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沧州市旅游
沧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青县盘古庙
地处沧州北的青县城南6公里有村曰“大盘古”,村西有座盘古庙。大盘古位于黑龙港河(古黄河故道)西岸。其南有小盘古村,皆因相传盘古在此定居而得名。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在这里发现了盘古墓。大禹对开天辟地的盘古氏十分崇敬,首先把盘古墓修好,又修了享堂祭殿,然后留下200户人家,100户守墓,100户看殿。人们把看殿的这100户人家叫大盘古村,那100户守墓的人家叫小盘古村。据说这两个村名就是从那时留下来的,至今已5000年了。盘古为什么选择此处定居呢?据青县民间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就开始漫游天下,这一天漫游到青县,见天悬日月星辰,地缀水陆山川,又见这里高岗松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敕赐礼拜寺
敕赐礼拜寺坐落于肃宁县城王街的“敕赐礼拜寺”,建于明朝。当时,师素乡南李家庄有:—李姓回民御厨,经皇帝思准,改变了穆斯林不接触大肉的习俗。为表示对伊斯兰教的虔诚,修了这坐西朝东的清真寺。清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皇帝为表彰哈攀龙平定大金川军功,赐金扩建礼拜堂、讲堂、浴堂计25间,并赐金匾一方。扩建后的“救赐礼拜寺”占地3亩9分4厘,雄伟壮观。后殿殿顶安放彻赐“琉璃顶“此顶二人不能合围,高6尺。金碧辉煌的琉璃外壁,八片拼成,由中心木轴以样相接。木轴四周护以缸瓦筒,筒内装满木炭,吸水防蛀。前殿迎面.并排悬挂三块巨匾(长6尺,宽3尺)。居中为哈攀龙手书“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庙
在任丘市吕公堡镇南宋村和周村之间有三处古迹:“罗成帽子”、“罗成坟”和“白马庙。”传说唐将罗成作战英勇无比,特别是那匹白龙马,通晓人性,能跨沟越壑,使罗成如虎添翼,每次与隋军交战,总是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马有失前蹄的时候,人有落鞍的时候。有一年夏天,罗成率兵与敌交战,军队被打跨了,只剩几十名军卒。罗成和他的那些残兵败卒被困在周村,村的东南北三面,敌人重兵把守,西面是一条淤泥河,要想活命只能过河了。可是,偏偏马夫是个怕死鬼,他见大势已去,为保活命,偷偷在白龙马的草料里掺上了毒药。罗成骑马突围时,白龙马药性发作,拚命的挣扎,差点把罗成摔下去,结果罗成的头盔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明戏院
光明戏院,又名“和平剧场”,俗称老戏院子,位于市瀛州镇十一街。始建于1934年,仿天津“大舞台”形式建筑,具有中西结合的建筑特点,该院座北朝南,南北长48.4m,东西宽25m,占地1150m2,落成后,先后有戏曲界名门派名剧种的名流到此登台献艺。1945年,河间解放后,冀中行署,冀中军区机关设在河间,一些重要会议也在光明戏院召开。1947年11月2日晚朱德总司令来冀中视察时在此观看了中央旧剧实验院的演出。光明戏院自建成至1958年一直是河间唯一的一座较大、较完备的文艺演出场所,解放后曾一度改名为“和平剧场”。自建国至1965年,戏院又先后接待了中央至地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州文庙
沧州市文庙,明初创修,现存大殿三座及东西廊,是沧州仅存的明代梁架斗拱结构古建筑,为沧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沧州文庙主体建筑至今仍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其建筑布局和建筑形式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和精髓,是研究明代建筑史和儒学发展史的实物资料,也是地方建筑中的精华。文庙即孔庙,位于沧州市晓市街北端,南北长1105米,东西宽37.2米,坐北朝南,共三进院,门前原有7米长的照壁,东为礼厅,西为义路。进厅向北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泮水桥,西侧有省牲所,再向后便是悬山顶戟门,中院东西两侧为廊屋,正中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东西18米,南北9米,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国璋故居及墓葬
