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聊城市旅游
聊城市文物古迹介绍
1、东武阳故城
东武阳故城位于十八里铺西段屯村西北,又称西段屯遗址,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址为高台地,高约1.5米,四周为平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从暴露遗迹看,文化堆积深达1米左右,有散布的灰沟坑。据部分志书记载和史料考证,这里就是汉代的东武阳城。《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载:东武阳因县居武水之阳而得名,后汉初平二年,袁绍为表奖曹操封其为东郡太守,治所即东武阳。后来臧洪又为东郡太守,治所也在东武阳。东武阳后魏时改名牙阳县,唐代名朝城。《地理志》曰:漯水出东武阳,今漯水上承河水于武阳县东南,西北经武阳新城东,曹操为东郡所治也。引水自东门石窦,北注于堂池,池南故基尚存。中城内,有一石台。大城西门名冰井门,门内曲中,冰井犹存。门外有故台,号武阳台,币台亦有隅雉遗迹。水自城东北,经东武阳县故城南。应劭曰:县在武水之阳。王莽之武昌也。然则漯水亦或武水矣。臧洪为东郡太守,治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梁乡闸
梁乡闸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镇梁闸村东5米,京杭运河老河道上,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411年(明•永乐九年),闸跨南北向河道,闸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20米,闸西侧、东北侧为现代民宅,主要由两侧石砌燕翅及闸口构成。燕翅系长方形青石材砌成,现存十余层高,两翼向外延伸,上部砌石保存较好,两侧路面上仍可见砌石基体,向西延伸约32米,闸口由两侧的燕翅围拢而成,为水流、船只通道,长约5、宽约7.5米,中部原为闸门所在,两侧还有宽约30厘米、深约6厘米的闸门槽。燕翅砌石外侧为堆筑土。建国后,1951年重新治理张秋镇至临清河段,维修梁乡闸。梁乡闸为当时运河上的重要水利设施,其设计精巧,施工精细,是研究运河漕运历史及水利工程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它不仅是当年漕运兴盛的见证,尤其对于进一步研究我国近代水利工程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2015年梁乡闸被重新修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聊城海源阁
海源阁位于山东聊城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进士杨以增所建。历经四代人悉心相守,总计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其中宋元珍本逾万卷。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四经四史斋”、“琅环之府、群玉之山”.....众多学界泰斗,给予中国藏书史上久负盛名的海源阁高度评价。海源阁与江苏常熟县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县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四大藏书楼。其中以瞿杨两家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书为最多,因之又有“南瞿北杨”的美称,深为海内外学者所仰慕。海源阁藏书楼为单檐硬山脊南向楼房,面阔三间,上下两层,下为杨氏家祠,供杨氏先人牌位,上为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籍收藏处。藏书楼前有一长条状小院,东侧有两座长廊式高台读书亭。楼下东首为通往后院的通道,杨宅第四进院内为海源阁明清版本藏书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阳谷关帝庙
位于张秋镇南街,东距古运河约70米,由山东、陕西两省商人集资合建。现存建筑主要有正殿、配殿、戏楼、山门等,整体为歇山式斗拱建筑。会馆现南北长32米,东西宽40米,占地总面积约1280平方米。山门为三开间,后与戏楼连为一体。在山门门洞上嵌有一石质匾额,长2.0米,宽0.6米,边饰线雕飞龙花卉,中书“乾坤正气”四个大字,落款为“康熙癸酉(1693年)孟秋榖旦,山东陕西商人同创建”。戏楼也为三开间,座南面北,右有砖砌楼梯可拾级而上。戏楼东西长9.8米,进深八米,由前台和后台组成。台高1.9米,下有甬道与山门相通直达院内。甬道宽2.45米,高1.8米。会馆正殿原为关帝殿,前为献殿,后为复殿,并供有关帝塑像在里面,三开间,东西宽10.3米,进深10.5米。配殿位于正殿两侧,均为三间,东西宽7.35米,进深5.5米。此外,尚有几通石碑卧于配殿东侧。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净觉古寺
在距位山西北不远处有一个村庄叫皋上,在皋上村东头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刹——净觉寺。净觉古寺始建于北宋大观三年(1109),明正统六年(1441年)寺僧普锦重修,最后一次重建为1920年,由当时山东省督军兼省长的张怀芝出资,张本是皋上村人氏。净觉古寺坐北面南,占地约100余亩,寺前有一小溪,小溪紧临大道,中间有宽宽的石桥相连。跨过石桥,拾阶而上,便是天王殿,门上方有一匾额,阴刻“净觉寺”。殿内供奉着四大天王泥塑像。出天王殿,两侧为钟、鼓楼,紧邻钟、鼓楼便是东西偏殿。大佛殿位于北侧,在寺院的中轴线上,面阔5间,进深3间,硬山式建筑,脊顶有飞禽走兽,造型奇特,殿内雕梁画栋,美艳精巧。殿内放置三世佛,两侧排列着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出大殿往北60米为一座两层的藏经楼,廊檐用木柱支撑,绘麒麟玉树图案,内置楼梯,可以上下。整个建筑显得非常突兀巍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坡里天主教堂
