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赣州市旅游
赣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41、关西塔
在龙南县城东北面距县城约二十公里的关西镇,有一座清代早期所建的关西塔,关西塔耸立于程口、邹坑两村交界的田螺坑尾山顶上,因为建塔的缘故,当地群众把山称之为“宝塔山”,宝塔山是典型的笔靠山。关西塔是一座六角形、外砖内木结构的风水塔,通体为红褐色,塔高五层,逐层缩小。第一层为封闭式,边宽3米,对边距离约6米,高2.5米,无门无窗;第二层高2.3米;第三层高2米;第四层高1.7米;第五层高1.5米。塔高10.5米,塔顶装有铁制避雷器,成“Ф”形,层与层之间有交错飘出约20公分的双层平卧斜檐角砖。从第二层开始每面都有拱形门,其中有一扇为通透拱门。塔中原来架空有梯,可攀登至高层,今已损毁。此塔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第二层拱门上的有一行阴刻碑文清晰地记载着:首事徐北圣、头人徐洪榜、塔师朱文帮、塔师王左文。建造此塔原因有两种传说:一说关西徐氏宗祠大门正朝田螺坑笔架山,可惜中间山峰过矮,为了弥补此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洞头朱德旧居
洞头朱德旧居位于洞头乡洞头畲族村,该建筑始建于明朝后期,系当地畲族的蓝氏宗祠,距今有500多年历史,是畲族蓝氏在洞头最早的建筑。该宗祠座南朝北,占地面积约400多平方米,是蓝氏族人举行各种社仪及信仰的地方,在建筑风格上有它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同时该建筑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根据洞头老人蓝昌启(苏区老干部,已故)、蓝锦长(85岁,曾担任洞头乡乡长)、兰瑞良(79岁)等人的口述,革命家朱德同志曾在蓝氏宗祠住宿,并做诗一首(现未收集到)。此外,苏区红军也多次在蓝氏宗祠内休整、招兵。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从井岗山出击赣南。2月6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由福建省武平县的东留乡进入江西省会昌县洞头乡,经过下东坑村的会武山路(现仍保存有当年朱德走过的会武古桥)到达洞头畲族村,据说朱德当晚夜宿在洞头畲族村蓝氏宗祠,这是红四军主力第一次进入会昌县境内。相传朱德司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3、太平天国幼天王洪福瑛囚室(桂花屋)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南京)沦陷。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洪秀全长子)在干王洪仁轩等人的保护下,率太平军余部南下,10月9日途经广昌与石城交界处杨家排古岭脑时遭党清军席宝田部伏击,10月23日幼天王被清军捕,即囚禁于桂花屋花厅。月初,幼天王被押抵省城,28日被江西巡抚沈葆祯杀害于南昌。该客家民居与太平天国诸多巧合,时间巧合:该民居修建于1851年,落成于1864年,与太平天国起义、沦陷时间一致;地点巧合:起义于花都,建都于南京(石头城),终结于石城;人物巧合:该民居五个马头墙与太平天国五王石城蒙难巧合。幼天王曾用毛笔在侧室南面-墙上提诗一首“有志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得难谋;足跟踏开云山路,眼底空悬海月秋。桂花屋是县城唯一保存较好的客家民居,是清代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体现了独特的客家建筑文化,该屋为砖木结构,悬山顶,三堂两横式民居,中有天井,后为正房,两边厢房,前0院,门额楷书阴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4、瑞金革命遗址
“红色故都”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府,瑞金县境留内有诸多革命遗址,主要分布在叶坪村、沙洲坝、云石山等地。1931年9月28日,毛泽东和-指挥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敌人第一、二、三次“围剿”,在叶坪村建立、发展和巩固中央革0据地。1931年11月7-20日,在此召开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宪法大纲》、《劳动法》、《土地法》及经济政策等重要决议,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为主席。叶坪村的革命遗址有毛泽东和-旧居、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红军检阅台、红军战士纪念塔、公略亭、博生堡。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办公,现存的革命遗址有中央政府大礼堂、中央政治局旧址(沙洲坝下霄村)、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沙洲坝棘子排)、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沙洲坝白屋)、红井(沙洲坝前水塘边,井旁立碑“吃水不忘挖井人”)、列宁小学旧址等。