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商丘市旅游
商丘市文物古迹介绍
41、新四沟
新四沟位于永城市李寨乡境内。新四军游击支队进驻永城书案店后,把当地民众当作支队的生命线,把和民众的合作当作是进行一切工作的杠杆,着力进行团结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工作,坚决为民众的利益而斗争。李寨乡全境地势较低凹,逢雨季庄稼年年被淹。为了帮助当地群众发展农业生产,改善自然条件,游击支队和当地群众在司令员彭雪枫带领下,从新兴集到长岭南,查看地形,决定开挖沟渠,根治水患。1939年9月第一期工程动工,彭雪枫带领指战员到工地与农民一起劳动,大干十几天,挖了十多华里的排水大沟。之后又开展了第二期工程,次年春完工。新四沟西起李寨乡李寨村,东至老杨庄,东西贯穿李寨乡全境,全长10公里,宽约10米。当地群众把排水沟亲切地称为“新四沟”或“雪枫沟”,并在渠首立碑纪念,碑的正中镌刻“新四沟碑记”五个大字,两边刻有对联。上联:前引前导与五亿胞泽谋乐利;下联:耐苦耐劳为三区广众造腴田。1979年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42、洪福遗址
洪福遗址位于永城县洪福集西北250米处,呈南北向椭圆形,长270米,宽240米,高出地面1.5米。文化层厚度在2.5米以上。遗址中心1.2米以下有河南山文化层,钻探时发南有灰黑陶片,其中有一片为红衣黑彩陶片,纹饰简单为线状,应为大汶口文化的特征。在上部层中发现有商、周、秦、汉各时期的文化遗物。采集到的有细绳纹、方格纹和篮纹陶片、陶网坠、陶纺轮、鬲足、残豆柄、豆盘、粗绳纹陶片和秦汉瓦片、汉代小花砖、空心砖残块,以及汉半两货币等晚期遗物。1979年勘探,在1米深的土层下发现一椭圆形灰坑,出土遗物有陶器豆、鼎、网坠、器盖、罐、碗等。纹饰纹居多。该遣址是含有彩陶文化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色呈南北向椭圆形,长270米,宽240米,高出地面1.5米。文化层厚度在2.5米以上。遗址中心1.2米以下有河南山文化层,钻探时发南有灰黑陶片,其中有一片为红衣黑彩陶片,纹饰简单为线状,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3、袁家山
袁家山,又名吕祖庙、小蓬莱,位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睢县城东南隅。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南巡渡江,船至江心,风浪骤起,袁惊恐,幻觉遇吕洞宾得救。返里后建庙纪念,因坐落在土山上,故名。公元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全国罕见的船形园林式古典建筑,它的建造很有气势,前有山门,中有纯阳宝殿,后建望月台,台上有八仙亭,台下有纯阳洞,洞中置吕洞宾木雕卧像,形象栩栩如生。数百年不减雄伟壮美之色,引无数名人学士兴诗作赋。明代的董其昌、王铎、钱谦益、孙承泽、方以智、侯方域,清代的汤斌、宋荦、田兰芳等名人学士都曾在此把酒待月,登高作赋。有诗赞曰:“金缕歌终撒瑟期,露盘丹炉几迁移;蓬莱盛事原难纪,但录当年待月诗。”王铎于崇祯六年曾在此作《甘露台》诗一首而为此山增色。袁家山为明代兵部尚书袁可立所建,建于明天启六年(1626)。明代的袁家山与后面的两个“袁尚书大石坊”及“袁尚书府第”恰在一条中轴线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4、周龙岗遗址
周龙岗遗址位于睢县蓼堤乡周龙村北面,地势较高,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文物层度约2米。1978年试掘,上发现灰坑6个、残陶鬲、陶盆、陶罐等。下层为龙山文化层,发现灰坑6个、残陶窘1个和一些文化遗物。并采集到一些殷商时代的文化遗物和两片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片。灰坑内有陶、石、骨、蚌器和兽骨、草拌泥、红烧土块等遗物。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陶之,一部分为泥质黑陶、磨光黑陶和细泥红陶。另发现有“蛋壳陶”片。纹饰主要为篮纹、方格纹、绳纹-纹,有饰镂孔。器形有深腹罐、鼎、甑、小盘、碗、壶等。该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在周龙岗遗址中发现烧制陶器的陶窑遗迹。学术界一般认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已进入我国古史中所说的夏代。殷商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在睢县发现多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位于平岗镇岗下坡村和犁岗村之间的犁岗遗址。该遗址面积较大,文化层堆积厚,内涵丰富,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也有少量青铜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5、刘庄平民夜校旧址
