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市 > 嵊州市旅游
嵊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嵊州马寅初故居
嵊州马寅初故居占地628平方米,建筑面积1228平方米,坐南朝北,共三进,四周外墙砖砌、内墙板筑。门厅三开间,临街建筑,条石门框,实榀门。第二、三进五开间,均为五柱七桁的梁式架头结构,硬山顶,南单檐、北重檐。三进之间各有厢房连通,中有二个天井,前小后大,空气流通,光照充沛。第二进底层中间是厅堂兼作通道,东两间为小客厅与账房间(会计室),西次间是马寅初父母卧室,也是马寅初出生处。西尽间为马家厨房。第三进五间,东西两间打通,是“马树记”酒坊的酿酒场地;中间厅堂,是连接东西的过道,是组合酿酒的枢纽,向北设门可通户外,便于对外传递货物。西厢北间为马寅初卧室和上楼
王羲之故居旅游区
书圣王羲之晚年隐居卒葬于金庭瀑布山,为道家“第二十七洞天”。这里四面环山,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王羲之故居坐落在这幽幽的山谷之中。景区汇集大量墨宝,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书法园林风景线。故居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诗情和墨香,与书生后裔聚居地华堂古村一起,形成了一处书法朝圣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王羲之故居位于嵊州市市区东25公里的金庭镇,这里四面环山,故居坐落在这幽幽的山谷之中。王羲之故居系列建筑有金庭观、书圣殿、右军祠、雪溪书院、潺湲阁,这里还有书圣墓、书法园林、书画长廊、放鹤亭等。一年一度的书法朝圣节,使景区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诗情和墨香。相邻的华堂古村,是王羲之后裔聚居
四明山主峰.红佛寺景区
红佛寺位于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北,四明山主峰下。是一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深山古刹。“苍岩倚天立,覆不如覆屋;玲珑开窗牖,落落明四月。”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游剡诗,道出了四明山区有石屋之名而彰显者,莫过于石屋禅院,即今之红佛寺。红佛寺后有石洞曰“大石屋”,周围有将军石、白龙潭、龙凤潭、天然石塔等,风景奇绝。“大石屋”可谓巍巍四明山之灵秀神奇处从嵊州市县城出发,经城东经济开发区,转道进入至甲青村(嵊州市客运中心2-15路公交)的城郊公交线,再沿进山公路行至四明山脚的华丰村,一路石阶直到红佛寺。沿途风光别致,溪涧与山路时时交错,景观与情趣相融,是一个典型的纵深峡谷
清风庙
原名王烈妇祠,位于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姚岙村东。庙南一里许为清风岭,庙为宋末临海王姓烈妇而修。据民国《嵊县志》:“王烈妇祠,-(乾隆李以炎《嵊县志》),在清风岭。烈妇临海人,宋末为元师所劫,啮指血题诗岭石上。”“写毕,投岭下死。”“元至治元年,县丞徐瑞凿石为屋,树碑表之;后五年,佥浙东廉访桂秉彝为木屋四楹于石屋之南。至正中,旌曰‘贞妇’。十八年,屋毁,守帅周绍祖重建。”明正统初、成化十五年(1479年)、弘治十二年(1499年)、万历五年(1577年),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同治四年(1865年),均行修葺。民国25年(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瞻山庙
位于崇仁镇廿八都村。庙始建于南宋乾道间。明万历年间加建戏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里人集资重建。民国17年(1928年)重修。大殿两进,建有仪门、古戏台(万年台),大殿两侧置有配殿,戏台两侧置有廊屋。古戏台坐西朝东,与仪门相连,面朝大殿台高约10米,宽5.1米、深4.8米、台板高1.8米。系单檐歇山顶建筑,屋脊塑有龙吻、三星高照,瓦将军为四大天王,象征风调雨顺,左右两侧还塑有哪吒、杨戬,桁枋间饰木雕《群英会》、《卖草囤》等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石柱雀替为深浮雕《封神榜》,歇山顶下置有八角藻井,雕有线条流畅、工艺精湛的八仙。台前后石柱上镌刻着两副楹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嵊州城隍庙
位于嵊州城内鹿胎山南麓,是一座江南一带很有名气的建筑。该庙初建于1345年,由于年代久远,建筑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尤其是白蚁的蛀蚀,历史上曾十一次修建。近几年又经大规模重修,现已修竣对外开放。南宋朱熹游嵊州时曾到鹿胎山登城隍庙,题“溪山第一”四字,故嵊州城隍庙又有“溪山第一楼”的称号。城隍庙建筑规模宏大,选材讲究,雕刻精湛,装饰协调,整体和谐,称誉江南,堪称一绝。嵊州城隍庙位于城关镇百步阶9号,始建年代较早,宋《嘉泰会稽志》中已有文字记载。现存建筑系清嘉庆九年重修。该庙庙貌恢宏,在城隍庙同类建筑中数全省第一。建有八字屏风、月台、溪山第一楼、仪门、戏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仁村建筑群
