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聊城市旅游
聊城市文物古迹介绍
1、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
“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位于山东省东阿县县城西郊,由东阿县政府和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兴建。现为国家级AAAA级景区,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东阿县“十二五”重点民生规划项目,为“到山东不得不去100个旅游景点”“山东省旅游摄影基地”。景区占地200多亩,以展示东阿阿胶三千年历史文化、医药文化、养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包括影视城、东阿药王山等子项目。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一期为影视城建设,以史料记载的清末民初时的老济南与老东阿为背景,以恢复再现的济南东街、济南南街、东阿大街等街道为主脉络,整体建筑风格上体现出了清末民初的时代特点。该影视城由中国传媒大学毛怀清教授设计。迄今为止,由郭宝昌导演的《小白菜奇案》、《大宅门1912》已在该景区完成拍摄。文化苑周围环境优美,毗邻东阿药王山和800亩水域的洛神湖风景区,景色宜人。二期将以民国风情、阿胶养生为主题,引进阿胶养生、休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仓颉墓
仓颉墓位于山东省东阿县铜城办事处王宗汤村东南1·5公里处。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于慎行主编的《兖州府志》记载:“仓颉故居在城(东阿县旧治,即今平阴县东阿镇)西北三十里。有墓、有寺。”清《东阿县志·古迹志》记载:“仓颉墓在县(今平阴县东阿镇)西北三十里,墓前有祠,久圮。道光五年知县李贤书捐俸重建。”“县西北三十里”,即今铜城办事处的王宗汤村。在这里原有封土高大的仓颉墓,当地俗称“仓王坟”,墓前有一面阔三间的二层硬山式砖瓦建筑,当地俗称“仓王寺”、“藏王寺”、“南楼”。在中华民族光灿夺目的历史画卷里,仓颉是一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间的人物,无论从神话学,民族学或民俗学的角度考察,他都是古之神圣者,史称“龙颜四目”,“声有睿德”(《论衡》《吕氏春秋》),其赫赫卓著的功绩在于“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这个人类“秘密武器”的创造弄得“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淮南子》),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聊城古城
东昌古城即聊城古城,统称为山东聊城古城。东昌古城坐落在聊城市区内东昌湖中间,北宋时期的城垣。城呈正方形,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现重新改建为中华水上古城。城墙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初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东昌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改筑为砖城。城墙周长3.5千米,高11.7米,顶宽6.7米,基厚11.7米。内墙用三合土夯筑,外墙用砖石砌垒。城设4门,上筑门楼,外设瓮城。南、东、西瓮城为扭头门,南门东向似凤头,东、西门南向似凤翅,北门北向似凤尾,故名“凤凰城”。四城门楼皆重檐歇山,四角飞翘,东曰“春熙”,西曰“清远”,南曰“正德”,北曰“宣武”。明万历七年(1579),城墙上又建垛口2700余个、敌楼27座;4城门楼更名,东曰“寅宾”,西曰“纳日”,南曰“南熏”,北曰“锁钥”。各个城门均有水门、吊桥。城东北角、西北角原有“望岳”“绿云”2楼。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大有高屋建瓴、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孟洼汉墓遗址
位于朝城镇孟庄村北的孟洼为汉代东武阳旧城遗址。遗址为一盆地,比四周低近1米。其西部为南北向人行道,路西有砖窑,北部为东西向水渠和人行道,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遗址南部为一大型汉代壁画墓(亦称孟洼汉墓),孟洼汉墓遗址2006年5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进一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2007年4月莘县文物管理所对汉代壁画墓开始实施第一期保护工程。孟洼汉墓高10米,边长75米,占地面积5625平方米。(清代《朝城县志》、1997年版《莘县志》均记载此为春秋时期“齐桓公会盟台”,“霸台啸声”(指孟洼汉墓)被定为原形。但是,经考古发现,证实了孟洼汉墓的可靠性,推翻了“会盟台”之说,起到正史的作用)莘县文物管理所收藏的唐代“三彩道士”(国家三级文物)、宋代“三彩枕”(国家二级文物)和汉、唐时期“陶罐”等均出自孟洼遗址。从几年来的出土器物和陶瓷残片分析,遗址及周围除有汉代的遗迹外,还有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临清运河钞关
