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周口市旅游
周口市文物古迹介绍
41、淮阳双冢遗址
双冢遗址位于县城东南王店乡双冢村北侧,北距平粮台古城址1.5公里,东临蔡河,是一处含有龙山、二里头、商文化遗址,196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两冢一高20米,一高16米,面积约5740平方米,系夯土筑成。冢下为范围较广的古文化遗址,面积约5.28万平方米,平均文化层深度在5米左右。遗址内遗物丰富,冢东南有红烧土房基面。是一处人口稠密,规模较大的古代村落遗址。1972年后,出土有陶纺轮、陶网坠、石铲、石斧、石锛,并发现有大量的鹿角、蚌壳、猪、羊、狗、牛的骨骼。陶器残片能看出器形的有:龙山文化时期钵形鼎、侈口甗等;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鼎、甗;商代大口尊、卷沿瓮等。民国5年(1916年)《淮阳县志》载:“双冢在城东南十二里,二冢相连,高约六七丈。春秋时,陈女适魏庄公,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嬖人生州吁。庄公卒,桓公立,州吁弑桓公而自立。二妫大归于陈,卒,葬于此。”故称双冢。2019年,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玄元殿
玄元殿以鹿邑是天下李姓的发源地,李姓之根在鹿邑,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拜老子为始祖,尊老子生地鹿邑为其祖庭,并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而得名。玄,是深奥之意。元,是始、初始之意。“玄元”亦寓意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是从这里孕育产生并发扬光大的。玄元殿历史上就有,后来毁于兵火战乱,目前这座恢宏的大殿是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复建的。玄元殿内塑立有老子铜像,是当前海内外最大的老子青铜座像。这尊老子像,高7.6米,重8.6吨,连同底座一共重53吨,其神态亦人亦神。老子手拿如意钩,衣带飘逸,其上饰有仙鹤寿桃和商周青铜器上常用的变形龙纹,象征着老子“犹龙”,体现了老子作为一个哲学家、思想家、大智慧者的安详飘逸神态。玄元殿两侧为两个配殿,东侧为紫极殿。唐时明道宫建筑群名为紫极宫,为纪念曾有的宫名,东配殿命名为紫极殿。西侧为混元殿,宋代皇帝加封老子为“混元上德皇帝”,为纪念老子曾有的封号,西配殿命名为混元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3、商高宗武丁陵
商高宗武丁陵位于河南省西华县城东北15公里的田口乡陵西村,系商代中兴帝王武丁之陵寝,距今约3200年。武丁又称商高宗,系商代22任国王。他治国有方,是商代鼎盛时期很有作为君主,堪称一代明君。相传武丁早年生活民间,知稼穑艰难,即位后志向远大,思兴复殷。后启用贤人傅说、甘盘为相,国始大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达到鼎盛,成为了世界文明大国。据载,当年武丁从商都率群臣前来西华捕灭蝗灾并体察民情,因积劳成疾病逝西华,葬于现址。古时的陵墓规模宏大,有载“望之如山”,为历代帝王崇仰至祭。陵墓前原有庙宇陵园,陵后两侧分置高宗最器重的得力辅助丞相傅说、甘盘陵墓。因历史上无数次黄河泛滥淤积和人为损坏,庙宇毁废,仅留高宗主陵墓顶和散落古御祭碑刻数通被收藏。现存高宗主陵高约6米,长宽各百余米。商王高宗陵属全国现存为数极少、且较完整的奴隶制度时期帝王陵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4、岳飞手书诸葛亮《出师表》碑刻
