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珠海市旅游
珠海市文物古迹介绍
棠下环遗址
棠下环遗址位于珠海市平沙镇南郊分场马头山东北翼——马尾的东南坡。1992年发现,总面积逾1.2万平方米,1994~1996年进行了三次发掘,发掘面积1500多平方米。年代分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商时期和唐宋时期。新石器晚期的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较少。器型有釜、彩陶圈足盘等。纹饰以素面为主,还有刻划纹、彩绘、镂孔、绳纹、戳印纹等。商时期文化层发现遗迹有灶、石器加工场等,并出土陶器和玉石器。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很少,陶器有釜、钵、豆、罐、器座、箅、纺轮等,纹饰有曲折纹、叶脉纹、长方格纹、云雷纹、菱格凸点纹、绳纹等。玉石器有范、砧、网坠、砺石、芯、矛、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曼殊故居
苏曼殊故居位于珠海前山街道沥溪社区苏家巷。建于清代。其祖父苏瑞文建造的青砖平房,连壁五间,面积约100平方米,其占一间,面阔4米,进深6.5米,有门廊、天井和正间。苏曼殊(1884―1918年),字子谷,名戬,又名元瑛、玄瑛,香山县沥溪村人。是民主革命先躯、反清组织“南社”的主要成员。其父苏杰生是旅日侨商,其母河合若子是日本人。他出生于日本横滨,6至13岁时返沥溪村居住,并就读于简氏宗祠,得晚清举人苏若泉悉心指教,后来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著有《断鸿零雁记》、《绛纱记》和《天涯红泪记》等。有柳亚子、柳无忌的《苏曼殊全集》存世。1986年珠海市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炮台山海关遗址
位于珠海市香洲区炮台山,东临南海,南邻澳门。既是一处海关遗址,又是炮台遗址。建筑包括一座通高8.91米的四层瞭望塔,一座海关关楼,以及炮台四周的石构城墙。炮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原有炮眼17个,2000-3000斤大炮7门。现存城墙残长59.5米,高1.42米,炮眼12个。瞭望塔创建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钢筋水泥结构,以一块巨大壁立的拉塔石作地基。巨石东北面有澳门同知吉泰题镌的“南天柱石”;背面有前山同知蔡国桢题镌的”凤山锁钥“,表现了炮台重要的军事地位。海关关楼创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钢筋水泥结构,初址在澳门的顺堂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堂湾遗址
草堂湾遗址位于珠海市三灶镇东部草堂湾西岸沙丘。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面积6500平方米。1985年发现,1989年发掘145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3.2米。文化内涵分两期,两期之间在地层中有间歇层。第一期文化的陶器,夹砂陶占92%,器类有釜、钵、器座、盘、罐等,纹饰有绳纹、细绳纹、压印圈点纹、刻划纹等,钵的底部有编织物印痕。烧造火候很低。还有打制石器和砺石。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第二期文化的陶器,夹砂陶占87.5%,器类有釜、钵、豆、器座、箅形器等,纹饰多几何印纹,有长方格纹、方格纹、曲折纹等。石器有梯形锛、有肩锛、有段锛、球、拍、网坠等。属新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村镇南楼
南山村镇南楼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南山村南基山上,建于民国14年(1925),由当地旅外侨胞捐资建造,建造费当时白银一万一千两,属防卫性护村岗楼。岗楼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644平方米。楼高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行楷楣额“镇南楼”,五层正面外墙行楷匾额“南乾锺瑞”,一至五层四壁分置四方形和八角形状窗口。楼顶悬挂示警用铜钟一座。该钟铸于民国十六年(1927),外壁阴刻楷书“南山旅雪梨广崇敬送民国十六年铸”等中、英文字体。镇南楼保存较好,在南山村历史上意义重大,具有很浓郁的地方特色,对当地研究当地旅外侨胞的历史具有一定价值,同时对研究民国时期地方治安防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澳湾遗址
东澳湾遗址位于珠海市唐家镇淇澳岛东侧的东澳湾东南部。时代为青铜时代早期。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1985年12月发掘,发掘面积140平方米。文化层分4层,发现灶坑和残窑遗迹,并出土了一批陶器和石器。陶器中夹砂陶占93%,泥质陶占7%,有釜、罐、器座、箅、支脚、纺轮等,其中典型器有泥质红陶折肩圈足罐和溜肩凹底罐。纹饰有绳纹、曲折纹、复线方格乳钉纹、叶脉纹、云雷纹、方格纹、曲折云雷组合纹。石器磨制精致,有锛、斧、凿、镞、矛、网坠、环等。读陶片的热释光测试年代为距今3750年±186年。东澳湾遗址为一处古代先民的居住址。1986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虎遗址