临清运河钞关(收取关税之所)在鳌头矶南300米处大运河西岸。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延存至今已有570余年的历史。现存有钞关仪门,南、北穿厅,公堂、巡拦房、船料房、官属合房等80余间古建筑,院内存有明代和清代碑刻。在运河槽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且是全国唯一的一处钞关旧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之初,基于临清成为漕运咽喉、商业都会以及诸王练兵、漕粮储积、贡砖烧制、商市税征等原因,永乐二十一年门1423年),山东巡抚陈济上疏:要求在临清设钞关。宣德四年门1429年),钞关之设自此始。这时运河上共设钞关七处,临清为其一。宣德十年(1435年)朝廷在临清又增设户部榷税分司,以督理关税,至万历年间,临清钞关年征收船料商税银八万八千余两,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课税额的四分之一。山东省万历年间一年税课银只有八千八百余两,仅及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临清文化中心
临清文化中心位于山东临清温泉路以南,大剧院以东,曙光路以西,济津河以北,规划占地面积8.71公顷,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临清文化中心由规划展览馆、文化馆、博物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季羡林先生纪念馆、张彦青艺术馆六馆组成,是集场馆、园林绿化、水体景观、运河公园、迎宾道路等多种景观元素为一体的大型景观建筑群。临清文化中心整体布展面积15000平方米。其中规划展览馆作为展现临清城市建设风貌的重要展馆,分为形象展示、历史沿革、城市总体规划等14个展示区,运用了31项多媒体设备和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展示临清城市规划的变迁;博物馆以专题和单元结合的形式,展现临清作为中国运河名城·千年古县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由序厅、碑刻、生平事迹、影视播放、书画题词五个展厅组成;季羡林先生纪念馆展出图片、实物资料200余件,陈列各类书籍及季羡林先生部分著作手稿3000余册;张彦青艺术馆设置九个展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韩王墓石刻群
位于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北200米处,是唐朝魏博节度使韩允中和其父左散骑常侍韩国昌父子的墓碑,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碑身与碑冠整石雕出,通高6.8米,宽2.13米,厚0.77米,碑文为欧体楷书,约2400字。碑冠为高浮雕蟠龙吸火炬,构图雄浑壮阔,章法匀称合理,线条遒劲有力,刀法娴熟而又肯定,气格恢宏瑰伟。另有一武士牵引石马,马身长2.45米,高1.70米,造型浑穆雍容,线条生动流畅,形象逼真传神,充分显示出上升时期中国中世纪石刻艺术的雄强和典雅之美。古代石刻群。位于莘县董杜庄乡梁丕营村东北。系唐末魏博节度使韩允中及其父韩国昌墓葬神道石刻群。墓葬坐北朝南,地表封土已平。石刻存有韩允中墓碑、韩国昌神道碑、墓表、豕、羊、马、武士俑。韩允中墓碑和韩国昌神道碑形制大小基本相司。碑身与碑额为整石雕出,通高6.8米、宽2.13米、厚0.77米。额上浮雕6条龙,曲折盘绕,层次分明,龙首饰在碑首侧,碑首正中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坡里暴动旧址
坡里以东郭店屯、九都杨一带,是贫困农民集中的地方。在0员杨耕心等宣传发动下,这里农民的觉悟日益提高,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拆毁教堂、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口号。当时,阳谷韩庄一带有一支韩建德领导的打击土豪劣绅的农民武装,后来杨耕心与韩建德建立了联系。杨耕心阐明0的主张,韩建德表示愿意跟0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杨耕心、聂子政的具体指导下,由韩建德部和农会会员组成了近百人的骨干武装。1927年10月0东昌县委(又称鲁西县委)成立后,根据省委指示和鲁西政治、经济形势,决定在坡里举行武装-。1928年1月14日(旧历丁卯年腊月二十二日)晚,韩建德、聂子政率领-队伍利用教堂晚上要做“晚祷”,教徒可自由出入的有利时机,一举攻进并占领全部教堂,将二三百人的护院、打手、主教、修女及教徒集中控制起来,缴获长短枪四五十支、子弹万余发、银元2.7万元、粮食数千担及其他大批物资。次日,王寅生、张干民和杨耕心等迅速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邓庙汉画像石墓
