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安庆市 > 潜山市旅游
潜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
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镇风景村境内,现存唐(公元618年-907年)至民国(公元1912年-1949年)历代石刻400余方,以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石刻最多。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虎头崖石刻”、“刘源题字石刻”三大石刻群组成。现存唐至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300余方。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的石面题刻手法,分浅雕(凸起)和沉雕(凹线)两种;题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天文地理等方面;文体多样,有诗词、歌赋、纪事、题名等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刻体量之大,题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柱山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天柱山镇茶庄村上冲组,座落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南大门处,原称马祖庵,源于唐代高僧马祖道一名。庵基始建于明万历25年(1597年),由桐城进士吴应宾、怀宁户都郎阮自华二人捐资营造。万历27年(1599年),上命中使御赐藏经,诏改马祖庵为佛光寺,寺名沿用至今。明末至清代咸丰年间,佛光寺屡遭兵燹,后重建数次。20世纪90年代寺殿建设开始走上规模化、正规化。现有建筑依山势呈梯状布局。中轴线取东西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体建筑。轴线以东建有回廊及寮房。山门建成三滳水牌坊式,天王殿、大雄宝殿一律使用琉璃歇山顶,整个殿宇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崖石刻
白云崖又称虎头崖,坐落在天柱山镇茶庄村林庄组。白云崖石刻利用天然石壁以刻文记事,或造像为主。运用单线阴刻、减地平刻、浅浮刻及沉刻等技法,创造出风格各异,生动多姿的石刻艺术品。字体包括篆、隶、楷等,书法严谨浑厚,疏密适宜。石刻内容广泛,涉及到宋、元、明、清等文人墨客及释子信士的题刻多达六处,其中以明代著名文学家李元阳的题刻占多。如“铁笛龛”,以及清乾隆年间张期愈题刻“超然物表”等。在白云崖半腰间原有鲁道人人庵,现已废,但留有石窟,窟壁上镶有坐佛像三尊,佛像高70厘米,其面容现已剥落难辩。白云崖石刻与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被视为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200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昆仑寨寨址
昆仑寨寨址位于黄柏镇与槎水镇交界处的一座昆仑山上。东起黄柏大桥,西至马鞍寨,南视槎水镇油坊村,北问黄柏昆仑村。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昆仑山脉为东西走向。主峰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断块山。峰谷之间呈“V”字型。形成了险要的山川地貌。山寨大门被建在开阔的东侧。这样可翠俯瞰山下全貌。这不但很符合视线-原理,而且更加突出了军事上的技术要素,同时又反映出了古代石匠们的聪明智慧。寨门寨墙用长方形细面麻石条做建筑材料,石门高约2米,宽1.5米,门内壁凿有门播关石孔,增强了防御功能。现存石墙残长约500余米。昆仑寨由明宗室朱统琦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抗清结寨时所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潜山太平塔
时代:宋地址: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据旧志记载:“太平塔始建于晋咸和间(326-334年),寺前有太平塔,塔前有真武殿,殿后有玉皇阁、石华表。”太平塔位于潜山县博物馆院内以东,塔东、西、南三面毗邻县城繁华商贾区,塔北分布着馆内各展区。据《潜山县志》记载:该塔始建于晋代咸和年间(326-334年),为舒州太平慧勤佛鉴禅师的道场,是一座砖木结构的舍利塔。塔周围原有的真武殿、玉皇阁、寺及石华表等佛教建筑今已全毁,现存的砖塔仅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几部分组成,立于砖砌的基座之上。建筑平面呈八边形、0式,底层边长约38米,塔体通高至顶尖约35米。整座砖塔仿木构造,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源墓
