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郑州市 > 巩义市旅游
巩义市文物古迹介绍
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被称为全国三大庄园,位居三大庄园之首,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该景区位于河南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4公里,庄园始建于明末清初,由十九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此外康氏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历经四百年而不衰,成为豫商成功的典范,康百万庄园也被誉为“豫商家园”。“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巩义康家,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
杜甫故里
杜甫故里位于巩义市区东10公里的站街镇南窑湾村的笔架山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公元712—770年)就诞生在笔架山下的窑洞里,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他的曾祖父在巩县任县令时,将家迁于此。杜甫一生创作了3000多首诗,流传下来的有1400多首,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矛盾,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杜甫的诗政治性现实性、人民性、艺术性都很强,唐代诗人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元稹也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毛主席称杜甫的涛是“政治诗”。所以长期以来,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巩义是诗圣的故
宋陵
宋陵,北宋皇帝(960-1127年)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一五”期间国家100处大遗址保护重点工程之一,是我国现存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著名帝陵之一。宋陵地处郑州、洛阳之间的巩义市,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开洛高速贯穿东西,南有嵩山,北有黄河,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被人誉为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风水宝地,是中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皇陵群,占地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共有300余座陵墓,现地上所存700多件精美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个巨大的陵墓群,几乎涵盖了北宋所有的皇帝,北宋九帝中除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囚死在漠北外,其余七帝均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羲台遗址
伏羲台遗址位于巩义市河洛镇洛口村。坐落在黄河南岸,黄河与洛河交汇处东部的夹角地带,高出河岸80米的台地上。遗址于1984年发现,由于当地百姓称此地为“伏羲台”,据此命名为“伏羲台遗址,据先秦典籍记载,黄帝、伏羲、尧、舜、禹等均在洛汭“修坛沉璧”,祭天祭川,遗址西北有传说中的伏羲台。1992年5月,经有关单位、专家认定此处为当时祭天场地。晋•王嘉:《拾遗记》卷一:“伏羲为上古,观文于天,察理于地是以图书著其迹,河洛表其文。”清乾隆十年《巩县志》载,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曾在此敕建“羲圣祠”,元代曹铎又在祠侧建“河洛书院”。遗址由于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皇陵
北宋皇陵位于巩义市的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一带,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再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臣名将共有陵墓近千座。从公元963年开始营建宋陵,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堪称为露天艺术博物馆,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艺术的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各陵园都由“上官”、“官城”、“地官”、“下官”四部分组成,围绕陵园还建筑有寺院、庙宇和行官等。陵台植松柏,横竖成行,四季长青。陵园内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山慈云寺
青龙山慈云寺位于巩义市大峪沟镇民权村,距巩义市区20余公里。这里四山旁围、一水中流、峰恋联亘、林木掩映、环境十分幽静,是休闲渡假的理想境地。慈云寺始建于汉代,是巩义第一丛林。据寺内碑载:“东汉明帝水平七年(公元64年),有僧摩腾,竺法兰始建白马寺于洛阳城西,既而云游其山,因其山月之秀,遂开慈云禅寺”。所以称慈云,是说佛之慈心广大如云,荫庇整个世界。慈云寺历经沧桑,或兴或废,一直延续至今,它经受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成了令人遐思的古寺。唐贞观元年至三年(公元627—629年),唐僧唐三藏玄奘奉敕重修此寺。宋代香火仍然很盛。到了元代,由于战乱和灾荒,曾—度荒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北古城址
