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乐山市旅游
乐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1、无梁砖殿
导游为万年寺第二殿,又称普贤殿。该殿全以砖块砌就,无一木一柱一瓦,雄伟壮观,颇具古印度建筑风格,其设计思想源于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介绍殿内正中供为铜墙铁壁铸普贤骑象像,系北宋年间作品。通高7.85米、共重62吨。壁龛列小佛三千,与普贤骑象像,构成了普贤集弟子讲经说法的宏大场面。顶上飞天图案,人物体态轻盈,舞姿婀娜,构成天上人间完美结合的场景。四川眉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宁氏宗祠
宁氏宗祠:位于和平街68号,建于清代。坐西向东,占地面积685平方米,建筑面积398平方米。青石台基高1米,总面阔16米、进深24.91米。抬梁穿斗木结构,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正厅前的天井两侧有马头墙。建筑梁柱为桢楠名木,柱径40厘米。正厅檐口塑戏剧人物数幅。整个建筑用材硕大,保存较好,对研究当地古代建筑提供了参考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马边东皇殿
“东皇殿”和“佛殿”,相隔仅十余米,均为明代建筑。“东皇殿”为三间,长宽均为9.5米,高8.85米,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斗拱建筑,有斗拱22朵;“佛殿”也为三间,属单檐歇山顶斗拱建筑。两殿经修复刷漆已焕然一新。东皇殿(马边彝族自治县)保护范围:建筑台基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清溪杨泗庙
杨泗庙:位于渠成村二组,初建于明代,主体建筑保存较好。坐北向南,两层建筑,占地面积约460平方米,建筑面积437平方米,现存正殿、大殿。正殿面阔4柱3间18.15米,进深6柱5间12.05米,通高9.5米,为穿斗抬梁木构架,重檐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在厢房戏楼遗址上有长方形青砂石质建修碑记1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五马坪监狱遗址
五马坪原名铁丁山,1955年建-管教队,1966年建成五马坪监狱。距县城约20公里,占地46000多亩,海拔在680-1300米左右。境内阳光普照、雨水充沛、古树参天、灌木丛生、矿藏丰富、仙景迷人。主要景点有山峰如刀尖的尖刀石,有可远眺群山、静观峨眉的望峨亭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峨眉山圣寿万年寺铜铁佛像
峨眉山圣寿万年寺铜铁佛像坐落于四川省峨嵋县城西南的峨眉山上。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约7公里,是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另三处为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山西的五台山)。因为山势逶迤,“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故而得名。峨眉山峰峦起伏,重岩叠翠,气势雄伟、磅礴,向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山上的寺庙始建于东汉,后来历代陆续又有增修。开始的时候这里流行道教,唐、宋以后佛教日益兴盛,明、清时处于极盛时期。万年寺是峨眉山的主要寺庙之一,原名“普贤寺”,始建于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由明彻和尚创建。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重新建葺,并改名为“白水普贤寺”。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住持僧茂真和尚奉诏入朝,受到了太宗赵光义的嘉誉,派大夫张仁瓒携黄金三千两随同茂真和尚回到成都,购买了三十万斤铜,铸造了一尊普贤骑白象,象高7.35米,重62吨;象为白色,足踏三尺莲台,双目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峨眉山广福寺
介绍清音阁的左边便是广福寺,原是前牛心寺别院。这座寺庙初建于明代,清朝初年重建。“广福”即“广种福田”的意思。此庙现仍是清音阁的一座属庙。若从报国寺景区而来,广福寺就是进入清音阁景区的第一座寺庙。四川眉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朱氏节孝坊
朱氏节孝坊位于井研县与荣县交界处广胜乡-村四组。该节孝坊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它呈“一”字形布局,仿木石质结构,四柱三开间,三重檐歇山式顶,面阔4.8米,高8米,上面用浮雕形式塑6条腾云祥龙,14幅戏剧人物,以及栩栩如生的花木、动物等图案。特别让人赞不绝口的是整个牌坊上的图案造型生动、雕刻细腻,人物表情神态极为传神,衣带飘舞的情景都活灵活现。牌坊中心上方有以阴刻手法书写的一道“圣旨”,而中段阴刻朱氏节孝事迹,让其孝贤德行流芳千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杨宗祠
杨宗祠位于冠英镇岷江西岸约500米的民居群中,始建于清代乾隆12年,因杨始人中进士而建立。该祠西北向东南,与乐山大佛隔江相望,风水极佳。据传,此地为中国密教第六代祖师柳本尊的-所在地,方志云:“天池院有观音化柳本尊,门前有一进,曾剜一眼舍于井中,俗人目盲,取水洗立即愈”。天池坝杨宗祠中的古井,至今完好,井边的红色“雅石”已被磨出坑,可见来取水者众多。祠堂占地2230平方米,是一座复四合院木结构建筑,牌楼式大门后为一座戏楼,与正堂、西厢结合,布局严整。两边的耳门,左边一个是用白石砌成,右边则用红色雅石砌成,红白二门:白征杨家文武双全,红白两道均为冠。在此古宅大院中,充满了奇闻异事,笔者收集一、二,以飧读者。祠内有建祠时种植的古树金桂,每年花开三次,香飘天池,还有古树楠桢,参天之态。90年代,一位姓杨的校长将桢楠树出售,金桂也因此相继死去,卖树的校长因此患上脑溢血,卧床10多年。此为怪事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塘房陈氏民居
塘房陈氏民居(峨眉山市)保护范围:建筑占地范围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福利普贤寺