冯国璋故居及墓葬位于河间北10公里西诗经村东,是民国大总统冯国璋故居,为西诗经村乡政府所在地,境内西临106国道,南靠沧保高速公路,朔黄铁路,古阳河自村东流过,地处冀中平原。冯国璋国葬墓位于将军第北2000m处,同将军第属同一中轴线。国葬墓建于1917年,较大的破坏有3次。第一次是土改期间,村民把墓区的亭台、树木0刨净;第二次是1958年-热潮到来时,把冯国璋坟墓里的石碑等岩石建筑,一律推倒砸碎,为河间农田水利服务;第三次是1966年春,当地部分造反派把坟挖开,墓室遭到破坏,墓内存放的冯国璋戎装画像一张、指挥刀一把、两个石雕玉器、玉簪、夜明珠、玉香炉等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丰镇遗址
海丰镇遗址位于黄骅市羊二庄镇海丰镇村与杨庄村之间。遗址所在为一中间高四周渐低的台地,其中心最高处为一东西向土岗高出周围地表3米左右。遗址南北约500米,东西约1000米,面积约超过50万平方米,断层暴露遗物丰富。1986年黄骅县博物馆进行全县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现遗址地表砖、瓦、瓷片随处可见,断崖上文化层连绵不绝,主要区域的文化层厚2-4米,是一处保存较好的古文化遗址。2000-2003年间两次发掘,清理出大量金代灰坑和房基,出土文物丰富,有陶、瓷、骨、石、蚌、玉、玻璃等器物。以资器居多,且为定、钧、磁州、井陉以及耀州、龙泉、景德镇等名窑窑口出品。20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晓岚墓
纪晓岚墓地位于河北省沧县崔尔庄镇北村村南约300米处。纪晓岚,名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献县)人。纪晓岚为清代官宦文人,沧县景城纪氏后裔。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其祖上在明朝从南京迁来。纪氏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总纂《四库全书》和撰着小说《阅微草堂笔记》闻名于世。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纪晓岚虽为科举人仕,可他不是纪氏家族中唯一做官的,更不是最早进入官场的,他家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汉帝王陵
东汉帝王陵位于小山主峰,该陵为东汉质帝刘缵之父、渤海王刘鸿之陵。刘鸿之子刘缵-为质帝后,父以子贵,死后谥为孝王,并拨重金筑此巨大陵寝。它气势恢宏,彰显帝王风度。后陵之上曾筑有烽火台、望海台。“齐州山水窟,登眺有佳处。秋夜海东船,春荠鬲滩树。”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在此留下的不朽诗章。北宋时,其上又建玉皇庙(碧霞元君祠),史载:正殿玉皇神居中,两侧分列雷公、闪将等六神塑。后为泰山奶奶殿,内塑泰山奶奶、斑疹娘娘、眼光娘娘、子孙娘娘、窦二哥等七尊神像。抗战时期日伪军将玉皇庙拆除在此建立据点。新中国成立后,我人民******在上面建起空军雷达观通站。至此,历经180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兴望海寺
位于小山山体东南部。始建于晋,明成化二十三年(即1487年)重修扩建。史载:重修后的望海寺僧房20余间,寺门西开。明万历时吏部尚书-(海兴人)在他的《宿小山望海寺》诗中写到:“岩头灯火起,几处见僧房。萝薛昏初夜,星河满上方。人归山店远,磬入海天长。明月正东望,蓬莱接混茫。”描绘出望海寺的静谧之美。小山是渤海西岸重要的鱼盐集散地,四面八方前来降香和贸易的人络绎不绝,盛时寺内有僧侣数百人。由青龙寺僧人主持的小山庙会每年农历3月15日赶会,持续10日。届时山上山下人海如潮,市声彼伏此起,热闹非凡。该寺于1942年拆除,僧侣们大多还俗。其中李新汝和尚还俗后仍在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完素墓祠遗址
