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聊城市旅游
聊城市文物古迹介绍
1、聊城范公祠
范公祠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内梁水镇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范公祠是1941年4月聊城军民纪念为抗战捐躯的范筑先及抗战将士而建,原建筑面积为4899平方米,有正门、大殿、二殿、东西厢房、纪念塔等建筑,现仅存正门及纪念塔。正门宽2.24米,高2.95米,左侧门墙内镶有聊城县革命委员会立的范公祠保护标志碑,门前左侧立有东昌府区人民政府保护标志碑。纪念塔高15米,耸立于山门后,庄严肃穆,为四重檐六棱形砖塔,正面刻有“山东省第六区抗战先烈纪念塔”字样,塔身有蒋介石题写的“精神不死”、林森题写的“忠烈光荣”、李树春题写的“光前裕后”、齐子修题写的“杀身成仁”、王金祥题写的“浩气长存”等名人题词和石匾多方。纪念塔北面20米左右地下埋有一通纪念范筑先将军壮烈殉国的石碑。塔后原是范公祠正殿,殿内正中安放范筑先将军戎装塑像,两侧墙壁上绘有抗战壁画多幅。正殿前有石碑两通,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六十二烈士墓
六十二烈士墓位于冠县杨召乡后田庄村东南200米处,此墓是1946年为纪念与日寇作战而壮烈牺牲的62名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0年2月16日(正月十二日),我抗日先遣队1团3营10连王德林、孙树生等62人在馆陶县赵官寨遭遇威县、临清、曲周、丘县、邯郸、馆陶等数处敌人的围攻,敌众我寡,兵力悬殊,经过10余小时的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战后,当地群众为死难烈士收殓,同穴埋葬。62烈士的英雄壮举,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同志曾予以表彰,《新华日报》当时也发表了歌颂文章。1946年,当地人民政府将62烈士遗骸由赵官寨迁葬于支队的诞生地后田庄村,树立墓碑,永久纪念。墓地座西朝东,墓为圆形,直径8.3米,高1.7米。四周翠柏环绕,绿荫掩映。墓上封土为圆丘形,前有砌砖封门墙及高台,北去数米建有烈士纪念碑楼。碑楼内石碑通高3.1米,由碑冠、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冠高0.6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肖城古遗址
肖城古遗址位于冠县北馆陶镇东南肖城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肖城古遗址为宋代古城址,建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本是辽国萧太后携子辽圣宗进攻澶渊时所建的驻兵城,故又称肖城、驻马城、歇马城。肖城城墙为夯土建成,呈方形,每边长约1250米,周长5000米。城墙基部宽26米,顶部阔8米,高13米,护城河宽80米。其现存东北城角高达12米,西南城角高10米,西北、东南城角高约8米,四城角沿直角处向外夯筑“箭楼”。南北两门相对,为瓮城形制。城有四门,均为扭头门,东门外有宽约80米的城壕。城内有“点将台”遗址,相传是肖太后在此点将征兵的处所,高约5米,方圆10余米,夯层厚15厘米,每层较均等,夯筑较规范,为昔日校阅军队的场所或祭祀设施。另外由磨盘洞、烽火台、七十二眼水井及萧太后杀降斩俘的“万人坑”。【相关链接】萧太后,名绰,字燕燕,契丹人。辽景宗耶律贤之皇后。982年,景宗死,圣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马陵之战纪念馆
马陵之战纪念馆是景区标志性建筑,馆内布置了古马陵之战的作战过程,展示孙膑的生平事迹,是国内研究孙膑的重要基地。马陵之战古战场遗址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大张家镇马陵村和樱桃园镇道口村之间。马陵、道口两村相距6公里,皆顺河流向建屋,村中房屋、胡同、道路无一不斜,且拐弯甚多,极为曲致,至今进村后仍极易使人迷失方向,故有“迷魂阵”之称。元代范县县令孟之普的《马陵道中》一诗中,对遗址作了绘形绘色的记述:“广衍东原境,势非峨眉巅。夹堤积冲撞,倾崩成大川。房屋多斜曲,岐路几回旋。奇哉孙子智,减灶擒庞涓”。公元前341年著名军事家孙膑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些有利条件,伏兵于马陵道旁,一举打败了骄纵的魏兵,迫使魏军主将庞涓自杀于马陵北一高亢土岗,人称黄桑岗。相传当年有一参天黄桑树,庞涓就是在这棵树下自刎身亡的。黄桑岗西原有孙膑庙,飞檐斗拱,琉璃瓦顶,金碧辉煌,颇为壮观。庙前有座碑,碑左右各有一井,人称“一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临清大宁寺