崇仁村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崇仁镇嵊州市西北部。崇仁古村镇始建于唐,兴起于南宋,繁荣于明清。抗战期间,浙江大部分相继沦陷,唯独崇仁乡绅智退日寇免遭践踏,成为“孤岛”。杭、绍、甬、温等地商贩云集,有商家280余家,市镇建设与商业迅速发展。古镇规模宏大,总面积达3平方公里,明、清、民国发展脉络清晰,格局完整,古建筑数量众多,从明至民国序列完整,类型丰富,有传统的宗祠、民居、书院、厂房、店铺、作坊、寺院、祠所、完整的近现代乡镇政权管理机构:法院、公所、警署等,体现了社会体制嬗变的历史。崇仁村镇建筑中特别重要的建筑有:玉山公祠——规模最大的裘氏宗祠,五联台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黄山遗址
小黄山遗址位于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上杜山村小黄山,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50000多平方米,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距今9000年前后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发现于1984年,2005年1月调查,2005年3月22日发掘。遗址堆积厚1—2米,依据文化堆积内涵和地层叠压的相互关系,小黄山遗址文化内涵分成四个阶段,第四阶段堆积遗物显示为良渚文化晚期遗存,前三阶段遗存为小黄山遗址堆积的主体,文化内涵丰富,自身特征鲜明突出。遗址低山丘陵的地形环境,接近生土的堆积特征,对探索长江下游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及重大的学术价值。出土的石雕人首距今年代在9000年上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羲之墓
金庭王羲之墓在嵊州城东20多公里的金庭乡瀑布山。金庭是书圣王羲之晚年养生之处,卒葬于金庭乡瀑布山下。据《剡录》载:“王右军墓,在县东孝嘉乡五十里。”今墓为1984年重修,向南,圆形,条石青砌,墓前铺青石平台,中立石碑,碑阳镌刻“晋王右军墓”,上覆以方形石亭,单檐歇山顶,此处有古柏蔽日、瀑布挂潭,青山环抱,碧溪蜿转,秀色可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羲之晚年移居于剡之金庭(今浙江嵊州市金庭镇),与当时名士谢安等在此寄情山水安度晚年,去世后即安葬于瀑布山下(史传此地为道家的洞天福地之一),在墓的下方原有一规模宏大的“金庭观”,可惜在文革中被毁,因该观结构巧妙奇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成桥
玉成桥位于浙江省嵊州市谷来砩头村,与迎仙桥同为准悬链线石拱桥。建成于道光丙申年(1836)。坑举马正炫所建。马氏家谱中载有建桥的记录。该桥建成后当地村民认为桥拱这么平坦,可能要塌,拒付工钱。马正炫为了表达为民造桥的善意,竟然未收工钱,玉成其事,取桥名为玉成桥。桥建成后至今已160多年,完好无损,此祖业被马氏后人传为美谈,写入马氏家谱。该桥为新发现的又一座古代优秀桥型,已被收入《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堂王氏宗祠
时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该祠由大宗祠和新祠堂两座祠堂组成。大宗祠始建于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是为祭祀王羲之三十六世孙王琼夫妇而筑。建筑面南向,面积约1800平方米。华堂村是王氏聚居地,华堂王氏宗祠对研究王氏家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绍兴华堂王氏宗祠建筑一进为王氏三卜六世祖与其配偶石氏的灵位,一进与二进之间有二层厢房,二进供奉王羲之像和王氏祖先的灵位。绍兴华堂王氏宗祠神堂建于明末清初,南面有一古戏台,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平面呈正方形,边长4.5米,通高6米,台板高1.7米,四角柱顶架设横桁,桁下柱间穿插雕花月梁,台内顶设天花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寅初墓
马寅初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现代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马寅初(1882-1982),字元善,嵊县(今嵊州)人。经济学家、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1915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教务长,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口学会名会长等职。在我国高等教育、经济学、人口理论研究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尤以《新人口论》最为著名,其人口学说成为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基本依据。马寅初于1982年北京逝世,遵其遗愿,部分骨灰送回家乡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嵊州马氏宗祠