现藏于市博物馆,是项城市博物馆重要文物之一。该碑是清末南阳镇守使田作霖(项城田老家人)利用岳飞手书墨本诸葛亮《出师表》双钩刻石制碑。该碑刻共22块刻石组成,此外还有一对联刻石:“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系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之手迹。当时由南阳运回项城田老家。项城市博物馆于1982年征集保护。1984年在袁世凯行宫内(项城博物馆)建《出师表》碑廊,占地140平方米,碑刻源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南下路过南阳诸葛亮武侯祠,给一老道写的墨本。因战乱墨本流失。被袁世凯步父袁保恒在陕西督办军务时收藏,田作霖借之刻石,题跋明确(其他同类碑刻均无跋),系用拓本双沟刻石,故此碑刻极其珍贵。岳飞手书大草,苍劲有力,一气呵成,气势豪放旷达,经河南省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河南省重点保护文物单位,项城市博物馆之宝,每年前来观赏品吊者者万人以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5、小白庄遗址
小白庄遗址位于县城西南里小白庄村南。南北长米东西宽米总面积万平方米。高出地面约米左右。北临小白庄西部为汉代漓江故道南距颍河里东部是平原遗址保存尚好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文化层厚米。发现有红烧土块灰坑、兽骨、鹿角、蚌壳、石器、陶器。采集有石斧、磨光两面刀还有铲、凿等。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除素面、磨光者外有弦纹、斜兰纹、方格纹等。这里的鼎足种类较多有鸭咀形分足根有指窝和无指窝两型。还有大型刻凹槽弓状足凿形足等。宽带口沿器较多。器形有敛口钵镂孔豆、红陶小罐、磨光黑陶罐、灰陶高圈足盘宽沿盆、灰陶杯以及红陶纺轮。此遗址包括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早、中、晚期三种不同文化。对研究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内涵、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关系及龙山文化各种类型的互相影响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另外在遗址的表层发现有少量的商周时期的陶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6、刘崇墓
刘崇墓位于淮阳县城北关环城路南侧。1988年—11月由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淮阳县博物馆联合发掘。为一座带回廊的多室汉代砖古墓,有斜坡墓道,墓向东西向,东西长28.3米,南北宽18.2米。仅墓室占地面积就达515平方米,该墓由前室、后室、主室、左右耳室及四周回廊上七小室组成,墓室内壁有数种花纹砖堆砌,整个墓室犹如一座“地下迷宫”,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东汉砖石墓之一。墓门和主室用青石堆砌,墓门线刻卷草纹,其它墓室及回廊是由特制的16种不同形状、不同花纹的砖砌成。有两个墓室为穹隆顶,结构非常考究,专家们称这种建筑方式在古墓中是罕见的。在灯光照耀下,可见回廊的不少壁砖上戳印有“安君寿壁”字样。从墓葬型制看,墓主属汉代诸侯王一级。据史料记载:东汉明帝遗诏封其子刘羡为陈王,永宁元年(120年),封安寿亭侯刘崇为陈王,是为顷王。立5年而薨,葬于此地。《资治通鉴》云:“安帝永元年,诏封陈敬王子崇为陈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7、东引灯塔
东引灯塔位于东引岛东坡一方突出的岬角,列为三级古迹,建于清光绪三十(1904)年,工程由英国人设计,充满十八世纪欧洲建筑风味!一旁附属的房舍纯白优雅,当地人称为“东引别墅”!天气晴朗时,灯塔前是观日出的好地方。沿着石阶步行至海边,可见到两尊雾炮,但目前已作废。交通风向标1、前往东引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基隆搭台马轮直接抵达。二是搭乘立荣航空公司班机到达北竿机场後,再搭乘交通船到达南竿,从南竿福沃港搭船再前往东引岛。(每日一班,时间随潮水海象调整,马祖日报有登载航报。)台马轮(基隆订位):(02)24228267(02)24292117台马轮(东引订位):(0836)76238马祖连江航业航报:(0836)221932、岛上无公车,计程车为此地主要交通工具。东引计程车行(0836)77188-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8、箕子读书台
