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中市 > 介休旅游
介休文物古迹介绍
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位于介休市城区东南10公里龙凤乡张壁村,背靠绵山,面对绿野,海拔1040米,周圆1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整座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从堡北向下俯视,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向下延伸。堡南则有三条向外通道,堡西为窑湾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堡东居高临下,有沟堑阻隔,可谓“易守难攻,退进有路”。堡墙用土夯筑而成,高约10米。堡有南北二门,中间是一条长300米的街道。街东3条小巷,街西4条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北堡门筑有瓮城,南堡门用石块砌成,堡门上建门楼。街道两侧有典雅的店铺和古朴的民居;几座庙宇琉璃覆顶,金碧辉煌,点缀在堡内;还有抱柳的古
太和岩牌楼
太和岩牌楼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城东北20公里北辛武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造。因它通身包砌精美华丽的琉璃饰件,而被当地人称之为“琉璃牌坊”。太和岩牌楼,原是该村真武庙前的门前坊,其坐北向南,占地27.7平方米。据传,该牌楼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北辛武村晋商巨富冀氏家族冀以和在对村内的七座庙宇进行补修时,在真武庙中轴线之山门前所新建。虽然现在只剩下了牌楼这个单体建筑,但是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真武庙的气势,在明间西侧柱底有“光绪丁酉年(1897)年造立”的题记。此牌楼为四柱三楼歇山顶琉璃砖石结构,坊高8.5米,长9.65米,宽1.55米,台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头寺
绵山景观主要分布于岩沟东侧半山腰。从介休市区驱车上108国道东夏线,过秦柏所在地西欢村不远左拐,便是一条缓缓上升的12公里专用公路。再经有薄一波题写“绵山”匾额的山门牌楼,过光岩寺、朱砂洞、飞虎洞、楞严会旧址,便可到达龙头寺。龙头寺又名塔岩头,因岩下黄土坡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后因唐太宗来绵山朝山谢雨,见双龙显灵而改为现名。龙头寺有20余个景点。如《叶剑英元帅论绵山》、《介子推不言禄》、《屈原咏介子》等大型碑刻,以及百龙壁、赋诗亭、普救殿、南天门、关帝庙、龙门石牌楼等。从景区入口处拾级而上,过龙头寺牌楼匾额,往左侧山壁前一回头,就见有一面阔大的山体前,雕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有道墓
郭有道墓郭有道墓(第一批省保)时代:后汉地址:介休市城区东门外郭泰,字林宗,人称有道先生,山西介休人,东汉末太学生首领,位居“八顾”(指能以德行引导人的八个名士)之首。因看到东汉王朝-将灭,不应征召。归乡执教,弟子达数千人。不慕高爵,乐与士人为伍,被世人视为楷模。建宁二年(169年),病殁于家,时年四十一岁。墓地南北长50米、东西宽35米。墓向南,夯筑封土,下方上圆,高4米,下边边长13米,上圆周长52米。墓前原有东汉建宁四年(171年)蔡邕撰文并书丹《郭有道碑》一通,至明代已佚。清康熙年间傅山依原拓临摹另刻一碑,立于墓前。碑高2.24米、宽0.9米、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虹霁寺
虹霁寺又名滚钟寺,位于介休市城西10余里的义棠镇师屯南村的银锭山巅,寺内有虹霁寺塔、滚钟坡、天王殿等。史料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十三年,唐太宗破刘武周于汾州,立寺。该寺自唐初建,明万历年重修,清康熙年间复修,乾隆金妆,后几经战乱。银锭山巅古塔,系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山前流过汾河,景同延安宝塔山,百姓称“小延安”。1993年,介休市加大开发旅游资源力度,虹霁寺如枯木逢春。当地除修复寺庙外还新增了寺牌楼、人工瀑布、得月亭等旅游景点。站在几里之遥,人们就可看见矗立在银锭山巅的虹霁寺古塔,雄伟的古塔同山前流过的汾河交相辉映。2005年由于一些煤矿越界开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祆神楼
祆神楼(第四批国保)时代:清地址:介休市顺城关正街东隅是原祆神庙的组成部分,楼因庙而得名,是一座门楼、乐楼与过街楼相接合的楼阁式建筑。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庙毁,万历年间改建为三结义庙,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至康熙七年(1668年)又对结义庙进行重建。乾隆五十年(1786年)建祆神楼。祆神楼位居庙前,既是山门,又是点缀街心的过街楼。平面呈“凸”字形,凸出的部分为过街楼,面宽进深各三间,东、西、南三面通道,高二层,中设平座,上施重檐。楼较宽的部分下层为山门,上层为乐楼。下层山门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周设围廊,空间敞朗,山门腰间平座与过街楼平座衔接,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中回銮寺
