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安庆市 > 桐城市旅游
桐城市文物古迹介绍
桐城黄梅酒业文博园
安徽黄梅酒业集团近千万元打造的国家级4A旅游景区——安徽黄梅酒业文博园。充分展示了安徽黄梅酒业集团与生俱来的优势和全国任何一家白酒企业所不可比拟的特点:就是桐城派文化和黄梅戏文化的丰富内涵。它们与中国酒文化相互交融,成就了黄梅酒业独特和独占性的企业文化和产品的内在魅力。步入黄梅酒业,人们在浓浓的徽派建筑氛围中,品尝黄梅酒、欣赏“桐城派”、观看“黄梅戏”,自然景观与人文文化相互辉映,展现了黄梅酒业集团企业文化底蕴和产品品质内涵,让人流连忘返。“为社会酿造价值,为员工酿造幸福”是企业永恒不变的宗旨,“弘扬黄梅戏文化,成就安徽地产名酒”是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以
桐城文庙
文庙,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桐城市老城区的广场北端。此庙系悠久丰厚的桐城文化的标志,饮誉海内外的“桐城派”的象征,古代寺庙建筑的经典,江淮之际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1985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桐城,系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古县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远古祖先曾在这里留下各种历史见证的,历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丰富的遗存。古建筑更加灿灿明珠,烘初这座古城的风采。在众多的古建筑中,桐城文庙超群绝伦,光彩夺目。桐城文庙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元末毁于兵乱。明洪武初拓展重建今
姚元之旧馆
姚元之旧馆,坐落桐城市北街小学内。姚元之(1776~1852),字伯昂,号荐青,桐城人,嘉庆进士,画家,官至左都御史。其旧馆现存三组建筑:前楼、东西厢房、后楼。前后楼之间,东西厢房,中成院落,称为“前院”。后楼后,有长方形院落,称为“后院”。整个建筑长45.75米,宽20.48米,总面积为936.96平方米。前楼面积为132.34平方米,系前后廊式建筑,木构架保护完好。楼分五开间:明间长6.7米,宽4.25米,面积为28.48平方米,两侧次间,均长6.7米,宽3.9米,面积为26.13平方米,两外侧为稍间,均长6.7米,宽3.85米,面积为25.08平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桐城古城区
桐城古城区为桐城市(县)治所在地,已有1200余年历史。位于大别山东麓,长江北岸,地处南北交通要塞,206国道(合安公路)、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自其东郊穿过。古城坐北朝南,背依玉屏、投子、龙眠三山,旁挟石河、龙眠二水,山光水色,分外妖娆。古城初名山城,民国时改为孟侠镇,建国后定名为城关镇。古城建造典雅,曲折回旋,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称。城中保存完或经修复的古建筑有:宏伟壮观,体现桐城文化特色的“文庙”;飞檐翘角,体现明清建筑特色的“东南二老街”;造型精美,具有江南风韵的“告春及轩”;五垛四孔,横跨龙眠河上的“紫来桥”;幽静肃穆,仿佛置身仙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啖椒堂及左公祠
“啖椒堂”乃左光斗故居,坐落桐城市北大街。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明万历进士。官至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施惠政,政声著,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恩师。巡京都,查吏部卖官售爵,搜出假印七十,查出伪官一百余,不趋权贵,嫉恶如仇,故名其故居,曰“啖椒”。其故居分三进,前进是门楼,中进面积110.21平方米,明间为堂屋,即“啖椒堂”,长10.3米,宽4.1米,面积42.22平方米,两侧次间,为左右“上房”,均长10.3米,宽3.3米,面积33.99平方米;后进住宅四间,面积122.76平方米,每间长9.1米,宽3.4米,面积30.94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姚莹故居
姚莹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区寺巷内。故居旧时面积广阔,有厅、堂、轩、楼及院落。院落中植有竹、石榴、红绿梅、红白月季等花卉,太湖石点缀其间。前轩有联曰:“门临青竹邀君子,窗有红梅见故人”。故居东抵大宁寺、南至善庆庵、西齐寺巷、北抵北大街。现仅存四合院式核心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二进,东西厢房,中间夹一院落,四周环廊,前后左右对称排列,布局规整。故居结构为木构架抬梁建筑。撑拱承檐,槅扇门窗,雕花装饰。两坡屋面、青灰小瓦,砖铺迴廊。具有桐城典型民居风格。姚莹(1785—1853),字石甫,一字明叔,晚号展和、幸翁。师事叔祖姚鼐,少有匡世之志。嘉庆十三年(1808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樾故居