刘源墓,又称大王坟,位于天柱山主峰景区百花崖旁。墓地坐西朝东,北倚天柱峰丛,南视龙潭河,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该墓毁坏严重,原墓地呈圆形,并砌墓圹,于封土堆前立一通墓碑,碑高约70厘米,宽约60厘米,碑文楷书阴刻,文曰:“皇清光绪七年三月五日谷旦大王墓弟子储汉涛陈锦荣陈月松同立”。现该碑未存。原碑后封土残高约1米,现为平土地。刘源为抗击北朝军马,于大宋咸淳元年(1265年)在天柱山西关寨措厝山寨,“保聚生民十万余众”。刘源战死后,乡民为报其恩德,伐黄檀木作假躯体,配葬于百花崖旁。明宣宗追谥刘源为“护地大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鹤塘古生物化石出土点
黄鹤水库由于地陷原因,在多块乳状低山丘陵间形成。这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生态资源丰富,是鹤群最好的栖息地。因此,这座小型水库被称为“黄鹤水库”。古生物化石出土点就位于黄鹤水库的西南侧,分布区域包括周边的三一、东红、和平、旭光等村,约37000平方米,以三一村何院组最为密集,露出表土的古新世中晚期化石多数为爬行类、哺乳类的脊椎动物化石,而龟鳖类就有10余种。这些标准化石为我们研究人类进化提供了翔实资料。1986年10月潜山县人民政府将黄鹤塘古生物化石出土点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庄老屋
洪庄老屋位于源潭镇三妙居委会洪庄组,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建筑平面以明五暗七状布局,座西朝东,青砖勾白缝,齐檐封火墙,面阔20.5米,通进深40.7米,占地面积约835平方米。前至后进呈梯式增高,在二进处设置照壁。照壁左右隔墙与中厅连成一体。看面墙磨砖,顶部斗拱疏朗。洪庄老屋原建筑规模宏大,因年久失修,大部分房屋倒毁,现仅存中轴线上的三厅二井一照壁。整个建筑风格深受徽派建筑影响。该建筑中厅面积最大,顶部卷棚五架梁采用台梁式结构,厅内立6根大圆柱,柱础为鼓形与方形,饰花卉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潜山胡氏宗祠
位于源潭镇三河村红星组的胡氏宗祠,属“陶正堂”这支郡望上的遗产,始建于清代中期,晚期扩建,分前后三进布局,通面阔约32.3米,进深9.9米,占地面积约320平方米。现存厅堂3间,建筑平面坐西朝东,大门前造作木栅门,穿斗式五架梁,两侧廊房已毁,其它构件保存状况较差。胡氏宗祠在一进天井处砌硬山顶、“倒山座”式照壁,并在门楣上端从右向左浮雕“居仁由义”、二进照壁浮雕“霞蔚云蒸”等吉祥文字;四壁墨绘“生化”图案;中进前廊卷棚,梁坊上饰彩绘,金柱上凸雕“倒扒狮”撑拱,内檐部分装饰颇具特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寨遗址
天宁寨遗址位于潜山县梅城镇潜阳路441号。地貌特征表现为湖旁1-3级台地,中部隆起,形成椭圆形土岗,高出地面20米左右,分布面积达6000平方米。东濒雪湖,南抵梅城镇龙井居委会所属胡同,北依潜阳路街道。土岗东南侧的土壤发生层简单,表现为弱分异剖面。1982年至1984年省考古所在遗址南侧进行了两次发掘,揭露面积达265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12座,其中,属三人合葬墓一座;从地表上采集的标本有玉璜、石斧、罐形陶鼎等,根据这些器物特征分析,天宁寨遗址属薛家岗遗址文化谱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尧莘墓
徐尧莘墓位于余井镇进士村青楼组43号屋舍右侧的一土岗上。墓地座东南朝西北,属夫妻合葬墓葬。墓冢封土残高约1米,表面积约30平方米。墓前存清代康熙辛卯年(1711年)由国学士廪生、痒生重立的墓碑一通,碑高1.23米,宽0.68米,厚0.11米。碑面阴刻“明赐进士大云伯徐公宾岳、诰封丁老夫人之墓”。徐尧莘(1545—1620)在四十二岁中明万历丙戌科进士,历任永州、衡州、荆州知府、广州按察史、广州布政使。从政期间,“厘弊苏民,远近戴之”。殁后,族人奉祀于乡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源题字刻
刘源题字刻位于天柱山风景区西关寨口处的一面崖壁上,石刻幅面向南,高约1.92米,宽约2.19米,自右向左竖书,共68个字,分9行,单线阴刻文曰:“大宋咸淳元年(1265年)奉本朝阙命措厝山寨保聚生民十万余众答历十余年北朝军马累次攻打保守无虞民户春耕冬则入寨寨长同安郡土豪刘源叔清鼎建统制宁宗达崇道。”石刻字槽较浅,线条瘦劲,内额无损,较完整。刘源,字叔清,南宋末年本地土豪。祥兴二年(1279年)元军昂吉尔等攻破山寨,刘源战死,卒石葬于百花崖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氏墓地