刘庄平民夜校旧址位于县城西两公里刘庄村西。1928年3月睢县籍早期共产党员姜朗山在刘庄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不久解散。姜朗山转入地下活动。他拿出自家财产,把附近4座庙宇拆掉,创建了刘庄小学,共有40间房、占地30多亩。学校大门门楣上题写着“唤起民众”4个大字,门两旁写着“昔日蔓草荒芜凋蔽凄凉,今朝人才荟萃庄严灿烂”一副对联。1929年9月,姜朗山在刘庄小学成立贫民夜校。姜朗山和进步知识分子李省三、李备五等担任教师。附近村庄的贫苦青壮年三四十人参加了学习。主要讲授《平民识字课本》等文化知识和时事常识。刘庄平民夜校坚持2年多,参加夜校学习的农民不但能记帐看报,有的还会写书信。这些贫苦农民经过夜校学习,提高了思想觉悟。20世纪50年代,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刘庄平民夜校被确定为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睢县县委、县政府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46、商丘彭雪枫将军纪念馆
介绍:位于夏邑县城东北17公里八里庄村,为纪念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1944年9有11日壮烈殉国于此所建。1982年始建,1985年10月15日落成。0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常务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震及省、地、县部分领导人参加了落成典礼。纪念馆占地面积315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平方米。馆内松柏青翠,迎门是一座醒目的卧碑,正面刻“鼓雪枫将军壮烈殉国处”,碑阴刻有彭雪枫生平事迹。中央坐落彭雪枫将军半身塑像,底座正面镌刻有-长张爱萍题写的“彭雪枫将军”5个大字。另有“彭雪枫同志事迹展览堂”、“新四军第四师指挥部旧址”及“彭将军遗体停放处“等建筑。展览室陈列有彭雪枫将军一生战斗经历介绍和240幅画片,并有毛泽东、-、彭雪怀、陈毅、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馆内文物保存完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商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47、商祖祠
这里是纪念“商祖”王亥的文化景区,在这里你将了解到中国的商业始祖,和中国商业文化的源远流长。商祖祠是为记念中华商业始祖王亥而建。商祖祠景区是以纪念和宏扬“三商文化”为主题的一个文化景区,它主要由三商之门、富商大道、万商广场、商祖殿、三商大道、花戏楼、阏伯台等几个部分组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8、大张庄清真寺
大张庄清真寺位于民权县胡集回族乡大张庄村。年代为清。大张庄清真寺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据《重建清真寺碑记》载:大张庄清真寺“创自明成化元年(1465),筑草房三间”。“至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庄中众教民聚财积蓄,扩建寺院。”新扩建的清真寺占地12亩,地基高出地面3米,建有大门、二门、左右偏门、影壁墙、南北讲堂、水房、礼拜殿、望月楼、藏经室、对厅等房舍共计24间。1957年以后,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影响,该寺遭到破坏,大部分文物遗失。1981年,该清真寺恢复开放,后经全坊教民多方筹资,对清真寺进行了重修。规模建制寺院大小新寺现占地3亩,有礼拜殿3间,北讲堂5间,南屋3间,东屋7间,大门1座。建筑风格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风格,明檐出厦,雕梁画栋,古香古色,肃穆壮观。院内满铺方砖,古柏花草,郁郁葱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9、乔寨文化遗址
乔寨龙山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周堂镇西乔寨村南,西北距县城6公里,原为一高出周围地面数米的古代夯筑土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其土质与四周黄壤不同,为黑色壤土。其上原有庙宇,名“双塚寺”。1947年国民党睢县第六区(白庙区)区部在此建据点时挖出汉墓数座,出土大量汉代殉葬品,以五铢钱为最多,但全部流散。“文革”期间再遭破坏,土台大部被铲平。从保留的断面看,地表以上土层含有东周至汉代陶片,地表以下主要为龙山文化层。地表上可采集到具有龙山文化特征的方格纹、蓝纹和绳纹陶片及殷商瓦鬲碎片,显示该遗址延续时间跨度之大。在遗址北乔寨村村民家中,征集到大量陶罐、陶壶、铜镜、五铢钱等汉代陪葬品,空心汉墓砖尤多见。考古工作者先后于1977年、1978年两次到遗址现场调查,确认该遗址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营郭遗址