福利普贤寺(峨眉山市)保护范围:建筑外缘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熊克武故居
熊克武先生是中国同盟会的重要成员,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忠诚战友,著名的民主革命战士。熊克武故居建于1922年,位于距县城30公里,与仁寿、荣县交界的“盐井湾”(今研经镇)。该故居坐西北向东南,前临街道,后倚山坡,左邻镇政府,右邻邮电所。四合院布局,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门厅为穿斗式木结构,三穿用四柱,面阔15.6米,进深3.3米。中堂为穿斗式梁架,三穿用五柱,面阔6间共32米,进深2间共8米,通高7米,门厅为5级踏道。总占地面积110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73平方米。故居内设有陈列室,将熊克武先生用过的笔、书、眼镜、收音机、扇子、拐杖、衣柜、椅子等物品一一陈列,供人瞻仰。厅内木柱上雕有精美的图画,园内有棕竹两丛,十分茂盛,且有一个小花园,花园中栽植奇花异草,一年四季花香不断。1984年,熊克武故居被县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乐山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保护范围: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十方普贤圣像
十方普贤圣像是金顶的中心。端凝祥和的普贤端坐在大象和莲花座台上,四方云雾飘浮缭绕。当太阳的霞光照在佛像的宝顶上时,无数的祥光瑞气从金佛上反射出来,为云海镶上瑰丽的金边。十方普贤圣像为铜铸镏金工艺佛像造像,通高48米(代表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总重量达660吨,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普贤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大象背上第一层为普贤菩萨的四头像和两面身;第二层为普贤菩萨四头像;最高层为前后普贤菩萨头像。圣像内为484平方米的佛中殿,供奉阿弥陀佛铜像,四周绕汉白玉雕佛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进士严金伦夫妇合葬墓
进士严金伦夫妇合葬墓年代:清2019年,进士严金伦夫妇合葬墓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旧址
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和睦、爱好和平、倡导和谐,“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数千年文明史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和”文化。广大军工人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旧址,亲历了中国人在筚路蓝缕的创业初期,聚焦解决未来人类能源问题的决心和毅力。旧址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是1971年开工建设的三线军工单位。1984年旧址上建成了“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一共先后建成了19个其他核聚变实验装置,如中国第一个仿星器装置、第一个磁镜装置、第一个角向装置和第一个反场箍缩环形实验装置等。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中国最早、当时亚洲最大的开展受控核聚变研究的实验基地,她开创了我国核聚变时代。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是完全由中国人自主研发制造的实验装置,科学家通过它共取得了5000多项科技成果。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沐川千佛岩摩崖造像
千佛岩摩崖造像年代:明2019年,沐川千佛岩摩崖造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白岩山崖墓
东汉崖墓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乐山市区西北三公里处公溪西岸白岩山。崖墓依山凿成,最大墓口宽23米,长42米,高约6米,墓门楣上多刻瓦当、斗拱,部分墓门线犬、羊等,其中以清风、白云、朝霞三洞最有特色。清风洞有碑刻28通;白云洞有碑刻7通;朝霞洞又名蕴真洞,传为宋逸民程公望注《易》处,又名治易洞,现存碑刻5通,南宋开僖元年(1205年),永嘉陈谦摩崖题“程公洞”于清风、朝霞间;嘉定十五年(1222年),诗人张方重书刻于白云洞口。崖墓现有碑刻凡40余通,属宋刻19通、元刻1通,清刻3通,均为研究乐山历史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保护范围:东至竹公溪公路内侧,南至龙坡湾,西至山脊分水岭,北至小铁道山口。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南、西、北外延15米,东至竹公溪河西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肖坝崖墓
肖坝崖墓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中区青衣乡大田村1组,墓群南距大渡河约1公里,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地质构造为白垩纪嘉定统夹关组厚层红砂岩,岩体强度不高,个别墓壁渗水,风化严重。土壤为酸性粘土。肖坝崖墓分布密集,经调查共有崖墓1199座,墓群分布范围东至马护桥、南至斧头山、西至寨子山、北至斑竹湾的山腰上。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从已清理的墓葬来看,结构大多一致,一般分为墓道、甬道、前室、门道、后室及左右侧室、棺室等。一般有壁龛、灶。大部分墓葬墓道及前室前部已毁。目前尚未发现有壁画或题跋。墓室深度从6—24米不等。均已被盗。葬具包括连岩体石棺、陶棺,未见木棺痕迹。骨架均不存,部分墓室尚残存有陶俑、动物模型、陶罐、陶甑、陶碗、陶钵、陶釜、陶簋形器、铁刀等残片。其中又以陶俑数量较多,目前出土的有舞俑、拱立俑、执箕俑、庖厨俑、抚耳俑等,动物模型有子母鸡、狗、马等。从出土器物看崖墓年代上限可到东汉中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