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旅游
南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81、唐河陕西会馆
陕西会馆陕西会馆位于唐河县城北20公里源潭镇,陕西会馆亦称关帝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雍正九年,为陕西客商集资修建。陕西会馆座北朝南,二进院,占地5000平方米。现存大殿、东西配殿、东廊房和铁旗杆一对。大殿座于2米的石基上,为二层建筑,面阔3间34米,进深2间11.2米,高16米,殿内面积128.52平方米,大殿两侧各建配殿塔。配殿亦为两层楼房,略低于大殿,总面积158.26平方米。大殿左右建东西廊房,现仅存东廊房两幢,硬山灰瓦顶,面积117.7平方米。铁旗杆位于大殿南中轴线两侧,系生铁铸成六棱柱形,直径0.20米,高17.5米,共7节,分别插于雄雌铁狮之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2、佛沟摩崖造像
佛沟摩崖造像位于方城县小史店镇东南8公里的香山山腰。是河南省西部发现的唯一一处石雕造像。雕凿于唐宋之际。造像分别镌刻在南北两块自然巨石上。北石高约3.10米,宽约3.30米,南石高约2.60米,宽约2.70米。总计雕像32龛138躯,最高1.4米,最低0.2米。主要有释迦牟尼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阿难、迦叶、比丘等。形象逼真,姿态各异,有的宁静端庄,和蔼可亲,有的金刚怒目,气魄雄强。雕刻细腻,技法娴熟。其风格与龙门石窟相近,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原建有香山寺。198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佛沟摩崖造像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交通方城县小史店镇东南8公里的香山山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3、八里桥遗址
时代:夏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1994年4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发掘队对八里桥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00平方米,清理灰坑14座。出土遗物中的陶器有夹砂灰陶、黑陶、红褐陶及泥质陶,一些陶片上还发现有刻划符号或文字,制法为轮制、手制。器形有大口尊、罐、鼎、豆、爵、器盖等。石器多为残断生产工具,磨制粗糙。可辨类有:石钺、石斧、石铲等。这些为研究豫西南地区夏商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据考证,八里桥遗址属夏代,文化层堆积较薄,内涵单一,但灰坑分布相当密集,遗物遗迹丰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4、安国城遗址
安国城遗址位于镇平县城郊乡尧庄村北侧,安国城遗址为河南A级文物保护单位,里面出土大量汉代器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安国城遗址为河南A级文物保护单位,里面出土大量汉代器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今位于镇平县城郊乡尧庄村北侧,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80米,文化层厚3~5米。内含仰韶、龙山、夏商文化遗物。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主要有斧、铲、凿、镰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有鼎、钵、盆、豆、杯、尖底瓶等。其他有房基、烧土、柱洞、灶坑、灰坑、水井、墙垣及大量石料等。另外还出土有战国弩机、新莽货泉、汉代铁范、宋代瓷器等。对于研究南阳西部新石器时代文化及申吕古诸侯国有重要学术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5、湍河老桥
湍河老桥,俗称“洋桥”,位于内乡县城东菊潭公园的高台之下东南侧约20米处。该桥由民国时期宛西民团司令别廷芳筹资,河南省建设厅资助,天津大幸公司承包修筑,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1月25日动工,1937年7月建成通车。东西全长308.60米,宽4.10米,高5米,28孔,系钢筋混凝土式桥梁,特别是下部结构采用排桩式中墩,美观大方,雄壮有力,可载重汽车13吨,为当时河南省3座永久式大桥之一。内乡湍河老桥是近代建筑史迹,它不但是我省当时罕见的公路大桥,也是我省引进西方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的先例。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6、徐万年墓
徐万年是辛亥革命首义中的不朽的功臣,他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伟大民主革命事业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尤其是他那种不图个人名利,不居功自骄,功成告退的高尚品德,值得后人敬仰。1985年,原南阳县人民政府,特为辛亥革命首义将领徐万年筑园修墓,树碑勒传。其墓地坐落在瓦店镇西南,滨临白河,周边良畴碧野,红砖围墙。园内墓碑矗立,墓塚高大(直径5米,高2米)。墓碑正中是:“辛亥革命首义将领徐公讳万年字寿亭之墓”,碑阴铭刻徐公传略,约800余字。1986年,家乡人民将瓦店镇内的主要街命名为“万年街”,2001年,徐万年墓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7、茅草寺遗址
