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开封市旅游
开封市文物古迹介绍
1、河南省立女子师范学堂旧址
河南女子师范学堂旧址位于开封市鼓楼区中山路北段64号(今河南大学中山路校区),其前身为中州女学堂。1907年4月,河南学务公所议长李时灿及员绅郑思贺、张嘉谋、阎永仁、李鸿筹等集议,筹办女子学堂,呈准立案,定名为“公立中州女学”,经费由官绅乐助。1908年初,租旗纛街民房为校舍,3月招生,4月开学,李鸿筹为该校经理,后改称堂长。这是河南省女子教育的正式开端。该旧址现存建筑一座,坐西朝东,呈U字形建筑布局,占地面积618平方米,建筑面积1236平方米。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砖混结构,墙体以青砖垒砌,屋顶覆机制红瓦,建筑有前廊和柱子,门为拱券门,山墙为风火山墙,具有显著的开封地区建筑特色。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中国的教育也开始艰难转型。河南省省会开封也逐步走出传统的办学模式,在兴办新学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河南女子师范学堂的前身“公立中州女学”作为河南第一所女子中等学堂,在河南具有开创意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河南省博物馆旧址
河南博物馆旧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三胜街31号,是河南博物馆(现河南博物院)创建及在开封发展的所在。其所在地开封三圣庙街(今开封三胜街)31号原为河南法政学堂和河道总督衙门旧址。现存的前院过厅、后院展厅、办公用房等建筑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入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河南博物馆是中国近代较早创立的博物馆,藏品主要来自二十世纪初洛阳、三门峡、辉县、新郑、安阳等地的考古发掘,藏品数量丰富,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二十世纪前半期在开封期间,是亚洲乃至全国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在海外也享有盛誉。历史沿革1927年,河南博物馆在此创建。1928年,河南博物馆改名为“民族博物馆”。1930年,“民族博物馆”复名为“河南博物馆”。日伪时期,“河南博物馆”更名为“河南省立博物馆”。1940年,“河南省立博物馆”更名为“河南省博物馆”。1961年,河南省博物馆迁往郑州。同年,在此成立开封市博物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开封伞塔
最早的跳伞塔,20世纪60年代部队兴建,位于开封市南郊乡干河沿村南的开封市跳伞塔,于1965年6月17日落成开始使用。该塔系圆柱型钢筋混凝土结构,高达85米,是国内建筑最早、最高的跳伞塔。该塔上部设有3座悬臂跳台,是国内著名的国防体育运动设施。建成之后,曾有数万人在此接受跳伞训练。这里还多次承办全国伞塔跳伞重大比赛。1959年1月8日,中国运动员崔秀英、耿桂芳和郝建华,在这里以距靶心平均2.69米的成绩,打破了1957年苏联运动员创造的7.07米的1500米日间集体联合定点着陆跳伞的世界纪录,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64年在这里举办的河南、广东、湖北三省伞塔跳伞邀请赛中。以开封市运动员为主的河南二队获总分第一。开封选手赵宝善还创造了男子定点197.7分的全省最高纪录。开封市跳伞塔曾一度成为开封的象征,是人们登高远眺的坐标之—,被许多厂家选作商标。虽然被日益增多的高楼遮档了英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子羽墓
子羽墓位于县城东1.5公里之金园村东。墓高14米,面积6000平方米。墓上遍植松柏,景色宜人。旧时,羽墓春云被称为通许八景之一。子羽名公孙晖,郑国行人(官名),曾助公孙侨(子产)相郑,是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于墓北建子羽祠,知县李为宪撰文勒于石。后知县王应佩为其祠书额,其祠已圯,墓前石碑尚存,高2.10米,宽0.70米,厚0.2米。有碑楼一座。墓上有郁郁翠柏,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羽墓春云”为古咸平八景之一。子羽(生卒年不详),名公孙挥,春秋时郑国人,官封行人(外交官),曾协助公孙侨(即子产)相郑,在制定政策、法令和外交活动中做出了很大成绩,是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子羽墓为通许县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小贴士: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地址:开封市通许县金园村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开封天主教堂
开封天主教堂位于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理事厅街41号,是河南总主教区主教座堂,也是我国天主教著名的教堂之一。占地面积约为10亩。1917年由意大利传教士谭维新主教主持所建,历时三年时间,于1920年全部竣工。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开封现保存最完整的古欧式建筑之一。教堂具有很浓的欧式特点,整座教堂俯视角度来看成“十”字形,具有很深的天主教信仰内涵。主要建筑有:教堂、主教楼和钟楼。该教堂于2006年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教堂是著名的哥德式建筑,教堂建筑南北长33.45米,东西宽17米,高约18米。教堂内部的正北端为主祭台。在主祭台圣体栏杆前的为东西两间更衣所。更衣所上层为唱经楼,主祭台正南方东西两侧排列成两行各五根巨型水泥长柱。教堂内四周有距地面约有3米高的弯形长窗,大窗高4米,宽1米,小窗高1.5米,宽0.6米。窗户均为固定型钢架,大小窗均由扁银条镶嵌约一平方寸弯形的五彩玻璃组成。教堂南面正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雅尔湖故城