马氏宗祠位于浙江省嵊州市显潭乡举坑村。是一处晚清时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坐东朝西。合式,依次为门厅、戏台、正厅。戏台两侧有厢楼。正厅五开间,面宽21.60米。门厅、正厅、檐廊船篷轩,花篮式悬柱,檐枋、牛腿雕刻精致。戏台单檐歇山顶,藻井以24组斗拱分十层螺旋式收缩至顶,四周配以木雕图案。为嵊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艇湖塔
艇湖塔,位于浙江省嵊州市艇湖山巅。风水塔。据民国《嵊县志》:“艇湖塔,张志(康熙张逢欢《嵊县志》),在艇湖山。明嘉靖二十四年知县谭潜建。明崇祯七年圮,知县方叔壮重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木结构,底边长3.50米。底层南面开门,以上各层开窗3扇。腰檐菱角牙子叠涩。塔刹、楼阁已毁。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子殿
太子殿:天兴潭口有拜龙石,据说明朝太守白玉祈求于此,白玉之子随父求雨,被龙王收为太子,后人在旁立太子殿以作纪念。太子殿位于一突出岩石的石缝,面积约200平方米,颇具地方特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乐钱氏大新屋
钱氏大新屋位于长乐大街中段,系晚清早期建筑,距今约200年,为七间五进的大台门,有房共174间,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其建筑规模恢弘,出面的横梁、门窗,均饰有人物、花草、鸟兽、鱼虫,其砖、石、木雕极其精致,很有研究鉴赏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鹅王氏纯节坊
灵鹅王氏纯节坊位于嵊州市金庭镇,年代为清。灵鹅村内清代王氏纯节坊,建于嘉庆十八年(1813)。额坊浮雕双龙戏珠、双凤朝阳等图案,阑板刻“旌表故儒竺正俊之妻王氏纯节”等字样。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邢氏宗祠
太平邢氏宗祠又名敦伦堂,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嵊州市长乐镇太平村横街15号、西邻清风公祠,为太平邢氏总祠(属剡西邢氏),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清乾隆五十年(1785)、嘉庆七年(1802)、道光四年(1824)和民国六年(1917)等多次重修。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14平方米,南侧设有道地,分门厅(内侧穿堂下设戏台)、正厅(两侧设厢房)和后厅(两侧设侧屋,西侧屋为近年重建)三进,其间以穿堂相连,其中门厅面阔七间、正厅和后厅面阔五间,均为硬山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嵊州鹿门书院
鹿门书院座落在风光旖旎的芦峰山麗,此地因古木参天时时得闻鹿鸣之声,故称“鹿门”。书院创始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五年重修,这是一座四合式楼台建筑,底层为石砌台基,南、北两面各建一个拱劵洞,中间是正方形的天井,台基之上构建木结构房屋,四面相向回廊相通。“鹿门书院”系南宋理学家吕规叔创立,更楼系吕规叔之子吕祖璟所建。1174年,告老还乡的朝臣吕规叔从婺州迁此,开始凿山叠石,结构精庐三十楹建筑,创建鹿门书院,以办学得以闻名,淳熙七年(1180),浙东大饥,理学家朱熹以浙东道常平盐茶使之职来嵊赈灾时,访吕规叔于鹿门,在鹿门书院讲学,讲学之余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越剧诞生地旧址
越剧诞生地旧址位于嵊州市甘霖镇,年代为清、民国。浙江绍兴嵊州甘霖镇施家岙是中国越剧的发祥地,从这里曾走出袁雪芬、付传香越剧大师。越剧之乡即浙江嵊州,中国越剧的诞生地,以“百年越剧诞生地、千年剡溪唐诗路、万年文化小黄山”闻名于世。该地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书圣王羲之晚年归隐于此;人才辈出,是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马寅初,革命音乐家任光,山水画家郑午昌、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围棋国手马晓春等名人名家的故乡。1990年建成全国首家专业戏曲博物馆——越剧博物馆;修复了越剧发展史上的标志性建筑,如城隍庙、东王村香火堂前、施家岙古戏台、四季春科班旧址及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