阳谷坡里天主教堂是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城北17公里定水镇坡里庄的大型天主教堂,是天主教阳谷教区(1933年成立)的主教座堂,山东省西部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管理阳谷、莘县、范县等六县教务。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堂始建于1882年,二层楼房围建四周,楼顶平台再建围墙,可通四周,宛如围墙。内有可容千人的大圣堂、礼拜堂、神鼓楼、修道院等主体建筑,另外还有老人院、男女孤儿院、修女院等建筑,规模很大。1928年1月14日,在此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省最早的一次农民革命暴-动,起义失败,但作为“燎原烈火”的火种,从此埋藏在人民心中,为后来鲁西北地区的革命事业起到了播种的作用。聊城市和阳谷县人民政府在此树立了“东临地区革命委员会纪念地”碑刻,以志纪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冠县南街民居(张梦庚故居)
冠县南街民居(张梦庚故居)位于冠县老城南北大街中段路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街民居始建于清末民初,“三·一八惨案”中壮烈牺牲的烈士张梦庚就出生在这里。南街民居为四合院式民居建筑,共三处院落。南街民居1、2号院落建于清代,1号院落是一周姓开的元兴成烟铺,2号院落是郭老紫的同和堂药铺,3号院建于民国初年,是聊城的任姓商人所建。民国元年(1911)郭老紫用2号院落的后院与张金针换了路东4间临街房。抗日战争后期,南街民居曾为冀南地委驻地,老一辈革命家宋任穷同志曾在此居住。现在开辟为鲁西特委纪念馆。南街民居虽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建筑被拆除,但仍基本保留了原来的格局。目前,南街民居占地1500平方米,房屋40余间,均为青砖瓦房,座西朝东,风格古朴,结构严谨,带有典型的时代特点和地方民族特色,是鲁西地区清末民国时期民居的代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张本墓地
张本墓地位于东阿县铜城镇王宗汤村西200米处。张本(1366-1431),字致中,东阿县张大人集村人。明洪武年间,自国子生授江都知县。燕王朱棣南下靖难,张本开城迎降,升扬州知府,继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永乐四年(1406)召工布左侍郎。永乐七年(1409)为刑部右侍郎。任宗继位,拜南京兵部尚书,兼理掌督察院。宣德四年(1429)兼太子宾客。张本一生为官清正,时号“穷张”。张本死后,葬于祖茔。现墓前尚存龟驮墓碑一幢,石坊一座,石翁仲、石虎、石羊、石望柱各一对,墓道森然,排列有序。该墓0土墓志一盒。墓志为汉白玉石质,正方形,长宽各为0.58米,厚0.08米。志盖篆书,铭文阴刻,正书。明荣禄大夫少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庐陵杨士奇撰文,资善大夫礼部尚书昆陵胡滢书丹。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苏村烈士墓
苏村阻击战烈士纪念碑位于莘县张寨镇苏村东500米。1941年1月上旬,鲁西军区司令员兼八路军115师教导第3旅旅长杨勇指挥部队发起潘溪渡战斗,全歼日军一个中队。战斗结束后,日军7000余人,伪军3000余人,配汽车300余辆,坦克、装甲车20余辆,在1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从济宁、菏泽、临清、河北大名出动,分6路对以濮县、范县、观城为中心的鲁西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企图围捕鲁西军区和行署机关。为了掩护军区、行署机关安全转移,按照军区的命令,1月17日,特务营营部率9、10两个连进驻苏村,向朝城方向警戒,构筑防御工事。当时苏村距敌人据点17公里,有数百户人家,村子中间有一条东西向的丁字街,东通朝城、西通马集,西面的道路已挖成一条半人多深的抗日沟,西南都是开阔的平原,旧有的围墙只剩下一些土埂和残垣断壁。战士们刚刚构筑好防御工事,日军先头部队就到了。双方搅和日军组成战斗队形,向村东9连阵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朝城清真寺
该寺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7年)距今达600年之久。寺院由大门、过厅、讲堂、水房、住室和礼拜殿组成,一条中轴线,规模宏伟,布局完整,风格独特。大门面示三进,石木结构,大木起脊,重檐歇山,斗拱起架,飞檐翅角,宏伟壮观,为全省清真寺大门第一例。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对厅和五通德教碑,东侧对厅为二层楼坐东朝西。大殿为主体建筑,由三梁九檀架起,为歇山双檐砖木结构,有彩绘、雕刻,图象姿态生动。顶脊饰十二生肖和新月。是伊斯兰教穆民礼拜圣地,可容纳数百人礼拜,建于高出地面0.8米的高台上,面阔3间,进深5间,面积218.36平方米。整个大殿由卷棚、串堂殿及后殿组成。卷棚内正面悬有“认主独一”“道之大原”“万化一元”和侧面有“开元故交”砖墙、硬山。大殿楼顶的月牙状标志,它代表着刚刚升起的新月。大殿内是礼拜的地方,按伊斯兰教五功规定,穆斯林需行礼拜礼,脱下鞋子在红色地毯上向麦加方向膜拜。清真寺的朝向皆是面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博济桥
