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市旅游
绍兴市文物古迹介绍
柯岩造像及摩崖石刻
柯岩造像及摩崖石刻位于绍兴城西柯桥镇柯山南麓。隋唐时期石刻。《柯山小志》卷上载:“石佛高五丈六尺,相传隋开皇间有石工发愿为此,未成而逝,以禅之子,子复禅孙,三世讫功。”嘉庆《山阴县志》卷二十四:“柯山寺在县西三十里,晋永和年间敕建。旧志:产石,为民所采成岩洞,巧匠琢为佛,唐以来创寺覆之。”后寺渐圮,明副使黄猷吉重建,更名普照寺。康熙年间里人对石佛饰以金粉。20世纪70年代,石佛双手及膝部以下遭毁。1997年县文物部门修复石佛双手及螺发。该景点在柯桥镇柯岩村(直落港)西北1公里柯山南麓一巨形弧岩内。属弥勒像,高11.3米,螺发肉髻,宽颐广额,披褒衣博带式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家桥遗址
楼家桥遗址位于浦阳江支系凤桐江畔的诸暨次坞镇楼家桥村。遗址依山临江,受钱塘江潮位影响明显,春夏多雨时节,潮水顶托,江水回流倒灌,遗址常遭水淹,受涝严重。1999年~2000年连续3期发掘,发掘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堆积厚2~4米,上部属商周时期堆积,良渚文化遗存内涵不甚丰富,主体堆积的内涵具有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双重性。一如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属宁绍平原边缘一样,文化面貌也呈现边缘的特征,即这里是河姆渡文化分布的边缘,也是马家浜文化分布的边缘地区,是两个文化圈的重迭部分。出土陶器陶系以夹炭红衣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陶器可明确区分为代表不同文化的两组:A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六陵
宋六陵位于绍兴市皋埠镇攒宫山,距绍兴市区18公里,有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等南宋六帝陵寝,故称宋六陵。此外,还有北宋徽宗陵、宋哲宗后陵、宋徽宗后陵、宋高宗后陵。占地2.25平方公里,为江南最大的皇陵区。每座陵寝均设上下宫,功能齐备,结构完善。以高宗永思陵为例,据宋周必大著《思陵录》记载,永思陵分为上下宫。下宫由外篱门、棂星门、围墙、殿门、大窑子、献殿、0石藏子等。南宋朝廷原打算收复中原后,即归葬伊洛(今河南巩县)祖陵,故以攒宫为名。元至正二十二年(1285),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率人盗掘宋六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殿廊桥
后殿廊桥位于华舍街道华舍村,据查证为清代建筑,由后殿庙和廊桥二组建筑组成,硬山式屋顶,阴阳合瓦,总占地面积155平方米。廊桥系单跨石梁桥,平面呈“凹”字形,东西走向,横跨庙前江,桥面由木板南北向并列铺设而成,其南侧置石栏板,同时,桥面板下东西向铺有数根木头,以承托桥面;桥面上建有桥屋,面阔三开间,前半架为走廊,后半架设佛座,中间格扇门、格扇窗相隔;桥屋梁架为五柱七檩,设中柱,其中过廊为双步、单步廊,外檐柱侧面刻有石联;东西两端桥堍由条石错缝叠砌,且南侧均设落坡,落坡内侧均置石栏板,并分别设垂带踏跺十五、十三级。后殿庙位于桥东端,坐北朝南,面阔三开间带“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
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新昌大佛寺位于新昌县城西南,在南明山与石城山之间的山谷之中。寺内有大弥勒佛石像,寺外有隐鹤洞、锯开岩、濯缨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胜景。寺始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0),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观5层,寺内高大雄伟,巨大的弥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这座巨大的石像,雕凿于悬崖绝壁之中,历时约30年才全部雕成,为江南早期石窟造像代表作。佛像高大巍峨、气势磅礴,经测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阔15.9米,两膝相距10.6米,耳长2.7米,两手心向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谷祠