回銮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介休市绵山镇兴地村据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碑记:原为空王灵溪寺,建于唐中年间(881-885年),唐太宗欲登山礼佛至此回銮,唐僖宗时(873——887年)改名为回銮寺。五代末,毁于兵火,宋初重建,北宋末又毁。金天会十一年(1133年)“仍于旧基而兴新构”。现大殿明间脊枋下有“大元国至大元年(1308年)岁次戊申二十七日壬子丁未时重建”的题记。廊下有明清碑数十通,记载了明嘉靖、清康熙、乾隆时维修情况。寺坐北朝南,占地近10000平方米。现存山门、天王殿、正殿、垛殿、东西配殿、胁配殿等建筑二十余间。主体大雄宝殿为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休后土庙
介休后土庙(第五批国保)时代:明、清地址:介休市庙底街后土庙始建年代无考,据明正德十四年重建碑记载: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皆重修之。可见后土庙之创建当早于北魏,历经各代重修,现存规模为明正德年间扩建。三清观系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增建,明清重修,余皆为明清建筑。后土庙坐北朝南,总占地9196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三清殿、后土庙、吕祖庙、关帝庙、土神殿等。主体建筑献楼、戏楼与三清楼组合联结为一体,结构精巧,堪称明清楼阁式建筑中罕见之精品,而庙西区吕祖、关帝、土神三庙和三连台之建筑形制,更为国内所罕见。三清观内保存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休五岳庙
介休五岳庙介休五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介休市城内东大街草市巷创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是一处建筑宏伟的道教古建筑群。庙坐北朝南,总面积为2158平方米。现存建筑有临街影壁、八字影壁、山门、戏楼、钟鼓楼、正殿、献殿、东西配殿、后寝殿等。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顶,殿内明间金柱上有“二龙戏珠”悬塑。献殿平面呈“凸”形,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出单檐歇山顶抱厦。庙的山门、戏楼、钟鼓楼三座建筑屋面结构组合连接,为一座三位一体的建筑。五岳庙的建筑顶部脊饰全部以孔雀蓝为主调的琉璃饰件装饰,色泽纯正,造型优美,均为当地烧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休东岳庙
介休东岳庙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城南7.5公里的小靳村。庙始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碑记,蒙古至元七年(1270)与大德七年(1303)地震后重修过。最晚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庙院坐北向南,占地3100平方米。现存影壁、山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正殿、后寝殿等建筑,为元、明、清代遗构。庙内现存明清彩塑30余尊,碑碣16通。山门、正殿、寝殿内皆有完整、精美的壁画。东岳庙整组建筑规模适中,布局紧凑,环境幽雅。2006年5月,介休东岳庙作为元至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山西省介休市绵山镇小靳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山窑址
洪山窑址洪山窑址(第六批国保)时代:宋至清地址:介休市城东洪山镇洪山、磨沟村一带古代瓷窑。在山西介休洪山镇,故名。也叫“介休窑”。创烧于宋初,历金、元、明、清数代,烧瓷历史达千年之久,为北方瓷窑所少见。宋代烧瓷品种较丰富,除白釉瓷外,还有黑釉和白釉釉下褐彩瓷等。装饰技法有印花、划花、剔花、釉下彩绘和镂雕等。白釉印花大都受定窑影响,纹饰布局完整,线条清晰,但不讲求均衡对称。褐釉盘、碗、洗等器物也大量运用印花装饰,盘洗器饰以婴戏荡船纹,为介休窑独出。介休窑还受磁州窑影响,烧制白釉划花、剔花、釉下黑彩划花、釉下褐彩器和白釉釉下褐彩器等。另有一种白地红花器,色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休云峰寺
云峰寺云峰寺(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介休市绵山抱腹岩云峰寺又名抱腹岩,落于绵山腹地,原称抱腹寺,唐贞观(627-649年)间敕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清朝年间屡有修葺。现存古建筑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五龙殿、明王殿、马鸣殿、罗汉堂、眼光菩萨殿及僧房、客舍等近百间。寺内保存有历代精美彩塑70余尊,其中包骨真身像3尊。云峰寺坐落于绵山腹地,原称抱腹寺,唐贞观(627——649年)间敕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清朝年间屡有修葺。寺内建筑因地势走向分上下两层,朝向不一,高低参错,高处全修以悬空的栈道,连通各个殿宇。现存古建筑有空王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袄神楼