博济桥位于阳谷县县城中心广场东南角,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博济桥修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是过去北通东昌、南达寿张、东去张秋的必经之路。博济桥又叫“石牛拉石车桥”,因在桥南西数第二块栏板上雕有牛车出行的画面而得名。《阳谷县志》记载:“邑有县丞笪公居官清廉,莅任之时,惟一牝牛驾车而来,及解任日,牝生一犊,公谕令仆人留犊于邑,仍驾一牝牛去。后人思其德,因刻其像于博济桥上,至今犹存。”后人将此石刻称为“石牛流芳”。石桥建筑由桥基、桥身两部分组成,上有两排浮雕石栏,下有石砌拱券式桥洞三个。桥身东西长10.18米,南北宽5.06米,通高3.70米,整体石砌,做工细致,手法精巧,古朴大方,结构严谨。桥下曾出土石碑一通,上书“博济桥”,上款为“修桥善人寿官董宪章”,下款为“明万历三十四年岁次丙午”。博济桥有望柱12根,顶端雕有形态各异的狮子,望柱间两两镶嵌石栏板1块,共10块,栏板上嵌石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朱昌祚家族墓
朱昌祚家族墓位于高唐县梁村镇朱楼村西南约2公里处,年代为清。2013年,朱昌祚家族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当地农民种地除碱,不断把田间地表面碱土往墓地堆积,至使该墓地逐渐形成高80cm的台地,现墓地(即台地)东西长75m,南北宽38m。墓地共有墓冢九座,依次是:1号朱仲卿墓,2号朱美先墓,3号朱弘祚墓,4号朱昌祚墓,5号朱朱先墓,6号朱东朴墓,7号朱德祚墓,8号朱锡祚墓,9号朱茂祚墓。朱昌祚二世祖朱仲卿是明朝时期从山东青州府迁到高唐县朱楼村,到朱昌祚已是第四代。朱昌祚,字云门,生于1628年前后,自幼天资聪颖。清兵第一次入关至高唐,将他掠走,编入汉军镶白旗,因为他既懂汉文,又懂满文,很快官至宗人府启心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张梦庚烈士墓
张梦庚烈士墓位于冠县梁堂乡张里村,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梦庚(1909~1926),字效白。15岁离乡到北平大同中学读书,曾任校学生会主席。在校期间,不满军阀统治。孙中山到北平时,他亲聆了这位革命先行者的讲演,并常与革命先驱李大钊等人接触,产生了革命思想,遂于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春,八国公使干涉中国内政,他愤而上书-痛斥。3月18日,北平各校学生4000余人赴段祺瑞“执政府”-,他走在最前列。段祺瑞令卫队开-,他身中3弹,与刘和珍等37人一起当场牺牲,年仅17岁。史称“三·一八”烈士。鲁迅先生曾作杂文《纪念刘和珍君》,专记此事。后国民党政府发给其遗属怃恤金。建国后,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烈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4、高唐文庙(李苦禅少年读书处)
高唐文庙又称李苦禅少年读书处,位于高唐县城内北湖路南首西侧,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唐文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原有大成殿、照壁、月宫门、厨房、东门、西门等建筑。文庙是祭祀孔子实施儒学教育的处所,高唐文庙也是历代官办学堂。我国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少年时曾在此读书。大成殿南门正上方有现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李苦禅大师少年读书处”的匾额。文庙现仅存大成殿。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东西长17.7米,南北宽11.10米。大成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主要以立柱砖墙和梁为骨架,承托着曲线玲珑的屋顶,外檐柱间砌砖墙。檐下的斗拱为装饰性构件,檐向外展伸保护了立柱和梁不受大雨的侵蚀和破坏,也使大殿更加雄伟。屋顶正脊前后除用黄绿琉璃瓦砌出三个菱形图案外,其余均为灰瓦。正脊中央为一圆形宝葫芦,两端为一螭吻。在大成殿周围,先后发现碑座赑屃及古碑多块,主要有《高唐州学施田之记》、《高唐州重修庙学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
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又名丈八烈士陵园,是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莘县大王寨乡东丈八村西北隅,距离莘县县城约20公里,是聊城市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建于1945年,座北朝南,占地约百亩,是聊城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南北长740米,东西宽170米,占地125,800平方米(188.7亩)。陵园坐北朝南,由门楼、纪念碑、纪念室组成,门楼为古典式建筑。纪念塔高18米,四面八角,楼阁式建筑,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下部是一座高3米,边长11米的正方形砖台。二层塔壁镶嵌着八面石碑,刻有当时冀鲁豫边区党、政、军领导人亲书的碑文和为革命牺牲的925位烈士的英名录,其中师级干部3名,团级干部10名,营级干部6名,连级干部9名,排级干部102名,班长和战士643名。顶尖处是一颗巨型红五星,用旧碑改刻的八面纪念碑均镶嵌在第一层,南面碑上刻有“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红漆大字,其他碑上分别刻着《鲁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6、吴楼墓群