箕子是我国商代的一位富有正义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商纣王的叔父,又是辅国文相,因不满纣王-,被囚西华而筑台夜读。箕子读书台也是古老西华的象征。西华在唐代武德年间又名“箕城县”。周武-商后,“释箕子囚”,向箕子请教治国大纲《洪范九畴》,并欲用箕子为臣。箕子谢绝,先受命管理山东半岛,后东渡朝鲜,成为朝鲜王国的开创者。今平壤郊外有“箕林”,乃箕子陵墓。箕子还有“麦秀诗”等诗文留传,是他从山东归乡时看到遗民故土时的悲伤感慨之作。西华县城的原箕子读书台,为明代所建,解放后曾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风化倒塌。现今的箕子读书台,为2000年社会筹资在原址上重建,位于县城西北隅百亩湖面之中。台呈方形,青石铺就。台上有方形箕子亭(祠)、青砖砌筑,灰瓦覆脊,不失古代风貌,有如昔日“畴亭夕照”景观再现。箕子读书台或曰祠据《陈州府志》载“华邑箕子之旧封也故城号称箕城”。清乾隆《西华县志》亦载:“《史记》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9、鹿邑太极殿
太极殿座落于边长18.70米的方形平台上,台高0.55米,南面正中有石阶三级通于台上,阶宽3.27米。台前东西排列古柏三株。东株身高5.30米,胸围2.70米;中株身高5.10米,胸围2.70米;西株身高2.40米,胸围0.75米,三树根深叶茂,森然成景。台阶西侧有铁柱一根,地上高度为1.43米,周围0.60米,传为老君赶山鞭,与老君台上的铁柱相同。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清代硬山造,黄色琉璃瓦顶。琉璃大脊,南龙北凤,中置兽驼葫芦宝瓶,两端饰龙头形大吻,上插剑把。垂脊饰仙人、小兽。檐下斗拱重昂五彩,象鼻形昂嘴。五架梁,有檐柱,覆盆式青石柱础。格扇门窗。梁枋上彩绘依稀可辨。梁柱为彻上明造,无顶棚。特别是大殿的木构件,有部分与清代官制的营造做法制度不合,有鲜明的豫东地方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太清宫圣旨碑
该碑为矩形,高0.60米,宽0.96米,青石刻成。碑文楷书18行,满行12字,是元朝中央政府为保护太清宫颁布的旨令。旨令颁于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四月二十七日。此碑现在保存完好,嵌于太清宫太极殿前右侧槛墙内。(附碑文)圣旨碑长生天气里(下空六字)皇帝圣旨据亳州张真人奏告亳州太清宫住持道人每元受令旨使臣军马宫观内不得安下所有栽种树木诸人不得采斫专与皇家告天祝寿今将元受令旨已行纳讫挽受事准奏仰亳州太清宫道人每照依旧例宫观使臣军马不得安下所有树木诸人毋得斫伐不选是何物色毋得夺要仍仰张拔都儿常切护持太清宫令住持道众更为精严看诵与皇家子子孙孙告(下空五字)天祝寿者毋待怠惰者御宝中统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毛冢遗址
毛冢遗址位于孙店镇毛冢村西北100米处。毛冢遗址,又称孝子冢。该遗址是一个由东向西北延伸的椭圆形土岗,高出地面2米多,呈不规则形,属于古墓群。出土文物有:铜箭、戈和刻有文字的陶拍等,对考察商代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说,在很早以前,当时官府规定老年人60岁活埋,当地有一孝子,其父早年丧妻,为了儿子不受继母-,终生未娶,爷儿俩相依为命。孝子长大后,为了永久不失去父亲,他一边耕作,一边建了一个窑场烧砖(遗址附近现存一个200多亩地的窑坑)。背着官府,用烧制的砖,砌了一个地下宅院和长廊,上面再覆盖上厚厚的土层(即现在的土丘)让其父隐居在里面,每天送饭,陪父聊天,老人一直活到一百多岁,同时,又收留了众多乡邻老人。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一孝子的恩德,把毛冢也称为孝子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2、南顿清真寺院
