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长治市旅游
长治市文物古迹介绍
161、北社三嵕庙
北社三嵕庙北社三嵕庙(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清地址: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北社三嵕庙位于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坐北朝南,东西宽25.7米,南北长37.5米,占地面积86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结构为元、清。中轴线上自南依次分布有戏楼、献殿、正殿,两侧建有东西夹屋、东西廊房、东西耳殿。正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栱单抄单昂,抄呈昂形,补间斗栱同柱头斗栱,每间一朵,梁架为四架椽屋三椽符合对前搭牵用三柱,前檐柱侧角显著。戏楼为二层式构架,下为山门过道,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前插翼角,柱头斗栱五踩单翘单昂,平身科每间一攒。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卷棚顶,柱头科一斗二升交麻叶,平身科每间一攒。其余建筑皆为建于清代的小式建筑。北社三嵕庙平面布局保存基本完整,主体结构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3年5月,北社三嵕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2、合室遗址
合室遗址合室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潞城市北5公里合室乡合室村东北的台地上遗址范围东西400米、南北各150米,面积约6平方米。1996年调查发现断崖暴露有灰坑和文化层,并采集到石斧、石铲、石镰等多种生活用具。同时发现地面断崖暴露有泥质夹砂、绳纹、素面纹、灰陶、红陶陶片和石器。可辨器形有仰韶文化钵的口沿,龙山文化罐的口沿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3、沁县永庆寺
笔峰山永庆寺位于沁县二郎山森林公园北部,相传始建于隋唐年间,先名大悲寺,明万历36年沈王赐“永庆禅院”,历代多次修葺、增修,建筑宏伟,规模宏大,可惜寺院建筑全毁于近代战火。明末清初,尺木禅师主持永庆寺期间,广交乡间有名望的老年人,大力宣扬佛法。2003年,沁县张国荣开始复建永庆寺,已修复大雄宝殿及东西厢房,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前来烧香拜佛的游客络绎不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4、上峪玉皇庙
上峪玉皇庙位于襄垣县古韩镇上峪村。坐北朝南,南北长31米,东西宽26米,占地面积约为806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结构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新建)、正殿,两侧为东西厢房、东西耳殿。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梁架结构为五檩对前廊,梁架出挑做耍头。前檐新装修,殿内新塑像五尊。2007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5、西青北大禹庙
西青北大禹庙时代:元、明、清地址:平顺县北社乡西青北村西青北大禹庙位于平顺县北社乡西青北村。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东西20.1米,南北31米,占地623.1平方米,其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建筑为明、清遗构。大禹庙沿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戏楼、献殿、正殿,两侧有夹屋、钟鼓楼、东西廊房、东西配房、东西耳殿。正殿为明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柱头科五踩单翘单昂,平身科五踩双昂。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卷棚顶,柱斗科一斗二升交麻叶。戏楼为二层建筑,下为山门过道,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灰板瓦屋面,柱头科三踩单翘。钟鼓楼、廊房、配房、耳殿均为清代小式建筑。西青北大禹庙整体布局完整,结构保存完好,时代特征明显,是较重要的明清建筑实例。2013年5月,西青北大禹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6、北社大禹庙
北社大禹庙北社大禹庙(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北社大禹庙位于平顺县北社村西北。坐北朝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戏楼、献殿、正殿,两侧分布夹楼、东西厢房。正殿为元代建筑,其余建筑建于清代。正殿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灰筒板瓦屋面。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昂,无补间斗栱。梁架为六架椽屋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四椽栿和乳栿上用驼峰、铺作承搭牵和下平槫,梁栿间用蜀柱、栌斗隔承,平梁上用蜀柱、栌斗、大叉手承脊槫,蜀柱用合沓稳固,梁栿断面呈圆形,自然弯材稍加砍凿即用。门窗装修均已不存,梁架斗栱彩画保存较好。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卷棚顶,灰筒板瓦屋面。一斗二升交麻叶,平身科每间一攒。殿内两山墙保存有壁画。戏楼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前插翼角,柱头科五踩单翘单昂,平身科每间一攒,二层式构架,下为山门过道。东西廊房各五间,东西耳殿、夹楼均为两间,均为清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7、阎寨
位于沁源县城南。1940年至1942年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中心,0太岳区党委、决死一纵队司令部、太岳军区司令部等重要领导机关驻在这里,当时有太岳区的“小延安”之称。-、陈庚、安子文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生活、指挥战斗,领导太岳区的根据地建设工作,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史料。198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8、长子天王寺
天王寺天王寺(第六批国保)年代:金地址:长子县城南大街据光绪八年《长子县志》及碑载,元、明、清共九次修葺和增建。现存建筑有中殿和后殿,占地面积1140.8平方米。中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两殿均使用减柱造,建筑布局及用材体现了金代建筑风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9、老君庙
老君庙在广志山翠松之间,掩映着一座千年古刹---老君庙。老君庙始建于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是上党地区员古老的寺庙之一。供奉的乃是道教鼻祖、曾将孙悟空炼成钢筋铁骨、火眼金晴的太上老君。老君庙在古时曾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前后三殿,一殿更比一殿高。大殿悬梁挑角,雕梁画栋。可惜年久失修,现仅存梳妆楼、戏楼和厢房数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0、栗氏家庙