营郭遗址位于虞城县南35公里营郭集,面积20万平方米。遗址上原有火神庙、地藏庵、建吉寺、三义阁、泰山庙、李银观等庙宇,各有大院和数十间楼台殿阁。间植古槐翠柏,前后连成一体,形成一片古建筑群。后代庙废,只剩建吉寺,后重建堂楼三间,耸立在4米高的营郭台上,是该县南最高的一所建筑,周围七、八里可望见。1978年经初步试探,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石器、蚌器、骨器和彩陶等多种陶片。另外有墓葬、房基、灰坑、窑址等,内涵极为丰富。据实物分析,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并含有河南龙山文化及商、周、汉、唐等诸文化遗存。此遗址面积大,延续时间长。对研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986年列为省阶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炎帝朱襄氏陵
炎帝朱襄氏陵,是远古时期三皇之一的炎帝朱襄氏之陵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东6公里的大仵乡朱堌寺村。朱襄氏是众多炎帝的别号之一,炎帝朱襄氏所生活的时代远早于炎帝神农氏。炎帝朱襄氏陵呈圆形,粘土结构,陵高10.9米,周长158米,直径50米。墓周边用青石叠砌,高1.5米,墓四周用青石砌成高50厘米的台阶,意为“天圆地方”。陵墓规模庞大、气势恢宏,陵前有“炎帝朱襄陵”碑刻一通,香池一个,碑楼4座。据《辞源》注:“朱襄氏炎帝之别号。”《吕氏春秋》和《路史》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寰宇记》“陈有株邑,盖朱寰之地。”据《柘城县志》载:“朱襄氏之陵在县城之东,久淤。”2001年,炎帝朱襄氏陵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2、永城陈胜墓
介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位于永城市东北芒砀山主峰西南麓。现存墓冢高5米,周长约50米。周围筑有青石围墙,高顶,下有须弥座,正中镌刻郭沫若书“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陈胜字涉,阳城人,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戌渔阳,与阳夏人吴广在蕲县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旗。在陈县(今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声势浩大,震憾暴秦。起义失败后,被车夫庄贾杀害,部将吕臣又斩庄贾,迁葬陈胜于芒砀山。西汉以陈胜首倡反秦之功,高祖时为涉置守冢30家,免其赋税杂役,以守护墓地,东汉后渐废。1975年,国家拨专款整修,辟地4000平方米,砌石围墓,载松植柏,置人守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商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3、陈胜陵墓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位于永城市东北芒砀山主峰西南麓。现存墓冢高5米,周长约50米。周围筑有青石围墙,高顶,下有须弥座,正中镌刻郭沫若书“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陈胜字涉,阳城人,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戌渔阳,与阳夏人吴广在蕲县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旗。在陈县(今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声势浩大,震撼暴秦。起义失败后,被车夫庄贾杀害,部将吕臣又斩庄贾,迁葬陈胜于芒砀山。西汉以陈胜首倡反秦之功,高祖时为涉置守冢30家,免其赋税杂役,以守护墓地,东汉后渐废。1975年,国家拨专款整修,辟地4000平方米,砌石围墓,载松植柏,置人守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4、栗城故址
夏邑县栗城故址位于今县城西南,四面八水,湖光环抱。史载:夏邑商代名栗,周为宋域,为孔氏之采邑。汉置栗侯国。明嘉靖《夏邑县志》记载:夏邑旧城为“战国时所筑,周围五里余”,城湖为“取土筑城,因以为池”。近年来由于不断修整鱼塘,开发城湖,出土了一大批文物。1983年,城里之西部湖中,在修鱼塘时,曾发现了一批宋、明、清时期的文物。宋代文物有:影青瓷碗,白釉黑花瓷碗、瓷盘十数件,青石“鱼龙”砚一方,玉印章一枚,大铜盆一件及火葬骨殖盆等,还有明代绿釉陶塑天王像十几尊,明清青花瓷碗等。1992年在大规模开发城湖时,又出土了一些宋代白釉黑花瓷碗、瓷瓶、瓷盘,在东湖中发现一元代砖室墓等。由此可见,城湖中尚有文物藏于湖底下。现为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5、杨氏寿坊