邓庙画像石墓,为东汉时期汉画像石墓。1998年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较为珍贵的画像石35块及少部分随葬品。该墓是鲁西北地区正式清理发掘的一座东汉时期的大型多室石砌画像石墓。墓坐北朝南,方向偏西11度。双寐室东西并排,间距3.8米。两寐室前各有一近方形的“前堂”。两“前堂”左右各有耳室,两堂由耳室相通。“前堂”前为甬道,两甬道各有南向双扇门组成,东甬道东门开启,两甬道门前均有封门石堵门。形成了以“前堂”为中心,前有甬道,后有寐室、左右为耳室的“中”字形,而两“前堂”又有耳室相通,形成了两个“中中”并排的结构形式,甬道、耳室、前堂、寐室均为盝顶,墓的前堂四面有过梁,承托盝顶,其余为石壁承托盝顶。石墓构造墓全部为石砌,铺底石不计算在内,共用石178块,带有图案的墓石共计有73块,分见在盝顶、前甬道门、东、西、南、北额石、耳室的东西挡板上、墓的北挡板壁上、前堂的四面过梁上、梁下立柱、北壁角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聊城傅斯年陈列馆(傅氏祠堂)
傅斯年陈列馆,又称傅氏祠堂,位于聊城市城区闸口西、东关大街路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傅氏祠堂始建于清代,原是傅氏同族人纪念祖先的地方,传为供奉清代开国状元、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傅以渐等祖人。傅以渐学识渊博,精于考据,对经学、史学、天文、地理、礼乐、法律无不涉猎,道德文章实为一时之冠。傅以渐曾当过雍正、康熙两任皇帝的老师。傅氏家族是聊城“任、邓、朱、傅、耿”五大家族之一。20世纪90年代祠堂开辟为傅斯年陈列馆。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为傅以渐七世孙。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先后担任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研究院总干事、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北京大学代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等职。傅氏祠堂位于大门影壁的后面。祠堂面阔三间,硬山顶,脊为砖雕龙凤、牡丹和缠枝花卉,垂脊嵌鸡、鱼等五祥瑞禽,足显祠堂之规格。东西厢房系原傅家祠堂看管人员和储放祭器的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堂邑文庙
堂邑镇文庙始建于金大定(1161—1189)年间,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堂邑旧城东北隅,坐北朝南占地十余亩,现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是鲁西周边几市中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文庙现存大成殿、大成门、原棂星门改建的木牌坊、名宦祠、乡贤祠等,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群。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庙是封建社会祭祀孔子、实施儒学教育的处所。旧时各府县均有文庙,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庙多已损毁。堂邑文庙虽也遭破坏,但其主要建筑保存了下来。文庙现存大成殿、大成门、原棂星门改建的木牌坊、名宦祠、乡贤祠等,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群。文庙初建年代无考,推约唐宋年间。金大定年间(1161-1189年)太子洗马赵松石移文庙于此,主祠孔子,配祀乡贤和名宦。庙貌雄伟壮丽,全部系木和砖石结构,为聊城市所保留下来的唯一古文庙建筑群。庙院内现有古柏1株,围径达360厘米,为金代所植,已800余年,仍葱葱郁郁,枝叶繁茂,诚为古堂邑文庙的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后田庄六十二烈士墓