刘完素墓位于河间市东南约10公里的西九吉乡后刘守村南。“刘完素墓祠遗址”地上封土用砖包砌,为磨砖对缝六棱枣核形塔式形状,高约5米,顶部有一球形体,底部、顶部收束,中间最大直径约2米。刘完素祠遗址为北高南低坡形台地,台地南北长100米,东西宽60米,北侧高约4米,南侧稍高于地面不足1米。1966—1967年封土外砌砖扒,封土被平,但墓室未挖。今乡人出资,按照原貌重新修建水泥、砖结构墓一座。现每年正月十五全国各地都有数万人自发的前来纪念名医刘完素。1956年9月7日由原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北省第一批文物古迹保护单位”,1982年7月23日“刘完素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晓岚故居遗址和墓地
纪晓岚故居遗址和墓地纪晓岚故居遗址和墓地均位于沧县崔尔庄镇。纪昀,字晓岚(公元1724-1805)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目录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协力大学士,加太子少保。曾任四库全书总纂管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毕生精力倾注于此,贡献很大。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等著作。其故居遗址座落在沧县崔尔庄村内,今尚存一眼古井。在镇南约四公里北村村南有墓地一座,神道碑和墓碑各一通。乃为纪晓岚之墓。神道碑碑文是:“皇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纪文达公神道碑”。近年纪氏后人及当地政府部门,正筹化修复纪晓岚墓园及故居展馆和纪念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泊头清真寺
泊头清真寺位于河北省泊头市清真街南端,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明嘉靖(1521年-1567年)、万历年间(1572年-1620年)重修,明崇祯年间(1627年-1644年)扩建。该寺座西朝东,建筑面积2919.78平方米。寺内院落基本上分为三重:前院、中院和殿庭。前院左右有南北义学堂,中间是望月楼;中院为南北配殿;殿庭有南北讲堂,大殿前月台东端有花殿阁。望月楼高24米,楼内下为阁,上为厅。大殿包括抱厦、前殿、中殿、后窑殿四部分,平面呈凸形。后窑殿是全寺最高点,站在这里,寺院周围的风景一览无余。河北沧州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州清真北大寺
清真北大寺位于沧州市区解放中路回民聚居区的中心,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广州怀圣寺、泉州清真寺、济宁清真寺齐名。该寺始建于明朝建文末年,历时18载,于1420年正式落成。北大寺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其中礼拜大殿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建筑物以礼拜殿为主,配有女大殿、男女沐浴室、对厅、讲经堂、望月楼等。在我国属大寺、名寺之一,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礼拜殿由前古棚、中殿和后殿三部分组成。殿顶以硬山卷棚、庑殿顶、三攒亭勾连达式,殿内屋架卯榫咬合,浑然一体。八方亭宝顶上,竖有伊斯兰教星月标志。寺内的望月楼、对厅、南北讲堂与大殿相互衬托。更加突出礼拜寺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宗禹墓
张宗禹墓介绍:境内南大港农场孔庄子村南有一土墓,传为清捻军首领张宗禹之墓。清同治六年1月,张宗禹率西捻军部在西安东效十里坡高状。8月,被李鸿章、左宗堂所部围困于山东境内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向经苦战,不得突围,于8月16日在济阳玉林镇被清军放水冲淹而全军覆没。西捻军败后,张宗禹只身潜入沧县孔家庄(今南大港农场孔庄子),身着单衣,头发披散,长宽脸,身材魁悟。白日在村内讨吃,依门伸手发气声,夜宿于村民孙玉祥家东北场院小屋。操南方口音,村人称“蛮子”。张宗禹晚年雄心犹在,但壮志难酬,心忧成疾去世。死后葬孔庄子村南坟地,头冲西南。张宗禹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捷地御碑苑