杨氏寿坊位于夏邑县桑堌乡吴寨村南100米段沟南岸,始建于康熙十年,牌坊是朝廷旌表武进士福建诏安营守备刘超凤之妻、一品夫人杨氏。2010年7月10日一场龙卷风把寿坊摧毁,随着一声炸雷,一只六斤重的金龟从古牌坊下随风卷起落到村民刘丕峰家院中,第二天吸引不少周边村民前来观看。为保护文物古迹,2014年,夏邑县对杨氏寿坊进行整修。杨氏寿坊有石牌坊一座,石碑一座,青石质。高约5米,阔7.54米。正门阙横额正面书“北堂眉寿”、“诰赠荣禄大夫人刘超凤妻诰封一品太夫人杨氏坊康熙癸巳年四月”;背面横额亦刻“北堂眉寿”4个楷题大字。正门楼两根中柱刻有对联一副,横额双面花鸟兽禽高浮雕图案生动活泼,细腻丰富,技法娴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6、大圣寺石塔
大圣寺石塔位于夏邑县城北约十三公里李集镇张庄村东,大圣寺之南侧。2001年元月,当地群众在此取土时发现。大圣寺石塔塔体较小,现有高度240cm,全部以青石雕凿砌迭而成,为单层石结构塔,整个塔座在一块不规则的石板之上,塔基为双层顷弥座,束腰为八角形,雕有莲花等各种图案,座上有三层石雕仰莲承托塔身,塔身为鼓形,上有六角飞檐塔顶。塔上锥刻“归德府夏邑县长仁乡纪村大圣院”“宏教大师僧判之塔”以及立塔人,大圣院位持明监大师等十多个僧人名字,立塔时间“大德元年十月初一日立”“石匠张林,石宽”等铭文计68字,此外,又在塔之南侧34cm处有一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残碑一块为重修大圣院捐资碑。大圣寺石塔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7、芒砀山汉代礼制建筑基址
时代:汉200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永城市芒砀山的主峰上发掘的一处汉代大型建筑基址。遗址地处西汉梁王墓群的中心,是一处以石、木结构为主的建筑,有可能是一处非常重要的祭祀场所。此建筑保存有平面近方形的石台基,南北长33.5、东西宽31.5米,面积为1055平方米,其东部已遭破坏。台基四边用凿制规整的条石垒砌成石墙,中间为原始岩体,顶部为夯土。建筑基址发现时顶部夯土已被推掉,裸露出岩体,台基四周遗迹也受到较严重的破坏。岩体四周原有石墙围护,东、西两侧保存较好,部分石墙尚存。此建筑基址位于芒砀山主峰上,主峰本身没有发现梁王墓,但其东、西、南面的山峰都埋葬有梁王墓,因此整个梁王墓地应以此山峰为中心,环绕四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8、侯氏故居
侯氏故居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明崇祯年间户部尚书侯恂故居,为一宅三院的四合院式建筑格局,中院现为两进院,前院有大门三间,西厢房三间,后院有过厅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堂楼三间,东配房两间,西跨院有堂屋三间,过厅三间,三院建筑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古朴典雅。二是侯恂之子、清初文学家侯方域的故居,是一处四合楼院古建筑群,现有堂楼五间,明三暗五,前出后包,东西楼各三间,过厅五间,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堂楼名曰“壮悔堂”,西楼名曰“翡翠楼”又名“香君楼”,东楼名曰“雪苑社”。现侯氏故居属睢阳区博物馆管理对外开放的文物景点。2000年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9、三里堌堆遗址
三里堌堆,原名渣头堌。据《夏邑县志》(明嘉靖二十四年本)记载:“渣头堌在县西南五华里”,为夏邑十八堌之一。因地处三里庄村后,故群众称之为“三里堌堆”,堌南北长170米,东西宽约120米,高出地面约4米,原顶部遍生荆棘,现已全开荒成为耕地,整个堌堆上各个时代的砖瓦碎陶片比比皆是,土质为黑色粘土。在文物调查中,对该遗址进行了钻探,探出其南北长170米,东西宽约120米。北京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1989年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2001年被公布为“商丘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三里堌堆遗址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0、夏邑青铜寺
青铜寺位于河南省夏邑县歧河乡青铜寺村,又名清同寺、青桐寺,现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现存大殿建于清代,硬山式结构,面阔三间,前檐坊上刻有10余幅《西游记》故事木雕,殿内塑有佛、十八罗汉像,东西两壁绘有佛经故事画,大殿前墙嵌砌4通明清时期重修青铜寺的石碑。青铜寺作为豫东地区佛教圣地,香火旺盛、香客云集,这几年尤其热闹,来自四面八方的朝拜者纷至沓来,给这座古庙增添不少活力。青铜寺庙最初见于唐朝,多次修缮,最后的一次大修应该是道光年间,乡间豪绅、周围香客把青铜寺修建的极具规模。青铜寺改成一段时间的小学,那时还存有一个大殿,以及后面上百颗柏树郁郁葱葱,愈发显得大殿的威严。现在青铜寺小学就在寺院的东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