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德阳市旅游
德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21、什邡龙居寺
什邡龙居寺位于什邡市区西北23公里的湔氐镇龙居山麓,始建于隋,清康熙续修,至光绪三年。僧人月中、元钟师徒募化续修,全寺告成,规模和格局保留至今。现占地面积2345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什邡龙居寺因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远近闻名。木雕、彩绘题材丰富,手法多样;砖雕、石刻造型生动,技艺精湛;楹联词句富含哲理,耐人寻味。“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为该寺名联。什邡龙居寺历史悠久,《方舆胜览》、《蜀中名胜记》等典籍史书多有记载。因记载“后蜀王孟昶尝于夏日偕爱妃花蕊夫人来寺避暑”,故龙居寺有“蜀王消夏行宫”之美称,是川内少有的与后蜀相关的古遗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雌雄合一的古银杏,树冠如盖,绿荫蔽日,相传为花蕊夫人手植,它见证了龙居寺的千年沧桑。保护范围:东至龙居寺东面围墙;南至龙居寺南面围墙;西至龙居寺西面围墙;北至龙居寺北面河流堤岸。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西缘、南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洛水川主庙
川主庙是供奉、祭祀我国秦朝时期伟大的水利家李冰的祠庙。由于李冰在担任蜀守期间,在水利工程上的杰出成就,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打下的根基,造福蜀地至今,历代帝王都对李冰赐有封号,宋朝时敕封的“川主”封号犹被人们所推崇。李冰因治水的丰功伟绩历代帝王都加以封赐,到宋朝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封李冰为川主时,洛水地区的人民因李冰在龙神庙内制定了导洛通山蓝图,率先将“龙神庙”匾额换成了“川主庙”,因此,洛水的川主庙可称为“川主第一庙”。什邡市川主庙位于洛水镇中心,建于清嘉庆年间,08年“5·12”地震期间,川主庙遭到了严重破坏,在德阳市道教协会钟至兴会长的多方呼吁下,川主庙的恢复重建,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及文物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经过数年艰辛努力,各项宗教生活设施得以完善,成为集传统文化、宗教活动、休闲于一体的宗教活动场所。保护范围:东至老君殿台基东缘外延14米;南至柳河;西至老君殿台基西缘外延20米;北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德阳祥符寺
德阳祥符寺简介第一禅林第一僧,东来西去任飞腾。个中消息凭衣钵,代代于兹著上乘。上面这首诗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的翰林学士李调元游览绵竹祥符寺所题。李调元的题诗使绵竹祥符寺“第一禅林”的名声远播四方。祥符寺占地面积30余亩,是一座殿宇巍峨,遐迩闻名的千年古刹。该寺始建于唐代,得名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寺侧的绵竹公园内尚存一座建于唐代会昌元年(841年)的圭峰宗密禅师墓。据文献载,唐宪宗元和五年(811年)圭峰禅师曾经入蜀,在今绵竹祥符寺开坛-。保护范围:东至罗汉堂东缘外延5米,南至照壁外延10米,西至罗汉堂西缘外延5米,北至玉佛殿北缘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东缘外延30米,南至保护范围南缘外延25米,西至保护范围西缘外延25米,北至保护范围北缘外延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姜公坟·姜孝祠
姜公坟是孝泉人念孝子之德修建的建于明朝,一直延续至一九六六年,那之后又就进行了复建。姜孝祠位于德阳孝泉古镇省级,龙护舍利宝塔左侧(现属孝泉师范学校范围内),又有姜诗庙、姜公祠、孝感庙、孝子祠、孝感祠等多种称呼。据史料记载,姜孝祠,飞檐斗拱,雕花木窗格扇,气派庄严,祠堂三门三进,正殿前为过厅,厅前两侧为放生池,再前为石制的高大门坊。门坊上镶有两石碣:一竖书“姜孝祠”,一横书“跃鲤名区”。门坊背面又有“一门三孝”题额。正殿内为姜庞夫妇俩的塑像,神态雍容,栩栩如生。正殿左厢是安安殿,右厢为邻姑殿。正殿后为先代殿,祀姜诗父母,比正殿稍长。两殿间石碑林立,古柏森森。更有殿宇间许多彩塑浮雕,形制各异,金碧辉煌,极为壮观。而如今仅存姜公殿及左右厢房(即原来的邻姑、安安二殿),文物也散布各处了。1.姜孝祠保护范围:东至正殿东缘外延20米,南至正殿南缘外延35米,西至正殿西缘外延20米,北至正殿北缘外延3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圣谕碑