离新台门鲁迅故居不到一里的西北面,有一间小小的土谷祠,这也就是阿Q的栖身之所。土谷祠的门口,除了大门,还有一道木栅门,涂成赭红色。门口上面有宽宽的翻檐,下面是不高的石门槛。进内一个很小的天井,两边有二条石凳,还有两条通向庙堂的窄窄的走廊。过了天井便是庙堂,供着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两尊泥像。平时挺冷清,每到土地生日(农历四月十四),便有人来烧香、拜佛,冬至则来点蜡烛,才比较热闹。隔了个“东陶坊路亭”,斜对面就是长庆寺,鲁迅还没有一岁时,就被父母抱到长庆寺,寄名为住持和尚龙祖的弟子。龙师父给鲁迅起法名为“长庚”。现在这两处都是1981年修复的,祭祀的功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文庆故居
何文庆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近代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位于赵家镇泉畈二村。何文庆(1812-1863),字周重,国学生,诸暨赵家泉畈人,诸暨莲蓬党农民起义领袖,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何文庆“知外科医,善拳勇”,好见义勇为,他联络诸暨本地及邻县绍兴、新昌、嵊县一带佃农,组织了莲蓬党,参加者以佩戴锡铸莲叶捧荷花一枝为标志。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秋,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进入金华,何文庆率莲蓬党起义,加入太平军,连克诸暨、浦江、嵊县、上虞、余姚、慈溪、镇海等地,并遣其长子何松泉率军入新昌,克天台等地,成为太平军在浙东的中坚力量,何文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字桥
导游:位于绍兴八字桥直街东端,广宁桥、东双桥之间,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重修于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地处三街三河四路的交叉点,桥呈东西向,桥体为石壁石柱墩式石桥梁,三向四面落坡,其中二落坡下再设了两桥洞,解决了交通问题,被称为古代的立交桥。:桥面条石并列,长4.85米,桥高5米。桥上置栏,望柱头雕覆莲。桥合石壁式,高4米,东西两面各立石柱9根,主孔下西面第五根墩柱上刻有“时宝——丙辰仲冬吉日建”。西端南面的踏跺下建一小孔,跨越小河。桥下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历历在目,可见当年舟楫之盛。八字桥附近一带,古民宅保存较为完整,政府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恩来祖居
周恩来祖居,在浙江省绍兴市区保佑桥河沿即今劳动路东首,是一幢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砖瓦房,富有传统特色的黑色竹丝台门。祖居外观古朴庄严,共三进,每进三间房。两进之间各有天井相隔,天井两侧有小廊对拱。第一进中间为台斗门,左右为耳房。第二进为大厅。第三进原为楼房,倒塌后,改建平房。现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绍兴市学校德育基地。周恩来生前多次说“我是绍兴人”,称绍兴为自己的故乡。据方志记载,保佑桥周氏是明嘉靖年间迁居绍兴城内的。在城内劳动路上,相传祖辈中曾有一对夫妇寿至百岁,故旧称“百岁堂”。周恩来先辈世居于此,祖父任职江苏时,迁居淮安。1939年周恩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鲍氏旧宅建筑群
鲍氏旧宅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民国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由鲍氏小洋房和老宅院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26平方米。鲍氏小洋房,砖混结构,坐北朝南,三层楼,面宽五开间,通面宽22.80米,通进深16.27米,明、次间设前廊,前檐用爱奥尼柱至三楼露台,二、三层均用西式栏杆,三楼露台东、西角分设西式圆穹顶亭,南向设墙门,四柱三间,中间门洞用券顶。老宅院分纵、横两条轴线布置,纵轴分东、中、西三列建筑,中列建筑前后五进,木结构,皆为平房,开间35间不等,前三进明间用卷棚连接,柱梁构架制作精细,东列厢房面宽17间,通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虞竺可桢故居