1934年-对-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45、雅溪围屋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龙源坝镇雅溪村,是赣南客家围屋的佼佼者,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约在公元1885年),现存有石围和土围两种,总占地面积为1010平方米。雅溪围屋其中,土围高3层,每层有17间房,围长29.8米,宽20.2米,高10.4米,占地约800平方米,大门设两层,有防火设备。石围呈正方形,围高12米,占地面积约410平方米,坐东朝西,依山傍水,地下排水系统良好,具有四水归堂的特点,大门用排石条砌成,3层门固如碉堡,4层围屋均用砖木结构,外墙采用三合土与卵石夯筑而成,围墙及碉楼上设有-眼和瞭望孔,屋内有一口冬暖夏凉而甘甜的水井,围屋可攻能守,大门左侧原刻有“例授进士陈学士造”字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6、兴国普惠寺
普惠寺位于江西省兴国县城东南,唐中和二年(822年)始建,其后屡有兴废,至民国年间香火甚盛。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普惠寺举行瑜珈显密大会,兴国、于都两县僧尼百余人参加。次年宗仁法师在普惠寺举行恭迎藏经的0会。兴国、于都两县佛教徒及香客三千多人在普惠寺至瑶冈脑一路慢行,街道两旁店铺焚香秉烛,鞭炮不绝。县城市场还停售肉食三天。1956年,由德森法师资助,将普慧寺加以修葺。次年9月竣工时,法亮、振舟法师共同主持了修葺竣工及佛像开光法会。法亮法师,城冈乡东坑村人。出身贫寒,13岁开始吃斋,15岁出家,先后在县东震寺、赣州光孝寺、浙江普陀寺当和尚。1938年应邀至广东韶关南华寺传法。1947年去柬埔寨金边市,主持建造了中华正觉寺。1970年离柬经新加坡回到香港,在九龙芙蓉山主持修建虚云和尚纪念堂。后又在大窝岛上建观音堂,定居该处。曾先后为修复普惠寺、法藏寺捐款九万余元。“文化在革命”后,被破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7、寻乌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旧址(角背围拢屋)
角背围拢屋位于晨光镇金星村角背小组,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围拢屋座西朝东,二进三厅二厢房二杠二围拢一门楼,正栋前山墙为“三山式”封火墙,面阔三间,抬梁式硬山顶金包银大瓦房。正门前面有一半月形水塘,左侧门楼前面有一“日”形池塘,后有半月形花台。4根对称木柱、6根对称石柱支撑上中下厅,正门门额题“朝阳抱秀”四字,门楼门额题“三省流微”四字。角背围拢屋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具有广东围龙屋的典型特点,侧面照特别是门前有日月形池塘在当地极为少见,是我县保存较完整和大型的围拢屋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1930年8月19日,寻乌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130人,其中有中共寻乌县委代表、共青团寻乌县委代表、寻乌县苏维埃政府代表。此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以赵冠鹏为委员长的寻乌县总工会,并通过了4项决议:一、如何组织工人起来斗争;二、发动工人参加红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8、粤赣省机关旧址群
粤赣省机关旧址群,由粤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少共粤赣省委旧址、文武坝毛泽东旧居、苏区防空洞、粤赣军区红军医院旧址、江西军区第三作战分区暨粤赣省军区总指挥部旧址等组成,位于会昌县文武坝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经过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区域不断扩大。为了加强南线对敌斗争的领导,更有利开发南方,发展商品贸易等,1933年4月,中革军委决定将江西第三、第五作战分区合并,在筠门岭设立粤赣军区,统一于都、赣县、信丰、南康、会昌、寻乌、安远、武平等县的军事指挥;同年8月16日,中央人民委员会决定设立粤赣省,9月组建粤赣省委、粤赣省苏维埃政府和少共粤赣省委。统辖于都、会昌、西江、筠门岭、寻乌、安远、信康等七县,由刘晓同志任省委书记,钟世斌同志任省苏主席。自1933年9月陆续搬迁至文武坝邹屋办公,到1934年10月撤离。其间,1934年4月至7月,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来中央苏区南线开展调查研究,在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9、陈联民居