雅尔湖故城是中国高昌国时期高昌郡治所遗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西约10公里亚尔乡亚尔乃孜沟村。因位于两条河床交叉环抱的地带,古代又名交河故城。20世纪初,德国人A.von勒库克、日本人桔瑞超与吉川小一郎、英国人A.斯坦因等都先后到此城进行调查盗掘。1928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对城址进行了调查。1956年新疆文物干部训练班又对城址进行考古调查、测绘。故城对研究新疆古代的城市建设和布局具有重要价值。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城依土崖,呈长方形,无城垣,南北长100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东、南两面各有一个城门。遗址的建筑形式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大部分的建筑物包括街道,都是从生土中掏挖出来的。窑洞是在生土中直接掏出的,平房则多是切挖生土留出四壁,然后用木头搭顶而成。从墙面上残留的柱洞看,有许多是多层建筑。有的下层是原生土壤或券顶窑洞,上层是以版筑泥垛起
7、祥符文庙大成殿
【祥符县文庙大成殿】位于开封市小南门里洪学街一号(原为卧龙街)。现存大成殿一座,绿瓦悬山,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檐出厦,前墙有木棂窗,天花板由方木格组成,保持着原有面貌,该庙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崇祯十五年没于水。清顺治十一年重建,康熙六年迁于今址。明清两代,形成了儒学治天下,文庙遍全国的局面。于是京师、省会、府治、县治,均修庙建学,开封府治与祥符县治虽同在一城,却有两庙、两学。而且府、县儒学生员,各有定额。祥符县文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原系云老寺改建而成,后没于水,始改建今址。《祥符县志》记载:康熙六年(1667年),知县聂琰改建县治东南(即今址)。二十四年(1685年),提学道蒋伊捐修明伦堂斋房。三十年(1693年),提学道张润民捐修墙垣牌坊。乾隆二年(1724年),知县张淑载捐修大成殿5楹,东西庑各5楹,戟门、棂星门各3楹,外贤关、圣域坊各2座,忠义孝弟祠各3楹,大门便门各3楹,明伦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河南贡院碑
河南贡院碑共两通,分别为《改建河南贡院碑》与《重修河南贡院碑记》,清代勒刻。为河南贡院改建、重修时,时任政府所刻立。现存于开封市明伦街河南大学校内,旁有二层贡院执事房一座,是当时考官办公和休息的地方,依据旧照片重建。河南贡院是河南省举行乡试、选拔举人的场所,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在明代周王府旧址上(今开封市龙亭一带)修建,院内号舍5000多间,明远楼高4丈余。后来,由于贡院四周常年积水,雍正九年(1731)院址迁往开封城东北隅的上方寺内(今河南大学)。规模扩大,号舍增至11866间。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水冲击开封城。为了加固城墙,阻止洪水灌城,遂就地取材,拆毁贡院房舍,将砖瓦、材料充作防洪物资。翌年,重修贡院,修葺旧房,新建号舍10009间,凿井5眼,面貌焕然一新。今贡院建筑无存,现仅存两通碑刻,保存完好,均为清代勒刻。一通为《改建河南贡院碑》,碑文为当时河南巡抚田文镜撰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仪封谢家双楼
谢家双楼位于兰考县仪封乡谢庄村,始建于清末,分东西两个楼院,占地3300平方米,两座楼院各有厢房、客厅,大门是花子门楼。现存东西双楼各3间,西厢房5间,东楼长14、5米,宽6、5米,高13、1米。西楼长14、5米,宽6、5米,高13、1米。坐北向南,是两座二层0,硬山卷棚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建筑在高约3米的砖砌台基上,青砖白灰墙体约1米厚。砖雕花窗,窗内按装木翻板,四角垒砌尖角,状似皇冠,民俗又称叉子楼。内为重梁起架,方椽,八砖扣顶,木质楼板,木楼梯。楼内顶方椽上记载楼主和建成日期。东楼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八月,西楼建成于清朝宣统元年,楼主谢松鹤。谢家双楼建筑气势宏伟,高大宏阔,是豫东地区典型的清代富家民居。谢家双楼地处黄河故道,黄河多次泛滥改道,外墙体至今残留着黄水浸泡的痕迹,能在原址保存百余年的民俗建筑为数极少,具有历史和文物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朱仙镇关帝庙