大虎遗址位于珠海市平沙镇大虎的沙丘上,地处崖门外海。年代为商与宋元时期。面积1万多平方米。1992年发现并发掘250平方米。文化层厚0.3米至0.8米。文化内涵分两期。第一期遗迹有灶,遗物有夹砂陶釜、罐、豆、钵形釜等;石器有斧、锛、网坠、钻、凹石、砺石等。属夏商时期。第二期遗物为12组器物群,器物组合为铁器、陶器、瓷器。但数量不等,少者有10件,多者达68件。从器种看,铁器有刀、叉、矛、钺、斧、投枪、匜、锅、环扣等;陶器有罐、壶、钵、擂钵、盆等,多施酱色釉;瓷器有碗、盘、盅、盏、杯等,多施青釉、青白釉或青黄釉;此外,还有铜铃、铅网坠及990枚宋代铜钱。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珠海烈士陵园(香洲烈士墓)
香洲烈士墓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凤凰路狮山脚下。也叫珠海烈士陵园。自下而上依次为墓门、墓台、瞻仰台和坟墓。墓长方形,共27座,各有墓碑,镂刻烈士姓名和职务。墓顶有六角亭,名赍志亭,亭内石碑刻-于当年建墓时撰写的碑文,1924年9月,-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到香洲建立新编团,培训大批革命骨干。1925年4月,国民党-和土豪劣绅勾结,乘革命军东征,煽动兵变,杀害干部27人,后被率军平息,并于同年10月,由-主持建墓,墓门有叶题书的“香洲烈士墓”五个大字和“热血染香洲,流芳万载,悲泪沾狮山,景仰千秋”对联。大门轩昂壮丽,有黄瓦绯墙的门楼、巨大的朱红栅栏门,左右两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逸峰赵公祠
逸峰赵公祠位于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南门村。逸峰赵公祠又称世寿堂,在菉猗堂南侧,祀南门村赵氏九世祖赵逸峰。始建于明代晚期,原为蚝壳墙,民国17年(1928)重建改为砖墙。坐东向西,三间三进,中轴线左右对称。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木架构,硬山顶,博古脊,石脚青砖墙,绿釉瓦当、滴水;祠内外有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壁画等饰物。花岗石行书阴刻楣额:“逸峰赵公祠”。祠左右设巷道,巷道分置大理石刻隶书匾额“云路”、“天衢”,砖雕周边护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淇澳村天后宫
淇澳村天后宫和白石街位于珠海市唐家湾镇淇澳村。村内的南直街与北直街以及从北面祖庙到南面村口,均用花岗岩石板铺砌,3行石并排,宽约1米,全长1000多米。当地人称之为白石街。1833年至1836年,英、美商人占据金星门为0鸦片驿站,还经常入村抢掠,调戏妇女。1836年7月2日,英、美商人纠集十五、六艘船驶入淇澳湾,炮轰淇澳村。淇澳村16岁以上村民齐集在天后宫前,用土炮、铜炮奋勇还击,打死美国波士顿轮船局威廉柯尔舰长和3个英国人,迫使侵略者举白旗投降,据传赔白银3000两。淇澳村民用这笔赔款修缮了天后宫,还修筑了这条白石街。1994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芳家族墓
陈芳家族墓群及墓园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梅溪社区旅游路旁梅溪牌坊旅游景区内。分别建于1906年、1924年和1937年,坐北向南,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50米,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由“胜地佳城”碑刻、陈芳家族墓地(陈芳及夫人和两位妾室、陈芳三子陈赓虞、长孙陈永安等墓)、六角亭、石板路等。“胜地佳城”前有陈赓虞民国三年题写的“陈赓虞自序。陈芳家族墓是珠海地区规模最大的名人墓葬群,其西洋风格的墓园也是珠海地区少见。对研究香山华侨史及清代香山葬俗都有一定参考意义。2006年与梅溪石牌坊、陈氏大宗祠、梅溪大庙、陈芳家宅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山海战遗址
万山海战遗址位于珠海市香洲区桂山镇桂山岛。1950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解放万山群岛的战役——万山海战,解放军“桂山号”舰艇在桂山岛抢滩登陆成功,与国民党守军展开生死搏斗,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桂山号”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埋骨在此。战士们的英勇战斗为后继部队的最后胜利开辟了道路,被赞扬为“人民海军首次英勇战例”。目前,桂山岛已经成为国防前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桂山岛不仅有历史人文景观,更有着秀丽的海岛风光及鲜美海味。每逢节假日,便会有不少游客登岛观光,来此放松身心。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溪陈氏大宗祠
梅溪陈氏大宗祠(含梅溪大庙和乡约)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办梅溪社区。建于清代,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1070.1平方米。雕板承檩,硬山顶,青砖石脚,石柱础,博古屋脊,凹肚式门楼。陈氏大宗祠为是当年梅溪村陈氏家族供奉祖先的地方,现均辟为展馆。梅溪大庙是当年供奉佛祖,为村民做法事的场所。乡约是当年梅溪村民自治、制订村规民约、教育子弟的场所。现仅存的前壁有石碑一块,记录了陈芳当年捐赠土地二十块共一百多亩,作为三个建筑物管理维护、教师及僧人的费用,并告诫子孙后代任何时候不得收回此项捐赠,乡邻人等不得占为私有或者转卖。对于研究陈芳家族史有重要历史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崑山赵公祠