陈联围屋位于石城县木兰乡陈联村,是典型的客家古民居。该围屋为当地一温氏富户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该围屋独具特色,结合了方围、天井式民居、府弟式民居、苏杭园林风格四大特色,共99间半房间,为砖木结构,一楼通道为鹅卵石式青石板铺设,二楼为木质走马楼,回廊曲经通幽。布局设置极为合理,整个屋宇呈回字型格局。墙壁用石灰涮面,并绘有栩栩如生的各类彩画。所有屋檐为观音斗拱状,木质结构上有许多极为精致的彩绘和雕刻图案。内墙窗户有十余种不同图案的花格窗,窗棂雕刻精细,建筑工艺极为精湛。最外墙为土墙,将内墙围在里面,外观上形成一栋方围。陈联民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温姓大户人家所建。整个建筑占地2193.75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多平方米,内有大小房间百余间,只有三道门进出,为封闭式回字型走马楼式建筑。墙基、门窗均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外墙用黄泥、沙石、石灰拌红糖、米汤混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罗坝塔
罗坝塔位于距龙南县城25公里的汶龙镇罗坝村境内罗坝岽顶,故名,是由汶龙镇罗坝村蔡氏家族集资建造的风水塔。罗坝村地处发源于岿美山的罗溪冲积而成的小盆地里,罗溪自岿美山发源后蜿蜒数十里至罗坝岽山谷口,拐弯流入相邻的里陂村,再流至临塘乡水口汇入渥江。罗坝村里除邱姓、李姓人外,大多数人为蔡氏裔孙。罗坝蔡氏始祖蔡七郎原迁居福建长汀,后移居上杭,三世孙蔡斌、蔡兴随母刘氏于明景泰七年(1456)迁安远徙寻乌又徙龙南罗坝定居,至今传20余代。蔡氏族谱记载蔡氏先祖斌、兴二公相阴阳,观流泉,于罗坝建蔡氏宗祠一座,门朝罗溪水口。为补全风水,蔡氏裔孙逊清等倡议于水口建塔以补蔡氏宗祠大门朝向之缺憾。众人纷纷解囊捐资,不数月而大功告成,罗坝塔像一支尖峰雄踞罗溪水口,塔形峥嵘拱护、祠宇势欲摩空,使罗坝地形风水0-。罗坝塔为六面七级砖石结构,通体用石灰漆刷,呈灰白色。每级一层,每层有一拱形门,塔高21米,于清雍正六年(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红四军大柏地战斗旧址
红四军大柏地战斗旧址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市区象湖镇北30公里大柏地、杏坑村一带,是瑞金通往宁都必经之地,四面环山,地形险要。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和陈毅率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从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2月10日到达瑞金大柏地,利用有利地形,亲自部署指挥红四军在此伏击并消灭了尾追之敌刘士毅部,俘虏敌团长萧致平,歼敌800余人,缴枪800余支,为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后首次大捷。前村(原名杏坑村)刘尔津的一幢有百余年历史的民房墙壁上,至今还留下清晰可见的弹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9年1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主力在军长-、-表毛泽东率领下离开井冈山向赣南挺进,2月9日转战至江西省瑞金县以北的大柏地、隘前地区。此时,尾追红军之-军第15旅两个团由旅长刘士毅率领,也自澄江进到瑞金。0红4军前委决定,乘第15旅孤军冒进之机,利用大柏地以南两侧谷地的有利地形,采取伏击手段将其歼灭。当日,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52、大石门摩崖石刻
大石门摩崖石刻位于双溪乡大石门村门前自然村公路旁,其南靠上犹至双溪以公路,北临双溪河,高于河床1.5米。文字面约一平方米大小,刻有十四句四字诗一首,文字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石边石壁较窄,字略显小,有一指大,左边字形渐大,有的达三指宽。字体属正楷,工整绢秀;雕法为阴刻,刚健、有力度。文字内容是:青山翠色,磊落葱茏;石濑浅浅,飞龙翩翩;壁立中柱,波涛汹汹;形曰灵龟,羲文是宗;显千万世,申锡天穷;蔚起人文,有虞歌风;猗与胜地,於焉托踪。建兴二年虞去虎书。以上字面分析,这是一首赞美山河、抒发文人情感的诗篇,可能出自当时不得志文人士大夫之手。作者鉴于当时国事混乱、战争频繁,文人难以施展才华,流露发泄心头不满;面对眼前秀丽山川,他希望有文人出来描绘,写出好的文章传于后世,也希望有一个重视文人、文化兴旺的新局面早日出现。石刻落款年号为建兴二年。查《中国历史简表》记载,历史上有三个建兴年号:一是三国的蜀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3、八一起义部队会昌战斗遗址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叶挺、朱德、贺龙等指挥起义军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八一起义的成功震惊了国内外,蒋介石、汪精卫急忙调兵遣将讨伐。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起义部队挥师南下直取广东东江,8月26日进占瑞金县城。从缴获的敌军文件中得知,蒋介石嫡系钱大钧4个师1万余人,在会昌山一线构筑工事,同时桂系黄绍竑部也从信丰往会昌赶,企图将起义军扼杀在会昌。为解南下后顾之忧,前敌委员会决定:趁两股敌人未会合,先破会昌之敌。8月30日早晨,起义军24师、3师和教导团先后从城东北、西北向敌军发起佯攻。由于起义军25师夜行军迷了路,未能投入战斗,上午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陈赓营长一连攻下三个山包后,左腿两处中弹,年近50的师党代表徐特立也参战,朱德从牺牲的战士旁捡起步枪向敌人射击;敌炮弹不时落在指挥所四围,而周恩来、刘伯承、叶挺、聂荣臻等始终在前沿阵地沉着指挥。中午时分,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54、云龙桥