临清大宁寺,坐落在临清商场街,卫运河东岸,始建于宋朝,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毁于火,后重建。明嘉靖、万历,清乾隆,民国多次增建、续修。全寺原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殿、堂、室百余间,寺院平面呈纵长方形,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佛殿、戏楼、大雄宝殿、伽蓝殿,东西两侧辅以对称禅堂、斋堂,是壮丽于诸刹的建筑群。大宁寺门楣匾额“大宁寺”,原为乡贡士方元焕所书,后毁于兵燹,现存匾额为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长马锐补题,字径尺半,饱满遒劲。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该殿为临清现存唯一完整的佛教寺观古建筑。有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大宁寺稳重长老重修大雄宝殿碑记》,记载当时“环四周为市廛,金银线布,贝玉珠玑堵积如山”的民间商业繁荣景象。《临清州志》中记载有谢榛和朱彝尊等人吟咏游览的诗篇。1992年,临清市政府为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房地产政策,满足广大信教群众的宗教生活,将大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清平文庙
清平文庙位于高唐县清平镇,始建于金大定十三年(1173),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为又名孔庙、文学,是奉祀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由牌坊、礼门、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建筑组成,现清平文庙仅存供奉孔子的大成殿。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4间,占地面积277.8平方米,歇山琉璃瓦顶,雕梁画栋,黄琉璃瓦覆顶,金碧辉煌。从建筑风格看,清代曾维修过,梁架基本上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文庙四周有汉柏17株,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古木参天,枝繁叶茂,苍劲有力。在文庙南有影壁,相距100米。影壁高5米,宽10.25米,厚1.27米,整体结构为青砖砌筑,琉璃瓦盖顶。中间有一圆绿色花边琉璃饰件,其四周为十字,透空。其建筑风格非常独特。上有烧制的“太和元气”四个大字,影壁的建筑方青砖上皆有乾隆“二十五年”的戳印,据此推断文庙影壁当为清代乾隆年间建筑。据记载,宋代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土桥闸遗址
时代:明遗址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土闸村中,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设施。土桥闸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拆修。经调查与试掘,确定了月河的位置与深度。对下游的减水闸进行了确定,并调查清代穿运涵洞一座。出有瓷器、陶器、铜器、铁器、玉石器近万件、石碑两方。闸由闸口、迎水、燕翅、分水、燕尾、裹头、东西闸墩及南北侧底部保护石墙和木桩组成。在闸北运河东侧确定减水闸一个。其北400米有一清代穿运涵洞,用青砖垒砌直墙,顶部用石块券顶,发现“中华民国二十六年马颊河北支穿运涵洞”石碑一方。该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文化遗物。在北方地区,数量巨大、窑口不一、底款繁多的瓷器标本的发现,为明清时期陶瓷的研究提供了一批丰富多彩的实物标本。出土铁器数百件,有生活用具、船上用具、造船或加固船板器具、闸相关设施附件等。聊城土桥闸的发掘,是京杭大运河山东段船闸的首次发掘,也是大运河上完整揭露的第一座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血水井
血水井位于冠县东南白塔集乡前李赵庄正西200米处,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3年6月10日,黎明时分,日伪军14500名,以白塔集、赵庄为主要合击点,兵分十五路,对冠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铁壁合围。村民发觉后,纷纷离家出逃。上午9时,日伪军将逃难的群众合围在前李赵庄村内。躲藏在该村李长山家里的20名村民被日军发现,其中有一位从白塔集逃来的中医廉吉章,日军怀疑他们是八路军,立即将他们带到日军临时指挥部。之后,又把二三百名村民驱赶到村西一个水井旁,同时把廉吉章等人也押来,听日军头目训话。凶残的敌人把居民赶到前李庄西头的一个大坑里,逐个盘查审问,发现可疑者就拉出来推到坑边的水井里。一连推下21个,接着点燃井旁的麦茬,扔进井里,随后用机-向井内扫射,丢手-。最后又推进一扇古磨,顿时水涨丈余,变成一筒血水。敌人撤走后,村民李志亭等人将尸体打捞出来,只见一个个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日军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9、临清清真东寺