茅草寺遗址位于河南省社旗县兴隆镇东4公里处。因原茅寺庙坐落在遗址上,故称“茅草寺遗址”。该遗址三面环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面积7.5万平方米。高出地面10米而呈小丘形。该遗址遗物较为丰富,陶片到处可见。该遗址为仰韶中晚期,相当于汉水上游二三期屈家岭、河南龙山文化。该遗址三面环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面积7.5万平方米。高出地面10米而呈小丘形。遗址遗物较为丰富,陶片到处可见。该遗址为仰韶中晚期,相当于汉水上游二三期屈家岭、河南龙山文化。1982年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2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8、房山秦汉墓群
房山秦汉墓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市东南11.5公里,腰店房营村房山组北侧。墓地为砂丘,长1500米,宽800米,高出地面8米左右。文物部门初步查明,有战国到汉代墓葬余座出土文物很多,常见的有铜蒜头壶,铜鼎、灰陶茧形壶、陶狗、陶鸡、陶鸭等。1979年当地群众发现一座残空心画像砖墓,为东汉早期墓葬。出土两块大型空心画像砖。一块长工1.32米,宽0.25米,另一块长1.30米,宽0.24米,厚0.15米。两块均陶制、模印、中空、正面上刻朱,下刻门吏画像、模印技法为剔底浅浮雕。构图新颖、线条流畅,制作工艺较高,为研究汉代美术史及汉代葬俗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9、黄山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00米,一般高出地面约30米,文化层厚1~3米。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发掘时,发现房基础3处,不同时期的房屋10间,有的独成一室,有的两间相通,以隔墙分开,室中间有烧灶。另发现墓葬57座,大多数为仰身直肢葬。随葬陶器有鼎、钵、壶、盆、罐、豆、碗、盘、杯、器座、环、纺轮,骨器有针、锥、簪、镞、匕及猪、牛、鹿骨等。陶器以泥质红陶、灰陶为主,黑陶次之,器表多素面,有少量彩衣,还出土一件罕见的独玉铲。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0、陡坡嘴遗址
陡坡嘴遗址属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阳市桐柏县新集西北9公里王寨村南1公里陡坡嘴村。南靠洛河,东北依信(阳)南(阳)312国道。一般高出地面10米,文化层厚1~4米,面积6万平方米。经调查,地表及断层暴露有大量遗物,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多磨制,器形有斧、铲、镞。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以泥质和夹砂红陶、棕陶为主,黑陶、灰陶次之。器形有鼎、钵、壶、盆、罐、杯、豆、缸、器座、纺轮等,均手制。纹饰有指甲纹、指窝纹、弦纹、附加堆纹等。该遗址是一处内含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性质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1、南阳天妃庙
南阳天妃庙位于南关新街小铁路家属院内,南距三皇庙不足百米,是我市重要的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根据现有史料及碑刻记载,南阳天妃庙始建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嘉四年(1799)、光绪十年(1899)曾两次重修。天妃庙原有规模较大,有戟戏楼、左右两庑、天后宫、奶奶庙等建筑,是历史上航运从业者、商人、船民活动中心。天妃庙现在保存有建筑七座,其中奶奶庙三间、天后宫及卷棚各三间、东廊间、戏楼三间、戏楼东西配房个三间,其中东配房门额为河清。基本保留了原有布局,雕梁画栋、气氛森严,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2、桐柏县楚长城遗址
桐柏县楚长城遗址(含烽火台):战国时期,位于桐柏县朱庄乡、大河镇、城郊乡、安棚镇、平氏镇。据史料记载,桐柏在战国时归属于楚国,该县现存楚长城遗址散落于大河镇、城郊乡、淮源镇、安棚镇一带,多由不规则石块堆砌而成,楚长城依自然山势而建,所处地形易守难攻,现仍存有部分城门、关隘、城寨及古道等遗迹,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据悉,该县文物部门曾在楚长城附近发掘出战国时期文物,当地村民在放牛时也曾发现过石斧和铜剑等冷兵器,在国内革命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这些古长城也发挥过重要的军事作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3、方城文庙
方城县裕州文庙,位于城关镇和平街第一小学院内,座北向南,1963年确立为县保,1986年确立为省保。文庙始建时间无考,据《县志》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建,明清两代虽多次维修,建筑群仍比较完整。文革期间拆除文庙部分建筑,后又因年久失修,再次损失部分建筑,现仅存大成殿和戟门。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五踩重昂斗栱,抬梁式结构。台基长29.27米,宽15.40米,高1米;月台长21.87米,残宽7米,高0.86米。戟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硬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4、娘娘庙遗址
娘娘庙遗址位于南河店镇漆树园村娘娘庙自然村东。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125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5-3.5米,遗址上暴露大量战国筒瓦、板瓦片,陶壶口沿、陶片和宋代扒村窑白底黑花釉瓷片、青瓷片等,内含丰富,形成文化层叠压。1976年5月,该村群众马连山、苏文全、马连德等在此掘得铁釜1个、窑瓷碗6个(破碎两个)。1976年,地区文物工作队收回陶瓷碗4个(其中一个残破),根据出土器物残片判断,此遗址为战国—宋代文化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5、邓州杨岗遗址