康北古城址位于巩义市康店镇康北村高速路北,坐落在邙山东延部的坡头上。面积4万平方米。东西筑城墙,南北临深沟,东有洛水,南有黑石古关,西有邙岭,北有黄河天险,这里依山傍水,由西向东渐次倾斜,直至平滩河沿。战国时期,周显王二年(前367年)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于巩,与西周洛阳相对称东周,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吕不韦灭东周,周亡。延续了一百多年。秦统一六国后,在此置巩县城,属三川郡,汉时属河南郡,北魏时将县治迁至东10公里的巩县老城。清同治五年重修了砖拱碹寨门,咸丰元年修了“巩王阁(红阁)”,并刻碑阐述《巩王庙原委》,还修了一殿、二殿、东西廊庙、山门、踏阶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苇园瓷窑遗址
苇园瓷窑遗址位于巩义市米河镇苇园村。村中间有一条小河流过,当地群众称为庙路河,又叫苇园河。苇园瓷窑遗址由此而来。小河将苇园村分为东苇园、西苇园两个自然村庄。苇园瓷窑遗址即分布于小河两岸,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500米,东至东苇园山脚,西至西苇园山根,南至苇园水库,北至茶店河沿,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57年7月,故宫博物院冯先铭、李辉炳等同志到此调查并发现遗址。1976年,河南省文物部门和巩县文管会联合对苇园瓷窑遗址调查。1987年3月,苇园瓷窑遗址被公布为第一批郑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3月,日本著名陶瓷学者楢崎彰一与南京大学历史考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甫诞生窑
在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有一处圣地,背靠笔架山,面临东泗河,山前是一片碧绿的原野,东泗河从中间流过,河水潺潺,清澈见底,两岸杨柳摇曳,风景秀丽,这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村,不仅为明清八景之一——“泗河烟柳”,更因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诞生而吸引着华人及全世界的关注。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祖籍湖北襄阳,他的曾祖父杜依艺在巩县任县令时,将家迁于此,以后其祖父杜审言,其父杜闲均居于此。唐太极元年(公元712年),诗圣杜甫(712年—770年)就诞生在笔架山下的一孔窑洞中,这孔窑洞因此命名为杜甫诞生窑,杜甫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在巩义还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巩义石窟寺
巩义石窟寺位于巩义市区北15公里的黄河南岸、伊洛河畔的大力山下,创建于北魏孝文帝之时(公元471—499年)。现存石窟5个,千佛龛一个,小佛龛255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个,碑刻题记200余块。石窟寺背依邙山,面临洛河、山光水色、秀丽多姿,古有“溪雾岸之幽栖胜地”的赞誉。与著名的黄河、洛河交汇处汇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建于6世纪北魏尊崇佛法的盛期的石窟寺,依山开凿五窟。五窟中以第一窟的规模最大,面积为6米见方。窟中的雕像,大部分取材于《妙法莲花经》,部分则采自汉魏两晋以来的本土艺术传统,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优秀艺术作品。石窑寺面积有有90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巩义兴佛寺
兴佛寺位于巩义市河洛镇七里铺村委东北1000米的莲花山顶上。南依横岭,北临黄河,邙岭青葱,风景如画。该寺创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关于其建寺原由在《重修兴佛寺创建配殿山门功成碑记》碑文中可略有所见:“兹为往来通衢要路,去大河未远;洪波巨浸泛滥无常,当建兴佛寺于山上,收敛风气,砥中流而过险阻,俾居者有平土之乐,行者无道阻之患。”兴佛寺原有山门、十王圣殿、大雄宝殿等,今仅存大雄宝殿。清康熙13年扩建地藏十王殿,清康熙56年重修,乾隆11年建钟楼,以后屡次增修。历经数百年,寺内建筑渐遭破坏,山门、钟楼、配殿等,均在“文革”前被毁。现仅存的大雄宝殿,座南朝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昌寺
福昌寺位于巩义市米河镇高庙村。东临米河第二初中,南距高刘公路50米,310国道200米,北紧靠延长山延长寨100米。该寺创建于唐,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重修。建国后,修建郑州市33中时,拆毁部分建筑,60年代,修水渠时,和尚塔一座被拆毁。1958年大炼钢铁时,寺院内的唐朝古钟被毁。70、80年代,曾作为米河二初中教师宿舍、伙房占用。2001年高庙小学扩建时,寺院建筑遭严重破坏,后佛殿、藏经楼等建筑与前佛殿北墙隔开分两部分进行管理。2005年,地藏殿内由寺庙保护员高亮等新塑了地藏王菩萨,观音殿内塑造观音、文殊、普贤塑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禅寺
