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池州市旅游
池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九华山甘露寺
甘露寺位于九华山化城峰半山腰,与祗园寺、东崖寺、百岁宫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寺建于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玉琳国师奉旨进香九华,见此地山水环拱,于是在此立寺。传说动工前夜,满山松针尽挂甘露,人称奇迹,又因《法华经.药草喻品》中写道:“释迦说:我为大众说甘露净法。”阿弥陀佛又有“甘露如来”、“甘露王”的称号,他化身说法时就有“澍甘露之雨”的话,遂定名“甘露寺”。甘露寺地处山腰,又是北路朝山必经之地,寺院宽宏,佛像众多,茂林修竹,环境优雅,因此香火十分旺盛。洞安和尚曾在此两度登坛说法。乾隆年间住持僧优昙开坛传戒,成为丛林。道光十六年(1836年)住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香阁
回香阁,安徽省重点寺院。始建于明代,原名华严庵,后改“华严禅寺”,清初才改名为回香阁,位于东岩南端华严岭上,华严岭是由九华街蹬石级上天台必经之地,所谓回香,乃是朝九华的佛教徒从天台朝拜归来,到此烧香,顶礼膜拜,表示朝遏九华山活动将要0结束的最后仪式。明代高僧智旭在此修持多年,潜研华严经义,著述颇丰,“人来合意高谈道,客去清闲即俑经”,描写了智旭大师清静安详的修持生活。清时香火旺盛,咸丰年间寺毁于火,从此一蹶不振。后由住持僧长发复兴,对外开放后,住持僧应观新建两幢配殿,后因故修复计划落空。1933年住持僧宗行。1942年住持僧宗辉。1949年住持僧智度。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荡里姚氏宗祠
荡里姚氏宗祠为三进,台梁架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进深长39.8米,面阔16.3米,高8.87米,占地面积592平方米。宗祠基础随着山势逐渐升高,正中是大厅,大厅两侧为厢房。柱础石为青石质,有圆形鼓腹,六、八边形、四方裙兜形。粱枋、雀替均有雕刻。前进天井为长条形,中进天井为长方形。宗祠正面设广场,其顶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并立有唐代李白到此而作《宿虾湖》诗句现代碑刻。该宗祠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傩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祠堂的柱、柱础、梁等框架保存基本完整。保护范围:大门前延伸8米,东、南、北各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北各5米,西、南各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台摩崖石刻
九华山天台古摩崖石刻群二十余处,分布于海拔600~1340余米天台沿线的山崖石壁上。九华山天台古摩崖石刻群二十余处,分布于海拔600~1340余米天台沿线的山崖石壁上,分布在长约5公里的天台沿线石板道路旁。凿刻时间跨明、清、民国三个时代。主要作者有清康熙安徽巡抚朱作鼎、民国安徽省长许世英、国民党集团军司令孙元良、唐世遵等知名人士。文字有隶书、行楷等。刻法有阴刻、阳刻和浮雕刻法。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九华山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保护范围:上至“一线天”、天台正顶石刻群,下至朝阳庵“即是仙界”石刻止,周围5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崖刻周围1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华山聚龙寺
安徽省重点寺院,位于九华街北原三天门处,与华天寺相邻。清康熙年间为化城寺东序寮房之一,现有大殿、山门殿和禅房数间,为民居式四合:。1992年起,住持尼慧莲整修殿宇,新塑佛像,香火日盛。她精进修持,积德行善,关爱生命,从1995年起先后在该寺门前拾到11名弃婴,其中男婴员名、女婴10名。她精心照料,日夜辛劳,多方打听孩子的父母。现被父母领走1人,7人送人抱养,寺内还有3人。这些孩子大多有了归宿,一个个聪明伶俐,经常到寺庙看望慧莲,认她为”师傅妈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冲崖刻
刘冲崖刻唐—清末九华山北麓九华乡柯村境内的少微峰下该地为一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狭长盆地。盆地周围由五老峰、双峰、少微峰、天香岭环绕,高阳河流经境内,自然风光秀美。自唐代费冠卿在此隐居后,历代均有仿效者隐于此地,筑室读书、著作。宋代青阳隐士刘放在陡壁上刻“清隐岩”3字,字径近1米,笔力刚劲。此后慕名参与题刻者不绝,遂形成了摩崖石刻群。刘冲石刻群从唐末至清,绵延1200余年,石刻刀工精细,苍劲有力,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具有较高的书法研究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台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位于石台县兰关乡琏溪村。汪氏宗祠,建筑平面呈侧凸形,通面阔24.4米,通进深32.7米,7开间,总面积约800平方米,前有围廊,中有天井,门前有抱鼓石。从柱网结构看,属“满堂柱”建造,柱子粗大,呈棱形,主要柱础为覆盆式。前檐及廊檐采用明代鸳鸯交首做法。丁头拱眼雕琢考究,层次分明。从宗祠梁架、柱形、斗拱的结构和特征看,具有晚明建筑特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枣林湾遗址