竺可桢故居在东关镇大木桥头,台门坐南朝北,前临市河,现已作为上虞市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竺可桢,字藕舫,又名绍荣、兆熊、烈祖、上虞东关人。先后求学绍兴东湖通艺学堂、复旦公学、唐山路矿学堂学校。1910年留学美国,学习气象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任教武昌高等师范和南京高等师范,讲授地理学和气象学。1925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任《国际百科全书》编译室主任。一年后又到南开大学教书。1927年应聘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4月起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倡导学术民主,重视新人,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并为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崇仁村建筑群
崇仁村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崇仁镇嵊州市西北部。崇仁古村镇始建于唐,兴起于南宋,繁荣于明清。抗战期间,浙江大部分相继沦陷,唯独崇仁乡绅智退日寇免遭践踏,成为“孤岛”。杭、绍、甬、温等地商贩云集,有商家280余家,市镇建设与商业迅速发展。古镇规模宏大,总面积达3平方公里,明、清、民国发展脉络清晰,格局完整,古建筑数量众多,从明至民国序列完整,类型丰富,有传统的宗祠、民居、书院、厂房、店铺、作坊、寺院、祠所、完整的近现代乡镇政权管理机构:法院、公所、警署等,体现了社会体制嬗变的历史。崇仁村镇建筑中特别重要的建筑有:玉山公祠——规模最大的裘氏宗祠,五联台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绍兴古纤道
古纤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古纤道原名为“纤塘”、“远道塘”、“纤道桥”。始筑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它沿潇、绍、虞运河而建,从东向西贯穿绍兴全境,绵延40多公里,与今天的杭甬铁路、公路并行,是古代行舟背纤的通道和避风的屏障。古纤道从唐代修筑完成起,曾经多次毁弃和重修。今存古纤道的中心部位在柯桥至南钱清一段,长达7公里,宽1.5~2米。纤道时而两面临水,时而一面靠岸,地势时而险峻,时而平坦。处于水中的纤道,大约每隔二米砌一桥墩,用以调济水源。桥墩上以三直一横的条石平铺,犹如水中的飘带蜿蜒不绝,独具水乡风貌。靠岸的纤道全部使用条石从水底实砌,面铺长方形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藤书屋(榴花书屋)
一个幽静的小园,两间旧式的平屋,位于绍兴前观巷大乘弄的青藤书屋,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这里是我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的徐渭(文长)诞生和读书的地方。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文学家的不朽作品,还能了解到这位幽默大师不阿权贵的品格和其一生的坎坷遭遇。:青藤书屋,原名榴花书屋,徐渭时改为今名。书屋坐北朝南,系石柱墙硬山造木格花窗平屋,共两室。前室南向,窗外有小天井,天并西首栽有青藤一裸;后室北向,现辟为徐渭文物陈列室。青藤书屋,原名榴花书屋,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徐渭的住所,与相隔不远的闹市相比,这里如入禅境。进门是一面山墙,上书“自在岩”三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黄山遗址