栗氏家庙位于襄垣县下良镇郝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17.85米,南北宽16.5米,占地面积约为295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该庙创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中轴线现存正房、院门,两侧有东西配房。正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梁架五檩前廊式构架,柱斗拱为三踩,顶饰灰瓦。院门为垂花门。该庙为本村栗姓家族家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1、阏舆古城及墓地
阏舆古城及墓地阏舆古城及墓地(第二批省保)时代:东周地址:沁县册村乡乌苏村西南方是古代一处十分重要的聚落遗址,为兵家必争之地。阏舆古城战国时属韩,后属赵。1973年在村北发现了多处战国墓群。1979年在村东的古城遗址内发现大量的东周陶片和古城墙遗迹,经考证,为阏舆古城址。原地形地貌未有建设性破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2、古脊椎动物群化石遗址
位于武乡县城北15公里处的楼则峪、石北、张村一带,其动物化石属三迭纪(开始于约2300万年以前)二-统以中国肯氏兽类为主的动物群化石。另外,武乡县全境有新第三纪以三趾马为主的哺乳类动物化石,在世界享有盛名。三趾马是马类进化中的一个分支,个体比现在的马小,每蹄均有三趾,现已灭绝。楼则峪遗址如今为省级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3、连氏祠堂
连氏祠堂位于襄垣县古韩镇南峰沟村北。坐北朝南,南北长16米,东西宽15.7米,占地面积251平方米。据碑文记载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正殿,两侧有东西厢房、东西耳殿。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梁架结构,柱头斗拱为三踩单昂。庙内存壁画4平方米。原有碑碣不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4、决死3纵队25、38团团部旧址
决死3纵队25、38团团部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40年地址:长治市沁源县灵空山镇下兴居村1940年决死3纵队25、38团团部驻扎在下兴居清代秦姓武举修建的六进院内,在太岳军区的领导下,指挥部队抗击日军,并参加了著名的“沁源围困战”。旧址坐西朝东,六进院布局,乃清代秦姓武举创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75、南垴上三尊圣庙
南垴上三尊圣庙位于襄垣县侯堡镇南垴上村东小山包上,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东西宽8.33米,南北长11.65米,占地面积约为97平方米。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有山门一间,正殿三间。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檩,硬山顶,前廊式,两侧山墙后墙有彩绘壁画,正脊枋下有“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创建题记,西山墙立嘉庆十九年重修碑。正殿前有月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6、潞城李庄文庙
李庄文庙在潞城市东15公里的黄牛蹄乡李庄村西。背山面谷,依山势而建。庙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墙碣及屋顶琉璃题记记载,金兴定五年(1221)、元至元元年(1335)、元至正元年(1341)、明万历年间均有重修。庙座北向南,一进院落。南有倒座戏楼三间,后改为大成门三间,北有大成殿三间,两侧有东西耳殿各两间,东西厢房各五间。除大成殿保留金元时期建筑风格外,其余殿宇均属清代遗构。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六椽伏贯通前后,通檐用三柱,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四铺作单下昂,用斜拱,泥道供上施素枋二层。四檐柱头卷刹圆和,上施阑额、普柏枋。殿内梁架裸露用材较为规整。屋顶琉璃脊兽,筒板瓦作。正脊行龙、花卉、盘龙大吻,黄绿琉璃相间,色彩庄重柔和,富有元代特征。脊刹正面有元至元元年(1335)潞州李侍统记,背面有元至正元年程清洁营造庙堂、元至元元年李君仁捏烧吻兽的题记。有元代确切纪年与捏烧匠师名字的琉璃题记,在山西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7、黄岩黑龙王洞遗址
黄岩黑龙王洞遗址位于襄垣县王桥镇黄岩村北庙圪岭南麓。分布面积约85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存碑载清顺治三年、清光绪二十九年重修。现存石窑1座,泉眼券洞1座,蓄水池1座,偏殿基址1处,正殿基址1处,重修碣1方,青石匾额1方。泉眼与蓄水池中均有水,泉眼券洞额题楷书双钩“溢海涌津”四字,落款为“清顺治三年(1646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8、襄垣文公祠
文公祠位于古韩镇东南上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21.2米,南北宽15.8米,占地面积约为335平方米。该祠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倒座戏台)、正殿,两侧为东西妆楼、东西厢房、东西耳殿。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八椽,梁架为九檩前后廊式构架,前檐封堵改建。殿内残存壁画18平方米,内容不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9、抗日军政大学总校蟠龙旧址
抗日军政大学总校蟠龙旧址位于武乡县城东70华里的蟠龙镇1939年12月,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由延安进驻武乡县蟠龙镇。1940年2月,在晋察冀驻扎的抗大总校,为便于接受0中央北方局和朱彭总副司令的直接指挥,南移武乡与抗大一分校、太南留守大队合并。副校长罗瑞卿,教育长何长工,政治部主任张际春,训练部部长王智涛。总校下设10个分校和太行分校、太岳分校、陆军中学等。学员分四个团,一个特科大队,两个直属女生队,共4900名学员,分住在蟠龙周围的白家庄、韩家垴、东沟、尚元、温庄等村。平时,以连为单位在驻地村庄上课、生产、练武,重大节日或-,在总校校部蟠龙镇活动。1940年4月15日,抗大总校在蟠龙镇举行了第六期开学典礼,-总司令致了训词,彭德怀副总司令讲了话。第六期学生来源,主要是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决死队的干部。具体任务是培养建设八路军、新四军的事业骨干。当时抗大师生,不仅克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0、长子古城址及墓地
长子古城址及墓地长子古城址及墓地(第二批省保)时代:战国地址:长子县城西南3公里城关镇孟家庄位于雍河、岗水河支流的南岸。墓地座落在孟家庄村北的一块东西开阔又较周围地区高出3---4米的台地上。1977年、1988年在此地发掘24座墓。牛家坡墓地,出土了战国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