云龙桥位于瑞金市象湖镇解放路居委会,瑞金城区南面沿江路旁,南北横跨绵江河。云龙桥宋代为浮桥,名“绵福”;明嘉靖十九年(1540)改作石墩木梁桥,因“桥界青云坊而跨龙池”,故更名“云龙桥”;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改成十二墩十一孔的红条石拱桥,全长117.52米,宽5米、高9.3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云龙桥是红都瑞金通往福建各苏区县的枢纽通道、毛泽东、周思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共和国开国元勋都曾频繁往返该桥。1960年,董必武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慰问瑞金,重游云龙桥,写下了“绕廓绵江自在流,云龙桥上好凝眸”的著名诗句。1988年瑞金市文物主管部门与部分离退休干部,发起修复坍塌多年的云龙桥的倡议,并按原貌修复,历时三载,耗资60余万元,于1991年竣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对修复云龙桥非常关心,并亲笔题写“瑞金云龙桥”五个字作桥名。云龙桥历史悠久,风景独特,登桥四眺,瑞金八景有四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5、中共西江县委旧址
中共西江县委旧址位于会昌县西江镇许家祠(西江圩东南边)。为典型的赣南客家建筑风格,坐落于江西会昌西江镇圩上的南面,位于323国道与赣龙铁路之间,始建于清乾丙寅年(1746),系砖木结构,硬山顶,坐西朝东,进深28米,宽39米,一进二厅,主厅面积近400平米。1933年7月下旬,中共西江临时县委成立。县委机关驻西江圩许家祠,梁汇川、马德民、杨志春先后任县委书记。同年10月,西江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西江县委隶属粤赣省委,县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等工作机构,下辖庄埠、洛口、城市、南门、小密、高陂、梅坑、黄安、赤鹅、黄龙、宽田、沙心等12个区委。同月为贯彻上级指示精神,部署全县各项工作,西江县委召开了县、区、乡干部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名录。中共西江县委是在国民党准备对中央苏区实行第五次“围剿”前夕建立的。受尽封建--和国民党反动派压迫的西江人民,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6、梅福红十二军军部旧址
梅福红十二军军部旧址(石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地点:石城县琴江镇梅福村事情发生年代:1930年-1933年旧址位于琴江镇梅福村,俗称“红麻条屋”。该旧址中间是黄姓香火堂,两边为厢房,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331.48平方米。1930年6月22日,根据毛泽东“红军要协助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地方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政权”的指示,红十二军在代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率领下,从长汀来到石城。6月25日,抵达石城龙岗,接着向石城县城挺进。27日凌晨,进占石城县城,军部驻于该旧址内。6月28日,红十二军与石城地方革命武装在县城西门庙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石城县革命委员会,隶属赣西南苏维埃政府赣南革命委员会,谢学明任主席。7月6日,红十二军离开石城后,县城很快被靖卫团攻破,革命委员会被迫解散。1931年2月,红十二军再次攻克石城,县革命委员会随之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7、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