枣林湾遗址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合镇乡香隅村与同心村交界处。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枣林湾,又名神山头,。1983年7月,县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西长350米,南北宽35米,面积12250平方米。西为丘陵,东、南、北三面环田(旧为沼泽地),地面耕地层暴露有:石斧、石石奔、夹砂红陶鼎足、素面夹砂红陶鼎足、红烧土块等大量标本,是县内发现最早最完整的古遗址。保护范围:北至山脚路、田,西北至香隅粮站、公路,西南至同心村枣林湾自然村庄大路,东南至山脚村民住宅,东至山脚稻田。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柯乔门坊
柯乔门坊位于中国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区柯村自然村青阳县九华乡柯乔门坊系明嘉靖八年(1529年)为进士柯乔而建。柯乔(1497-1550),字迁之,号双华,世居柯村。嘉靖八年(1529)进士,曾师王阳明、湛若水两位理学大师,历任篽史、经筵讲官、湖广按察史佥事、福建布政司参议等职。曾任福建安察副使,加强海防,抗击倭寇,名垂史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德堂戏台
崇德堂戏台位于石台县阿田乡徐村。建于明末清初。木结构。戏台面阔14.30米,进深6.70米,台高1.90米,台面至天花藻井3.96米。台两侧有“出将、入相”和侧门,分上下两层,上层化妆,下层置衣箱道具等。台上方有天花藻井,四周绘有菊花装饰图案。据考,珂田一带明清时期盛行目连戏,此戏台对地方戏曲史的研究有珍贵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居寺塔
净居寺塔位于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青峭湾。属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因唐代建有净居寺而名。宋治平元年(1064)赐额,靖康元年(1126)重建。净居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火毁,二十八年重建。一九四零年日军进山时烧毁,唯石塔尚存。石塔由不规则的麻石板块叠筑而成,又称“叠石塔”。保护范围:四面各距塔基座外沿1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15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天寺
安徽省重点寺院,位于三天门聚龙寺北。住持僧宽成募建,康有为题额”华天禅寺”。僧宽成酷爱书画,尤擅画兰,与康有为交情甚笃,康有为在宽成所画兰花吊屏上题诗以酬谢。现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念佛堂和禅房数间,赵朴初题额”念佛禅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阳宁氏宗祠
宁氏宗祠位于青阳县陵阳镇粮站大院内。为清代砖木结构古建筑,坐西朝东,面阔23.95米,进深三进55.60米,占地面积1321.6平方米。由于该祠堂座落在陵阳粮站内,长期作粮仓使用,梁、柱、石、椽完好率达70%左右。保护范围:四面各距墙基脚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台严氏宗祠
严氏宗祠位于石台县大演乡严家村。据严家村珍藏的《严氏宗谱》记载是严子陵后裔,占地面积530余平方米,建于明末清初时。严氏宗祠系明末清初时的古建筑。该宗祠构造极具特色,是皖南山区古宗祠建筑的典型代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崖禅寺
东崖禅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东峰顶,坐落于巨岩之上,海拔871米,在此可眺望长江,俯视九华镇,仰观天台顶,环顾九华群景,佛国风光,一览无余。唐开元末年,金地藏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初来九华山居于东崖洞穴,常在洞旁岩石上晏坐清修。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居士诸葛节等数名乡绅游山,行至东崖,见金地藏之苦行,深为感动,发心修建化城寺,请金地藏离洞居住。明正德年间,有僧周经于此结茅,后建“晏坐堂”,以祀金地藏。心学大师王阳明曾两次来此与周经谈经论道,相契甚深,并互有题赠。万历年间释普通易“晏坐堂”为“东崖精舍”,因石崖位于化城寺之东故。明末,扩建了大雄宝殿和天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皖赣特委旧址
皖赣特委旧址位于池州市东至县,年代为现代。2019年,皖赣特委旧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溪胡氏后祠
西溪胡氏后祠位于池州市石台县,年代为清。建于清代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徽派建筑,抬梁式结构,斗拱式屋顶,总面积1431平方米,建筑面积576平方米。2012年,西溪胡氏后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四周墙体外,东、西各1米,南50米,北2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各1米,南、北各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处岭古道
处岭古道位于池州市石台县,年代为晋—清。2019年,处岭古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氏祖屋
丁氏祖屋位于池州市石台县,年代为清。2019年,丁氏祖屋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岱岭古道
岱岭古道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年代为明清。2019年,岱岭古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