张氏墓地位于官庄镇金城村金寺组,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岗南面。墓地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墓表上面种植着茶、桑等经济作物。该墓地现存宋清时期的墓葬数座。宋墓有“张封一品夫人祖妣张母苏氏老太君之墓”,此墓于清道光13年重立石碑。另一座为赐进士出身的“护国都御史张公讳文显妣萧氏之合墓”。还有元代墓葬一座,碑文曰“四世祖妣例赠夫人张母吴氏之墓”。另有其他普通墓葬数座。碑文大都不能读识,这些墓葬多数砌有半孤形拜台,封土残高在0.8-1.1米之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潜山余氏宗祠
余氏宗祠,位于德馨庄西侧30米处,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建于乾隆57年(1792年)。堂内石刻各异,柱脚上雕刻精细图案和脊枋,顺坊上八仙过海等图案仍清晰可见。历史价值、建筑艺术价值较高。为什么要建余氏宗祠呢?据说,余文章出生后不足一月,其父病逝,母亲尤氏坚守贞操,独自一人将余文章抚养成人,为怀念母亲,供奉祖先,整治家风,文章公按三进两厢建成了约400平方米支祠公所,宗祠内悬有“五世同堂”、“七叶衍祥”匾额以及余氏后代的历史名人画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庙遗址
张庙遗址位于黄铺镇张河村民组境内,距张河村委会东南侧3公里处。东侧为一条村级公路。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了一处椭圆形台地,且台地相对高度达10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5米。在1984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从地表上采集到了大量文物标本。其中有尖锥状、0状、圆柱状鼎足及篮纹陶腹片。张庙遗址的发现,说明周王朝统治时期的中原文化对安徽的影响极大,从而使中原文化与古老安徽地方的土著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里碉遗址
七里碉遗址位于龙潭乡杜埠村七里组15号东侧1米处。寨墙皆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沿山脊自北向南伸及河谷。山脊北高南低,地势险要利于扼守,军事防御作用十分显明。该石墙为南北走向,墙高2米,总长约1100米,厚0.8米,其中,一段长100米的寨墙保存较好。筑墙石料没有凿制痕迹,系为天然石块垒砌,材质多段选用花岗岩,且墙面规范整齐,墙体十分坚固,完全用人工砌筑。据说,该石墙系洪秀部下为抵抗清军所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高楼屋
徐高楼屋位于余井镇岭头居委会高楼组,建于乾隆年间,坐北朝南,为明五暗七进建筑,五架梁采用抬梁与穿斗式结构,面阔10.6米,进深43.9米,占地面积约207平方米。建筑大门平面为“凹”字形。中厅结构破坏严重,檐柱与内外金柱因腐蚀而被拆除,仅存6个柱础。大门前有两根石质八方形旗杆石保存较好,其中一块旗杆石刻有铭文:“清乾隆壬申高科举人徐安国立。”另外有四棵百年以上的老樟树,与月形水塘组成了一个建筑整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恩祠
承恩祠位于官庄镇乐平村团结组,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代乾隆年间重修。现仅存二进抬梁式屋,砖木结构,平面呈方形格局,坐北朝南。面间20米,进深27米,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建筑大门前有一对“抱鼓石”,门楣上镶嵌着明代万历年间御史吴越亲题“承恩”石匾。二进出檐深,五架梁,单檐歇山顶,厅内立有8根圆柱与鼓形形柱础。厅内梁枋、撑拱等部位雕刻精美。2005年6月被潜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长庚故居
程长庚故居位于王河镇程家井村前进组,坐北朝南,面阔两间,外墙上白,二面坡屋顶,前后檐出厦,屋面盖“箥箕瓦”。故居西头房屋被拆建成新楼房,现仅存房屋3间,占地115平方米。程长庚(1811-1880),名闻檄,字玉珊,清代潜山县程家井人,是京剧创始人之一,享誉“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的称号,在潜山县博物馆内设有“程长庚陈列馆”,可供参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潜山太平寺
太平寺景点位于潜山县城西北的彰法山。文物古迹是主要游览特点。可参观太平古塔、乔公故址、胭脂井等名胜;凭吊乔公墓、大王庙、烈士陵园。潜山县文物管理所座落本景点,馆藏文物丰富,达1059件。有古新纪晚期,距今约六千万年的“潜山安徽龟”化石;新石器晚期的各种玉器、石器、陶器;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唐三彩,宋瓷等;还有部分的现代革命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