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疆 > 吐鲁番市旅游
吐鲁番市文物古迹介绍
库木塔格沙漠
库木塔格沙漠新疆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少有的与城市零距离接触的沙漠,也是与天池、博斯腾湖并列的库木塔格沙漠新疆3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库木塔格”在维吾尔语里是“沙山”之意,库木塔格沙漠就是指“有沙山的沙漠”。库木塔格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来自天山七角井风口的西南风和来自达坂城风口的东南风,沿途经过长风程,携带着大量沙砾,最后在库木塔格地区相遇碰撞并沉积而成,南面的觉罗塔格山也促成了这两种方向的风力减弱和风沙的沉积。因为环境艰苦、道路险远,库木塔格沙漠在唐代被称为“大患鬼魅碛”,至今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吐峪沟石窟
吐峪沟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是吐鲁番地区目前已知开凿年代最早的石窟,是高昌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石窟始建于4世纪。5~6世纪,北凉至麹氏高昌时期建寺凿窟达到热潮,并成为皇家寺院所在。7~12世纪,回鹘高昌时期也有开凿或改凿洞窟。13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逐渐废弃。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至此盗割盗掘,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洞窟沿吐峪沟两侧南北长约500米的范围内分布。分东西二区,现存洞窟总计为94个,编号洞窟46个,其中仅有9个窟留有壁画。其窟形可分为方型窟、中心柱窟和纵券顶窟。方形窟以其窟顶形式,又可分为平顶式、覆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坎儿井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
洋海墓群
洋海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买里村北约1.5公里,火焰山南坡的戈壁地带上。墓地总面积5.4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相对独立的三块略高出周围地面的台地上,台地呈现长条形,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微有缓坡。三块台地相对隔离,上面均布满墓葬,分布特征、墓型均有较大差别,故分为Ⅰ、Ⅱ、Ⅲ号墓地。洋海古墓葬根据分布,可分为东、西两片墓地。墓葬形制有长方形竖穴墓、土坏墓室或二层台、墓斜坡土洞墓。东片墓群为竖穴墓及竖穴偏室墓,属青铜时代后期至早期铁器时代。出土文物丰富,主要有石器、陶器、木器、毛织等生活用品及狩猎工具,晚期墓葬中有壁画、文书等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公塔
苏公塔位于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南郊,距城约6公里。苏公塔又被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称为“吐鲁番塔”。在苏公塔的入口处,保存有建塔时的石碑一块,碑的两面分别用维、汉两种文字记载了建塔的原因。该塔是吐鲁番郡王苏来满二世为纪念和表彰其父额敏和卓的功绩而修建的,塔始建于回历1181年(公元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额敏和卓是鲁克沁王的后裔,1694年出生于哈拉和卓,是吐鲁番地区的统治者和宗教领袖,曾因维护祖国的统一,被清政府封为“扎萨克”。在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的斗争中屡建功勋,分别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先后-为辅国公、镇国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介绍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朝,历经唐、五代、宋、元朝,始终是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原共有洞窟83个,现存的57个中,有壁画的为40个,壁画总面积1200平方米,壁画内容主要有,以大型立佛画像为中心的“佛本生经变”故事画、佛教故事画、因缘故事画以及千佛像等,目的是颂扬佛法,供善男信女礼拜瞻仰。回鹘高昌是该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加之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佛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在异教冲突中遭到毁坏,壁画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本世纪初,又屡遭不良洋人盗劫破坏,雪上加霜,面目全非。尽管如此,劫余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界,畛域分明。阿斯塔那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多米的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墓室顶为平顶或穹窿形。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他们头枕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盖瞑目,双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绢锦织品制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陈放模拟的亭台楼阁、车马仪仗、琴棋笔墨,或陈放葡萄、瓜果、饺子、面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斯塔纳古墓