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地址:石城县屏山镇屏山村事件发生年代:1934年屏山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位于屏山镇屏山村镜面排组。建于清道光年间,为天井式客家民居建筑。座西朝东,砖土木结构,悬山顶,面宽69.4米,进深22米,占地面积1526.8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1934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红三军团受命驻守中央苏区北部石城,与进犯中央苏区的敌军进行过英勇顽强的战斗,史称“石城阻击战”。为迟滞敌军向中央苏区中心地域的进犯,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的安全集结与战略转移,赢得时间,红三军团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在石城以北约五十华里的纵深地域内,设置了三道防线,展开了石城阻击战。整个战斗十分惨烈,红军战士英勇奋战,国民党军伤亡惨重,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阻击战于10月7日胜利结束。红三军团为取得石城阻击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34年10月7日石城阻击战结束后,红三军团奉命撤离至观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8、沙坝围
沙坝围坐落在龙关公路旁,距龙南县城12.5公里。是龙南县里仁镇境内的一座小围屋,结构严谨,造型美观。由于围屋四周无村舍屋场,更显得鹤立鸡群,引人注目。此围建于清代雍正年间,均为李姓,围屋始祖从里仁粟园迁入。至2017年,已有14代。围屋的规模较小,只能住十几户,100多人。此围正方形建筑结构。围屋四角有4座三层炮楼,居屋均为二层。纵横约30米。大门左侧,用一间屋位,通往地下室地道及炮楼。右侧居屋3间,炮楼1间。左栋、右栋6间居屋,后栋5间。屋中心,只有一间小厅厦。其余皆为院落。围屋坐北朝南,背靠青山,南朝雷峰山,门前濂江河。正是这样,每年春水、洪水猛涨时,沙坝围的老人、小孩、妇女,可在围屋大门前的坪子里坐着聊天看大水。而男人们守在河岸看濂江河里是否有柴、竹、木淌下来。据老人介绍:先前,他们不需要上山砍柴,每年光捡大水柴就足够烧一年。同时,还可以捡到许多的木材,从中增添经济收入。围大门的左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9、祖武克绳门楼与张氏宗祠
祖武克绳门楼及张氏宗祠位于会昌县周田镇大坑村下新屋组。祖武克绳门楼于清嘉庆年间由张蕴典所建。该门楼坐北朝南,红色条石砌成,6柱5门5楼,通高7米,面阔6.4米,进深2.9米。门楼上石浮雕精美,门额阳刻有“祖武克绳”四个行楷大字。整个门楼保存完整,雕刻精美,是不可多得具有明确年代的清代门楼,可以作为这一时期的参照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厉害!会昌新增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你家乡吗?张氏宗祠由张镇公祠和张铉公祠组成,两祠并排而建。张镇公祠于明嘉靖年间由张镇所建,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封火墙,青砖铺地。分上下两厅,中开天井,中厅悬挂毛伯温题赠的“诒谷堂”匾。石柱8根,木柱4根。张铉公祠由张镇的弟弟张铉所建,根据《张氏合修族谱》记载,张铉在壮年时私自创立祠宇,取名“诒经堂”,后世为纪念五世祖张铉取名“张铉公祠”。该祠堂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封火墙,青砖铺地。分上、中、下三厅,中开两天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0、宁都起义部队秋溪整编旧址
宁都起义部队秋溪整编旧址位于横江镇秋溪村背屋,2006年11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址由赖氏家庙明烟堂和孔良公祠秩序堂两座赖氏祠堂组成。明烟堂由赖氏源重公建于宋至和年间,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35.36平方米,由前后两进厅组成。孔良公祠(秩序堂)建于明中期,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06.5平方米,两座建筑物前后相连,左右为邻,中间有11.5米宽空地分开。两座建筑物均为硬山顶,因为赖氏祠堂族人多次募资修缮,目前保存尚好,基本保持了历史原貌。1931年12月14日,原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我党的正确引导和该军将领赵博生(中共党员)、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的率领下,成功地举行了宁都起义。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定和部署,起义部队于12月17日入驻石城的横江、秋溪、龙岗一带,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整编,整编总部设在秋溪屋背岭。这次整编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改造旧军队的大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