杨岗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南25公里小杨营乡杨岗村,是一处包含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和商周文化层的遗址。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1957年发现并被原邓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岗遗址采集到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有:石器有石斧、刀、石镰等,陶器有纺轮、灰陶鼎、罐、碗、杯等,骨器有骨箭头等,在遗址的南部边沿地带还发现有战国时期的墓葬及车马坑。出土有铜鼎、铜壶及车马器等。杨岗遗址面积较大,保存状况较好,是研究邓州史前文化及商周文化的重要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6、南阳府文庙
南阳府文庙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老城区新华东路北侧,面对和平街,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并被称为“南阳国学讲堂”。南阳府文庙曾于2005年荣登台湾明信片。南阳府文庙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据《新修南阳县志》记载,府文庙旧在延曦门东(先农坛),明末毁于战火,清顺治十年(1653年)移建县治东北故唐王府,即现在的南阳市老城区新华东路北侧。南阳府文庙是封建社会祭祀孔子的庙堂和讲学之所,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屡经毁建,如今已面目全非,仅存大成殿。南阳府文庙于2000年被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为旧时人们祭孔之地,也是讲学的场所,故亦称“黉学”、“府学”、“儒学”。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南阳设学起于汉,其为庙专祀孔子盖自唐开元始。“南阳府文庙始建于元代至元八年(1271年),后毁于战火。《新修南阳县志》云:“府文庙旧在延曦门东(先农坛),顺治十年(1653年)知府张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7、南召王庄遗址
王庄遗址位于南河店镇大范庄村王庄自然村西岭之上。此处遗址为南召县1980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66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5-3.5米,表面散存大量的红烧土和灰土,内含比较丰富,红陶约占80%。出土器物有红色、灰色夹砂陶鼎、夹砂陶罐、红陶大型夹砂器、敛口钵、盆、束颈瓶、高领罐、曲腹钵、盆等。除夹砂器物为手制外,其余为细泥慢轮制作。采集标本有:根部有指窝纹锛状、鸭嘴状,外有曲槽乳钉状鼎足。此处为新石器时代仰韶中、晚期文化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8、大张庄遗址
大张庄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大张庄村与翟庄村之间,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南北长180米,东西宽120米。地表可见少量石料、陶片及残存灰坑等。1980年,南阳市文物工作者对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一件石磨棒与一件罕见的石镰,陶器中发现一件双耳壶,此外有鼎、钵、盆、罐、杯等器物,均为手制,火候较低,质量很差。其他有刻符、颜料等。经鉴定是市域内一处较早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遗址,在考古文化上属于裴李岗文化向仰韶文化过渡文化,距今约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9、郭庄遗址
郭庄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北方16公里处的白牛乡郭庄村,严陵河南岸。遗址呈缓坡状,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1979年发现,1985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庄遗址因1979年严陵河发洪水而被发现,采集到的器物有石器:石斧、石锛、石凿等,陶器有杯、碗、鼎、罐、纺轮等,以红陶、灰陶为主,纹饰有刻划纹、绳纹、方格纹等,还发现有部分动物化石。郭庄遗址是一处以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对研究邓州史前文化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0、石堂山邓窑遗址
时代:唐至元位于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石堂山脚下。邓窑又名大石窑,大窑店,为宋代北方汝窑系瓷窑。以大窑店村为中心,北起土槽沟,南经店房、水沟、白杨至上庄村,在这个狭长地段上,散存着成堆的窑具、瓷片、残窑壁和烧土块等,面积达1平方千米。遗址宋代为邓州所辖,故名邓窑。邓窑遗址为北宋著名瓷窑之一,是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重要窗口之一,面积大,遗物丰富,不仅对研究古代瓷器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在历史、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