袄神楼山西四大名楼(万荣的秋风楼、万荣的飞云楼、永济的鹳雀楼和介休的袄神楼)之一。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所在的“明教”,其前身就是古波斯的“祆教”,而介休的袄神楼即是国内仅存的一座祆教建筑。祆神楼外观重檐四层,内则为两层。该楼下层空阔,上层用平座加栏杆,屋顶为十字歇山顶。电话0354-7212372交通市内乘坐出租车起步价可达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开放景点位置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顺城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休源神庙
源神庙时代:明、清地址:介休市洪山镇洪山村狐歧山麓介休源神庙位于介休市洪山镇洪山村东南狐歧山麓,因源泉而建,故名。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北宋、元两次重建,明、清屡有重修,1989年亦进行过维修。庙宇坐东南朝西北,二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623平方米。现存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牌楼、山门、戏台和正殿,两侧为钟鼓楼、东西配殿,二进院西南建有跨院,院内东南为娘娘殿,多为清代建筑。牌楼二柱单楼式,五踩双昂斗栱,单檐歇山琉璃瓦顶。戏台与钟楼、鼓楼连构,下部为砖券窑洞三孔,台身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琉璃瓦顶,三踩单昂斗栱。正殿建在高1.35米的石砌台基上,面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绵山正果寺
正果寺内有八尊高僧、四位高道的包骨真身像,虽历经千年而骨架完好,颇有灵气,是研究绵山历史文化和地理气候的重要文物。此处还有通天云衢、五龙松、弥勒殿、圣母殿、观音殿、三大士殿、送子娘娘殿、五龙殿等,来历神奇,庙殿灵验。乾坤塔明七暗九层,高达69米,高出云霄,巍峨壮观,是我国高山寺院中最高的佛塔。门票门票:5元/人景点位置山西省介休市绵山风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休城隍庙
时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介休市北关街道东大街275号介休城隍庙位于介休市北关街道东大街275号。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创建年代不详,据庙碑记载,明弘治八年(1495年)、隆庆六年(1572年)及清代均有重修。占地面积3415平方米。城隍庙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戏台、正殿,两侧为钟楼、鼓楼、配殿及耳殿。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戏台建于高1.35米的砖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五架,单檐卷棚硬山顶,前台明、次间出歇山顶抱厦一间,三踩单昂斗栱,后台明间出卷棚歇山顶抱厦一间。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四面出廊,重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脊饰。上檐斗栱为七踩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武周庙
张壁古堡有南北二门,中间是一条长300米的街道。街东3条小巷,街西4条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北堡门筑有瓮城,南堡门用石块砌成,堡门上建门楼。街道两侧有典雅的店铺和古朴的民居;几座庙宇琉璃覆顶,金碧辉煌,点缀在堡内;还有抱柳的古槐和罕见的琉璃碑。到处是古迹胜景,古香古色。景点位置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汗王祠
可汗王祠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供奉可汗的庙宇,据说里面供的是刘武周,因为当年刘武周曾在这屯兵一年。虽然叫祠,但是更像一座大户人家的私宅,结构是传统的中式四合院,十分幽静。院里还有戏台,贯通全村的地道在这个院里有一个洞口。景点位置山西省介休市绵山风景名胜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坛塔
北坛塔北坛塔位于介休市西北的绿野上,为一座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又名史公塔。清乾隆十三年(1748)为介休人纪念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任介休县知县史记事兴学赈饥而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峰寺石佛殿
时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晋中市介体市绵山云峰寺位于介休市东南25千米绵山镇绵山抱腹岩。据碑载,云峰寺又称灵官仙窟、大云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占地3932平方米。坐北朝南,建筑分上、下两层布局,并以石梯栈道相连,上层寺院现存建筑石佛殿为明代遗构。下层全部为1995~1998年复建。云峰寺石佛殿坐北朝南,石木混合建筑,面宽三间,进深一间,歇山顶。两山与后檐包砌石墙,前檐明间施两扇小板门,次间施槛墙与直棂窗。檐下柱头科三踩单昂斗栱,斗栱与梁架不对位。明间平身科一攒,大斗之上出45°斜昂。次间平身科两攒,同柱头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