走过千年风雨,历经磨难,几度兴衰,辉煌庄重的殿宇——青龙禅寺依然坐落在地处丘陵地带的巩义市北山口镇北湾村。据史料记载,东汉永明帝七年(公元64年),该寺与青龙山慈云寺相继而建,是十方僧人及信众往返于白马寺与慈云寺之间接待、歇息的驿站,故称“十方院”。传说,白马寺为天下第一古刹,巩县慈云寺为深山之内第二古刹。过去寺院碑刻林立,解放后水利建设将石碑另作它用,青龙禅寺之兴衰史已无证可考。据寺内道光12年(1832年)碑文载:“道光元年(1821年)寺中正殿迂回禄焚烧无余,游贤者以为叹,甲申岁(1824年)近寺之村,南北山口有好义者:张、丁、刘、赵诸君重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巩义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位于巩义市芝田镇官庄村西南,虽经几百年岁月沧桑、历经多次战乱,兵灾,时代变迁仍然保留下来大批错落有致的明清民居院落。刘家大院承载着家族从兴盛到衰落的数百年历史见证。刘家大院,又称王家大院。原有堂楼、上房、厢房、倒座、过庭、影壁、门廊、窑洞、纺织机,一切的布局和谐自然,井然有序。据当地村民的王氏家谱载:明洪武年间,六世家祖王文灿由山西迁巩。创建四个大院和一座高楼。到清嘉庆年间第八世时,因经营不善,家境败落,遂将几处大院卖给刘姓人家。现在这四处院落大部分还为刘姓人家居住。高楼也仍有官庄刘姓居民使用。刘家大院是明清时期北方地区的传统住宅。南北轴线对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义兵工厂旧址
在巩义市孝义街道办事处西北部,坐落着是民国时期全国四大兵工厂(沈阳、汉阳、巩县、上海)之一——孝义兵工厂,洛水从其西北穿过,陇海铁路贯穿东西,连霍高速从附近穿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随着历史的变迁,目前仅留孝义兵工厂旧址。孝义兵工厂,是河南省唯一的、也是最早引进外资兴建的大型军工生产企业。1914年开始筹建,1915年8月开工,1922年冬正式建成,它从筹建到投入生产,工期短、时间快,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是我国近现代军工生产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孝义兵工厂防空洞为全国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人防工程,它的发现与研究使中国的防护史提前了20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塌坡遗址
塌坡遗址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解放岭自然村北2500米,地处邙山北麓、黄河南岸的台地上,当地人称“庙洼”,北低南高,遗址区位置向南凹进成一个自然坡地。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40000平方米。1937年,中国现-古团体河南古迹研究会对塌坡遗址进行发掘后进行回填。遗址文化层明显,文化层厚约2~2.5米,发现有房基、灰坑,采集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等陶器残片。保存基本完好,现遗址被辟为农田。采集的标本有泥质红陶、灰陶、夹沙红陶、夹沙褐陶等,器形有钵、盆、罐、小口尖底瓶等。钵,泥质红陶,手制,斜直壁、圜底。文化层厚约2.5米,遗存非常丰富,有明显的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涉村东大庙
涉村东大庙位于巩义市东南山区涉村镇后村。东有五指岭,西为金牛山,南靠嵩岳,北依盘龙山,西南方向后村河向西流入坞罗河,俗称“四十五里倒流河”。涉村东大庙又称金山寺、中岳后庙、后村关帝庙。创建年代不详,由庙里宋代宣和二年(1120年)的石供床,推测创建年代最晚为宋代。明清时期多次维修。三十年代末,巩县芝罗二校(芝罗乡第二中心学校)在此驻扎;1945年,八路军撤退后,国民党县大队李清彪、王殿臣等在该庙内设公堂刑场,破孩-许多革命人士,被老百姓称为阎王殿;建国后改为巩县十八皖校;文革后期,由于各村建校,学校分开,后村学校继续使用;八十年代初学校迁出。现为后村宗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生沟冶铁遗址
时代:汉中国汉代冶铁和制造铁器工场的遗址。位于河南巩义市铁生沟村。是已知的汉代冶铁遗址土物最丰富的一处。年代约当西汉中晚期至东汉。遗址中发现炼炉(高炉)、锻炉、炒钢炉、退火脱碳炉,以及烘范窑、配料池、房基、铁器、铁范、铁料、耐火材料和建筑材料等。附近有多处古铁矿坑道。研究表明,这里是一处冶炼生铁、铸铁、脱碳退火(柔化处理)、制造铁器的综合性工场,生产的基本环节是:炼铁、铸造、脱碳退火;或炼铁、铸锭、炒钢、锻造。出土的部分铁器上有“河三”铭文,推测这里应是汉代河南郡所辖的第三号制铁作坊。位于巩义市老城西南29公里处。铁生沟村群山环抱,矿藏丰富,南侧为一处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冶三彩窑址
黄冶三彩窑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北约6公里的站街镇大、小黄冶村,分布于黄河两岸,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是已知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三彩窑场。该窑始烧于唐代(618年~907年)早期,唐代中期达到鼎盛,唐代晚期仍在生产。三彩制品以瓶、壶、罐、碗、盘、炉、灯等器皿为多,另有一些马、象、狮、小儿骑马等动物和人形玩具以及俑、建筑构件等。器皿造型端庄秀丽,玩具传神逼真。胎质细白,多施黄、褐、蓝、绿、白色釉,晶莹光洁,色彩斑驳灿烂。有的还以刻花、贴花等技法做出装饰花纹。历史上关于唐三彩的产地,一般有西安、洛阳、扬州三地说,但目前发现窑址的,仅洛阳一地。黄冶三彩窑址在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城遗址
赵城遗址位于巩义市鲁庄镇赵城村,地处巩义市西南部山区,面积10万平方米,属于仰韶文化晚期遗存。遗址南有赵城水库,其它三面均为农田、山沟等丘陵地带。据当地老人相传,远古时代该地有一座城,人口繁茂,因遗址位于赵城村,故遗址命名为“赵城遗址”。遗址于1958年修赵城水库时发现,因修水库,遗址南部遭到部分破坏。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对其进行试掘,发现有墓葬、房基等,其文化层厚2—5米,出土有红陶鼎、盆、罐、钵和石斧、刀、蚌镰、骨镞等遗物。以泥质红陶、泥质灰陶为主,器型尖底瓶、钵、罐、碗纹饰有绳纹、划纹、附加堆纹、网纹、弦纹等。彩陶纹饰图案有网纹、带纹、弦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