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市旅游
绍兴市文物古迹介绍
羊山造像及摩崖石刻(含石佛寺)
羊山造像及摩崖石刻(含石佛寺)位于绍兴市柯桥区齐贤镇,年代为唐至民国。山石佛造像位于齐贤镇山头村羊山石佛寺。像高4.50米,雕凿于三面环水,一面与禅院相连之孤岩上。造像脸形丰满,全跏趺坐于仰莲,下设须弥座,为释迦坐像。彩塑剥落,双手已残。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所题《羊山石佛庵碑记》云:隋开皇年间(581~600),越国公杨素派人开山取石,扩建罗城,留下孤岩。唐时在此建灵鹫禅院。今称石佛寺。按其造型,当为晚唐造像。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屋禅院造像
石屋禅院造像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城南街道,年代为明。位于越城区城南街道九里村会稽山西麓山道边的石屋禅院造像,是一处明代摩崖石刻造像。1987年,石屋禅院造像就被当时的绍兴县人民政府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升格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院石窟造像
千佛院石窟造像位于城西南石城山峡谷间,亦称七宝院。造像分两窟,佛龛依山而凿,均南向。右龛顺孤壁重列雕凿佛像1040尊,高盈尺,间以两躯菩萨立像及18尊罗汉坐像。左龛雕佛像35尊,横列。嘉泰《会稽志》:“七宝院,在县西南五里。旧号元华寺,齐永明中盂兰法师建,会昌废。晋开运三年,赵仁爽见岩龛有石佛千身,重建院宇,改千佛院,大中祥符元年改赐今额。”《新昌县志》:“明洪武十五年(1382)复名千佛院。”此名沿用至今。造型具有南朝风格,历代多有修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边村祠堂
边村祠堂位于浙江诸暨市同山镇边村。据《重建大宗祠碑记》铭文记载,该祠始建于清丙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成。它是由门厅、戏台、看楼、正厅,后厅构成的一座完整的建筑群,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祠堂雕梁画栋,制作讲究。祠内所有牛腿,都用透雕,浮雕相间工艺,雕刻着各种不同的人物、山水、花鸟图案。瓜柱上精雕花篮,花篮里盛插木雕花枝,色彩和谐。戏台与后厅观剧厅上各置半球形藻井。雕刻精细,富丽华美。戏台单檐歇山式,龙吻脊,飞檐,四周立八角形石柱,牛腿和梁枋透雕或浮雕戏曲人物,为绍兴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祠堂戏台。今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姥古道
天姥古道是浙闽古干道上的重要路段,于南朝开通后,台州、越州始有经济文化交往。新昌境内的古驿道西接嵊州,南通天台。今保存最好的是小石佛驿铺段约300米,迎仙桥至104国道段约200米,班竹村落马桥至会墅岭脚路廊段约800米,会墅岭段约400米,天姥寺至冷水坑村、普济桥段约2100米,横渡桥村北至皇渡桥南约600米和关岭铺段约300米。这几段驿道宽约1.3-2.2米,多为溪卵石路面,卵石路面铺砌形状各异。保护这几段古驿道和驿铺,对研究浙东南内地与沿海古代交通、邮政、地理、物流等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布业会馆
布业会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解放路北后街。清光绪三年(1877年),绍兴布业同仁集资建造。会馆坐北朝南,东西两侧各四进。西侧第一进门厅,面宽5间,明、次间前槽施卷棚轩,后槽5间设通廊;穿斗式,单檐硬山顶。第二进楼屋,面宽7间,下檐船篷轩通廊;明间五架抬梁,其余穿斗式;前后重檐,硬山顶。第三进廊、屋平面呈“?”形,房屋纵10间,横5间,均普通穿斗式硬山顶平屋。第四进已改建。东侧第二进与西侧建筑相同,第三进西北隅有一抱厦。其余或拆或改建,原貌不存。为绍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狮桥
浙江绍兴上虞之九狮桥位置:绍兴上虞市丰惠镇西南500米年代:嘉定七年——元至正——明万历1997年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五十七年刊《绍兴府志·建置志二·闗梁·上虞县》记载:九狮桥(於越新编)在县东等慈寺前(上虞县志)。元至正中重建洞桥。(黄和中九狮桥诗:几年危蹬倦攀跻,叠石成功信可稽。楹列九狮留旧事,车乘驷马待新题。长河俯瞰多飞鹢,高岸横列有断蜺。多谢老僧能起废,尽针胜揽付招提。)按嘉泰志云等慈寺桥在县东一里即九狮桥也。清光绪十七年刊《上虞县志·桥渡》记载:九狮桥在县东等慈寺前(於越新编),歳久圮。元至正癸未寺僧永贻、良玉、普益、似蘭、大逵等募缘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鞍山龙窑遗址
鞍山龙窑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三国,2005年3月16日发现该古窑遗址。1977年经过发掘,现在龙窑上盖有保护房。龙窑全长13米,宽2.124米。1977年经过发掘,现在龙窑上盖有保护房。龙窑全长13米,宽2.124米,保存完整,由火膛、窑床、烟道等组成。火膛为半圆形,窑床则似狭长的甬道,底铺砂,内还保留有大量的窑具,窑尾有六个排烟孔,主要烧造碗、碟、罐、壶、罍等器物。龙窑窑身前宽后窄,为研究古代陶瓷和探索龙窑演变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鞍山龙窑是迄今唯一经过科学发掘的三国青瓷窑址,对研究当时瓷业生产,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新居、新谭家民居
上新居、新谭家民居位于诸暨市斯宅乡。年代为清。为第五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鉴湖遗址、大王庙