位于南顿镇河北沿清风路西。宏伟壮观的南顿镇清真寺建于元末明初,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在数百年的漫长岁月中,虽然历经多次战争和地震洪水等劫难,但在当地回族群众的同心协力保护下,清真寺的大建筑物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全寺共分前后两院:前院是穆斯林同胞-地点,连接后院的是一道园门晾亭。后院建筑宏伟,布局紧凑。座西朝东的是宽敞明亮的大殿,连接大殿后墙的中部向外突出,高约二十余米的建筑是“望月楼”。“望月楼”顶端放置一个天蓝色的瓷瓶,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落实,穆斯林教胞争相捐赠款物,集资维修,清真寺的历史原貌才得以恢复,河南省政协于1988年将该清真寺列为重点修复的古寺之一。1999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清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3、黄庙古桥
黄庙古桥位于市域南端泥河上,北距市区27公里。黄庙古桥是黄庙桥建于清代,是一座雕刻艺术价值较高,保护较完整的古桥。该桥已列入市级文物。项城市境最南端泥河上的一座古桥。横跨沈丘、项城两县,建于清朝末年,距今已204年。古桥系砖、石结构,古朴典雅,历经二百多年无破损。桥身两侧栏杆上分别雕有6座石猴塑像,做工精细,栩栩如生,属于清代石雕精品。20世纪80年代,由于利益驱使,不法分子曾偷盗桥上石猴,后在公安及文物部门的大力保护下,使古桥又恢复了原样。特别是近年来,对古桥又进行了几次保护性维修。且兴建中的三城(项城、沈丘、安徽省临泉)省道大桥紧靠古桥,待新大桥竣工后,车来人往就可从新桥上行走,古桥没有了负荷,作为古建筑会得到更好的保护。黄庙古桥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4、磨旗店遗址
磨旗店遗址磨旗店遗址位于县城东南大连乡磨旗店村北,南距新蔡河0.5公里。当地群众又叫“黄巢寨”。《新唐书·赵犨传》载: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黄巢、秦宗权合兵数十万,挖长壕五周百道,围陈三百日,据传说古代两军会师前均以“磨旗”为号表联络。从该村名称及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上分析,这里应是黄巢树旗围陈的营垒,也是黄巢与秦宗权合兵会师的地方。遗址为一台地,其上曾建有东岳庙,现已平。今台高1米,面积540平方米,文化层深约3米。出土文物有泥质彩绘红陶、扁平状鼎足、鸭嘴形鼎足、豆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片;有龙山文化时期的敛口罐、平底碗、浅盘豆等;亦有部分商、周时期的陶片。这是一处大汶口、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的迭压遗址。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5、马鞍冢楚墓
马鞍冢楚墓位于县城东大连乡瓦房庄西100余米处,西距新蔡河约200米,由于两冢相连,状如马鞍,俗称马鞍冢。1980年至1983年,河南省、周口地区与县文物部门对该冢联合发掘。南冢2米多高,墓平面为“中”字形;北冢4米多高,墓平面为“甲”字形。墓中文物均在早年被盗,冢西50米处,分别各有一座陪葬的大型车马坑,北坑长35米,宽4.72米,葬马24匹,车8辆,狗2只;南坑长40米,宽3.7米,葬车23辆,泥马20多匹,旌旗6面。这两座车马坑的年代均在楚都陈城期间(公元前278年—前241年)。从车马坑规模及墓葬形制等特征可判断出:南冢系楚顷襄王之墓。车马坑是目前考古发掘中形制最大,埋葬车辆、马匹最多的楚国车马坑。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6、太康陵
太康陵位于太康县城东南城关镇王陵村西25米处,时代汉墓。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康陵高4米,周长约80米,历来群众传说是夏太康帝陵。据史载,太康继承父亲启的王位后,田猎无度,不理国政,过着淫侈的生活,引起夏民的不满,东夷族首领有究氏后羿,得用夏民取代夏政,乘机西进,取代了太康的统治地位。太康逃至阳夏(今太康)筑城而居。后卒葬于此。此说无考,似有附会之处。1984年文物普查时,在陵区地表及墓冢封土内采集有汉代绳纹板瓦、筒瓦和几何形图案墓砖,另据当地群众1969年在陵上挖掘时见地道,发现陵内有拱形砖券。由此可知此陵实为汉代古墓,陵前原有清乾隆五十一年立石碑一通,已毁。但作为古代墓葬,传说中的太康陵还是很高的考古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7、道源碑林