圣谕碑[雒城镇房湖公园东南隅•明代•市文物保护单位]碑红砂石质,原立于广汉市西门外万人坟前,1934年移至公园内,1956年建亭保护。坐北向南。碑高2.1米,宽1米,厚0.20米。碑首刻有龙文,额题“圣谕”。碑文楷书竖排阴刻“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字径0.10米,字距3厘米,落款为“大顺二年(1645)二月十三日”。碑阴原为阎锡命的圣谕六言注释,后被南明平寇将军,于隆武二年(1646)改刻为万人坟碑记。碑文为“崇祯十七年(1644),逆贼张献忠乱蜀将汉州人杀戳数十万,于奉命平寇复省,提兵过此痛彼白骨,覆以黄壤,爰题曰:“万人坟”是用立石。挂平寇将军印左都督杨展题。字迹风化剥蚀严重。1991年4月被公布为德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烟堆子遗址
烟堆子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兴隆镇西林村西南700米白玉河东岸一级台地上,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000米,宽200-500米,总面积约250000平方米。,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广汉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采集到与三星堆遗址典型陶器形制相同、时代相若的器物标本如高柄豆、小平底罐、鸟头把等。2001年对其进行考古钻探,探明其文化层堆积厚达1-1.2米,并有成片的红烧土堆积情况。据此分析,烟堆子遗址的文化性质与著名的三星堆遗址一致,属于商周时期的一处重要的古蜀文化遗址。2002年12月,四川省政府将其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历史上对烟堆子遗址尚未进行正式的考古发掘,其文化特质及与三星堆遗址的关系,尚存疑甚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证。保护范围:东至天台沟,南至罗家院子北侧,西至广金公路东侧200米,北至天星大道南侧1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罗江奎星阁
奎星阁,被誉为“川西名阁”,现在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奎星”,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后被文人称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奎主文章”,人们就建“奎星阁”来崇祀它,希望文运亨通,高中魁甲。因此,古代各县都要建奎星阁或文昌宫,供读书人瞻仰、祭祀。【“魁”字石】魁星阁下一块大石头,上面刻了个大大的“魁”字,被称为“魁”字石。边款上有“乾隆甲辰”字样,乾隆甲辰即公元1784年,正是李调元堂弟李骥元中进士、并被乾隆帝钦点为翰林院编修的时候。大概是李氏的榜样激励了家乡人民,于是他们自发的刻了这个“魁”字,希望子孙饱读诗书,独占魁首吧!【奎星阁】这是一座全木结构建筑,四面独立,成方阵式。连底共五层,底层每边长15米。从第二层起,层面为牌坊式,每层每边依次逐渐缩小50厘米,错落有序,既紧凑,又大方。文革前,奎星阁的顶脊用朱砂、景泰蓝、绿玉等彩釉瓷坛、瓷瓶叠垒而成,屋脊楞采用青色空花脊筒装饰,每角高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广汉文庙
广汉文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后因兵燹损毁,年久不治逐渐零落荒废。明洪武重建,宣德、天顺年间增修,成化、嘉靖、天启、崇祯年间迭次培修。清康熙元年承建,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嘉庆三年(1798年)补修,嘉庆十七年(1812年)重建后规模倍为宏大。整个建筑群布局规范、结构谨严、巍峨秀丽、工艺精湛。戟门前一座五开间的石枋“棂星门”极为壮观,图案丰富、雕刻精细,堪称川西的石刻艺术珍品。广汉文庙大成殿内雕琢细腻的十八扇隔扇门窗和镂空雕刻的六根大型云龙石柱实为罕见。现存的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名宦祠、东西庑殿等古建筑均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广汉文庙1991年4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学宫忠义祠东缘外延10米,南至棂星门南缘外延20米,西至西庑西缘外延3米乡贤祠西缘外延12米,北至大成殿北缘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武昌路,南至保护范围南缘外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广汉火神庙
火神庙[南兴镇兴华街•清代•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民国年间维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1939平方米。四合院布局,前殿、正殿、东耳房保存完好。木结构,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前殿面阔五间21.4米,进深二间7.1米,通高4米。抬梁式梁架,硬山顶。檐柱高4米,柱径0.21米。正殿为一楼一底建筑,底层面阔五间21.3米,进深三间17.5米;上层面阔三间13米,进深二间带廊3.7米,廊宽1.2米,通高9.5。檐柱高3.5米,柱径0.24米。抬梁式梁架,歇山顶。东耳房面阔三间12米,进深二间3.4米。2006年6月被公布为德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德阳李冰陵