六十二烈士之墓位于冠县东古城镇后田庄村东南100米。后田庄村处在山东省与河北省的交界处,在抗战时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1938年,这里就成立了党支部,组织了一支11人的小游击队,名叫“东临支队”。不久,游击队发展到100多人,改名“长迩支队”,1939年编入卫河支队,1940年初编为八路军先遣纵队1团3营10连。1940年2月7日,10连奉命开往南宫,参加打击顽军石友三部的战斗。经过13天激战之后,10连乘胜追击时,与来自河北省邯郸的3000余名日军遭遇。日军将10--士包围在馆陶县赵官寨村的一座民楼内。全连62位战士在教导员孙树声、连长王德林指挥下与日伪军血战一天一夜,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歼敌百余名。凶残的敌人调用飞机轰炸并纵火焚楼。22日,10--士仅剩16人。在弹尽粮绝,又无外援的情况下,战士们砸烂0-,跳楼0-,壮烈殉国。62位战士殉难的消息传开后,《新华日报》发表了歌颂英雄的文章,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古马陵之战遗址
古马陵之战风景区,是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展示中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文化遗产的旅游胜地。位于莘县大张家镇政府东南4公里处,大张家镇马陵村和樱桃园镇道口村之间。马陵、道口两村相距6公里,皆顺河流向建屋,村中房屋、胡同、道路无一不斜,且拐弯甚多,极为曲致,至今进村后仍极易使人迷失方向,故有“迷魂阵”之称。元代范县县令孟之普的《马陵道中》一诗中,对遗址作了绘形绘色的记述:“广衍东原境,势非峨眉巅。夹堤积冲撞,倾崩成大川。房屋多斜曲,岐路几回旋。奇哉孙子智,减灶擒庞涓”。公元前341年著名军事家孙膑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些有利条件,伏兵于马陵道旁,一举打败了骄纵的魏兵,迫使魏军主将庞涓自杀于马陵北一高亢土岗,人称黄桑岗。相传当年有一参天黄桑树,庞涓就是在这棵树下自刎身亡的。黄桑岗西原有孙膑庙,飞檐斗拱,琉璃瓦顶,金碧辉煌,颇为壮观。庙前有座碑,碑左右各有一井,人称“一百(碑)单(担)二井”。相传此井系孙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王曰高墓
王曰高墓在信发街道北八里庄村西南半里处。整个墓地占地十余亩,遍植松柏等树。王曰高(?~1678)?字登儒,号北山。茌平县北八里村人。自幼聪敏,7岁能文,10岁执父丧如成人,清顺治3年中举人,165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升工科右给事中,1663年到江南主考,慧眼识才,所取之后出任两鼎甲,五尚书,三大学士,声望渐高。后燕齐江淮地震,王及时上书,请免征放赈。1649年任兵科右给事中。曾上书“建河工议”强调治河的急要,建议黄、淮合流,提倡疏顺,反对塞填,主张派人专管,均被采纳。后任礼科掌印,主持武场考试,所录榜首皆被军界器重。此后,又多次上疏,请抚功臣,免除浮粮,揭发贫婪,修正历法诸事,条条中肯,倍受赞赏。王居官20年,手无余金,著有《槐轩集》10册。当地人尊称王曰高为王翰林。王曰高墓前有碑数十座,其中有一座蛟龙碑,上有康熙皇帝为王曰高亲书的碑文,另有王曰高的学生、清状元张英写的墓志文等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梁水镇范公祠
范公祠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内梁水镇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范公祠是1941年4月聊城军民纪念为抗战捐躯的范筑先及抗战将士而建,原建筑面积为4899平方米,有正门、大殿、二殿、东西厢房、纪念塔等建筑,现仅存正门及纪念塔。正门宽2.24米,高2.95米,左侧门墙内镶有聊城县革命委员会立的范公祠保护标志碑,门前左侧立有东昌府区人民政府保护标志碑。纪念塔高15米,耸立于山门后,庄严肃穆,为四重檐六棱形砖塔,正面刻有“山东省第六区抗战先烈纪念塔”字样,塔身有蒋介石题写的“精神不死”、林森题写的“忠烈光荣”、李树春题写的“光前裕后”、齐子修题写的“杀身成仁”、王金祥题写的“浩气长存”等名人题词和石匾多方。纪念塔北面20米左右地下埋有一通纪念范筑先将军壮烈殉国的石碑。塔后原是范公祠正殿,殿内正中安放范筑先将军戎装塑像,两侧墙壁上绘有抗战壁画多幅。正殿前有石碑两通,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萧城遗址
时代:宋萧城遗址位于冠县北馆陶镇东南萧城村,又名驻马城、歇马城。目前,古城址遗迹尚存点将台、箭楼、城门楼、磨盘洞、烽火台、饮马井及萧太后杀降斩俘的“万人坑”遗址等,是宋辽签订“澶渊之盟”的重要历史见证。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评价说,萧城“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长城以南,首屈一指。”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萧城呈正方形,周长为10华里,总面积169万平方米;城墙土筑夯砸,每层厚十三公分,四角和城门有箭楼及城门楼。“萧城晓烟”为旧时馆陶县八景之一。清代康熙年间的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成书的地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歇马城在县东南七里,相传宋景德初,契丹军至澶渊,其母萧太后尝引军驻此城,因以名。又县有萧城,相传亦契丹萧后所筑。”萧城周围许多村庄名字的由来都富有宋辽战争的轶闻,有的村名来历就是一段宋辽征战的故事,耐人寻味。2013年5月,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聊城铁塔