在古老而神秘的朱仙镇岳飞庙的东侧,有一座与之相配的关帝庙,二者殿宇相连,构成一片气势宏大的古建筑群,大有凌空锁云之势。这里就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的社址——关帝庙。据史料记载,朱仙镇关帝庙中心原以大戏楼为主,明崇祯年间建关帝庙舞楼,由于兵乱、河患等原因,曾一度多次进行修复、重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再次重修关帝庙,清乾隆七年(1742年)、十六年(1751年)经两次整修后,关帝庙达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之后,其大戏楼、舞楼先后被拆,到1984年关帝庙被作为朱仙镇年画社至今。清代以来,关帝庙兴起了商业庙会和文化娱乐活动后,朱仙镇各庙会到处是一派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之胜景,可见关帝庙对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播和朱仙镇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电话0378-6713237开放时间全天开放景点位置开封市西南朱仙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老井沿街古井
【老井沿街古井】位于开封市南关老井沿街路南。300余年来,泉旺水甜,一直供附近居民食用。现井口用水泥板覆盖,尚留30厘米一孔,可见井水。附近尚存碑记四通。在禹王台区民享街和民有街之间有一条东西向的街道,叫老井沿街。该街长350米,宽3米至4米。禹王台区有很多以“民”字命名的老街道,比如民享街、民有街、民生街等。在这片“民”字号街道的包围中,老井沿街却显得特别醒目,甚至有些鹤立鸡群。按照冯玉祥主豫时的个性,这条街也应该冠以“民”字头。然而,冯玉祥却没有这样做,更没有依着自己的性子改,仍沿用清康熙以来老百姓的习惯叫法——老井沿街。原因很简单,这条街道上有一眼在开封非常有名的老井。这口老井又称老公公井。清代《祥符县志》载,“老公公井,在旧县南薰门外,廖太监置铅井底,去碱卤,故水较它井倍甘,今淤”。古代称太监为公公,所以老井称老公公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犹太教清真寺遗址
:开封犹太教清真寺,是犹太人定居中国后建立的唯一有遗址可寻的寺庙。北宋时期,国都东京(今开封)居住着来宋朝经商的犹太人。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建立了这座清真寺。该寺于19世纪中期毁弃。幸亏法籍神甫孟正庆曾为该寺绘了两张图,一为寺的全景,一为寺的内观,使这个在开封存在约700年之久的犹太教清真寺的面貌得以保存下来。据图可知寺东西长130米,南北宽50米,大门后有一座牌楼,上有康熙御书“敬天祝国”匾额。主要大厅名“一赐乐业殿”,左右分别立有“康熙二年碑”和“弘治碑”。大厅后面为“天堂”,原藏有多部经卷,可惜后多被欧美传教士掠走。地址: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东南隅的老虎洞街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9:00-19:00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古州桥遗址
【州桥遗址】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从现在的遗址依稀可以看出当年汴河两岸的繁华,对于喜欢宋史的人更是意义非凡。景点介绍州桥是北宋时期御街和汴河交汇处的一座著名的桥梁。州桥始建于唐朝,名汴州桥,五代时称汴桥,北宋时将汴河称为天河,改桥名曰为天汉桥,习称州桥。州桥因桥面宽广,气势甚为宏大。水浒中杨志怒杀泼皮牛二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在北宋时州桥两边夜市比较多。目前州桥埋于开封闹市中心中山路与大纸坊街交叉口南侧,1984年考古挖掘,发现了宽达30米的完整的古桥梁。明末黄河水淹,桥淤没。1984年8月清理。桥面距地表4.5米,系青石条铺砌。桥洞东西长30米,券顶距桥底垂直高度6.5米。地址:开封市中山路中段及皮鞋商场门前交通乘2路、4路、5路、8路、19路、22路、29路、31路公交车在小纸坊街口站下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紫铜钟
紫铜钟,又名宋铜钟,原挂县城东关太平兴国寺内,与太平兴国寺塔同为该寺重要设施和组成部分。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岁次已亥十一月二十八日铸,咸平三年四月十七日悬挂。铜钟身高五尺五寸,围一丈一尺,厚二寸五分,八齿。形式浑厚,工艺精良。相传:宋时击之声达汴,上闻其声清越,命移至汴,击之无声,仍还尉,因之涂其响眼,后移挂县署大门谯楼上,明万历十二年(公元584年),岁次甲申,邑侯阮公甫倡议就地创建钟鼓楼,第二年丙申小春落成,高悬之,警晨昏,禁行止,为王政事。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先后曾进行三次大的修整,一九五六年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铜钟列为我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铜钟铭文:顶有“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八个大字,每两字中有一眼,共四眼;腹上按八方排列,方方有文,除南方文字全被剥蚀外,其余各方字迹大部清晰可见。如:一方“大宋国咸平二年岁次已亥十一月二十八日铸”,一方“东京尉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佑国寺塔
佑国寺塔(铁塔)于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佑国寺塔坐落在河南省开封市内东北角。佑国寺塔因为塔身以褐色的琉璃瓦镶嵌而成,酷似铁色,故而俗称铁塔。铁塔原建于开宝寺内,北宋年间,寺院规模宏伟,殿堂林立,共有二百八十区,设有福胜、上方、永安、能觉等二十四禅院,并设立礼部贡院,在此考选全国的举子。北宋历代的皇帝常来此游幸,遂以北宋开宝年号命名,故名开宝寺,当时开宝寺名声显赫,一度成为中原名刹之一。铁塔的前身原来是木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高120米,传说是宋代的巨匠喻皓主持建造的。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木塔毁于雷火,皇拓元年(1049年)重新修建,即今之铁塔。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泛滥,水灌开封,寺院夷尽,唯有铁塔安然无恙,独存于世。铁塔通高55米,八角十三层,是仿木构的楼阁式砖塔,内部用砖砌筑,塔身外部砌筑仿木结构的门窗、柱子、斗拱、额枋、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竹林仰韶文化遗址