德阳李冰陵简介李冰和大禹一样,是因水而生的。大禹治水,历史太久远了,痕迹已成自然,而李冰的都江堰,朱李火堰,却赫然于世,年年月月造福于成都平原。李冰陵园在什邡洛水镇章山。2200多年前,已近晚年的李冰,累死在什邡洛水的治水工地上。有专家考证,李冰本就是什邡人,属蜀山氏后裔,古今人们都落叶归根的习惯的,便不管怎样,能留驻一个伟大的英魂,章山有幸。四川德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1、绵竹关帝庙
绵竹关帝庙为明末宰相绵竹人刘宇亮所建,省文保单位。“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这是中国历史晚期社会各界普遍祭拜孔子和关公的真实反映。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宋元明清社会中,对“武圣”关公崇拜的虔诚和普及,超过了被人们盛赞为“千古一圣”的孔子。有人假设,如按每县设一座孔庙,清代全国的孔庙也不过三千余座;而每村建一座武庙的话,那么清代全国的关公庙宇竟达三十余万座,关公庙数竟是孔子庙数的一百倍!无怪乎早在明代,王世贞就惊呼:“故前将军汉寿亭侯关公祠庙遍天下”;而清人赵翼,则更加惊叹道:“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寒垣,凡儿童妇女,无不震其(关公)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保护范围:东至东走廊东缘外延3米,南至山门南缘外延2米,西至西走廊西缘外延1米,北至启圣殿北缘外延1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东缘外延20米,南至保护范围南缘外延30米,西至保护范围西缘外延20米,北至保护范围北缘外延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马祖文化·罗汉寺
马祖道一(709年—988年)唐中宗景龙三年生于什邡两路口(现马祖镇)。他生性沉静,喜爱学习,为了寻找摆脱人世间痛苦的方法,他到什邡罗汉寺出家为僧后又去资中披剃,到渝州受戒于高僧圆律。他入佛门后一直学习禅宗北宗的修持方法一坐禅。后千里跋涉拜怀让为师,成为禅宗七祖怀让传法弟子,大力阐扬“顿悟说”。马祖道一被尊为禅宗第八代祖师,皈依在他门下的弟子达千人以上,得到他认可的有百余人,这些人大多都做了“一方宗主”,后来,禅宗逐步取得了中国佛教的垄断地位,远播朝鲜日本。马祖道一回到什邡后,在罗汉寺筑台说法,什邡罗汉寺因有了马祖说法这段因缘,称为“八祖道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龙护舍利塔
龙护舍利塔龙护舍利塔又名孝泉舍利塔,位于孝泉镇三孝园内,始建于汉代,隋大业初仅存塔基,元顺帝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安西府人赵文德发愿修塔,修至七层终止,其第赵文礼续修六层,于至正十三年告竣。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481年)僧宝印改置琉璃宝顶,故又称“龙护舍利琉璃宝塔”,该塔建于两层台座之上,为密檐式四方砖塔,外形十三层,高37米,塔檐四角挂有铜铃,塔内有盘旋阶梯可登至十一层,清乾隆、嘉庆、民国年间均作过大型维修,塔前存有清代建成的藏经楼一幢。孝泉舍利塔是四川省现存唯一的一座元代砖塔,它是研究四川砖塔演变过程的重要实物佐证。保护范围:东至塔基东缘外延9米(三孝园东围墙),南至老德绵公路,西至塔基西缘外延10米(西围墙),北至塔基北缘外延10米(北围墙)。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15米,向南外延10米,向西外延50米,向北外延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德阳石刻艺术墙
德阳石刻集民族、传统文化之内涵,运用浮雕、透雕、圆雕、建筑及墙体的各种空间组合,表现自然、生命、民族团结等宏伟主题,墙体全部用石料砌筑,分段组合,虚实结合,韵律恰当,热潮迭起,塑造出一系列既独立又联系的石刻史诗画卷,朴实而宏伟。石刻全长1040米,高7米,包括:由35个在形式上与音乐有着密切联系的圆拱组成的民族文化长廊,32根与圆拱对应,形态各异,形象栩栩如生的蟠龙柱、日月展览厅、音乐厅、人行地道、大型浮雕“生命之歌”、“智慧之光”和“中华魂”、十二生肖柱等古今交融,时空跨越,显视出华夏文化永久的魅力。德阳艺术墙坐落在德阳市内泰山北路干道旁,它全长1000多米,高7米,由牛门、生命之歌、艺术长廊、智慧之光、中华魂、十二生肖大柱等景观组成。与艺术墙融为一体的是墙对面的草坪、园林景区及景色秀丽的上旌湖。德阳艺术墙德阳艺术墙是利用公路的一座挡土长墙建造的。它的墙体正好与德阳石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房湖遗址