道源碑林,占地30亩,其总体布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如意”。如意是中国的传统吉祥物,也是道教的重要法器。碑林分为暗、灰、水、明四个节间空间,分别代表了“体道”、“论德”、“守善”、“-”四个主题。以绿树碑墙围合成一个“暗”空间,表达了“体道”之初的迷茫;以一个“灰”色空间,表达体道之后的若有所得;以一个“蓝”色水空间,表现了对老子“善”的理解;最后是一个“明”的大草坪空间,暗喻老子思想的传播之路。碑林内主要有国内81位知名书法家书写的《道德经》章句勒石竖立,整理勒刻了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四位皇帝所注的《道德经序》,以及整理刻绘了老子圣迹图和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老子全身石碑雕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8、周口五谷台
介绍:五谷台,位于淮阳县城东北5公里处,土台高丈余,广10亩,传说是炎帝神农教民稼穑,播种五谷的地方。附近有神农井,为神农教民浇灌五谷而掘。神农时代,炎帝就教人种植五谷,以充腹饥,炎帝把谷粒分为五种,分别起名为稻、黍、稷、麦、菽、炎帝在这里兴农事,知耕稼,种五谷,故为神农,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创始人。神农还曾亲尝百草,发明草药,为人治病,被尊为祖国医药的创始者。传说炎帝神农在位140年,在巡视到长沙茶乡时无疾而逝,终年168岁。炎帝神农“都于陈”,完成了从游猎至农业的伟大转变,以淮阳为中心的黄淮大平地原当是中国农业的发源地,后人尊炎帝为“五帝”之首,当之无愧。地址: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城东北5公里处电话:0394-266004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9、盘古寨遗址
盘古寨遗址位于西华县城东北20公里的东夏亭镇木岗寺村。据传,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始祖盘古葬于此地。该村古称“盘古寨”,其遗址位于该村的东南。因历代洪水携带泥土围寨淤积,致使原村寨变为洼地,寨内居民陆续迁出。而今该遗址呈现一片水潭,面积约有十余亩。村东有盘古墓遗址,南北2500米,东西500米。因黄河多次泛滥,墓冢早淤为平地。墓旁有“盘古井”,历年洪水暴雨未曾灌满,现淤为凹坑。多年前,这里发掘出宋代“盘古寨”匾额砖雕,已被收藏。因该村古时有盘古墓岗,又有百亩寺院(已废),故后来名曰“墓岗寺”。又因村名带“墓”字被认为不吉祥,后改名“木岗寺”延续至今。古代,这里是历代先民和帝王的拜祖祭祀中心之一,共和国建立前曾有百余通御祭碑刻遗存,后被毁废。盘古寨遗址西距女娲城10公里,东距伏羲太昊陵30公里,是目前全国为数极少的盘古文化遗址,对研究中国和世界远古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景点位置河南省周口西华县县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0、五子台遗址
五子台遗址位于东经114°38′07.7″,北纬34°07′06.3″,海拨高度62.4米,太康县西常营镇五子王村西北200米处。原台较高,困黄水游没,台已基本平正。面积1500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子台遗址文化层厚0.5-1.5米。出土遗物有甗、罐、鬲、釜、瓮等。陶质为夹砂灰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泥质红陶。纹饰有粗绳纹、细绳纹。遗址属商文化,春秋时代遗存。现状:保存完好。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从遗址上的地下筒形白灰标志(深1.5米)为座标点,向东、西各32米,向南、北各35米。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