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临夏州旅游
临夏州文物古迹介绍
21、清真北寺龙凤影壁
临夏砖雕,享誉海内外。在临夏市八坊十三巷之一的北巷里,有一座清真北寺,寺门前有一幢“龙凤呈祥”砖雕影壁,历史悠久,保存基本完好。影壁由三帧砖雕作品组成,被人们称之为“墨龙三显”的图案居中,两边为“凤凰来仪”。影壁是无可置否的艺术精品、文化精品和历史精品,是现存于临夏市的极其珍贵的文物,也是地方文化的最大历史疑案。它始建于何时,砖雕的作者莲池道人是何许人也,砖雕图案的渊源来由以及寓意所在,始终是临夏的历史之谜。还有,这块影壁历经历史的舛难沧桑,传奇般的留存至今,是极其不易的,所以入里探究其历史文化和推演历史之谜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龙凤影壁坎坷保护的传奇轶事据清真北寺学董马拜克老人介绍,这大小两龙和两只凤凰眼中原来镶嵌有宝石,他在儿时就听老人们讲,若是天气要起雷雨,龙眼就会发亮,出现湿润之气,不久天果然便下起雨来。在雨中看这影壁,似乎大龙显身于云川雨水之中,活灵活现。一到夜晚,龙眼发光,远近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临夏北寺照壁
夏北寺照壁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八坊街道办事处王寺社区,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原为临夏清真北寺门前照壁,现仅存照壁,是临夏地区保存历史最悠久的大型砖雕照壁,平面为“一”字型,长12.3米,高6.6米,厚0.8—1.0米,全部由青砖砌筑,墙体磨砖对缝,砖缝致密紧凑。照壁中雕“墨龙三显”,左右两边为“丹凤朝阳”和“彩凤昭月”,寓意“龙凤呈祥”,刀工精湛,栩栩如生,堪称河州砖雕鼎盛时期的艺术精品。临夏北寺照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反映了多民族文化既相互影响又交相辉映的真实面貌。2006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照壁基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三塬遗址
三塬遗址位于东乡县考勒乡三塬村西800米。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米,暴露有房址和墓葬。采集有大量的马家窑文化泥质红陶、橙黄陶片和夹砂红、灰陶片,其中马家窑类型的陶片多饰绳纹,彩陶纹样有黑彩勾叶圆点纹、弧线纹等,器形有罐、壶、盆、钵等;马厂类型的陶片多饰绳纹、少量饰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黑、红彩四大圆圈纹、漩涡纹等,器形有罐、壶等。另采集有少量齐家文化的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多饰绳纹、篮纹,器形有深腹罐、高领罐和鬲。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发展序列和与齐家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王坪遗址
王坪遗址位于临夏市罕乡王坪村北3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暴露有灰坑、墓葬和房址。采集有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多饰划纹、绳纹,彩陶纹样有黑、红彩圆圈纹、方格纹、波浪纹,可辨器形有罐、瓶、盘;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片,多饰绳纹、附加堆纹,可辨器形为单耳、双耳罐和侈口罐、鬲;辛店文化的夹砂红褐、橙黄陶片,多饰绳纹和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黑彩双勾纹、回纹、太阳纹等,可辨器形有双耳罐和壶。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三种文化的发展变化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临夏南关清真寺
中国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教圣地之一,位于甘肃省临夏市解放路红水河边,是临夏穆斯林群众礼拜的宗教活动场所。始建于元代末年,以后随毁随修。南关清真大寺占地3亩多,建筑面积为2074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礼拜大殿位于上层,沿着弧形阶梯拾级而上,是二层平台,平台与大殿之间有一道汉白玉贴面的双心圆券柱廊。大殿呈正方形,边长各21米,窑殿用汉白玉做成圆心复叶型壁龛形式,上刻《古兰经》。大殿中部有4根绿色瓷砖贴面的方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广河西坪遗址
西坪遗址位于广河县城关乡西坪村广通河南岸二级台地上。面积约20万平方米。分布于堡子根、西坪山根、张家坟一带。内涵分属马家窑和齐家两种文化。文化层厚0.5-1米。断崖面暴露有墓葬、灰坑、灰层、窑址、白灰居住面。出土有双大耳罐、折肩侈口罐、盉、单耳罐、垂腹罐和灰陶罐等。墓葬中随葬有陶器、猪骨等。陶器多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粗陶,还有部分彩陶片。纹饰有竖篮纹、绳纹、附加堆纹、交错压印刻划纹等。彩陶片还饰有彩黑平行宽带纹和勾叶纹等。该遗址出土的一件骨铲质料精良,被列为一级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广河赵家遗址
赵家遗址位于广河县阿力麻土乡辛家村西北1.5公里。是一处半山类型、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1米,暴露有墓葬、白灰面居址。采集有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器表素面或饰附加堆纹和绳纹,彩陶纹样有网格纹、锯齿纹,可辨器形有壶、罐;齐家文化的夹砂红褐陶片,纹饰有篮纹、交错绳纹,可辨器形有双大耳罐和壶。此外,还采集有寺洼文化的马鞍形口双耳罐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三种文化的相互关系及文化发展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马鞍桥遗址
马鞍桥遗址马鞍桥遗址位于刘集乡陶家村,刘集河西岸台地上,东临尕沟,西临大沟,南至崖头沟,北至榻咀,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15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其东部有大量陶器片。根据标本考证,分别为马厂类型、齐家文化类型、辛店文化类型。在距地表30厘米的断崖面有大量马厂类型的陶片和灰层,陶器残片多饰网格纹、黑宽带纹、折线纹、弧线纹等。齐家文化的器物残片多饰兰纹、绳纹,陶质为细泥红陶和夹砂器形多为文化的器物是典型的白色泥质,饰黑色直线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七十亩山遗址
七十亩山遗址七十亩山遗址位于永靖县盐锅峡下铨村黄河南岸第二台地,属金泉下铨村,是一处马家窑类型墓地。1975年11月15日,永靖县革命委员会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七十亩山墓地七十亩地一带,1974年农田基本建设中,出土有大量文物、陶器、石器、人骨和石板。出土陶器均系彩陶,陶质细腻,底色橙黄,有光泽,通体饰黑彩,绘平行线纹、旋纹、宽带纹、网络纹,器形有壶、罐、瓶、单耳罐、单身壶等,为马家窑类型晚期器物。石板为石棺残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任家崖遗址