捷地御碑苑位于沧州市沧县捷地乡西南部,是一处水利建设与水文化融合的景点。其中包括“三廊、三园、两河、两闸和两碑”,三廊即:京杭运河碑廊、历史长廊和大运河捷地碑廊;三园即:宪示碑园、垂钓园和万花园;两河即:大运河、捷地碱河;两闸即捷地分洪闸、捷地新建闸;两碑即:乾隆碑和宪示碑。京杭大运河碑廊、历史长廊是以大运河为主线,从历史、人文、传说各个角度演绎大运河、南运河、捷地碱河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大运河捷地碑廊则收集了乾隆有关水文化的诗词、书画和对联。宪示碑园内有宪示碑亭,记载着捷地碱河的相关水文化。垂钓园位于分洪闸的上游,万花园将建成一个集各种名贵花卉为一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县乾隆碑
乾隆碑,位于沧县捷地回族自治乡捷地减河闸口北岸,乾隆碑分碑座、碑身、碑帽三层。碑身宽1.25米,高1.79米,厚0.30米。碑帽高1.12,宽1.10米,厚0.40米。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春,乾隆帝下江南时在此下船观看分水河闸,留下碑文。石碑阳面,刻有乾隆亲笔提词,传说乾隆年间,乾隆帝下江南,路过此地时,睡眠正醒,问手下大臣刘雍,这是什么地方?刘雍不敢说这是捷地,唯恐触犯龙颜,他改口说:“这是醒龙镇”。为此乾隆下船为此地提词,当时捷地曾一度叫”醒龙镇”,但终未叫响。至今,整个石碑仍在捷地闸所河的北岸。碑宽:1.25米,高:1.79米,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捷地清真寺
捷地清真寺捷地清真寺位于捷地镇所在地.始建明代后期,民国十八年重修,占地面积3330平方米.大殿为亭殿合建,由四梁四柱组成的木架砖瓦结构,殿长25米、宽15米,殿、亭顶高20米,亭为六面体木质花格窗棂,殿前为厦。清真寺院内,绿树遮幽径,花香浸肺腑,奇美的龙爪槐装点着寺院,更显示出伊斯兰古雅、文明的特色。日军侵略中国,捷地惨案就发生在清真寺教寺院内,寺内大部分建筑遭到毁坏,一九三八年修复,0期间清真寺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一九八一年回民捐资一万四千元重修。现保存完好。为沧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位于沧县捷地镇所在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庄天主教堂
张庄天主教堂献县张庄天主教堂,历史久远,建筑宏伟,风格别具,中外驰名,有“华北第一堂”之称。此堂位于县城东张庄村,分东西两个大院,占地共315亩。咸丰六年(1856)直隶东南代牧区正式成立,教廷选派法国耶稣会士郎怀仁(Languillat)为代牧区主教。教区总堂初设威县赵庄,两次遭劫后,于1861年北移至献县城东张庄。同治二年(1863)建立了全国首座主教座堂,歌特式建筑,长50米,宽21。33米,高33米,宏伟壮观,号称华北第一堂。原教堂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毁坏,现教堂建筑为2003年10月在旧址处重建。具体路线:献县张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皮城遗址
古皮城遗址古皮城,在今县城东北5公里处。春秋时期,齐桓公北伐山戎至此,为给军马修制皮革盔甲,筑建凉皮亭,遂称古皮城。秦朝时设县郡于此,汉、魏时为渤海郡府。因屡遭战乱,城毁人散,东魏时移县城至现址,原城即废。原址呈方形,东西长465米,南北宽426米,面积19.8万平方米。城北残墙高3至5米,厚20米,东北角有高8.5米的“望海楼”遗址。四面有原城门残口,宽27至38米。城内遍布各种花纹瓦片,并发现有锅内托、铜箭游、唐三彩等。遗址南500米处有高大土丘数个,传为假粮台,曹操攻袁谭所筑。遗址西土丘为石崇宅,有绿珠楼遗址。再西为范丹居等。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