东寺,与北寺遥相呼应,是著名的临清三大寺之一。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5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有大门、二门、穿厅,正殿、对厅、南、北讲经堂、沐浴室等组成。正殿为宫殿式造型,殿顶呈凸字形四角飞檐,门为落地格扇。殿内松木地板,悬阿文经字匾六块,水彩各形阿文通天木柱八根。尤为珍贵的是殿内至至今保存30副绵纸壁画,为国内同类建筑中仅见。绵地壁画与中国传统建筑中麻刀灰抹墙不同,而是采用羊毛闷灰抹墙,然后在其上创作壁画,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壁画与其他寺庙单线平涂技法明显不同,具有宣纸洇润的艺术效果。几百年色彩不褪,墨分五色,栩栩如生,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特殊贡献,极具研究价值。殿内圣龛两侧为阿文圆光,左侧字意为:“你们进入穆斯林行列吧”。右侧字意为:“你们进入主的乐园吧”,殿堂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对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落地格扇,六门相连,八角两窗,前有门楼彩绘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迷魂阵
“迷魂阵”村位于阳谷县城东北6公里处。是一对奇特的小村。南村叫大迷魂阵,北村叫小迷魂阵。大迷魂阵村小,而小迷魂阵村大。小迷魂阵,一直保持着奇特的建筑格局,村庄的布局不是平面展开的,而是呈新月形,两条主要街道按弧形由东北而向西南,斜斜曲曲,无固定的方向,斜度不一,定向各异,一条街的两旁都称堂屋(北屋)的,却正好差90度。巷里混乱,无直胡同。街道交叉多呈T字型。平行者首尾不齐,而房屋则按照街道走向建造。由于变化不明显,所以易将走向各异的房屋统统当成北屋,因而产生错觉。不仅如此,村外各道路、田垄分布是斜的。这样,街面、房屋、道路、地块都是斜的,外来人入村,不论空间感(方向感)还是时间感都会产生错觉。随着街道斜曲和房屋的交错,使人感到方向随时在变,南北中有东西,东西中有南北。若以太阳定时间,在前街不到上午10点就是日头正午,而在后街看着正午实际已是下午4点。有人编了顺口溜形容这种情况:“进了迷魂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冠县西街清真寺
冠县西街清真寺位于冠县冠城镇西街,该寺始建于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后逐渐扩建,始为今日之规模,是聊城市境内清真寺中建筑较早、规模较宏伟的一座,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寺占地面积14亩。其中大殿30间,占地449平方米;南北讲堂、东对厅、水房、门楼等共28间,占地643平方米,院墙周长314米。整个建筑造型完整,错落有致,色调清新,庄严肃穆。清真寺大门内有一座高大的影壁墙。两侧为透花矮墙和角门,门楼匾额一块,上书“开天古教”。北讲堂正对大门是过厅,两柱上书有:“终朝梦寐何朝醒,逐日奔忙哪日闲”的对联。大殿古棚下北头有石碑1座,是咸丰年间重修清真寺碑记。南头有石碑3座。大殿前古棚下有匾3块,正中书“清真独一”,南侧书“上于至善”,北侧书“其尊无对”。对厅正中有匾额一块,书“行端学正”,南讲堂正中匾书“至公守法”,北讲堂匾额上书“万化朝真”,水房内匾额上书“日日新”。清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海慧寺
海慧寺,位于阳谷县城东50华里,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据寺碑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所建,至今仍坚固如初。寺院占地近百亩,由刘公祠、海慧寺、运司会馆三部分组成。原有殿堂、僧房、楼阁200余间,现存81间。海慧寺作为寺院建筑,结构完整严谨。沿其中轴线从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和前殿、中殿、大殿、三大殿及三进院落。山门三间,额匾上写“海慧寺”三字。山门外原有二个大石狮,其上建亭,称为狮子亭。山门内有泥像哼哈二将,高约一丈五尺。进山门即是前院,院内东西两侧建有钟鼓二楼。前殿三间,内有二个佛龛,关帝与韦驮二神像南北相背而立,东西山墙分别立着四大天王。中院有中殿三间,为穿堂式建筑。殿中南向供弥勒佛,靠背北向供观音菩萨。院内各有平顶配房五间。后殿是正殿、即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木结构、砖登顶、是寺内主体建筑,比前殿、中殿都高大宽敞。正中供奉三尊木雕池佛坐像,中间一像是释迦牟尼、俗称西天如来佛。海慧寺后院落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东阿前赵遗址