竹林仰韶文化遗址在县城南35公里竹林村北土岗上,文化层公布在土岗顶端南侧。曾出土泥质红陶壶口沿、加砂灰陶罐口沿、烧土、浇骨、鹿角及早期用手控制经慢轮修整泥制红陶、灰陶片、磨光陶片,其中加砂灰陶片外壁有制作时槽沟。文化层上部约30厘米为拢土层,中部沙灰土厚2米,下部为遗址,整个土岗相对高出土面3.5米。此遗址分东西两片,东片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50米;西片东西长70米,南北宽60米,总面积28200平方米。196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小贴士: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编号984/Ⅴ-111,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民国。地址:河南省开封市。191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清代河南贡院的旧址上创办,当时是国家派遣留学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旧址现仅存复建的大门。1923年改建为“中州大学”,1930年改名为“河南大学”,1949年后几易其名,1984年恢复为河南大学至今。1925年,萧楚女曾在此进行革命活动,设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于此。1936年改为开封高级中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创建于1912年,是在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的河南贡院的旧址上创办的,当时全国创办此类学校的仅有三所,其余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上海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5年以来,该校先后建设了六号楼、七号楼、东西斋房、南大门与大礼堂等,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夏理逊墓
夏理逊墓位于开封市禹王台区烈士陵园内。1947年1月10日凌晨3时许,伟大的国际和平战士、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加拿大人民的优秀儿子夏理逊停止了呼吸,时年59岁。1月12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夏理逊大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在会上宣布将邯郸国际和平医院命名为夏理逊国际和平医院。1月16日,夏理逊大夫的遗体运回开封,安葬在医院前街的一所学校花园里。2月7日,夏理逊大夫的生前友好和解放区救济总会,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上海新亚饭店举行追悼会,宋庆龄含悲出席。1987年12月20日,中国福利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开封市人民政府,在开封市烈士陵园内为夏理逊大夫重新建墓立碑,将其遗骨移到烈士陵园内。“夏理逊大夫纪念碑”、“夏理逊大夫之墓”分别由邓小平和薄一波亲笔题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开封禹王庙
禹王庙是座精巧的二进庭院,大殿内在明朝时所塑的禹王像,已不存在。现在殿内的禹王像是1982年重塑,高1.6米,双手执圭,身穿龙袍,魁伟端庄。塑像两侧有两副对联,一副是“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另一副是:“而耕而粒去巢就庐万代永颂王功德,斯世斯民饮水知源高台重铸禹金容”。东西墙上是砖雕壁画,东边是一副大禹治水图,西边是大禹行赏和乐耕图,反映了大禹治水的功绩。大殿北壁镶嵌有清光绪年间河南巡抚刘树赏摹刻的峋嵝碑,文字奇古,字体怪异,为书法爱好者所珍视。-旅游小贴士:门票:50元地址:开封市禹王台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柯莱恩住宅楼
柯莱恩住宅楼时代:1920年地址:开封市禹王台区五福路开封市肿瘤医院院内,有一座典型的英式建筑,人称柯家楼。如果不是有人引领,很难找到这座人文建筑。这座西洋风格的楼房被现代建筑所包围,格外显眼。虽然历经岁月风霜,依然屹立在那里。柯家楼坐西向东,为西式三层砖木结构楼房,有地下室和大小房间30余间,分住室、客厅等,设施齐备,设计合理,布局严谨,建筑面积357.02平方米。柯莱恩宅至今保存完好,为第五批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柯家楼最初的主人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柯家楼作为开封近代历史遗址,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印象并未磨灭,当人们路过那里时,往往会说这里曾经住过柯莱恩,曾是一个盛开鲜花的私人宅院,还会谈及曾经发生在那里的故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