬山顶,门窗已改原制。(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卫村遗址
卫村遗址,位于原平市闫庄镇卫村西南约500米处云中河西岸丘陵坡地,南北有冲沟。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500米,分布面积约75万平方米。地面采集有龙山文化泥质陶残片,纹饰有绳纹,器形有豆等。1981年,原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