东阿前赵遗址位于东阿县城东北前赵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2006年12月7日,东阿前赵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阿前赵遗址位于东阿县城化工厂的东北侧,1996年12月发现,为龙山时期文化城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平面呈舟形,中间宽两端窄,东北至西南走向,长449米,中间宽140米,东北端宽80米,西南端宽90米,总面积约达5.3万平方米。城墙宽8米,城墙外有壕沟,宽约8米,城址中间有南北两处断口,宽约均在30米左右,为城门址.前赵龙山文化城址的堆积呈斜坡状,中间高四周低,四周文化层比中间要厚,南半部房址分布比较密集,龙山文化层堆积厚达1.2-2.3米,包含物丰富,出土了灰陶盆、罐、瓮等陶片,并探出了房址。前赵龙山文化城址是鲁西北地区近年发现的史前遗址之中较为重要的一处,从属关系明确,文化堆积较厚,内涵丰富,形状结构特殊,是探讨研究中国古代文明产生、发展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华歆墓
华歆墓位于高唐县城东涸河镇大华村北200米处,距县城20公里。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封土高3米,直径7米。墓室顶部有1平方米的洞。从顶部洞口能看清墓室。此墓为砖室结构,上为圆形拱顶,底部呈八边形。据当地群众历代相传,此墓为华庄华姓祖坟。华姓人经常维护,故古墓至今保存完整。据《高唐州志》记载,此为三国时期魏臣华歆之墓。华歆(157-231),字子鱼,高唐县固河乡大华庄人,东汉未举孝廉,授郎中职。汉灵帝死,大将军何进辅政,征诏华歆为尚书郎,后汉献帝诏华歆为豫章太守,支持孙策占据江东,任期清廉,深受部下和百姓爱戴。汉建安五年(200)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诏华歆到朝内做官,为尚书令。他支持曹操统一中国的大业,协助曹操打击擅权外戚宦官,整顿朝纲,为最后统一奠定了基础,很受曹操信赖。汉献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称帝,华歆拜为相国,加封安乐乡侯,后改为司徒。226年曹睿即位,华欲任太尉,封博平候。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王宗汤遗址
王宗汤遗址位于东阿县铜城镇王宗汤村东南1500米,遗址暴露面积约2500平方米,灰沙土质,距地表以下0.5米有文化层堆积。采集标本有龙山文化的泥质灰陶罐、磨光黑陶、鼎足、商周陶片、汉罐,纹饰除素面外有绳纹、弦纹等。遗址西部暴露有汉代石椁墓,该遗址为龙山文化至汉代时期文化遗址。传为仓颉墓。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集中民众的智慧,从“鸟迹”、“虫纹”受到启发,创造了文字,结束了结绳刻木记事的愚昧时代,开辟了中华民族人类进化史上的新纪元。仓颉墓据清道光九年本《东阿县志》载:“在城北三十里(城:指平阴县东阿镇)。”墓前有祠,久圮。据调查发现,该地原有“仓颉墓”与“仓圣祠”(又称“仓王寺”),另有古碑三幢。祠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墓毁于70年代,古碑下落不明。所存遗迹遗物有:“仓圣桥”一座。几件原“仓圣祠”石构件以及石香炉等。如今,当地群众为纪念他,又按原样筑墓刻碑,形成一定规模。2013年,王宗汤遗址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冉子墓
冉子墓位于冠县县城西北9公里高王段村东。冉子名雍,字仲弓,春秋鲁国人,是孔子优秀弟子中著名的“十二哲”之一。东汉大儒郑玄认为:“孔子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可见,冉子是儒家经典《论语》的主要辑录人。历代王朝均尊崇冉子的德行与学识,而加以追封:唐赠薛侯,宋赠下丕公,后又赠薛公。据传,冉子讲学来冠县,不幸病故。按古人“葬不择地”的习惯,遂葬于冠县。至今,冉子墓附近尚有添病(今田平)、亡断(今王段)、孝子哭(今未改)等村名,证明着这段史实。冉子祠始建年代已无法考查,但在晋代著名的地理著作《水经》中就已有明确记载,可见年代之久远。清代最后一次重修之后的冉子墓,高丈余,上面芳草萋萋,墓前的祠堂,宽三间,灰瓦红墙,飞檐高挑,正中供妙手巧塑的冉子像,栩栩如生。院内松柏森森,碑碣林立,门外两株古树,浓荫遮日。祠堂院东尚有-学子前来拜谒祭祀时休息、议事之所。整个建筑群落古朴庄严,气象整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袁楼党支部纪念地