吴楼墓群阳谷县城定水镇乡吴楼村西北0.5公里,年代为汉。2013年,吴楼墓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群已发现5座,1997年8月,对其中较大的一座(编号为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系砖砌大型墓葬,平面形制呈“凸”字形,方向185度。由甬道、两个墓室及回廊三部分构成。墓室南北全长12.06、东西最宽9.56米。从墓葬形制出土的遗物来看,吴楼汉墓属东汉早期。该墓早期虽经盗掘,仍出土了部分遗物,有陶器、铜器及铅、石、骨质器皿钱币计85件。从其规模来看,属于中型墓葬,其墓室四周围以回廊的墓葬形制,基本属于地方官吏所采用,且多数级别较高,非一般中、小地主可以使用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燕塔
燕塔位于莘县城内,建于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为楼阁式十三层平面八角型砖塔,塔底层东西长23米,南北长22米,高40多米。塔有四门,入北门可攀至顶部,南门内有一尊石雕女神像。塔内藏有五部北宋刻本《妙法莲花经》,一部写本《陀罗尼经》,一个精致的小银塔和一具石函(棺)。小银塔用银质薄片砸合而成,造型优美,玲珑剔透。石函内有水,水上漂浮着银质薄片船,水内有舍利子。巍峨雄伟的燕塔,历史上多被用作军事瞭望台。原产南非,四肢结实,采食广泛,抗病能力强。使用寿命8-10年,性成熟早,繁殖性强,饲料转化率高,生长期日增重250克,成年公母羊体重分别为130公斤和80公斤,是世界上著名肉用山羊良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马本斋烈士陵园
马本斋烈士陵园位于莘县张鲁镇南1000米。马本斋,回族,河北献县东辛庄(今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自治乡本斋东村)人。卢沟桥事变后,平津沦陷,日军长驱南下,大举进犯华北,面对祖国河山被日军铁蹄践踏,马本斋毅然组织本村青壮年70余名,高举抗日大旗,组成了“回民抗日义勇队”。1938年初马本斋率队加入河北游击军,编为冀中回民教导队。同年10月,马本斋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回民教导队队长、总队长、八路军第3纵队回民支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在他的率领下,冀中回民支队打遍冀中平原,并转战于冀鲁豫边区,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在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中,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屡建战功,被称为“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1944年初,回民支队奉命调往延安。由于长期的战争生活,马本斋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不能随部队一块前往。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马本斋病情日渐加重,2月7日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古阿井
古阿井,又称阿胶井,在阳谷县阿城镇西北2公里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东阿县故城’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供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井深数丈,以青砖砌就,井口以长方形青石板覆盖。井北有六角六柱石亭,为清光绪五年(1879)重建,造型古朴,雕琢精细。亭内有龟驮碑,高约5尺,宽2尺余,碑上篆刻“古阿井”三个大字,“井”字内还有—点。正面石柱楹联为“圣代即今多雨露,仙乡留此好源泉”,横额“济世寿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任疯子墓
任疯子墓任疯子,讳山,小字喜悲,号清灵道士,祖籍范县。是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一个道士,后在张秋运河东岸戊已山显惠庙尸解,传为飞升为仙,因善称“蜕仙”,民间称为“任大仙”。在张秋镇,任疯子是妇孺皆知的仙道一类人物,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类似济公式的故事。近年来,附近村民筹资新建了任疯子庙,以示纪念。任疯子墓位于张秋镇运河东岸。现存墓直径2.5米,高1米。墓前有石碑一块,高2米,宽0.8米,厚0.3米,正面阴刻行书“明蜕仙任疯子墓”,背面阴刻500小字“蜕仙任疯子小传”,详细介绍了任疯子的家世及业绩。此碑2000年7月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