任家崖遗址位于临夏县黄泥湾乡五一村西100米。内涵分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和齐家文化。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暴露有白灰面房址1处。采集有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及少量泥质黑、灰陶片。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陶片纹饰主要为绳纹、附加堆纹,彩陶纹样多见漩涡纹、网格纹、带纹,器形有喇叭口尖底瓶和钵、壶、罐等。齐家文化的陶片多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器形双耳罐、侈口罐和碗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1、崔家庄遗址
崔家庄遗址位于临夏县北塬乡崔家村东北侧。属齐家文化。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暴露有灰坑、窖穴、墓葬和白灰面居址。曾出土陶器、玉器、石器、骨器40余件。陶器主要为泥质和夹砂红陶,器表多素面,部分饰绳纹、篮纹和附加堆纹,器形有侈口高领深腹双耳罐、双大耳罐、侈口鼓腹罐和鬲等。石器有刀、斧、凿、锛、弹丸、网坠等,以磨制石器居多。玉器有璜、璧、玦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元山遗址
元山遗址元山遗址位于积石山县石塬乡三二家村六社。面积约2.66万平方米,文物遗存主要分布在山顶、豁口、元口大地一带。元山量灰坑,-白灰厚厘米泥。豁口的断崖上,距地表1.2米露出大量灰层厚达60-70厚米,出土有夹砂粗陶、石器、炭渣等,属齐家文化。豁口一块大约4000平方米的耕地中距地表下30-40厘米有墓葬遗址,在一座裸露的墓葬0土一件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小陶罐,豁口处有两种类型的文物遗址并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黄家清真寺
黄家清真寺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大树乡黄家村,始建于清代,坐西朝东,现存寺门和礼拜大殿。大殿由前殿、后殿和窟龛3部分组成。前殿为单檐前出廊硬山顶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间6.1米,进深两间5.3米。后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各3.5米,墙体均为土坯砌筑。黄家清真寺勾连搭结构和倒丁字形屋脊在我省清真寺建筑中为首次发现,对研究我省古建筑结构形式具有重要历史、科学价值。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寺院围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临夏蝴蝶楼
位于甘肃临夏市前河沿路西端,是马步青为其四姨太张筱英所建的宅院。整个建筑施工历时5年,于1943年建成,现存蝴蝶楼正院一座。楼东西宽56米,南北长74米,建筑面积占地2660平方米,占地500亩,其主体建筑北面正中主楼为蝶身,面阔七间,歇山顶挑檐。两厢随楼相连的房舍呈半圆形为蝶翅,左右两廊与长方形六角亭式0相连为蝶足,远处望去犹如展翅的蝴蝶,因此得名蝴蝶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八坊十三巷80号院
八坊十三巷80号院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八坊街道前河沿社区,始建于1930年,建筑面积513平方米,坐北朝南,整个建筑平面呈“L”型分布,由三个院落组成,分别为正院、车马院以及后花园。正院包括厅堂、东西厢房、堂屋及两个耳房;车马院包括砖雕长廊、岗楼、车夫房、马匹房;后花园包括砖雕长廊、水池;该院落建筑气势宏伟,布局紧凑,精致典雅,是八坊十三巷中最具有回族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是临夏地区具有鲜明民族地域特色的典型建筑。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院墙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6、杨家河遗址
杨家河遗址位于临夏县桥寺乡朱家墩村西600米。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面积约4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2米。采集有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少量泥质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交错绳纹和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黑、红彩相间的锯齿纹、葫芦形网格纹、弧线三角纹和网纹,部分有内彩,可辨器形有壶、钵和单、双耳罐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7、下王家遗址
下王家遗址位于东乡县锁南镇下王家村南300米。面积约150平方米。采集打制石器2件、石片5件。石片用锤击法制作。器身小而薄,长宽大致相等,其中2件为白色石英岩质,3件为角页岩质。石器为加工精细的刮削器,一件为角页岩质,一件为白色石英岩质。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旧石器时-古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8、小茨遗址
小茨遗址位于永靖县盐锅峡镇小茨村东南1公里。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泥质红陶和橙黄陶片,彩陶纹样主要有平行线纹、弧线三角纹,器形有小口尖底瓶和罐、盆、钵、壶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类型的文化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9、王家遗址
王家遗址位于康乐县虎关乡下王家村东北400米。属齐家文化。面积约6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采集有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篮纹、绳纹、划纹,可辨器形有鬲、盆和单、双耳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0、老华寺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亦称大华寺、华寺等,位于甘肃省临夏市华寺街。据史料记载,临夏清真老华寺始建于1368年,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四十年(1775)扩建。景点位置甘肃省临夏市华寺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