吴樾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中段西侧延陵巷内,坐北向南,原占地面积较宽,分前厅、后厅、厢房、后院等。因年深日久,陆续改建,旧貌稍有改变。今存其幼年书房、卧室等五间平房,面阔19米,进深三间,长5.2米,面积为187平方米。系砖木抬梁结构,两坡瓦顶,前设檐廊,撑拱承檐。每室前后开窗,上为开启式竖窗,下为固定式横窗,宽敞明亮。今西头一间木窗,仍为原物。室内西山墙挂有吴樾殉难照片。吴樾(1878--1905)字梦霞,一作孟侠,桐城人。自幼治学严谨,勤奋自励。光绪二十六年(1900),人保定高等学堂,广结爱国志士,投身民主革命。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教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以智故居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龙眠愚者;法号弘智,字无可。明末著名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九岁能文,二十岁著书数万言。以文会友,与陈贞慧、侯方域、冒襄等交往密切,议政论文,是为著名的“明季四公子”。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出入禁廷,尽阅内府文献典籍,常与汤若望讨论医学、天文等科学。后脱离宦海,削发为僧,云游各地,著书立说,倾心书画,娱情山水之间。清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七日,由庐陵押赴岭南途中,船至万安惶恐滩,卒于舟中。方以智在哲学、文学、书画、音韵、天文、地理、律学、医药、物理等方面有系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野渡江司令部旧址
渡江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简称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位于桐城市北大街桐城中学校园内。1949年4月19日,司令部由舒城移此。作战室设在中学图书室内,此系一幢高台基的近代建筑,面积231平方米,座西朝东,抬梁式砖木结构,下为砖石垒砌台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四周设回廊,宽1.2米,回廊设16根木柱,垫以四方石柱础。砖砌隔墙,东设大门,南北墙各设五个券窗,两旁设边门。西墙设两个券窗。梁架结构露明,五根硕大七架梁,四角用扒梁与之连接。屋顶四坡水,小瓦铺盖。现辟为“二野渡江司令部展馆”,向海内外开放。据《二野大事记》和二野司令部《阵中日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张廷玉墓
张廷玉墓园位于桐城市西北龙眠山腹地双溪村蒲庄组西半山腰的“凤形地”,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张廷玉墓园东向略偏南,墓区以墓冢为中心,其下三层地墁石祭台扇形展开,上置供桌、香炉、烛台、香筒等石祭具。再下设九级拜台,中贯神道,两旁依次排列文俑、武俑、马、文豹、羊、狮、赑屃负御祭碑等石像生,石像生前立四柱石坊。石坊下50米为张氏享堂,享堂前设照壁,上嵌雍正书“调梅良弼”、“赞猷硕辅”石匾。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康熙十一年(1672)生,三十九年中进士。康熙朝历任检讨、直南书房、洗马、侍讲学士、内阁学士、邢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雍正元年(1723)升礼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姚莹墓
姚莹墓,位于龙眠山腹地双溪村小河口“姚家坟山”,系夫妇合墓。墓地面积108平方米,冢高0.8米,座东朝西,面向阴山。墓前沿山势陡坡,以乱石砌成三级拜台,每级高1米,冢后环以乱石墓圹,中嵌墓碑,高1米,宽0.6米,为同治元年所立,楷书阴刻:“皇清诰授通议大夫广西按察使姚公石圃先生墓”。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姚莹(1785—1853),字石圃,号明叔,晚号展和,又号幸翁。桐城人。著名的爱国思想家,桐城派中坚作家。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历任平和,龙溪,台湾,武进等县令。鸦片战争爆发时,姚莹正在台湾兵备道任上,面对强敌,他积极整军备战,先后五次击退英军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桐城烈士陵园
桐城烈士陵园,在市城区西门外求雨岭南麓。烈士塔前身为“桐城烈士墓”,原建于北门钓鱼台山顶。1962年,桐城县人民政府改“烈士墓”为“烈士塔”,并移建于今址。烈士陵园的整体布局,依山面城,坐北朝南,总面积为30000平方米,四周筑乱石围墙,其中一条4米宽林荫道,通向35级宽阔台阶,直登塔台。塔台呈长方形,面积1700平方米,周环水泥钢筋栏杆,边沿植以翠柏。基台为正方形,面积130平方米,四周亦环以水泥钢筋栏杆。烈士塔高10米,方体梯形。正面镌刻“烈士精神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东侧镌“光荣归于为国家为人民为革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西侧镌“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张英夫妇合葬墓
张英墓,位于龙眠街道办事处双溪村“金鸡地”。墓地背枕金鸡山,面对“赐金园”,两侧小冲相峙,环境幽丽。原墓前设祭台和拜台,置石制供桌、烛台、香炉等整套祭具,立石雕翁仲、狮、羊、马等,对称排列,布局规整。墓前有四柱石牌坊一座。康熙四十八年、乾隆元年御赐碑二方,均为龟座,分立碑坊后。邑人姚鼐有诗云:“千嶂龙眠碧玉围,双溪蟠绕玉龙飞。圆堤松响交山阁,山崦花光照涧扉。青草已埋黄阁局,绛霄还振素流衣。衰赢幸与年年会,昏黑犹嫌早命归。”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圃翁,桐城人。康熙丁未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先后任《一统志》,《渊鉴类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盆墩遗址