小黄山遗址位于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上杜山村小黄山,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50000多平方米,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距今9000年前后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发现于1984年,2005年1月调查,2005年3月22日发掘。遗址堆积厚1—2米,依据文化堆积内涵和地层叠压的相互关系,小黄山遗址文化内涵分成四个阶段,第四阶段堆积遗物显示为良渚文化晚期遗存,前三阶段遗存为小黄山遗址堆积的主体,文化内涵丰富,自身特征鲜明突出。遗址低山丘陵的地形环境,接近生土的堆积特征,对探索长江下游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及重大的学术价值。出土的石雕人首距今年代在9000年上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仙坛窑址(小仙坛青瓷窑址)
小仙坛窑址位于上浦镇石浦村北200米曹娥江畔。小仙坛瓷窑遗址由小陆岙、小仙坛、大园坪三处窑址组成,是上虞东汉瓷窑分布的密集地,东西相距600米。遗址面积约800平方米,窑炉破坏严重。产品制作规整,质量甚高。器形以碗为主,兼有壶、洗、罐等。胎质致密,胎色灰白,釉色青绿。器表饰蓖纹、席纹、水波纹、弦纹等。窑具有垫饼、喇叭形支座等。小仙坛瓷窑遗址产品釉面具有较强的光泽感,经过科学测试,其瓷胎质量好,烧成温度高,吸水率低,胎体烧结好,抗弯强度大,已经达到了成熟青瓷的标准,小仙坛窑址被认定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青瓷窑址,是成熟青瓷的典型代表,曹娥江流域也因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羲之墓
金庭王羲之墓在嵊州城东20多公里的金庭乡瀑布山。金庭是书圣王羲之晚年养生之处,卒葬于金庭乡瀑布山下。据《剡录》载:“王右军墓,在县东孝嘉乡五十里。”今墓为1984年重修,向南,圆形,条石青砌,墓前铺青石平台,中立石碑,碑阳镌刻“晋王右军墓”,上覆以方形石亭,单檐歇山顶,此处有古柏蔽日、瀑布挂潭,青山环抱,碧溪蜿转,秀色可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羲之晚年移居于剡之金庭(今浙江嵊州市金庭镇),与当时名士谢安等在此寄情山水安度晚年,去世后即安葬于瀑布山下(史传此地为道家的洞天福地之一),在墓的下方原有一规模宏大的“金庭观”,可惜在文革中被毁,因该观结构巧妙奇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通学堂
大通学堂位于胜利西路563号,古越藏书楼西约一百多米。全称大通师范学堂,原为贡院,清代改为豫仓,清末是著名革命团体光复会在浙江的活动大本营,活动基地。学堂原有50多间房屋,坐北朝南的平房建筑,占地3098平方米,建筑面积1754平方米。整体布局分三进,第一进为门厅,正中悬挂的“大通学堂”匾额系赵朴初先生题写。第二进为礼堂,现为光复会史迹陈列室。第三进在1982年正式对外开放时被辟为徐社,介绍徐锡麟的生平事迹。东侧第一进西首第一间,原是秋瑾工作室和被捕处。大通学堂的创办人徐锡麟、陶成章等,以响应清政府发展教育、倡办团练为名,积极培养和发展光复会骨干,后为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泄禅寺
五泄禅寺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城关镇西北20公里处,五泄禅寺建于唐元和三年(808年),初名为“三学禅院”,咸通六年(862年)定名为“五泄永安禅寺”。该寺法系属曹洞宗,开山祖师为灵默大师,其弟子藏奂良价等禅师亦曾驻锡该寺承接法续,五泄禅寺历史上较有名的方丈是茂真和尚,他与当时的大书家陈洪绶因缘极深,二人有著名的唱和诗流传于世,在佛教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五泄禅寺现存佛教建筑有山门、天王殿、玉佛殿、大雄宝殿、官厅、祖师堂等,均为明朝所建,有些是1986年重修。其建筑独具一格的特色是把当地民宅建筑风格与佛教一般建筑风格融合在一起,既表现了当地民俗民风,亦表现了佛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尚德当铺
尚德当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尚德当铺建于清末,前为当铺,后为宅院,是一处商住合一的商贾宅院。坐西朝东,中轴线上依次列门屋、仪门、前楼、后楼,两侧连以厢楼及部分附房,总建筑面积1229平方米。门屋即为原典当之处,二层楼,五开间,通面宽11.80米,通进深7.40米,明间梁架抬梁式,七檩三柱,前檐柱与前金柱一层设船蓬轩,前檐砌厚重砖墙,中辟石库门,硬山顶屋面,阴阳合瓦,两侧封五花山墙。过仪门,即为住宅部分,前楼、后楼均为五开间,梁架结构大致与门屋类同,前楼北次间设深约2米的地下储藏室,建筑木雕精细,砖雕门楼精致,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