鉴湖遗址、大王庙位于钱清镇江南村虎象自然村,年代为东汉至清。钱清镇江南村虎象自然村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明堰遗址群
通明堰遗址群位于上虞市丰惠镇,年代为明、清。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官里进士牌坊
秋官里进士牌坊位于绍兴县陶堰镇,年代为明。秋官里进士坊,位于浙江省绍兴县陶堰镇浔阳村,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建,乃为明弘治三年会稽县陶堰陶氏第一位进士、刑部主事陶怿所立。当时刑部称“秋官”,陶堰是陶怿的故里,故而称“秋官里”。牌坊系仿木石构,花岗岩、青石雕刻砌筑,坐北朝南,三间四柱三楼,歇山顶,通高7.5米,宽7.7米。东西两侧另建有辅坊,明正德十一年(1516)建,单间两柱,两座次坊通高4.4米,宽4.5米。秋官里进士坊整组共三座,平面呈“凹”字形布局。主牌坊,明间设下坊、花枋、上花枋、定盘枋。下枋正面中间浮雕双狮戏球,与中柱连接处雕龙头;反面中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山书院
鼓山书院位于新昌县七星街道,年代为清。鼓山书院,位于新昌县七星街道鼓山东南坡,北倚鼓山,西峙磕山,系明、清时期的书院,坐落于新昌县城西隅的鼓山西南坡,是新昌乃至绍兴市现存规模最大的书院建筑,是江南形制布局较为规整的书院,原占地面积有5328平方米。今存书院东侧部分建筑,约有1200平方米左右,院门以内,总体布局为纵轴线上三进,横轴线上三进。纵轴线上由南向北有前厅、讲堂、藏书楼,逐进递升;两侧为学舍。前厅一层三间,明间作通道;讲堂、藏书楼、学舍均为两层楼房。院落曲房别院,纵横有序;以天井相隔,用作采光排水;房舍间以廊互连,结构紧凑联系方便。东侧书房建筑部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驿亭——五夫水利航运设施
驿亭——五夫水利航运设施位于上虞市驿亭镇,年代为明、清。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热诚学堂旧址
热诚学堂旧址位于绍兴市东浦镇,年代为清、民国。据《绍兴市志》载: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徐锡麟创办,以徐氏撰联:“有热心人可与共学,具诚意者得入斯堂”取名,学堂提倡军训,实行男女同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学堂一度受损。民国4年(1915年),教学楼毁于大火,后以徐锡麟抚恤金重建。学堂门厅西向,三开间,面宽14.25米,进深6.50米;石库门上方嵌石碑一方,横书阳刻“热诚学堂”。教学楼为西式建筑,坐北朝南,八开间,二层楼屋,面宽29.80米,进深8.95米;正中两间辟作“徐锡麟纪念堂”,入室上方悬徐生翁书“徐锡麟纪念堂”匾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绿乡土建筑
藏绿乡土建筑--马鞍山古民居和周氏宗祠马鞍山古民居位于五泄镇南约二公里处,隶属藏绿乡十四都村,始建于明朝贞德十五年,由周氏太公周廷琮(清三公)独自到此定居,开始繁育周氏子孙,距今已有500年,繁衍24代子孙。周氏祖宗有记载的可上溯到1000年前北宋时期的周敦颐(爱莲说的作者,1017-1073年),是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所以现在的十四都村的千柱古屋前长满了荷花,到6-7月来风景会更秀丽。青山秀水必会孕育优秀人才,周氏宗族人才辈出,历代历朝进士、瀚林官员,以及院士、将军等不胜枚举。古镇、古村落、古宅的保护和文物、古迹的保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维护意识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家吕氏宗祠
吕家吕氏宗祠位于诸暨市次坞镇,年代为清。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嵊州鹿门书院
鹿门书院座落在风光旖旎的芦峰山麗,此地因古木参天时时得闻鹿鸣之声,故称“鹿门”。书院创始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五年重修,这是一座四合式楼台建筑,底层为石砌台基,南、北两面各建一个拱劵洞,中间是正方形的天井,台基之上构建木结构房屋,四面相向回廊相通。“鹿门书院”系南宋理学家吕规叔创立,更楼系吕规叔之子吕祖璟所建。1174年,告老还乡的朝臣吕规叔从婺州迁此,开始凿山叠石,结构精庐三十楹建筑,创建鹿门书院,以办学得以闻名,淳熙七年(1180),浙东大饥,理学家朱熹以浙东道常平盐茶使之职来嵊赈灾时,访吕规叔于鹿门,在鹿门书院讲学,讲学之余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乐钱氏大新屋
钱氏大新屋位于长乐大街中段,系晚清早期建筑,距今约200年,为七间五进的大台门,有房共174间,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其建筑规模恢弘,出面的横梁、门窗,均饰有人物、花草、鸟兽、鱼虫,其砖、石、木雕极其精致,很有研究鉴赏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昌迎仙桥
迎仙桥位于浙江省新昌县桃沅乡(今南明街道)刘门坞附近的惆怅溪上,该桥系国内首次发现的近似于悬链线拱的古石拱桥。为我国最古的悬链线拱石桥。迎仙桥长29米,宽4.6米,净跨15.6米。悬链线拱桥型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发明的世界先进桥梁科技。迎仙桥远早于国外应用了这项桥型技术。该桥在明万历《新昌县志》有载,清代道光时重修。该桥的桥名源于民间传说。相传东汉时吴县青年刘晨和阮肇入天姥山采药迷路。在刘门坞遇见了二位仙女,双结伉俪。不几日,刘、阮回乡,世上已是其七世孙时代。此桥因刘、阮在此遇仙得名。此桥位于刘宋诗人谢灵运开辟的“唐诗之路”通向天姥山的门户处,经历了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