袁楼党支部纪念地位于茌平县博平镇袁楼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袁楼党支部成立于1927年8月,是茌平县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在整个鲁西地区革命斗争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为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博平镇党委决定在袁楼村修建“袁楼党史纪念馆”。纪念馆于2008年6月26日开始筹建,2009年7月1日落成开馆,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题写了馆名。主体展馆坐南朝北,南北长50米、东西宽60米,共占地3000平方米。纪念馆主体为5间平房的展室,墙体下部和基座为青砖衬砌、上部为乳白色,门、窗、立柱、牌匾均为红色,顶部为飞檐齐脊青瓦,造型庄重肃穆,彰显革命主题。西侧是现村两委办公场所和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内共陈列图片、文字资料100余幅,珍贵的历史文物80余件。作为聊城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的重要景点,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2014年10月,袁楼党支部纪念地被公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琉璃寺战斗纪念馆
琉璃寺镇战斗纪念馆原为始建于1946年的徐庙烈士陵园,陵园坐北朝南,南北长100米,东西宽85米,占地约12亩3分。主要由纪念堂、墓地和碑亭组成。陵园院内东部为烈士墓地,墓地南北长39.6米,东西宽29米,在墓地上东西排列着8排烈士坟墓,墓与墓之间行距6米,间距4米,均为土坑竖穴墓。在墓地北侧约30米处,是烈士纪念堂。面阔五间,长17.6米,宽6.94米。纪念堂内陈列着英雄的光辉事迹和人民群众纪念先烈的图片。墓地南15米处为碑楼,碑楼南北长2.45米,东西宽2.42米,高约3.80米。碑楼为青砖砌筑,攒尖顶,四周有门,绿琉璃瓦覆面。碑楼内立有1946年当时茌平县长徐汉三、区长张光的题字。琉璃寺烈士陵园是我国人民团结抗日的象征之一,也是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琉璃寺烈士陵园是1946年农历5月由茌平七区抗日公所建立,安葬着1939年在抗日战争中捐躯献身的48位烈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西寺烈士陵园
西寺烈士陵园位于莘县王奉镇西寺村。陵园坐北朝南,占地18亩,陵园主体建筑包括正门、两座纪念堂、广场、纪念碑和圆拱形的陵墓;园内通道两侧由烈士墓组成,其中日本投诚士兵原广见的墓碑,上书“国际友人原广”七个大字。墓旁四周有松柏围绕,庄严肃穆。纪念堂建造在正门两旁,形成遥相呼应之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为厅堂式混合建筑,门口上悬“西寺抗日烈士纪念馆”牌匾。里面陈列着烈士的事迹、遗物等。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陵园的中央,上刻“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金光闪耀。王奉处于冀鲁两省交界处,抗日战争时期是朝北抗日根据地的纵深地区,地形复杂,苇多林密。加之党的工作基础雄厚,成为鲁西北和冀南的抗日指挥中心。这里建有炸弹所、后方医院、被服厂、造纸厂、印刷厂、鞋厂、粮站、银行、肥皂厂等,各种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有力地保障了抗日后勤供应。从1939年至1945年的6年间,包括反战日兵原广见在内的许多八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张本家族墓
张本家族墓地位于山东东阿县铜城镇王宗汤村西200米处,年代为明。2013年,张本家族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本(1366-1431),字致中,东阿县张大人集村人。明洪武年间,自国子生授江都知县。燕王朱棣南下靖难,张本开城迎降,升扬州知府,继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永乐四年(1406)召工布左侍郎。永乐七年(1409)为刑部右侍郎。任宗继位,拜南京兵部尚书,兼理掌督察院。宣德四年(1429)兼太子宾客。张本一生为官清正,时号穷张。张本死后,葬于祖茔。现墓前尚存龟驮墓碑一幢,石坊一座,石翁仲、石虎、石羊、石望柱各一对,墓道森然,排列有序。该墓0土墓志一盒。墓志为汉白玉石质,正方形,长宽各为0.58米,厚0.08米。志盖篆书,铭文阴刻,正书。明荣禄大夫少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庐陵杨士奇撰文,资善大夫礼部尚书昆陵胡滢书丹。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