[雒城镇西南500米•唐代•省文物保护单位]房湖系唐代名相房琯(697~763),字次律,河南洛阳人。上元元年(760)罢相,谪任汉州刺史时主持开凿,《绳乡记略•古迹》中载:“房公次律罢相后,为汉州刺史,凿巨浸,人号为‘房湖’。湖面约4000平方米。湖畔竹木浓荫,亭台楼榭,是房琯公余休憩之所。现公园更名为“房湖公园”,湖旁修建有“琯园”、“修琴馆”、“信可居”、“清怀轩”、“冰光阁”等仿古建筑,并将“房公石”移入“修琴馆”内保存。1991年4月被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房湖东堤岸游道,南至房湖南堤岸游道,西至琯园西围墙,北至房湖北堤岸游道。建设控制地带:东至片马巷,南至九江路,西至中山大道,北至房湖公园北围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6、罗江万佛寺
万佛寺位于罗江县大霍山西麓,古时称之为“罗真观”。这里环境幽静,林木葱茏,是夏日避暑休闲的好地方。寺庙建筑依山顺势,巍峨壮丽。寺庙建于唐宪宗年间(公元812年),宋、元、明代曾几度兴废,明末毁于兵乱。康熙年间广汉僧人云海携其师傅骨灰至大霍山,住于罗真观,他披荆斩棘,垦荒苦行,募建万法堂,于是更名为万佛寺至今。万佛寺共有五重殿堂,由三门殿、大士殿、七佛殿、大雄宝殿和西方三圣殿组成。万佛寺的山门,石梯,原来共有53级,它表示善财童子的53参,后改造成81阶,象征佛教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山势高、坡陡、石梯多,请大家小心行走,另外也请大家不要畏惧困难,心诚则灵,“无限风光在险峰”哦。现在我们看到了寺庙前的红色照壁,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的一幅对联“福田广种,寿域同登”,意思是说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抓精神文明建设。照壁上面还写着许多教化世人为人处世之道,使人受益匪浅,“一切菩萨修圣道,四种法要应当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7、什邡大观音寺
大观音寺位于元石镇箭台村八组,始建于明代,现存大雄宝殿修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寺庙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452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现存建筑三座,依次为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其中前两殿破损严重,但古建筑构架尚存。第三殿大雄宝殿保存较好,为时任县令胡之鸿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捐俸助建。殿内存有什邡历史名人胡之鸿的题字和清嘉庆时期纪大奎题“离微不二”匾额。此外,大雄宝殿内还存有民国时期香案两个;天王殿墙上保存有“文革”时期朱色标语三则。该寺庙保存有较多的历史、文化、宗教信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8、广汉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广汉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雒城镇房湖公园内•1941年•市(县)文物保护单位]1941年7月7日“七七事变”四周年之际,广汉县为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将士树立此碑。碑为正方形砖石结构,通高5.5米,碑身边长0.48米,高3米,三面行书阴刻“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年七月七日”。碑座为四方形须弥座,高1.5米,四面均有反映抗战的浮雕图案。碑四周有石质围栏。维修时,补刻有阵亡将士名录及碑记于碑前。现保存完好。2006年6月被公布为德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9、上书院大门及照壁
上书-院大门及照壁[三水镇西北100米•清代•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光绪年间(1875~1908),民国初年维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10平方米,现存照壁、大门。照壁砖石结构,面阔12.7米,高11.2米,厚0.5米,上雕塑4幅山水风景画。大门木结构,面阔三间12.7米,进深四间7.1米,通高6.5米,檐柱高4.4米,柱径0.24米。穿斗式梁架,硬山顶。1990年7月被公布为广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0、益兰祠
益兰祠[和兴镇安平村北·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因传说明末张献忠驻扎过兵营,又名张家后营。清乾隆年间(1736~1795)县人张怀泗(曾任宛平县令)的住宅,后转卖给张家作祠堂。坐北向南。占地3353平方米,四合院布局,石木结构,原祠堂前大门两侧为八字墙和石狮1对,现存门楼、前厅、后厅、两侧东西廊房和西侧厢房,大小石柱48根,厅堂檐柱和内柱上均有石刻抱匾楹联,石柱上方有倒塑石狮和麒麟。2003年1月被公布为德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东厢房东缘,南至寝殿南缘,西至西厢房西缘,北至山门北缘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