聊城铁塔,山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聊城市旅游景点。聊城铁塔在聊城流传着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被誉为东昌三宝之首的铁塔,位于东关运河西岸,原护国隆兴寺东南角,始建于北宋时期,是我市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铁塔为八角形仿木楼阁式铁铸佛塔,现为12层,通高15.8米,由塔身和塔座两部分组成。塔座为石砌正方形上下叠涩不对称式须弥座,高2.90米,底边长3.17米,占地10.50平方米,塔座牙脚四角成卷云状,束腰四面均有伎乐人物浮雕,或站立,或舞蹈,束腰东南、西南两角,各有一金刚力士,怒目凸腹,手按双膝下蹲,作顶托状。塔身用生铁仿木结构分层铸造,逐层迭装而成,铁壳中空,厚6-10厘米不等。第一层塔身直径1.53米,底部一周宝装覆莲,塔身八面设置四个假门与四个假窗。门额上有门簪四枚,簪面成削角方形,假门上均有铺首和门钉,东西方做成半掩门式。二至七层塔身无门窗雕饰,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南陈遗址
南陈遗址位于茌平县杜郎口镇南陈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发现,表面为灰土,四周散布大量龙山至汉代的陶片。1980年秋天,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和聊城地区文化局、茌平县图书馆联合对南陈遗址进行发掘。该遗址面积近8万平方米,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堆积厚约2.5—3.2米,延续时间较长,从龙山一直延续到汉,其中以龙山文化最为典型,出土了大量石、骨、蚌器,主要有石斧、石刀、骨凿、角锥、蚌镰等,陶器以夹砂灰陶居多,其次为泥质陶黑、灰陶,有少量红、褐陶,蛋壳陶偶有发现,厚度在0.1厘米,代表器物为深腹罐、瓮、大口罐、盆、碗、杯、器盖。另外还有商周、战国、汉代的遗存。南陈遗址位置十分重要,作为山东龙山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的接触地带,是探索两文化间关系的重要地点,尤其是在遗址内同时出现了岳石、二里头陶片,在鲁西尚属首次,对研究东夷、夏两族关系提供了新线索。【相关链接】岳石文化(前19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北杨集革命烈士纪念亭
北杨集革命烈士纪念亭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北城街道,年代为1947年。1938年,聊城早期的党支部之一——北杨集党支部建立,赵春华任支部书记,赵春湖任副书记,翟修安任委员。北杨集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党员和群众成立农民互助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破坏日伪通讯交通活动。由于敌人的告密,1940年4月2日,日本驻聊城宪兵突然包围了北杨集村,赵春华、赵春湖、翟修安、王宪伦、张子杰、翟林臣、耿玉明7名党员被日军当场杀害。为纪念革命先烈,表彰他们的英雄事迹,北杨集村李兰东等24名村民捐款修建革命烈士纪念亭,1947年春破土动工,同年5月建成。解放后,地方政府及民政、文物部门对纪念亭进行了修缮管理。北杨集烈士亭筑于高出地面0.5米的台基之上,为两层四面有门的方亭。亭内竖有赵春华等烈士的功德碑,石碑正面(南面)镌刻有北杨集烈士姓名、烈士大事记及立碑发起人、立碑时间等,背面(北面)为“浩气长存”四个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王口唐槐
王口唐槐位于有“江北水城”之称的山东省聊城市东昌西路王口桥以南,运河西岸。树身中空,通高18米,树围4.2米,冠如巨伞,参天蔽日。栽植的具体年代无文考证,但当地老人辈辈相传称之为唐槐,说它有千年之岁恐不为过。原来在槐树前有一寺院,上世纪末聊城重修古运河后该处成为一休闲广场。古槐虽遭多次雷击、火烧,但仍顽强生长,每年春夏之季依旧叶茂花香。如今这株古槐用三道铁箍圈起,枯老的枝干向空中伸展。从主干的缝隙处望去,内里是一米多的空洞,空洞外围的树干虽似干枯竟也能枝繁叶茂,夏季里仍可遮阴亩地之广,令人赞绝。王口古槐树周围用白玉石砌成护栏,树南有一方碑阴刻“槐荫叠翠”,与这罕见古槐映相生辉。这株古槐于2001年3月被定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