金盆墩遗址,新石器、商周时代。位于桐城市新渡镇九重村金盆墩村民组,遗址由金盆墩和花园墩组成,东西相距约50米,三湾河位于遗址西侧。金盆墩平面呈椭圆形,面积约7000平方米,相对高度约3.5米,属墩形遗址。遗址断面暴露文化层中夹杂红陶、灰陶陶片和红烧土块,采集标本绝大多数属新石器时代,有枫叶形扁平鼎足,其相对年代应属薛家岗文化末期。花园墩遗址位于金盆墩遗址东,平面呈方形,高出四周水田约1.5米,为墩形遗址。遗址地表陶片较丰富,主要分布在东侧,采集有鬲足、口沿、器底等标本,有灰陶和红陶,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等。据采集标本及遗址形状推测该遗址年代为商周。金盆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施从云墓
施从云墓位于桐城市金神镇。墓地坐西向东,面积480平方米。墓区平面呈方形,墓碑正面镌刻“施从云烈士墓”,下款刻“桐城县人民政府立”,背后镌刻其简历。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从云(1880—1912),字燮卿,桐城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于保定将弁学堂。初任督官,继任陆军管带。武昌起义,革命军遭清军围攻,施从云等为解武昌之围,在滦州率军起义,成立“北方革命政府”。施任总司令,王金铭任都督,冯玉祥任总参谋长。起义军后遭清廷镇压,施从云被杀害,年仅32岁。是年,其遗骸由三兄扶柩南归,安葬家乡。1925年,国民政府追赠其为上将。1936年,-中央接受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秉文墓
张秉文墓位于黄甲镇汪河村张家坂组牌坊山,坐西朝东,前临牯牛背水库。麻石墓圹,靠山立碑,文曰:“明显考钟阳张公、妣张门方氏之墓”。文革中,张秉文墓遭到破坏,墓冢被炸,墓地牌坊被拆,墓区石狮、供桌等移往他处。2007年11月,桐城市委、市政府为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专项资金由市文物管理所主持修复了张秉文墓。张秉文,字含之,号钟阳,桐城人。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官江西抚州知府、湖广荆湘道、建宁兵巡道、广东按察使、山东左布政使。崇祯十二年正月,抗击清军殉难济南城。妻方孟式亦殉节大明湖。事闻,赠太常寺卿,崇祀忠孝祠,载《明史》。清乾隆四十一年赐谥“忠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半山阁
半山阁,乃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晚清教育家吴汝纶创办的桐城中学堂藏书楼,坐落于桐城中学校园内,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曾在桐城中学学堂任教的日本教师早川东明参与设计。当代古建筑专家单七元、罗哲文、郑孝燮曾对其设计形式和建筑艺术大加赞赏,称颂它是“凝固的音乐”。吴汝纶,字挚甫,一字挚父,清代安徽桐城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也是桐城派后期作家。同治四年进士,曾先后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长期主讲莲池书院,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了名校桐城中学。吴汝纶生前曾刊刻《深州风土记》、《东游丛录》等。殁后一年,其子吴闿生编次《桐城吴先生全书》付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光潜故居
朱光潜故居,位于桐城中学西隅,原有专石结构房屋三间,两坡屋顶,青砖墙壁。抗战期间,美学宗师朱光潜曾在此居住。朱光潜(1897--1986),系我国当代最负盛名的美学大师,同时又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哲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朱先生学贯东西,知识渊博,造诣精深,尤以他完美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严谨的学风,为世人树立了一个真正学者的光辉形象。朱先生生前是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政协常委,中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委员和顾问、北京大学一级教授。700余万字的著作,由安徽省出版社出版成煌煌20巨册《朱光潜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岭张氏宗祠
长岭张氏宗祠长岭张氏宗祠,清代。位于桐城市唐湾镇长岭村张冲村民组西侧,长岭小学校园内。宗祠前后两进,面阔各五开间。前进设楼,明间楼上是戏台。后进坐落于台基上,抬梁式木构架,用材硕大,举架高昂。檐下设卷棚轩,轩下设斗拱并饰以木雕,图案精美,雕刻细腻,堪称精品。整组建筑山墙、檐墙均以厚青砖垒砌承重,屋面小瓦覆顶,檐口马头墙高耸,檐下饰以彩绘。建筑风格庄重素雅,朴实大方。长岭张氏宗祠是当地张氏家族祭祀祖先,举行重大活动的礼制性建筑。宗祠格局完整,且前进设有戏楼,后进饰以木雕,用材考究,在桐城保存至今的宗祠中尚少见,是桐城西北山区乡土建筑的典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戴名世墓
戴名世墓位于孔城镇清水塘村南山岗,墓地面积120平方米,墓前设三级拜台,石砌墓圹,高约1.5米,墓冢为片石垒砌,冢前竖碑,文曰“戴名世之墓”。坟圹四周松柏环绕。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戴名世(1653—1713),字田友,一字褐夫,号南山,别号忧庵,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俗称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戴名世潜心史学研究、散文创作。著有《南山集》。是桐城派的重要奠基者。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因《南山集》获罪入狱。五十二年(1713)二月,处死,时年61岁。此案株连数百人,是为清代著名-——南山集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