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 > 乌拉特中旗旅游
乌拉特中旗文物古迹介绍
后契勒陶力盖遗址
1970年,在乌拉特中旗杭盖戈壁苏木西南4公里处的后契勒陶力盖(汉语意为火石梁),发现石器时代的石器打制场,发掘出石核、刮削器和人工打制的石片等文物。达日盖遗址位于乌拉特后旗达日盖山口,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遗址不远处有排列有序的石棺墓群。此为新石器时代狩猎民族的遗址和墓群。呼鲁斯太遗址位于乌拉特中旗呼鲁斯太苏木,属青铜器时代遗址。在这里发现典型的连珠状匈奴牌饰。旁有春秋时代的匈奴墓群。鸡鹿塞遗址位于瞪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巴音乌拉嘎查以北哈日格乃山口西的台地上。此城全用片麻岩牙和卵石砌成,筑于距沟底高约19米的山坡平台上。城呈正方形,边长约68.5米。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鬃山墓群
马鬃山石构墓群,位于中旗呼勒斯太苏木达格图嘎查北15公里的杭盖戈壁马鬃山地区希日楚鲁山一带。墓葬环希日楚鲁山分布。地表可辨石堆、石板墓葬107座,分布面积达4平方公里,墓葬形制有方形、亚腰形、工字形、圆形、T字形,大小不一,是一处从青铜时代一直延续到汉代的规模宏大、分布集中、型制多样的石构墓群。据悉,马鬃山石构墓群于2008年“三普”调查时发现,2014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马鬃山石板墓群”,由于墓群内除了石板墓还有石堆墓,包含着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因素,故更名为“马鬃山石构墓群”。该墓群先后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希热庙
希热庙位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以东12公里处,建于清康熙19年,由第一代-呼勒庆贵禅师在康熙的资助下建成,为东方21个佛教胜地之一。兴盛时希热庙有僧人300多名,香客西至拉萨,东至乌兰浩特,北至大库热(现乌兰巴托),名扬四海。庙中有三眼泉水常流不息,它是希热庙的灵魂。常饮可延年益寿,祛病驻颜。经国家专门机构化验鉴定为天然优质饮用矿泉水。希热庙景点共由五座大殿,四个山洞和两座白塔组成,曾是我国西部除布达拉宫之外,最大的佛教胜地之一。每年每月要在此举行一次庙会,并于每年六月二十五日-三十日都要在这时举行大型的祭敖包活动,这时游人如织,甚是热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忽热古城址
时代:元、明新忽热古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西北1公里处,古城平面呈方形,边长950余米,城墙为夯筑,四角外凸有角楼,墙外筑有马面,南墙、东墙中部各设一城门,门外设瓮城,城内外地表散见有大量陶片和瓦片。根据总体特征分析,其造筑年代应为元、明时期。该城址规模宏大,墙体保存较为完好,是已发现城址中最具典型的古代城池,具有极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降城,这个名字我们今天听起来非常普通,但在战争年代它却意味着因一方大胜而使得双方百姓均免受战争之苦,是激动人心的和平曙光。巴彦淖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素庙
常素庙常素庙,顾名思义,就是常年把斋吃素,不吃荤腥。常素庙位于乌中旗宏丰乡,建于民国22年(1933年)。常素庙为汉式庙宇,砖木结构,四合头庙院。主殿瓦脊,飞檐、斗拱、藻井,雕梁画栋,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正面是殿,东西两侧为房,是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座汉佛教寺庙。1951年,崎。庙被-部门征用,和尚全部还俗。1980年之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该寺庙重新得以修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瑙干塔拉草原旅游区
瑙干塔拉草原旅游区位于巴音哈太苏木南侧2公里处,是该苏木牧民舍登在自己的家庭生态牧场上创办的。瑙干塔拉汉语意思为绿色草原。在这块绿地上,建有现代化蒙古包2顶,传统蒙古包3顶,有2峰骆驼、2匹马供游人骑乘和驾车游玩。来到这里,既可以见识这位老牧民苦心经营的家庭生态牧场所产生的多种经济效益,体验蒙古民族生活习俗,同时也能尽情游览迷人的草原风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林宝力格浩特
塔林宝力格浩特座落于内蒙自治区巴盟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中心,占地约140亩,有纯蒙古族特色的蒙古包群,一次可接待100人的团体。这里可举行蒙古族婚礼及小型那达慕,篝火晚会,乌兰牧骑演出,骑马,骑骆驼摄像等蒙古族娱乐活动项目,并可品尝到纯蒙古族全套的马奶酒,奶酒,奶食品,全羊席,羊宝、风干羊肉蒙古包子、手扒肉等等。近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下,以生态保护为主,绿色旅游得到了政府旅游局的批准在本浩特原有草原风情的基础上,开发了以甘其毛道边境口岸、阴山岩画为龙头的两个旅游线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