逸峰赵公祠位于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南门村。崑山赵公祠又称世德堂,在逸峰赵公祠南侧,祀南门村赵氏九世祖赵崑山。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坐东向西,三间三进,南侧有副祠三进。硬山顶,博古脊,绿釉瓦当、滴水;石脚青砖墙,花岗石门框,行书阴刻楣额:“崑山赵公祠”。祠内外有石雕、木雕、灰塑、壁画等饰物;主体建筑与副祠间设巷道,花岗石行书阴刻巷道楣额“云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灶万人坟
民国珠海三灶万人坟位于珠海市三灶镇竹沥。由该岛华侨和港澳同胞集资修建,葬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残害的三灶岛群众。原墓筑于1948年,在矛田村东,面积约500平方米,有牌坊、纪念碑和坟墓,牌坊上有对联。1969年重修,1979年迁到竹沥山坡,重修坟墓、纪念碑和牌坊,并建造2座凉亭,占地约1万平方米,牌坊为混凝土结构,其上对联为阳文行书,纪念碑为砖石混凝土结构,高6米,阳文行书“三灶岛三·一三死难同胞纪念碑”,在碑座嵌一块高60厘米、横75厘米的大理石,上面阴刻碑记。198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名贤祠
荔山村黄氏名贤祠位于乾务镇荔山村,祀黄姓历代贤人,迁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坐北向南,三间三进,祠前置石狮一对,占地面积1255平方米。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顶,博古脊,石脚青砖墙,绿釉瓦当、滴水,雕花封檐板,祠内外饰石雕、木雕、灰塑、壁画等。祠堂右侧有夯土墙附祠,前半部已毁,后重建,后座及石刻隶书联尚存。2011年5月13日作为古建筑群之一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荔山村黄氏名贤祠祀黄姓历代贤人而建,迁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三间三进,祠前置石狮一对。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顶,博古脊,石脚青砖墙,绿釉瓦当、滴水,雕花封檐板;虾公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镜湾摩崖石刻画
介绍位于高栏岛宝镜湾,于1989年10月被发现,共4处6幅,散布于海湾所在的山腰、山麓200米范围内,其中最大的一幅长5米、高3米。岩画阴刻于大块平整的石面上,图案密集而复杂,形状有船、波浪、龙蛇、舞蹈人等,经专家考证,是距今二三千年前青铜时代的产物,是南越先民生活的写照。在岩画附近的沙丘和山冈上采集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和石器,证明很早便有人类在此活动。此岩画为广东仅见,与中国北方、西南岩画风格迥异,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研、旅游价值。1989年被列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珠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澳岛铳城
东澳岛铳城位于珠海市万山镇东澳岛澳口的山脊上。三面临海,一面靠山。据《香山县志》记载,此铳城建于雍正七年(1729年),驻兵50人。铳城平面布局呈长方形,长48米、宽20.5米,石砌城墙残高2.5米、上厚1.5米。城门设在东南面,炮台设在西北角。城外东北面约40米处建烽火台1座。烽火台呈立锥形,有火膛、烟道,高1.7米、腰径0.9米。-战争前后铳城曾被英国人占据,在此一带海面停泊船只。1987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沙湾沙丘遗址
横琴岛赤沙湾沙丘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1968年发现,1983年12月试掘,出土陶器有釜、罐、圈足盘及彩陶圈足盘,纹饰有细绳纹、刻划纹、彩绘等,圈足盘上还有镂孔装饰。部分圈足盘施白陶衣,石器有斧、锛、球、砺石等,是研究珠三角海洋文明的物证。珠海沙丘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生活工具和生产工具,出土了许多房屋的遗址,破碎的陶片,零落的青铜器,精美的玉器,都隐藏着许多远古的信息,还有石斧、石刀、石锛等生产工具,尤其是大量出土的捕鱼用的石网坠,都说明了珠海这片土地与海洋的密切联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棱角咀遗址
棱角咀遗址位于珠海市香洲棱角咀大沙堤北半段(现为海景路旁海滨浴场)。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段至青铜时代早期。1984年发现。1991年发掘194平方米。文化层最厚1.5米。发现有灰坑、木骨泥墙等遗迹。遗物有陶器、石器。陶器以夹砂陶为大多数,泥质陶很少,器类有釜、罐、钵、豆、器盖、杯、器座、支脚、箅、纺轮等,纹饰有绳纹、方格纹、曲折纹、云雷纹、云雷与曲折组合纹、圈点与弦纹组合等,还有少量刻划纹。石器有锛、锤、砧、球、砺石、网坠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