阿斯塔纳古墓有“地下博物馆”之称的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就位于高昌北郊的戈壁荒滩上。墓群东西长约5千米,南北宽2千米,占地约10平方千米。解放后这里配合农田水利工程和道路吐鲁番吐峪沟千佛洞修筑,清理发掘了500多座古墓葬。墓葬年代为西晋到唐代中叶(公元2世纪下半叶到9世纪初)。墓葬按家属分区埋葬,以砾石为界。每个墓葬基本上都有斜坡墓道和土洞墓室,地面堆着砾石,平面呈“甲”字形。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平顶或穹窿形顶。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他们头枕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盖瞑目,双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绢锦织品制作的衣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雅尔湖故城
雅尔湖故城是中国高昌国时期高昌郡治所遗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西约10公里亚尔乡亚尔乃孜沟村。因位于两条河床交叉环抱的地带,古代又名交河故城。20世纪初,德国人A.von勒库克、日本人桔瑞超与吉川小一郎、英国人A.斯坦因等都先后到此城进行调查盗掘。1928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对城址进行了调查。1956年新疆文物干部训练班又对城址进行考古调查、测绘。故城对研究新疆古代的城市建设和布局具有重要价值。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城依土崖,呈长方形,无城垣,南北长100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东、南两面各有一个城门。遗址的
高昌古城
介绍高昌故城呈长方形,周长5.4公里,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份。外墙基宽12米,墙高11.5米,夯士筑成。全城有九个城门,西面北边的城门保存最好。高昌城在13世纪末的战乱中废弃,大部分建筑物消失无存,目前保留较好的外城西南和东南角保存两处寺院遗址。内城北部正中有一座不规则的方形小城堡,当地人称“可汗堡”。1961年,高昌故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通在市区东面40公里处,可乘旅游车前往。新疆吐鲁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库姆塔格沙漠
介绍库姆塔格,维吾尔语是“沙山”之意。库姆塔格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来自天山七角井风口和达坂城风口的狂风,沿途经过长风程,挟带着大量沙子,最后在库姆塔格地区相遇碰撞并沉积,形成“有沙山的沙漠”这一独特的景观。库姆塔格沙漠已开辟成为集科研、考察、探险、沙地运动、沙疗保健、大漠观光于一体的风景区。站在鄯善老城向南望去,金色的大漠雄浑壮观、风光无限,千百年来与绿洲长相厮守,默默对视,犹如忠诚的恋人,给人无尽的遐想。新疆吐鲁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垂吉尔塔格山岩画
垂吉尔塔格山岩画,位于托克逊县城西北55公里处,是国家AAA级景区。在十几、二十公里长的柯尔加依沟的山丘石壁或坠落的土黄色砂岩上,分布着数十幅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古代岩画。岩画有放牧、狩猎和引水灌溉等图案,以动物为主,有鹿、骆驼、豹、虎、狼、狗,最多的是大角羊。画中得人物或行或立,或射箭或骑骆驼,他们头戴大皮帽,脚穿长腰靴,腰部束带,雄姿勃发。垂吉尔塔格山岩画线条流畅,稀疏均匀,布局合理,凿刻技艺高超,真实地反映了古代人生活放牧的情景,是新石器时代的作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伯西哈石窟
伯西哈石窟位于吐鲁番市胜金乡木日吐克村。洞窟分布在火焰山北坡一条小沟壑中,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现存洞窟10座,其中1-6号窟座南朝北。时代为唐至元(高昌回鹘王国860~1284)。1999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公塔礼拜寺
介绍室内宽敞,建筑庄严、古朴、可容纳上千人做乃玛孜。每逢肉孜节、古尔邦节,穆斯林群众,近的三人一群、五个一簇涌向礼拜寺;远的,骑毛驴、骑自行车、坐汽车从四面八方云集这里,颁经礼圣,祈求福佑。新疆吐鲁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雅尔湖古墓群
位于交河故城沟西台地上,与交河城一沟之隔。整个墓区为一狭长台地,墓葬群面积较大,达10万平方米。仅于50年代发掘过3座墓葬,发现陪葬文物500余件。主要有陶器、压花金片饰物、铜花瓣饰物、晶石红串珠、开元通宝、波斯银币等,确定墓葬年代为曲氏高昌至唐代。其余未再作科学发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藏塔遗址
台藏塔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三堡乡尤喀买里村,西距吐鲁番市40公里,东南距高昌故城遗址1.2公里。台藏塔的始建年代为公元6~7世纪(麹氏高昌时期),是当时著名的佛教遗址。14世纪末,察合台汗国统治者强迫高昌地区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之后,台藏塔逐渐毁破。台藏塔内曾供有一身巨大佛像,于20世纪初期被毁。台藏塔遗址占地面积为939平方米。残高约20米,塔身平面略呈口字形,朝向南偏西。塔基底部外边南北长约36米,东西残长34米,塔壁基部厚8~12米。塔内中空,内边方约15米。南向正中有宽约3米的缺口。该塔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吐鲁番盆地军事防御遗址
位于新疆天山东部山间的吐鲁番盆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托克逊县、鄯善县),是古代西域东西、南北交通的要道和十字路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之吐鲁番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在该地区保留了大量包括烽燧在内的古代军事设施遗址。烽燧,又称烽堠、烽火、烽表、烽铺、烽堡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军事警备通讯制度。我们现在所说的烽燧多是指烽燧制度中的建筑物,这种建筑的出现早于长城,但自长城出现后,即与长城密切结合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通路上丝绸之路后,为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保障西北边疆的安定,历代中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